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假疫苗,人头被悬赏500万,冒死将150余人送进监狱……王克勤
作者:慕籽
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每天各种明星八卦热点变得健忘,但有这样一个人,和*案件一样,我们不该,也不能忘记!
他曾以笔为刃,一篇报道将150余人送进监狱,挽回了数万股民几亿元的损失;也被黑社会追杀,扬言500万要他的人头……
他就是,*勤!
1*勤生于1964年,甘肃永登人。
生于农村的他,贫寒的家境让他经历了所有底层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冷眼、歧视……
少年时代的他,经历了两次高考。最终进入兰州市的一所市属商业学校学习企业管理。当时我国高校教育实行就业分配制,由于在学校表现出色,*勤毕业就被分配到兰州市委从事宣传工作。
在那个月收入只有几十块钱的年代,*勤无意间发现同事发稿赚稿费的事情。生活拮据的他为了一碗牛肉面,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纸的各个版块上。
这个年轻的西北汉子纵然有满身才华,却挡不住骨子里一根筋的韧性,初入职场的他既不懂得察言观色又不会八面玲珑,尽管态度积极,也难以适应,随后他就被调离到兰州市一家外贸公司。
面对上级的刁难和不公平的待遇,*勤发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从政,自己的爱好不适合经商,而文字工作似乎更能满足内心的诉求,于是血气方刚的他果断回到兰州,进入《甘肃经济日报》,开始了他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
也许是曾经贫困的生活对*勤影响至深,他生性善良,嫉恶如仇,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软,面对那些媒体避之不及的弱势群体,他总是希望能帮一把。
有一次,报社收到了一封举报信,反映一家工厂盗*有资产,上级安排他和一位记者前去卧底调查。没想到调查新闻一刊发,这个事情就引起了关注,甘肃省委请*勤作了专题汇报,还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甘肃物资市场整顿工作。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原来文章也可以带着正义的锋芒,*勤震惊于记者笔下文字的神奇和力量,也让他为百姓发声的侠义情怀尘埃落定。
他从此不再满足于采访领导的“无限荣光”,而是深入一线,走上了“揭黑之路”。
2在一档访问节目上,主持人问,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觉得最畅快、大快人心的。
而且,八年前,他就曾说过:“如果山西*案件得不到很好处理,类似问题会在全国不断重演。”
一语成谶,八年过去了,*乱象仍未杜绝。
2009年,在北京的*勤,接到来自山西疾控中心的举报电话,希望通过媒体的关注曝光山西疾控中心在*管理上的违规行为。
为了全面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勤要到接受*患者家里看孩子的材料、调查实际情况。
随着采访的深入,*勤发现其中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为了能顺利取证和保障自身的安全,他开始潜伏式的采访。
他曾伪装成来自北京的*专家进行暗访,还逼迫自己读了变态反应学,以及很厚的病毒学书籍。
经过半年的调查,他累计跑了20个县,搜集了78户接种*之后出现异常情况的家庭材料,最后,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了一个方向,*。
8岁男孩强强在接种乙脑*后,出现了发烧症状,医生诊断为乙型脑炎。在三次病危通知后,强强的命保住了,但却留下了终生后遗症,会不定时抽风。
一个来到世界仅8个月的小男孩,在接种了乙肝*后的第二天,身上就开始出现“黑斑”,皮肤青紫,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这些家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健健康康的孩子,在接种了*后还会出事!
