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说什么?如何说?一篇文章打通对话写作盲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说什么?如何说?一篇文章打通对话写作盲点

2018-10-22 18:00:16 作者:玛丽·科尔 阅读:载入中…

说什么?如何说?一篇文章打通对话写作盲点

  飘雪的冬夜 饮酒的冬夜

  有人为你编织毛袜 /

  请允许我先提出一个恼人的问题在写对话时,请你只使用话语动词。

  你无法想象有多少作家人物微笑”出或者“大笑”出一句对白。微笑可是一个非言语动作!你如何大笑出一整句话?你会卡住的!

  请只尝试使用“说”或者“问”这样的动词作为话语标签。也许你认为这严重缺乏独创性,但这些动词在读者阅读中并不醒目,因为读者太习惯它们了。

对话标签

  对话标签是对话中非语言文本部分。基本用于指示伴随讲话的动作,或者识别讲话者。

  “说什么?”

  对话必须展现给读者什么。人物不能为谈话而谈话。上佳的对话总是层次丰富,蕴含弦外之音的。

  实际上,对话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并非话语本身,而是每个人物出场时,他们背后的目的

  如果读者知道(且应该知道)彼时每个人物想得到什么,对话将会变得复杂许多。在即将谋杀国王前,我对他说“你好”,这个单词意义完全不同于它本身。对老态龙钟祖父母道一声“你好”,它的意义将再次转换对话需展现人物的特点,阐释人物的目的和动机,并且总是包含一定的话题

  倘若想一想日常沟通,你将觉察到人们常常不会直言不讳直抒胸臆。他们迂回婉转,规避误导听众对话的艺术就在于捕捉生活,并形成文字

  就像你不想去描绘人们东拉西扯、闲话家常场景(这里没有实质的话题或者冲突),同样,你也不想逐字逐句地记录人们实际生活中如何说话。如果你打算这么做,你将发现其中到处是“嗯”“呃”还有其他各种填充词汇

  对话需要生动传神意思真实可信,但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作家的任务是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对话升华

  正是“说”这个词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代名词成问题,诸如“咯咯地笑”“兴高采烈地”。这些词语使读者的注意力大地偏离了说话内容过度使用这种同义词语,说明你是个业余作家。

  这些动词能够传达情感,但我视他们为作家偷懒的方式,因为表达情感是对话内容的任务,而不是标签应该做的。这些炫目的标签会令编辑经纪人感到刺眼无比。

  在创作对话标签时,少即是多。不要使用花哨的动词。拜托,停止使用副词吧,诸如“她歇斯底里地大叫”。这是业余选手会犯的另一个错误

  场景的亮点应是人物间的对话,就这么简单。副词在对话标签里,就像花哨的动词,是作家的拐杖。人物对话时,不要有过分的动作和伴随手势

  你不可能精心排场景中的每时每刻,所以试也不要试。留给观众空间去想象人物在对话时有着怎样的手势。记住:并不是每句对白都需要标签,特别是假使场景中只有两个人物。

  如果你写出的对话是一盘各种“说”的代名词的大杂烩,就把它们统统砍掉,依己之意,审慎选择,将这些精挑细选的语汇,按不同层次,重新放入文中。

  最后,记得在创作对话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人物对话是作者施展声音的好机会着急耐心研磨人物对白,并在此中展现作品高于生活的一面

  曾经,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在脑中重播着某次吵架的画面结果过了好半天,才浮现出一针见血、有力反击的巧言妙语?

  在小说中,你有机会比在真实生活的互动中,展现更为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更“刁钻尖刻”、光彩熠熠,更为深刻幽邃的思想

  如何说?

  对话是对人物个性及其之间关系的极佳展示即使当下没有明显的冲突发生,人物间的每一段关系中,至少应蕴藏些许摩擦。

  在《阿尔文·霍:对学校女孩和其他可怖事情过敏》中,阿尔文讨厌他的女同桌弗莉,尤其是当弗莉替他说出他的想法时。阿尔文的问题是:他太腼腆了,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下面的例子中,班上来了一个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看了看弗莉,又看了看我。

  “他自己可以说,”她说。

  “他说不出。”弗莉说。

  “为什么说不出?”

