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效应:“见光死”的安全感
噔噔噔!
如果有想让我们说的效应或原理也可以留言互动哦!
第四期的栏目,给大家介绍一个男女朋友约会时会产生的效应——黑暗效应!
什么是黑暗效应?
黑暗效应(Dark Effect)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黑暗效应的来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将自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置身灯光较强的房间,另外一组则置身灯光较暗的房间。
在第一项试验中,自愿者们先观看一段假想广告片,探讨主人公是否会因为上班迟到而可能发生具有攻击性的行为。结果发现,置身在灯光较强房间的自愿者,大多都认为广告片主人公可能具有攻击性的行为。
在第二项试验中, 研究人员让另外两组自愿者对一组词汇所表达的情绪感觉进行分类,如积极词、消极词和中立词等。结果发现,置身在灯光较强房间里的自愿者认为“鲜花”和“微笑”等 词汇更积极,而“牙医”和“医学”等词汇更消极。两组参试者对中立词汇的评价没有区别。
研究人员认为,两组参试者对情感表达的差异,与灯光下人们对热量的感知增强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灯光太亮更容易让当事双方察觉并放大对方的“攻击性”,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情绪化言辞的敏感性。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双方彼此看不太清对方的表情,戒备更少,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黑暗效应的作用
在白天的时候,人们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无论面对任何人,总会把自己伪装起来,因为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在心理学中,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黑夜的时候,人们的感知降到很低,就意味着更加安全,同时,黑夜的空间也让人有了一层伪装的空间,这时候能够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同时也不用担心如同白天一般在意行为细节而导致产生的距离感。
2.在黑暗的环境中,人的感官效应会失效。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据对方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特别是对还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尽量展示出来,把自己弱点和缺点尽量隐藏起来。因此,这时双方就相对难以沟通。
而黑暗登场,对方感官失效后,自己便没了危险,不需要伪装,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后,人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这种吸附性非常强。
3.黑暗的环境能够降低人们的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
灯光太亮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对方的攻击性,并因此引发戒备状态,而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里,双方交谈所给予的由于地位、身份等所产生的压迫感也会降到最低,利于能够更加愉快地交流,人们也表现得更温和,更容易信任彼此。
黑暗效应的应用
很多夫妻经常会因为生活中的琐碎事件而发生争吵,除了因为自身的原因外,可能家中的光线问题也会影响到他们。
当家里的灯光过于明显时,人们的戒备心跟攻击性会上升,会容易发生冲突。但若将家中的光线调整为较为柔和或昏暗,这就有利于人们亲密感和安全感的上升,对彼此的宽容度也会提高。
2.在约会中的使用
情侣之间的初见约会可能还有点小尴尬,或陌生感。如果男生把初次的约会地点选在光线较为昏暗的场所,例如:电影院,有格调的西餐厅,酒吧等,会让彼此更快地亲近起来。
3.在商家中的使用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去选购自家的衣服,商家们通常会将试衣间的灯光调得较为柔和或偏暗,让你对这件衣服的感官效应降低或失效,从而让你觉得这件事衣服很适合自己,很好看。
大家身边是否也发生过因为“黑暗效应”,而产生觉得对方特别容易亲近的感觉呢?家中的灯光布置是否也是偏向柔和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或在后台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哦!我们会在下期栏目中,抽取最走心的留言公布出来!
如果大家对某些原理或效应感到很*,希望我们进行简单科普的,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哦!或许下一期,就是你想要的简易科普哦!
@Zhurong
口红一是便宜,二来也是最方便的化妆品,一边开车也能一边摸口红,至于那些粉底上妆啊,奢侈是因为贵还需要花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花时间做的事情都是奢侈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家为同事烤一个蛋糕,都是了不得的情谊。所以这最省时的口红,也算为忙碌无趣的生活,点缀一点色彩吧。
@张欣
口红效应,之前听朋友解释过,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要供房,压力山大,只好在*、京东买生活用品满足下自己的欲望,发泄下自己的焦虑情绪,虽然只是暂时的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
为了各位小伙伴不要走失,请大家把我们星标哦!
推荐阅读
我们在这里,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