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教会,更需要系统学习
罗1-3
提笔写信前,保罗还从未到过罗马。不过,对罗马教会,却是早有耳闻,还时常为弟兄姊妹那坚固的信心,美善的德行而向神感恩。
身为使徒,不管哪里的教会,保罗都不把自己当外人。他的内心既不受地域的限制,也没有门户之见,他所有的想法,只是希望尽快将福音传遍天下。
这个态度,每个传道人都该有。慕迪在向一个人传福音时,对方怒斥他:管好你自己的事。慕迪回答,你得救与否,就是我的事。
罗马是帝国的中心,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在保罗的宣教地图上自然是必去之地。为此,他恳切祷告,求神赐他平坦之路。奈何屡次定意,皆遇拦阻,始终未能成行。只能说,神的时间还没有到。
请注意,神的旨意是不能拦阻,而非没有拦阻。等带着他前往罗马的船扬帆起航,那是三年后的事了。当然,保罗尚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去,他只知道,时不我待,既然人去不了,就写封信去,用文字的方式教导他们。
对保罗来说,耐心等待绝不等于无所事事,虚度光阴。他急着想去罗马,绝不是想着游山玩水,而是觉得欠他们债,这债是福音之债。
那个时代,“老赖”还不流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欠福音的债呢?自然是向他们传福音。
罗马的教会虽然名声在外,但毕竟是刚刚建立,根基尚浅。尤其是身处帝都,鱼龙混杂,各种学说、信仰更是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基督徒就会迷失方向。
再说了,城市大,信徒多,影响力也就越大。在福音的发展过程中,向来都是城市影响农村,而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若罗马的教会只是看上去信德不错,对福音真理却是一知半解,甚至稀里糊涂,那他如何向过往之人传福音?既或是向人传,又如何保证不走样?
因此,在保罗看来,越是大城市的教会,越需要系统的学习。只有自身对福音有了清楚地了解,才能帮助他人明白福音。
或许有人说,保罗多为他们祷告不就行了吗?何苦写信呢?祷告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真理的认识,否则,教会便失去稳固的根基。
既然明确了写信的目的,那保罗写信的重点就不是嘘寒问暖,也不是要跟他们联络感情,乃是传讲福音。当然了,读到保罗的信时,罗马教会一定会见字如面,感受到基督仆人的深情,深得安慰。只是,这些并非是重点,福音才是。
福音是什么?这个问题,保罗在作自我介绍时,就告诉了罗马人。福音就是耶稣基督,祂既是大卫的子孙,也是神的儿子。人只要信靠祂,便可以得拯救。
正是因为蒙了耶稣的救命之恩,保罗这位有“身份证”的罗马公民,更喜欢称自己为“耶稣基督的仆人”。他从来不以福音为耻,因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人们为何需要福音?这是保罗要传讲的第二个问题。他论证了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外邦人皆有罪,无法凭行为在神面前称义。
犹太人呢?他们还需要信耶稣吗?这是保罗要教导的第三个问题。保罗指出,从人性出发,犹太人一点儿都不比外邦人强。他们虽然是神的选民,有律法,还受割礼,但仍是彻头彻尾的罪人,根本无法靠律法称义。
福音之所以是福音,就是在人无路可走时,眼前出现了一条新路。既然人无法凭着自己的行为称义,神就让人借着信耶稣来称义,这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且,这恩典不是神临时起意,在旧约中早就借着律法和先知向人启示过了。
罗马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他们只有明白了耶稣跟各自的关系,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福音之门。
信耶稣,不只是信心坚固、品行美好就够了,而且要明白真理,否则,就成了无知的信靠,或者是道德的说教。
信耶稣,既包括与死里复活的主相遇,生命被改变,也包括全备的知识,缜密的逻辑,否则,难免会动摇。
【11月7日读经:罗4-5】
为进深学习的弟兄姊妹附上1-3章的大纲,请看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