最终*勤经过多方求证,以一篇近三万字的重磅报道——《山西*乱象调查》,揭露了大批儿童在接种*后致残、致死的悲剧,轰动全国。
这篇报道不仅掀起了舆论的惊涛骇浪,也让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谴责”,夸大其词、故意抹黑等热议扑面而来。
这篇报道让*本身可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这样一个常识家喻户晓,保障了更多孩子的生命安全,值了。
为了报道真相,为了给受害人一个公平的答复,为了保障更多孩子的安全,他像一个侠客,行走在刀尖之上。
32000年11月,时任《甘肃经济日报》社记者的*勤接到一系列股民投诉,反映兰州当地有多家非法股票交易场所在从事股市诈骗,几千兰州老百姓的血汗钱被洗,有人被逼疯,有人自杀。
受骗者李晶华被骗去“炒股”的94000元,被洗得只剩下3300元,绝望的李晶华跳进了黄河;
而另一个老太太将自己多年的积蓄、老伴的抚恤金以及妹妹一家的积蓄,全部买了“股票”,结果被洗得所剩无几。为了讨债,不明真相的外甥持刀追杀老太太,老太太为此有家不能回,精神几乎崩溃。
……
看着一个个几乎血本无归的受骗者,*勤决心弄清这些诈骗公司的*,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他先以商人的身份出入兰州各大股市探访、了解相关情况。而后他发放了大量的调查表来寻找证据,经过*勤的调查与暗访,他发现一些非法证券交易场所的确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背景,这些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铁“关系”。
当调查到后期,大量的证据收集到*勤手里的时候,感受到压力和风险的洗钱公司开始对*勤进行恐吓威胁。甚至有人悬赏500万人民币要买下他的人头,*勤一度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
这次调查让他感受到了追求真相道路的不平坦,也让他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危险。不过,*勤的奋不顾身和坚持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当他1.5万余字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当时的总理亲自对这篇报道作了批示,甘肃省委书记、省长不仅认真批示而且部署展开了全省性的专项打黑斗争,成为2001年“全国经济秩序整顿第一大案"。
他的一篇文章,直接挽救了受害股民数亿元的损失,间接保住了两万股民的身家性命,也将150多名涉案人员送进了监狱,时隔多年,他仍是监狱里服刑人员痛恨的对象。
这篇报道让*勤一举成名天下知,但也让他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有人批评他“给甘肃惹祸”,也有人说他“吃甘肃的饭,捣甘肃的乱”……
*勤没有过多解释,因为他知道,不能因为习惯了黑暗就可以为黑暗辩护,不能因为发声是危险就保持沉默。
4尽管追求真相之路崎岖不平,非议不断,可他调查揭黑的本性未曾更改。
同年10月,*勤接到举报,在岷县堡子乡,有这样一项活动:公选农村“劣迹人”。
全村人都要到现场开会,选出你心中的“劣迹人”,如果没有,就写自己。
在全乡10个村子里,上到60多岁的老人,下到14岁的孩子,选举出了200多名“劣迹人”。乡干部对“劣迹人”进行罚款,罚多少必须交多少,没钱就拉牛赶猪搬家具,不交就打,打昏打伤、打残打死10多人,受害者像“逃犯”一样背井离乡不敢回家,而这些恶人竟能逍遥法外!
*勤和同事在那进行了7天7夜的考察,记录了一个个受害者的故事,写下了万字长文《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文章发表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甘肃省立即调集6个部门,成立了近50人的专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可文章发表还不到一个月,*勤就因为一系列揭黑报道被开除了。
5仗剑走天涯,走哪砍哪。
*勤像一个侠客,怀着“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新闻理想,他提着“正义”的大刀加入了《中国经济时报》。
身边的朋友不断劝他安分一点,可他不但没有安分,还成为了正义的代言人。
在一次例会上,部门主任王南将几份北京出租车司机“关于司机生存状况的申诉与调查"等相关材料交给*勤,他建议*勤以此为选题,对北京出租车垄断问题进行调查。
在没接这个选题之前,*勤认为出租车司机算是一个赚钱的行业,总觉得他们也是北京的有钱阶层。
当他看到一个个司机拿出一沓又一沓的申诉状,以及花花绿绿的罚款单,还有大量相关部门的文件复印件时,*勤震惊了。
当他听到有好几个出租车司机累死在车上;出租车公司经理在刚做完手术的司机病床前逼着收“车份钱”;甚至有的公司为了非法抢回出租车竟动用黑社会对出租车司机行凶时,*勤的心沉重极了。
不能忍,查,必须查!
