这篇文章,能帮你节省几万块钱
01
正文开始之前,
先讲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没有婚恋服务的时代,
没人教我们的父辈怎么谈恋爱,
他们是怎么找到女朋友成家的?
再把目光往前拉伸几万年,
人类刚刚出现时,
不也没有什么情感机构吗?
不还是一步一步繁衍至今?
换句话说,
是不是人根本就不用学习恋爱,
只需凭借本能即可?
02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
因为情感教育确实是近些年出现的,
在此之前,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家情感机构,
但人类依然能繁衍生息,
似乎一点都不影响。
并且很有趣的一个问题是,
父辈那一代人追求女生的办法,
其实是非常有效的,
但到了现在,
却被我们完全否认,甚至引以为戒。
比如,
我们现在会说一味的送礼物,
是对女生的跪舔,
会让女生大大低估你的价值,
表白也完全没有效用,
因为吸引才是表白的必要前提。
从有效到无效,
这中间发生看了什么?
03
简单说:
因为,时代变了,
女生的需求也变了。
以前追求女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对方缺什么,
而你刚好有,并且乐于分享。
比如说,
你饿了三天没吃饭,
这时对你来说,
一个汉堡的魅力,
远远超过一个好看的姑娘。
因为饿了三天的你,
最缺的是食物。
在我们的父亲那一代,
他们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呢?
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
吃不饱、穿不暖。
能给女生带来安稳,
比长得帅要有吸引得多。
而送礼物就是在表达一个信号:
我愿意努力给你稳定的生活。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
大家都已经完全不愁吃穿,
马斯洛最底层的需求被满足了,
人们的需求,
从温饱转移到了情爱。
所以通过送礼物来吸引女生的方式,
是被时代淘汰了。
你送的东西,
女生自己也可以买得到,
又能有什么价值?
04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
认识异性的途径局限于所处的环境,
以及人的活动范围。
能选择的对象实际上很少。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
农村里的女孩子,
往往会和附近村里的男孩谈恋爱,
选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来恋爱或结婚。
但互联网将所有人联结了起来,
各种社交软件,
给了人们大量的选择,
女性能看到大量的优质异性,
只要她们愿意,
她们可以和任意一个男生来往,
互联网解放了空间上的约束,
让女生有更多时间,
更多选择,
去决定和谁谈恋爱。
所以,
她们往往很难被几个礼物打动,
而是更强调感觉。
但感觉这种东西有点玄,
往往极为个人。
而情感教育的出现,
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些玄虚的东西,
其实背后有一套生成机制,
它是可以学习的。
人类没有医学也活到了现在,
但是医学发现了人的生老病死,
以及在这背后的运行机制,
所以能够用来造福人类。
05
互联网还带来另一个结果:
因为接触的人越来越多,
眼界越来越宽广,
人们的择偶标准必然会提高。
看多了美女,
人的刺激阈值会自然变高,
于是对另一半的预期,
也会变得更高。
没有见过林志玲,
你很可能会以为,
隔壁村花就是世上最美。
见过了林志玲,
你脑海中关于美的标准,
就被重新定义了。
互联网上到处是漂亮姑娘,
外国姑娘也非常多,
看多了美女,
你就会对身边的姑娘变得更苛刻。
这个道理对姑娘也是一样,
她们看了那么多高富帅,
很可能会患上一种病:
“眼高手低综合症”。
在这个互联网环境中,
送礼物的追求方式必然会失败,
因为礼物承载不了姑娘的新需求。
甚至,
你的礼物只会让她拔高自己的价值,
然后反过来低估你的价值。
今天之所以聊这个,
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一切旧的技巧,
不管当时多么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进,
一定会被淘汰掉,
所以保持学习,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