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参加过高考,22岁月入过万”
“ 在学习这件事上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该吃的苦。
今天,炉叔在网上看到了几张图片。
明天就是高考了,这是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送一万多名学生去市区赴考的画面。
在中国,高考几乎算是最重要的考试。对于家庭一般的学生来说,高考往往是他们改变命运的第一场战役。
然而前几天,却有位读者给炉叔留言。
他说:“怎么都是苦,人来到世上就是受罪来了?”“初中没毕业现在22岁一月一万多,估计这个年纪的一部分伙伴都是念着书,啃着老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生在世,有苦也有乐。有的人觉得努力学习应付高考是一件苦差事,但也有人能苦中作乐。
但不能否认的是,生活的苦一直都有,这一点出来混社会的人应该都懂。
延参法师在企鹅FM的演讲中曾说:所有的回忆、苦痛、美好、遗憾都是生命的丰富和内涵。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能够养活自己确实不容易,但这并不是否定读书的理由。
第二,初中没毕业现在月入一万不该是你自豪的理由,你应该自豪的是你的能力足以在社会上闯荡。
第三,也许现在你的同龄人还在念书,你的收入高于他们,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读书固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但它确实是通往成功最稳妥的一条路。
壹
在学习这件事上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该吃的苦。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选择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有一个热门回答是这么说的:
因为生活的苦是重复性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需要你主动思考,不如生活的苦那样重复。
说白了就是,生活就像温水,而人就是里面的青蛙,当习惯了水温,便不再觉得烫,最后慢慢被煮熟。而学习就像忽高忽低的水温,总是刺激你,提醒着你:堕落就得吃苦。
《国语》里有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
学习这件事,就像攀登高峰一样,每爬一步都要吃点苦头。而生活就舒服一点了,什么都不需要做也能过下去。
在被动吃苦与主动吃苦之间,前者当然是多数人的优先选择。
贰
延参大师在企鹅FM中曾说:“高考是属于青春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上演过许多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作家韩寒曾一度被视作反对高考的旗帜人物。他高中退学,低学历却依然成了优秀的作家、赛车手和导演,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偶像。
然而,身贴“高考无用论”的他却在今年年初说:“退学本身其实是一件失败的事情,因为你没有能够胜任那一项挑战,你只能从那个挑战里退出来,然后不得已走自己的道路,这不值得学习。”
人到中年的韩寒,对自己走过的路反思,重新承认了读书和高考的重要性,他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中说:
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的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大得多。无论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优秀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有着不小的概率的。
有人问:“读书能当饭吃吗?”事实上,读书不仅能“当饭吃”,还是人生最好的抱佛脚方式。
叁
明天就是万千学子上考场的时候了,想必不少考生和家长都特别紧张吧。
别急,炉叔请来了延参大师给大家支支招儿。
每年高考前,不少家长和老师都会选择去寺庙为孩子和学生祈福,希望他们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
对这种抱佛脚的现象,延参法师说:“高考前,家长和同学来到寺院祈福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其实这是一种内心紧张压力的释放,是一种美好的诉求。”
对于家长来说,这种爱子心切的行为能理解,但不能过度。
延参法师就说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曾经有个家长,觉得孩子辛苦了三年,想在考前带他享受一番,于是带孩子去吃了各种美食。结果到了考场上,孩子因为紧张造成生理不适,影响了考试,最后考出来的分数大失水准。
除此之外,延参法师还对高考作文颇有研究,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点评一二。
他说:“每个时代有各自的特色,考生应更多关注人文关怀、传统文化、青春价值、对社会的思考、蕴含希望和正能量的题目。”
赶紧拿笔记下来,这可是不传之秘!
不仅如此,延参法师还在5月29日独家入驻企鹅FM,并在6月5日的第三期《延之有理》高考特别篇节目中,独家奉送了6招秘诀,让你在紧张的备考中舒缓压力,以更轻松自信的姿态面对高考。
在延参法师开办的《延之有理》节目,包括了“延参看世界”、“延参观生活”、“延参赏人文”三大版块,他将亲自带你领略名川大山,解析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说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