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要有两套聊天系统
既要甄别来自他人的信息,
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说《镜花缘》里有一个“两面国”。
在“两面国”中,人们都长着两张脸,前面是一张笑脸,慈眉善目,善良随和;脑后藏着一张恶脸,青面獠牙,凶狠阴险。
一个人在“两面国”待久了,也就变成了“两面人”。作者用这种夸张讽刺的笔法描写“两面人”,让人看了之后不寒而栗。
这世界到处是谎言,所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才会觉着真实而讽刺。
凶狠阴险、两面三刀是洗不白的原罪,但我们还是不能做到一直诚实。
你不能在所有的聊天中一直实实在在,你也不能在所有关系中只准备一种说辞。
有些话要分场合,有些话要分人。
高情商不等于两面三刀,准备两套聊天系统也并不是教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和男人说话与和女人说话是不一样的,和男性说话要简洁、明快,和女人说话要柔、雅。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女人的车坏了,赶紧给男朋友打电话。
女:“我的车坏了,我今天起来的本来就有点晚,结果这个车还跟我来了这么一下”
男:“你在哪啊”
女:“我在路上啊,能在哪里?公司里的王主管一直都看我不顺眼,这次要是迟到了,她就更要说我了,一个月就这么点工资,迟到了还要扣全勤奖,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男:“我问你在哪条路”
女:“你问我在哪条路?我哪知道这个啊!我正在跟你谈论我的工作的事情,你怎么这么不上心呢?你是不是希望我被扣工资啊!上一次跟你聊工作你就替王主管说话,你就是不关心我”
男:“……”
如果你和一个男人说话不说重点、来回绕、不奔着解决问题去沟通,那你很快就能把这个男人逼疯!
和女人说话要温柔、儒雅。
很多男士喜欢在女人面前“飙车”,热衷于讲各种荤段子,最喜欢看女人脸红耳热,仿佛取得了莫大的胜利。
其实,女人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
女人说话重点在表达感情,男人说话在解决事情。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天生不同,所以要准备男女不同的聊天系统。
成人的认知是理性的,孩子的认知是无思绪的,成年人要想和孩子沟通,需要重新组配一套系统。
1. 孩子的每个问题都很重要,成年人会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但是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
2. 虽然孩子对于很多问题希望得到答案,通常的经验表明,他们常常在内心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当你给出答案的时候,孩子会用他自己的答案和成年人的答案做比较。所以,关切地、友好地向他们提出反问常常不失为一种好的回答。
3. 孩子的问题产生于他们所参与的成年人的负责任的生活。市场化的儿童文化,把孩子放到一个封闭的保护空间了,或特殊的培养机构里,都不能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答案。相反,要让孩子们在一个与成年人有着稳固关系的、安全的环境中自然成长,才能使他们找到人生的答案。
4.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将导致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孩子提出问题表明了他有兴趣研究,琢磨自己的和别人的想法。
当这两种人都出现在一个饭桌上的时候,对熟人要略收敛,对生人要多问询,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素材你才能判断这个人是一个严肃的人,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拿捏尺度会更准确。
我们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熟人。往往亲密的关系,在把握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界线了,没有隐私和秘密了。
所以亲人要生。
我们认识陌生人的机会是有限的,跟陌生人交流碰撞往往更能激起思想的火花,也是我们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甚至有时候,我们把秘密说给陌生人会更舒服。
刘若英曾经在书里说这么一件事:自己有一次打出租车,车上她和司机聊了很多话题,她说了很多秘密给那个出租车司机,很多话她连自己的好朋友都没说。
跟亲人保持好边界感,跟陌生人保持好热情,这样,我们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个社会纷繁复杂,就像电影《无间道》中的陈永仁和刘建明一样,为了不被生活吞噬,他们在两个身份之间来回切换。
在无间世界,想求仁得仁,就要多一手准备。
会说话不是为了讨好世界,而是为了让我们接触更大的世界;两套聊天系统说到底不过是教大家说话分人、分场合。
古人说艺多不压身,多一技傍身人生便多一种选择,其实,说话就是一门艺术,多学习一些说话技巧,我们应对生活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
成年人要多准备一套聊天系统。
—— END ——✎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