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那么阴,心里一定很自卑吧。
最近,看韩国冬奥会了吗?气炸了没?反正我们(妈)家电视的遥控器被我摔坏了,还不知道能不能修。
莫名其妙的犯规判罚,中国空手而归。韩国,一支明明和加拿大队犯了同样错误的队伍,成功躲过了裁判“不可能偏袒”的法眼。如果说,这些短道速滑里的小动作都是灰色地带,那怎么有人被看成黑的,有人就成功洗白了呢。
作为一个并不热衷短道速滑的吃瓜群众,对于周洋赛后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三个字深表赞同:看不懂。
以前,有个朋友给我讲过短道速滑的规则,我听了半天,不少可判可不判的小动作,到最后往往还是裁判说了算。说你犯规,你就犯规。说你清白,你就无罪。你要再问裁判怎么判,也很简单,看谁提供场地。
挺无语,也挺无奈的。如果过几年,在中国办冬奥会的时候,咱们再欺负一下别人,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离完蛋也不远了。
就在我义愤填膺地焦虑着短道速滑未来的时候,表妹在一旁感叹,好好的比赛就不能赢得漂亮干脆一点。
她说这话,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因为不能妥妥地赢,又不甘心输,所以,才必须得一边下黑手,一边靠偏袒。说到底,其实是骨子里的自卑。
贰
如果说,有身体接触的竞技比赛可以下黑手,那碰不着的只能下黑嘴了。
游泳赛场上就有这么一个大哥,叫霍顿。
2016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喷了一次孙杨。2017年,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之前,又喷了一次孙杨。抓住一次误服禁药的经历,说孙杨是“drug cheat”,甚至口出如下狂言:“他是不是我的对手我不知道,我并不认为这是公平的竞争,这是一个杰出的精英运动员和一个药检成阳性的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我的比赛应该有更好的竞争对手。”
个中心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无非是想赢怕输又心里没底,所以,给自己打打气,给对手泄泄气。有人说,这是卑鄙下作,我瞧着分明还是自卑。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天生就有自卑感,未必是坏事儿。没有这种自卑,你很难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当一个人失去自信,不再认为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可以摆脱自卑感,他就会其他方法。
所以,为了让自己沉浸在优越感里,他们暴躁、嫉妒、炫耀,其实追根究底都是因为不希望自己输掉。
越自卑的人,越怕别人看不起,也就越输不起。可是,这人啊,一旦对结果有了执念,离成魔就不远了。
叁
马薇薇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自卑不是来自你的缺点,而来自你没有足以对抗的优点。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生活里,越是自卑的人,越怕别人超越自己。所以,其实他们特别努力,平时看着都很好,可是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心理就特别容易扭曲。
我就亲眼见证过一个姑娘的“黑化”。
那是前公司一个名校毕业的姑娘,上进努力,为人谦逊,虽然出身一般,但在同辈里出类拔萃。大家都觉得这姑娘无论从人品还是能力,绝对是未来接班人。可有一天,公司突然从美国空降了一个留学生到我们部门,说是加强国际化。没想到,我们这位名校姑娘就hold不住了。
从小白兔变成了心机girl,在竞聘时说人家工作经验造假,当过领导小三。当然,最后她没能成功,同事成功上位,却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人尽皆知的黑手事件。
想来也不奇怪,大咖永远不会撕小白,这个道理在哪个圈子都一样,因为根本不是一个段位。
这些年,在职场,不止一次体会到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可我就发现,越是心里没底的人,手段越拙劣。其实,也不难理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暗器。光明正大地赢不了,不信阴招治不了你。
对此,老板曾经有过一番精准的评论,竞争是弱者的游戏。他们沉浸在这场游戏里,总以为打败别人就是自己的胜利,真正的高手,反而会躲避竞争,或者说忽略竞争。
他们不是不竞争,只是没有竞争心态。只有似乎比别人好一点,又不是特别好的人,才喜欢争强好胜。按照阿德勒的话说,真正有实力的人,用不着这么干,因为犯不上。
肆
最近,看了《TED竞争心理学》,书里有个观点深表赞同,竞争心超强的人取得的成就常常是一时的,而且代价很高。而最大的代价是,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往了。
其实这种心态背后,就是对自己没信心。就像武侠小说里,隐居的都是高手。没事儿出来喊打喊杀的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庸人。
以前,有个前辈跟我说,你想让人生变得开阔,就得从看淡输赢开始。不是说它不重要,毕竟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要和别人比较,才能生存下去。
但如果除了活着,你想要的更多,那就必须要学会跨越狭隘的输赢观,因为你的每一个对手都会拖累你,他把你锚定在和他一样的水平里,耗尽你的精力,让你看不清,自己可能早就已经拥有了超越他的可能性。
在今天这个时代洪流里,没有人是不自卑的。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择手段地赢了别人不会让你更自信,它可能让你越来越蠢。
往期好文
《你的话不值钱,因为你不值钱》
《别问世界怎么变,问你有什么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