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爱我。”
“怎么还不睡?”
小区5楼某户的主卧里,丈夫听着妻子三番两次翻身的声音,问道。
“你女儿明天高考,你睡得着?”
“快睡吧,明早还要送她去学校。”
同时,8000万人在多次酝酿睡意失败后,睁着眼睛等待着天亮。
配 乐
早晨 6:30
天刚蒙蒙亮,妈妈早早地起了床,翻开微信里收藏的考生家长必备高考食谱,开始为你准备早餐。
“起来了?洗把脸快来吃饭。”
端起粥喝了一口,看到爸爸打开你考试用的透明塑料文件袋,对着手机备忘录一个一个清点今天的考试用品和证件。
“昨天不是检查过好几遍了吗?”
爸爸清点完,松了口气:
“再检查一遍才放心。”
早晨 7:30
“别紧张,今天好好考。”
因为怕影响你这几天高考,王阿姨家的囡囡已经一周没有练钢琴了。
打车很顺利。
“放心吧小姑娘,去考场的路我熟悉。去年有个考生忘记带准考证了,还是我飙车带她回去取准考证,最后正好赶上了!”
路边,很多穿着荧光色的交警正在疏通交通,偶尔看到几辆巡逻警车驶过。
为了这为期三天的高考,他们已经提前一个月准备并演习过了。
到学校门前,刚下车,就看到一执勤交警骑着警务摩托车载着一名考生飞驰而过。
“这孩子太大意了,走错考场了!幸亏有交警帮忙。”
看着走错考场后急哭的考生被送走,他们也跟着松了口气。
早晨 8:00
她一边帮你检查准考证和考试用品,一边重复着说了一百遍的话:
“不要慌,用平常心看待。不会的题就过掉,先做会的,作文一定要注意审题……”
深吸一口气,你跟随着人群进入考场。
但他望向你时笑了下,莫名很像你的班主任。
你的心渐渐静了下来。
中午11:30
“考生停止答题,监考老师收取试卷。”
到校门口时,你发现每当有人走出来,送考大军里就传来一阵阵掌声。
有的家长冲过去紧紧抱住了孩子,有的拉着孩子的手给孩子擦汗,还有的焦急地来回踱步望着走过来的考生。
“这里!”
你立刻朝他们跑过去,所有人开始笑着鼓掌。
站在熟悉的面孔中,你还没意识到——
所有的努力,交给这三天来检验。
因为他们的辛苦,大家都知道。
站在黑板前边吸着粉笔灰尘,边念叨着“我讲过多少遍了”的数学老师知道。
为了这三天,有些考生和家长们甚至用起了各种“偏招”。
一些女考生临近姨妈期,有的去医院打针推迟姨妈期,有的第一次吃了避孕药。
家长们提前结伴去拜佛,求符,穿上红色的旗袍,只为孩子高考能“旗开得胜”。
这种奋力一搏的经历,一辈子也没有几次。
然而,还是出现了预料外的事件。幸好在交警和家长们的帮助下,考生成功返回考场答题。
高考,是考生和整个社会一起渡劫。
这种在所有人关心下奔赴考场的经历,不仅是人生中第一场最苦的历练,也是往后余生最美好的回忆。
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班主任在讲桌前跟学生们感叹地那样:
那个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的自己,不知道有多好。
记得我们那年考完试,大家都“疯了”。
不管超常发挥还是考砸,同学们纷纷撕烂了试卷和书本,从教学楼上撒下去。破碎纸片从楼上飞舞而下,像是下了一场雪。
我不一样。
我整理了书本和试卷,卖了18块钱。
捏着钱那一刻,突然意识到:
结束了。
12年,这条路有点过于漫长。
每次摸着天亮前漆黑的路前往教室时,都会觉得有些孤独。
但仔细想想,并不是这样的。
在我们晨读课上翻开昨晚熬夜做好的笔记时,班主任早已在我们到校之前坐在了办公室,开始一整天的教学安排。
在我们早操结束后和同学们拿着饭盒冲向食堂时,食堂的叔叔和阿姨们端上了凌晨四点就开始准备的饭菜。
当我们上完晚自习推着自行车回家时,爸爸早就开始在路口等候,一手接过车子一边告诉你:“家里做好饭了,快回家吧。”
当我们奔赴考场时,整个社会都在默默为我们扫清路上的“障碍”。
埋头书海时,总以为自己孤独一人。
可回头看,那些无法帮我们做题的家人、老师和朋友,甚至是路上的陌生人,一直在我们身边。
因为有他们,12年,我们熬过来了。
“无论你考了多少分,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学校,都不用担心,你能去的地方,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你会遇见一些人,觉得相见恨晚 ,或者遇到一个人觉得在哪里都值得。这是命,遇见你该遇见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中考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你经历的,是一场成人的考试。
它能影响的,是你成年后的时光,会跟谁一起睡四年,跟谁一起深夜痛哭,会收到谁的告白,和谁手拉手约会逛街,和谁从学士服走到婚纱。
考完这场试,恭喜你——
你成人了。
最后,借用日剧《龙樱》中樱木建二老师对学生们说过一段话,送给所有走出考场的考生们。
“ 后来我才知道,做错的那些题,
都是为了遇见对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