一个月只赚1000多元的*勤,为每月能赚近2000元的出租车司机奔走了半年,采访了北京市100多名当事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发现我国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存在严重的弊端:出租车公司靠空手套白狼起家,而他们发家的手段竟是掠夺司机个人财产;更为恶劣的是,北京市交通局的相关政策正是出租车公司非法行为的“尚方宝剑”。
*勤先后联系了30多家机关单位,20多家出租车公司,最后以一篇《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的文章,用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独家披露了北京出租车行业垄断黑幕。
这篇报道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勤的预期,时任的*总理对此做出批示,朱*总理也在大年初一去看望北京出租车司机。
这一报道还推动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同时也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
他揭露性的报道,撕开了黑暗中的一道口子,不但让阳光能照进去,还能照到人们心里。
一个远在新疆的出租车司机听说抽莫合烟能预防非典,他在非典期间,不顾自己的安危,跑到北京给*勤送了莫合烟。“王老师,我来给你送莫合烟,期望你这样的好人健康安全;期望你的同事们健康安全。”
总有一些人的选择,让我们看到希望。
就是有了这种人,这个世界才不令人那么绝望。
在这一年,*勤达到了他记者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首届“中国风云记者”。
6一大波村民被手持“武器”迷彩服大汉追赶着四处逃跑,也有一些村民手持铁叉尝试反抗,也有村民被打倒在地……
2005年,河北定州因圈地矛盾,6名农民被黑社会打死,100人不同程度受伤。
*勤决定再次深入调查,寻找血腥征地背后的真相。
他和同事乔国栋一起前往事发地采访,他们到达的时候,现场已被封锁。两人决定兵分两路,乔国栋去采访,*勤为拿到一手资料进村采访。
五天后,当他拿到一手资料准备撤离的时候,整个村子已经被人包围住了,还有个别记者被当地*扣押滞留。
怎么才能出去呢?
熟悉暗访调查的*勤深谙变装的套路,他换上村民的衣服,把笔记本、电脑和相机藏进装满小麦壳子的麻袋,装扮成去城里卖小麦壳子的农民,和另一位农民开着拖拉机出村。
一路上他们过了三个关卡,面对来来往往的巡逻车和警察,*勤担心自己偏白的肤色不像农民而被发现,他在路上不断抽烟,一直在吐烟雾,幸好农用三轮车玻璃比较脏,多了一个屏障。他终于有惊无险的带着资料出了村子。
*勤和乔国栋采写的《河北“定州村民被袭事件”调查》报道发出后,涉案的27名要犯,全部被押上判刑台。
这个世界有很多黑暗的角落,而*勤像一个披着正义之光的勇士,承担着在黑暗中点灯的角色,每到一个地方,不但能带来希望的光芒,还能挽救一大批人。
72005年,*勤因河北定州圈地血案的报道,成为了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爷”。
有一天,他接到一名来自邢台的举报电话,问艾滋病敢不敢报道。
甜甜的妈妈被艾滋病夺走了生命,而正在读三年级的甜甜也被确认感染了艾滋病毒;
艾滋儿童丹丹,整个家庭被艾滋病判了“死刑”,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在等待死去……
所有人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们,在家里被隔离,在社会上处处被人嫌弃,他们到死都不明白,本本分分的庄稼人,怎么就感染上艾滋病呢?
活着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死去的受害者是如何死去的,都应该真相大白。
为此他历时数月、三赴河北邢台下辖的八县二区一市及邯郸下辖的武安市,采访了34位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众多艾滋病家庭,亲眼见到了8名艾滋病儿童,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中国经济时报》用8个版面,刊发了*勤4万多字的《河北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一文,揭开了邢台由于血站管理混乱、输血引发大量艾滋病的问题,令无数人流下了悲愤的泪水。
第二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加强了血液管理,也确保了血液的安全。
有人问,*勤,你这几十年揭黑不止,是不是因为你的内心太阴暗,见到黑暗就兴奋。
一束光照进房间,房间里的肮脏龌龊被显现,这束光便有了罪。
在一次领奖台中,主持人白岩松指着一张透明的玻璃椅和另一张黑色木椅,问*勤:“你选哪张椅子坐?”*勤选择透明的那张。他说,“正因为我期望社会透明,所以我要选择揭发不透明。”
*勤正是因为内心的光明,所以才向往光明。
然而,光明也有照不到的地方,悲剧也似乎已是媒体人的常态。
2013年,*勤再次被迫从报社离职,临走时他带走了*的材料。
这些材料对别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堆废纸,但是对*勤而言,这却是民众对他的信任与期盼。
8曾经发誓要做调查记者做到80岁的他,被辞退了3次,不能做记者的他,又能去哪呢?
