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为不属于你的观众,演不属于你的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别为不属于你的观众,演不属于你的人生

2018-06-14 12:03:49 作者:有料的 阅读:载入中…

别为不属于你的观众,演不属于你的人生

  作者 | 杨思远

  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观众

  也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什么也不带,只身前往一篇荒野,自建木屋生活资源自给自足,周围两公里没有人烟。

  ——1845年7月,美国人梭罗终于逃离了喧嚣城市,回到他的出生地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隐居生活。

  你的生活,有没有类似梭罗的冲动

  我是说,你有没有经常地体验到自己想要从生活中逃离的冲动?

  如果答案肯定的,也许是因为你的生活承载了太多的表演,带上面具的生活让你无法自由呼吸,你渴望逃离,渴望真实的生活。

  可是,个人为什么不能真诚地活成自己,而偏偏要为他人表演呢?

  『应该指令

  意识的样板,指挥你的人生

  姚一凡经常体验到自己想要逃离的冲动,高中时候,想要换班级大学的时候,想要换宿舍

  如今已经工作了两年多的她,最近困扰问题,是在想要不要换个办公室

  当我们想从一个环境中逃离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这个环境中有我们不能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带给我们困扰,甚至是痛苦,于是我们想逃。

  对于姚一凡而言,她数次想要逃离的原因出奇一致都是人际关系困境

  高中想要换班级,是因为发现自己一个好朋友经常被老师表扬相比之下,自己好像没那么亮眼,她受不了

  大学时候想要换宿舍,是因为宿舍有个女生家庭条件优越性格也非常受欢迎,而她觉得别人好像都很喜欢那个女生,不喜欢自己;

  而最近想要换办公室,则是因为她发现办公室里的另外几个同事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大,但是家境都比自己好,其他方面也都比自己顺利,她很受挫。

  姚一凡说,她不能接受同龄人比自己更好,她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所以当她看到有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的时候,她就会体验到深深的挫败感,然后想要超越,或者是逃离。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她说她几乎不展示自己的脆弱弱点,她总是把自己表现得很强大、很理智、很客观、很友好

  不仅如此,她还会在朋友面前,时不时夸大自己的家庭背景男朋友职位,等等。

  希望在所有人面前,自己都是看上去很完美的那个人。

  姚一凡也说,这让她感到很累。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会有类似姚一凡的感受,就是内心总觉得自己应该是某个样子

  这个“应该”可能是很完美的样子、很努力的样子、很坚强的样子等等。

  为了让自己实现自己应该拥有的样子,每个人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展开各种各样的表演。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在内心会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如何,是因为我们在年幼的时候,通过父母言行获取了某种“应该指令”。

  心理学家泰比凯勒,

  总结常见五种应该指令

  “要赶快”、

  “要完美”、

  “要努力”、

  “要坚强”、

  以及“要讨好”。

  这些应该指令,成为了我们无意中自己的样板,塑造着我们、指挥着我们。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和应该的样子更符合,我们可能会通过压抑自己的感受,夸大自己的能力方式去在生活中扮演某个不是我们的角色

  当真实的自我被面具掩藏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没有被人看见,不会被人共情,情感无法流动

  是的,表演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

   

  拒绝接纳

  为了藏着一个小污点,花光我所有力气

  李米说自己26岁了,身边的朋友、同事,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早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

  父母离婚,在李米的眼里,是一件特别羞耻事情,所以,她把这个事情当做秘密一样,藏了二十多年。

  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谈到自己和父母的情况,李米就会编织很多父母如何疼爱自己故事,说给大家听,引来众多羡慕的眼光

  自己生日的时候,一个人做了一桌子菜,还要摆上好几只碗,拍照发个朋友圈,说感谢爸妈妈的辛苦,为自己庆祝生日;

  同事给自己介绍个男朋友,相亲见面的时候,她也把自己的家庭描述得特别和睦,以至于尽管很喜欢那个男孩子,但怕谎言被拆穿,不得不放弃对方继续约会了解机会

  ……

  李米说,为了掩藏她父母离婚这个污点,她花了好大的力气去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

  她没有男朋友,也没有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父母很爱我,家庭很幸福”这个谎言,变成了她丢不下的面具,隔离着她和其他人的亲密交往

  既然表演如此难受,为何李米又乐此不疲呢?

