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骗得我好狠!
文:甘北 图:网络
主播:李一千
来源:甘北()
如果人均5000元,就能跑赢9成家庭。
但根据*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它极有可能是真的,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身边,几乎很难找到,月薪低于2000元的人呢?
在这组数据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醍醐灌顶:如果你不认同以上数字,只能说明,你在自己的圈子里太久了。
我的圈子里没有,我便误以为,这世上都不会有。
圈子,是会骗人的。
晋惠帝时期,百姓食不果腹,几近饿死,大臣把消息报告晋惠帝,晋惠帝却说: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老百姓没饭吃了,为什么不吃肉呢?
无独有偶,法国著名的“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得知农民没有面包吃时,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那让他们吃蛋糕好了。”
成年以后才恍然大悟,他们不是智商低于常人,而是生活优越于常人。
他的皇亲国戚,他的权贵近臣,乃至于他身边的仆役下人,没有一个食不果腹。
所以,不察民情的皇帝,根本无法理解,什么叫“百姓无粟米充饥”。
我的同学告诉我,念大学之前,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是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的。
当她信心满满地上台演讲,却换来了满堂哄笑,她才知道,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镇,骗了她。
做公众号的两年,类似的事,我见过太多。
每当写到重男轻女、殴打家暴等现象,很多读者会反驳我:“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早没了!”
而每当写到年轻创业、年薪百万,同样有人会不屑一顾:“一看就是编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赚几百万?”
人们的认知,大多存在一种错觉——我没有,我的亲戚没有,我的朋友没有,便约等于,这世上都没有。
大学里流传一句笑谈: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不知自己已知道。
大三,已知道自己知道。
大四,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是人们求知的四个阶段。
知道自己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比如,我告诉你,世上有酒店是盐造的,入住的要求是“不能舔墙”。
但事实上,在南美洲,真的就有盐砖酒店。
但在遥远的摩洛哥,山羊们为了能吃到浆果,真的练就了一身上树的本领。
我们鄙夷井底之蛙,但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是在坐在井底的那只青蛙。
困在自己的认知里,到底有多可怕?
说话有口音不碍事,不认识山羊也是小事,怕的是,精神上冥顽的愚昧。
《盲山》是一部关于拐卖妇女的电影,剧中不少角色,都是由当地群众扮演的。
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潜意识里,根本没有意识到,拐卖妇女是错的。
甚至,当地百姓看到剧组的漂亮演员后,竟毫不知耻地问道:“电影拍完后,能把她卖给我吗?”
这句话让我极为震动。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逻辑,十分常见——父辈如此,祖辈如此,老祖宗传下的规矩如此,它便是如此。
我曾在文章中,写过一个在极度“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女孩,直到她出嫁了,依旧低声下气,为弟弟修建指甲,甘心听他辱骂。
因为在她的认知里,弟弟是这个家的唯一继承人,她注定比弟弟要低一等。
三十年前,人们眼中的工作,是找个铁饭碗直到退休,那些走到街头经商倒卖的年轻人,经受了最多质疑和辱骂。
二十年前,生意的唯一做法,是临街对户,租一个门面,那个叫马云的年轻人,还是众人眼里搞传销的骗子。
直至第一批下海经商的,赚得盆满钵满,第一批网络营销的,年收入突破八位数,人们才猛地回头,发现狭隘固执的认知,可能正在谋杀致富的机会。
而事实上,几乎绝大部分的机遇,都是留给那些敢于走出固有认知的人。
第一批持有商品房的人。
曾经,所有人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风是能发电的,机器能够替代手工,人类是能飞上天的。
如今,这些我们都知道了。
这也是我们读书、学习、旅行、探索的根本意义——打破固有认知,去追求更多生命内延和外伸。
不要做那只井底之蛙。不要做那个被朋友圈困住的人。
如果我们能看见,那就去看见。
如果我们能听见,那就去听见。
如果我们能思考,那就去思考。
那些我们从未涉足的远方,可能藏着惊世的奇观。
还有那些与我们三观冲突的观点,不要急着反驳、拒之门外,很有可能,那是我们自己的固执在作祟。
最后,说点题外话。
短视频软件火了以后,很多人嗤之以鼻,甚至流传起一句话:“天下傻逼千千万,快手抖音各一半。”
我知道你未必喜欢,但不要急着骂,先认真想一想,那些短视频上看似边缘,甚至很LOW的人,是一夜之间,随着视频软件长出来吗?
不,他们一直都存在,只是,你始终不曾接触过。
这世界,从来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 END -
♫
● 苏打绿-相信●
今天哈姐推荐的书是:
《郭论》
这本书只是推荐不赠送哦~
*作者简介: 甘北,你的情感闺蜜,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我还有一个公众号,写男欢女爱,也写世情冷暖,欢迎你来做客。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
往期推荐不浪漫的人有罪!!!
就算他和你睡了,你也只是个备胎
这么大的zan,看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