离开媒体的*勤,为了让600万尘肺病人不再跪着等待死亡,他投身公益,成为大爱清尘发起人。
尘肺病这三个字,似乎冥冥之中与*勤有一种渊源,早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与尘肺病人联系到一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甘肃经济日报》任职的*勤在调查一起煤矿事件时,认识了负责挖煤的副矿长老黄。
老黄常常咳嗽的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得知他是因长期挖煤,接触大量粉尘患了职业病,也就是现在的尘肺病。
没几年,老黄死了,被尘肺病活活憋死了。
一个自己采访过的人,被活活憋死了。老黄的笑容总会出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2009年,河南农民张海超进行了悲壮的"开胸验肺",尘肺病再次进入他的视野。
当年12月,作为《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主任的他,得知甘肃古浪有100多名农民集体患上尘肺病,多人死亡,他立刻就派记者前往调查。
《甘肃“尘肺村”调查》一文见报后,不少媒体也开始跟进报道……
广大网友不仅开始关注尘肺病这个群体,而且也开展了民间的公民个人救援行动。然而这些关注和600万的数字相比,远远不够。
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是命。
为什么他们就要跪着死去,*勤不仅要救当下的命,还要救未来的命。
2011年,一向低调的*勤,决定走到聚光灯下,用实际行动帮助尘肺病农民,正式启动了"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公益项目。
言善不若心善,心善不若行善。
不要听一个人在说什么,要看一个人在做什么。
项目成立容易,但实施很难,在项目启动后的半个月,他们仅收到了3笔捐款共2500元,其中2000元还是工作人员捐的。
幸好当时微博已经兴起,成为一个全民平台。
*勤注册了微博账号,每天拼命的发微博。
有人劝他放弃,有人说他是真疯了,他却说:若没有高考制度,我可能就是矿工,也许就会成为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尘肺农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勤的努力下,一些网络大V纷纷转发,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加入到了帮助尘肺病农民的行列之中。
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源头治理到医疗生活保障,再到监管执法和宣传教育等,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意见。
今年年初,*勤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三农人物。在颁奖现场,节目组送给*勤一件特殊的“神秘礼物”——一段精心录制的短视频。
*勤在听到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用最质朴的言语表达出的感谢的时候,这个七尺男儿,居然在现场哭了起来。
这泪水不是感动或委屈,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付出的肯定。
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勤数度拭泪,几次鞠躬。
最后他留着泪完成了那场演讲。
面对人世间最沉重的呼吸,你伸出手去,让他们多一份力量,和命运抗争,你递过肩膀,要扛起他们的生死相托。募得善款千万,你却清贫如水,关山*,不倦奔波,你是‘大爱清尘’对尘肺农民工许下最温暖的承诺“托举生命的公益使者”*勤。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这世上,总有一种坚持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正义值得奋斗到底。
9*勤像一个苦行僧,他奔走半生,只为底层群众的尊严。
无数人嘲讽他,你放弃吧,这么多受难的人,你帮不过来的。
我是帮不过来,但是,能帮一个是一个,能救一个是一个。
生活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勤无法成为苦难的旁观者。
*勤说过:努力不一定会改变,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改变,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努力坚持改变。
他一个人像一个军队,他的笔下有千军万马,个个带着精锐的锋芒,每一次战绩都撼动着黑暗的力量。
面对扑面而来的赞扬,他觉得十分尴尬。他说:我非常不想大家把我当英雄,我就是一个漂在北京的读过几天书的西北汉子,曾经认真履行了记者职责而已,报道真相本是记者天职,不值赞扬。
人有善恶之分,人间也有黑白之界,光明不在的地方,必定有黑暗,有人藏污纳垢、有人玩弄权势、有人伤天害理、有人漠视法律……
而*勤,以及和*勤一样的勇者们,他们敢于走进黑夜、直面疮疤,在社会的质疑中、在看客的谩骂中、在黑暗势力的威胁中,他们用职业生涯,乃至生命为赌注,也要揭开黑暗的面纱,只为让更多的弱者得到保护,让更多的*得到救赎。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了解真相,才会在绝望的叹息中看到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