  因为李米在潜意识里,把父母离婚的过错归罪于自己,一旦承认父母离婚,就意味着她要承认自己的过错。

  这让她体验到羞耻、自责、难过她不想承担这份过错,所以她选择拒绝接纳这个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人有类似的经验,就是会拒绝接纳或者承认一些已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 拒绝承认婚姻出现了问题,

  于是忍着另一半夜不归宿苦楚,在朋友圈拼命秀恩爱

  ? 拒绝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于是总是喜欢虚张声势地夸大自己,编造很多故事说给他人;

  ? 拒绝承认自己人关系不好

  于是主动给自己买礼物,假装都是朋友送的。

  每一份拒绝,都伴随着一份表演,也都藏着一份恐惧,害怕被抛弃、害怕被人笑话、害怕无人喝彩……

  害怕越多,表演越多;

  而表演越多,害怕就更多。

  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因为拒绝承认和拒绝接纳,就这样撕裂着我们的人生

  寻求认同

  我不太敢,和别人不一样

  赵一林为了在30岁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嫁出去,她相亲的最高峰值,是一周安排了七场相亲见面会。

  终于,在她30岁快结束的时候,她如愿以偿地和一个交往了三个月的男士举行了婚礼

  赵一林说,当婚礼真的要举办的时候,她没有体验到多大的幸福,倒是有种放松感,好像是说,自己终于实现了结婚目标

  婚后的赵一林,生活得并不是很幸福,另一半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与自己并不一致。

  两个人对彼此很多观点爱好也不甚理解,婚姻很快陷入了没有沟通、无性婚姻的状态。即便如此,赵一林也没想过离婚的事情。

  “结婚、生子,这不是大多数女人追求的归宿吗?至于有没有话聊,有没有性生活,这些事情不重要。”

  在赵一林看来,只要在外人眼里,她的生活是家庭完整的就好了,至于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很幸福,其实不那么重要。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寻求归属感是人的一大基本需求

  马斯洛心理需求

  归属感的来源不仅体现个体层面,还体现在集体层面,被集体认同,也是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寻求这种集体认同,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更在乎“别人怎么看我”,而非“我自己感受到底好不好”。

  为了满足别人对自我的期待和认同,有些人会割让自我的权利、压抑自我的感受,在他们面前,用表演的方式,展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种表演的结果是什么样呢?就是张爱玲的那句名言——看上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而里面实际上长满了虱子

  瘙痒难耐,都是属于自己的。

  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观众

  很多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拼命地表演,实际上是因为在早年母婴的主客体关系中,我们没有从外在客体那里寻求到“我很重要”、“我很有价值”、“我很好”的核心信念

  所以在后续生命历程中,我们就会带着这种缺失遗憾,不停地去寻找。

  无论是为了实现生命中的应该指令、还是拒绝接纳某种不完美的历程,又或者寻求大众的认同,本质上都是在寻求自我价值

  可是,你的自我价值,真的藏在外界吗?

  也许是在2035年,又或者是2045年,反正是在未来的某一刻,美国这个国家因为环境惨遭败坏,生育普遍下降,有反政府人士号称重塑美好国家,推翻了原有政权,建立了一个由宗教统治的基烈国。

  在这新的国度里,女性不准工作、没有收入,唯一的价值就是生孩子,而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抓起来集中培训,要替这个国家位高权重的男人们——大主教们,生孩子。

  这是美剧《使女的故事》所设计剧情背景。

  在这个极端的背景下,每一个女性,在外界的眼里,除了生育,没有任何价值。

  说得更直白一些,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女性不能生孩子,那么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如果每个人的价值是由外界决定的,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度的女性,就应当听从安排,要么努力生育,要么被发配到殖民地被折磨而死。

  但是,总是有人相信我的价值不是由外界所定,而是由自己决定剧中的琼和莫伊拉就是这样两个人。

  她们运用自己的勇气胆识、计谋去反抗外界给自己设定的价值,她们拒绝做生育机器,她们想要做一个人,一个可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个可以选择和男人战斗、一个可以追求自己事业的人。

  最终,莫伊拉成功地逃离里基烈国,去到了加拿大,摆脱了恐怖的统治。

  这个故事虽然极端了一点儿,但是至少,它可以很形象地展示一个道理没有人能够真正定义你的价值,也没有人那么在乎你的生活。

  你可以活得很勇敢,那是因为你选择了勇敢。

  你可以活得很自信,那是因为你能信任自己。

  你的生活究竟是绽放还是囚禁,说到底,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所以,别再为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表演不属于你的人生了。

  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观众,也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从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

  【我懂你所有青春迷茫

  王浩威、徐凯文、刘颋颋、李珏佳

  为你讲解孩子4种重要关系里

  常见的10种情绪

  

  注:案例经授权发布。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文章中为化名,个案细节修改

  关于作者:杨思远,心乐土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悲观主义者。个人公众号:拉姐(ID:byjzlajie)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