  “说不出就是说不出,”弗莉说。“因为他是阿尔文·霍。”

  这段对话透着幽默,展现了人物个性。尽管我们知道阿尔文并没有对弗莉敏捷反应感到激动不已,但看到她这么了解自己,还是会感到那么点儿怪怪的乐趣。

  在路易斯·萨赫的别有洞天中,故事开始时,少年羁留营的典狱长Sir先生主人公斯坦利之间,有一段短暂的交锋。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展现了一个人物想得到某物、但另一个人物想要的却是他物的例子:

  “你渴了?”Mr.Sir问道。

  “对对,Mr.Sir,”斯坦利回答,充满感激

  “嗯,你最好习惯,在接下来的十八个月里,你都得这么渴着。”

  显然,斯坦利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因为Mr.Sir掌握着羁留营的大权。斯坦利休想在那儿喝到水,就是这样。

  场景愈复杂,其层次便愈丰富——在某个场景中,人物会施展各种行为,或不奏效,需要多次过招,上演几个来回对手。正是这种交锋使得一个较为冗长、且精细复杂的场景更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人物处于矛盾对立中的例子。

  同时,人物间关系也透过微小时刻被明确出来,就像下面例子中,艾琳·库克的报复劳伦·伍德》中的人物海伦(首先说话的人),和她的“闺蜜”劳伦:

  “你凭什么认为我就乐意做你的朋友呢?”

  “你觉得除此之外,你还有得挑?”

  劳伦在海伦面前盛气凌人,把海伦的自尊撕得粉碎。他们的“友谊”并不是建立尊重或者情感的基础上。正如读者可以从这部小说的名字中猜到一二,这种关系会反咬到劳伦,让她付出代价。下面是二人间另一场绝妙的交锋,妙趣横生,极尽尖酸挖苦:

  “我是毕业学生,我得超级努力才能去我应该去的地方啊。”劳伦说道,好像还挺在理

  “我也在毕业班。如此说来,贝利、凯拉也三年级了,噢,我们学校至多也就几百个学生快毕业了呢。”

  海伦夹枪带棒的一阵猛击真是让我叫绝。不仅两人之间的交锋尖锐凌厉,而且主人公海伦勇气十足,恰恰道出了所有人对劳伦这个自大狂的看法。这正是小说创作的另一裨益——你可以随心所欲、妙语连珠,给对手以难堪,而不必忧惧随之而来激烈交火。

  对话中也体现大量幽默,尤其在情势紧张抑或情感强烈的场景中。通常,这是人物(以及读者)在戏剧冲突强烈的瞬间,释放其情感的唯一而迫切方式。下面,在达内特·霍沃斯作品《小紫罗兰几乎被闪电击中》里,小紫罗兰和死党洛蒂之间发生了争执

  这会儿,洛蒂疯狂了。“我只不过想和你说点儿什么,而你永远要和我争个输赢对错。要知道,你并不总是对的。”

  洛蒂的话让我意外又气愤。我想对她说:我不是总和你争辩个不停,但这话本身就是在和她争辩喽。

  这个场景讨论主题严肃的,但是,小紫罗兰仍旧让读者感到其俏皮的一面。

  在盖尔·福曼的《如果我留下》中,凌厉而幽默的对话,使妈妈爸爸弟弟小泰迪以及主人公米娅之间一场普通家庭早饭场景,睿智有趣,值得玩味:

  “呦吼!”泰迪高声尖叫着,两只胳膊在空中乱摆。

  “你精力过于充沛啦,这才早晨几点哪,”我揶揄道,又转向妈妈:“或许您不该让泰迪喝这么多咖啡。”

  “我已经让他改喝无咖啡因的了。”老妈回击道,“他天生不就这么闹腾嘛。”

  “只要您不让我也改喝无咖啡因的就成。”我说。

  “那可是虐待儿童。”老爸说。

  在这里,透过友善玩笑温和的打趣,我们对这个家庭里成员之间活跃的互动,窥得一二。并且,上面的对话也制造情绪张力,因为在故事中这些人物将不久于人世

  但最为重要的是,例子中展示出的对话是如此精彩,以致于让我心生羡慕——在我的生活中,人们在咖啡时间前的对话,远没有这般诙谐机智。这番对话真真正正地高于生活,提炼升华。

----------

  练习

  试着“偷听”身边的一段对话

  然后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大家~

  本期编辑 | 唐艺

“ 

  这是一本给童书创作者写作指导书,帮助你了解童书市场深入理解儿童和青少年思维模式,掌握童书写作的实用技巧

  本书体例丰富,“阅读书架赏析精选优秀作品,“本节练习”提供针对性训练,“作者、编者语录观点独特,一针见血。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