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我何曾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内附最实用工作心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王阳明:我何曾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内附最实用工作心法)

2018-09-24 05:30:22 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 阅读:载入中…

王阳明:我何曾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内附最实用工作心法)

  人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工作与修行可以兼得吗?

  当然可以!三个王阳明的小故事,告诉你工作与修行如何完美配搭。老祖宗真是太智慧了!

  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

  王阳明

  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我何曾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

  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

  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无礼恼怒

  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

  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

  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

  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超脱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的深山老林,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

  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几圈。

  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

  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则是标榜进取精神的最好的修行之地。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1509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县令。几个月后,他给弟子们写信谈心学,最后说道“政事虽剧,亦是学问之地。”

  工作即修行,在王阳明看来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尽量进入“四和”境界所谓“四和”就是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己和。

  与天地和,就是万物一体之仁,做官时,要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与人和,则是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下级关系;与己和,就是听从良知的命令来行事。

  岂止是官场,但凡是工作场所,都是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非常受益于阳明心学,他说: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努力工作,心无旁骛投入眼前的工作。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

  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有个叫南大吉的官员对王阳明说:“我为政总有过失先生为何没有说法?”

  王阳明反问:“你有什么过失?”

  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

  王阳明听完后,意味深长地道:“你这些过失,我都指点过你。”

  南大吉一愣:“您好像没说过。”

  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南大吉福至心灵,惊叫:“良知!”

  王阳明点头,南大吉兴奋地大笑。

  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王阳明说:“你身边就是有个无所不能的人在时刻提醒你啊。”

  南大吉略家思索,尖叫道:“良知!”

  又几天后,南大吉又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

  我从未见过心上有过失的人,会用心工作;也从未见过用心工作的人,心上还会有什么过失。

  在王阳明看来,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

  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修身是体,工作是用

  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有个叫朱廷立的官员向王阳明请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问题,王阳明答非所问地和他谈起了修身。

  朱廷立上班后,按照王阳明的教导进行系列的修身之术,从中知道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事情,而百姓厌恶的事情也知道了。

  知道了自己的欲望,也就知道百姓喜欢什么了;舍弃自己的私利,也就知道百姓的利益是什么了。

  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规范,也就知道了百姓应该遵守什么了;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么了。

  明白了这一切,而主动去做,就是致良知了。

  三个月后,他发现,他不但了解了百姓的好恶,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纷纷在背后说他是好父母官。

  朱廷立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修身不但可以养性,还能提高工作质量。”

  但他突然懊悔,“工作质量是有了,可我的心学造诣没有提高啊。”于是,他又去问王阳明如何学习心学的问题。

  让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阳明这次没有跟他谈一句学习心学,却跟他谈上了工作。

  朱廷立回到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三个月后,他恍然大悟,原来,百姓所以亲近他,就是因为他之前按照王阳明的修身要求主动在修身啊。

  比如,把百姓厌恶的事情祛除,我就有了惩恶的快感;让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我也就有了能遏制欲望的能力

  顺应了百姓的心声,我也就舍弃了自己的私利;经常告诫他们要遵守法律,我也就有了时常警惕自己的心;解救了他们的苦难,我心情很好,也就祛除了心病

  看到百姓人人圣人了,我其实也就是圣人了。

  于是,朱廷立二度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提高工作质量的诀窍就是先修身啊。”

  后来,他又去见王阳明问,工作和修行的关系。

  王阳明说:“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朱同志最后得出结论“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

  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方法

  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履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精彩回顾

  两军交战不打外卖员,士兵战场肚子饿点“美团”,小哥准时送达

  王阳明:活得不顺心,源于5种不明智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在河南长大,为什么反对刘邦建都洛阳?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中国姓嬴的几乎没有?

  豆瓣评分最高的5部武侠剧,黄日华占了2部,第1部无人能超越!

  王阳明:你对了世界就对了

  900年前,中国遭遇了一场浩劫,3000多贵族女性被玷污

  在投降仪式上极为张狂的日军战犯,血债累累却说死不投降

  10部红极一时武侠剧,看过五部的人就承认自己老了,你看过几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欢迎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鱼离()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优选蕲艾及中医膏方类产品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查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