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丨当团队开始携手,当文化不再泄露
亲爱的书友好,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共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我们分享的内容是书中的第四章,对应的页数是111页至145页。
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称霸地球的恐龙灭绝,小型哺乳动物获得了生存空间,并进化出类人猿。类人猿再往前走一步,便跨越了历史的第六道门槛:
智人的出现。
智人的出现可以说是生物圈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智人不仅努力使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影响和改造周围的环境,最后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那么,是什么让智人如此不同于其他生物呢?人类的前半部分历史又是什么样呢?
现代研究表明,人类与黑猩猩有着共同祖先,从共同祖先进化为现代人类用去了700万年,约28万代人的时间。
在这漫长演化过程中,人类出现了18个不同物种,只有智人存活到现在。从赤道雨林到热带草原,从非洲大陆走向欧亚大陆,智人究竟凭借那些特质,挺过了无情的优胜劣汰呢?
一开始的合作可能仅限于“夫妻”中,雄性和雌性为了增加后代的存活机会,放弃了性自由,互助合作,共同抚养新生儿,至少有暂时性的配偶关系。当这种合作扩展到群体的层面,一种惊人的集体能力便出现了。
其次是符号语言的运用,这也是为什么人类能有效合作的原因。除人类之外的其他所有物种,都有个共同特征——文化泄露现象,即个体掌握的信息会随着自身死亡而消失,不能传承下去。
符号语言的运用,使人类避免了文化泄露,精确交流能力引发了集体学习,个体贡献的信息能够保存在群体的记忆中。通过语言,人类就像计算机连上了网络,架起了交流、共享的桥梁。其他物种只能经由基因变化适应环境,而人类这种文化的方式显然高效许多。
或许符号语言出现的时间,就是人类历史开始的时间。
根据三段论历史划分体系,人类历史分为年代上前后相接的三个时期,即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其中,旧石器时代是智人经历的第一个时代,而且时间跨度极大,占据了大半部分的人类历史。因此,回顾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很有必要。
一是气候变化,人类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冰川期。在面临毁灭性气候时,人类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人类控制了火、学会缝制衣服,建造坚固的房屋,提高狩猎的技巧。一直到约1万年前,地球变得温暖湿润,迎来气候适宜的“全新世”。
二是人类的扩大化。扩大化的含义是“人类在地域上扩张,同时在规模和密度方面没有出现相应增长。”9万年前,一些智人陆续走出非洲,分布到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地方。集体学习能力使得人类能够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并能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唯一能与人类的广泛分布相媲美的物种,只有狮子。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呢?
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过着10到20人的小群体生活,大多数人一生中碰到的人不足500个。采集者经常四处流动,不能供养太多的婴儿和老人,杀婴率高达50%,所以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在群体内,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动手”,包括正义和惩罚的施行。
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那个时代一定是男子狩猎,女子采集。而如今更流行的观点是:
由谁采集和狩猎是灵活的,往往取决于能力、知识、必要性以及女性的生理周期。
从没有哪个物种像智人这样,强有力地影响着周围的世界。生命的出现将历史的复杂形式提高了一个门槛,而智人的出现则将这种复杂又拔高了一层,以至于有科学家说,地球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即“人类世”。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通过放火烧山狩猎、捕杀大型动物,影响到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在现代,人类的活动能轻易改变地形地貌、大气层。
越是复杂的生物,越是需要从周围汲取更多能量,以维持自身的复杂性。
智人给地球带来冲击无可避免,但我们无法预料这种冲击最终带来的结局是好是坏,正如我们无法确定,旧石器时代的人是否生活得比我们富足快乐,人类究竟是不是走在一条越来越美好的道路上。
我们可以想象,在旧石器时代的某个洞穴中,一位老人绘制完简朴的壁画后,向子孙辈传授狩猎技巧,并告诫他们,人类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洞穴外寒风呼啸,人们围坐在火堆旁认真倾听教诲。
集体经验不断累积,直到气候变得温暖适宜,冰盖逐渐融化。那时,人类将跨越下一道门槛。
-End-
#今日推荐#
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
14天气血双补养颜课
现在加入,享原价69.9元课程,免费学习!
▼
共读丨迷路的人,总要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共读丨你的体内,藏着一颗爆炸的超新星
共读丨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