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千万人,吾往矣!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徒13-20
因耶路撒冷有大逼迫,信徒只得四散而逃。被动的离开,凡物公用的美好生活也被打破,但他们却没有过于沮丧,乃是随走随传,将福音撒向了世界各地。如此看来,情况虽不如人意,却成就了基督的旨意。这再次说明,基督向人说话的方式有很多种,环境的改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离开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其中一部分往北走,在安提阿建立了教会。这是帝国的第三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弟兄姊妹们都热心传福音,保罗和巴拿巴的牧养也卓有成效,俨然是一个新的耶路撒冷。他们完全可以坦然地停留在这里,继续过着凡物公用的安逸生活。但是,圣灵感动他们,要派出工人外出宣教。这一次,他们学乖了。不用再等到逼迫到来,化被动为主动,巴拿巴和保罗,这两位安提阿教会最优秀的传道人出发了。
因为是奉差遣外出传道,所以他们二人的行程被称为“宣教之旅”,也有人称之为“旅行布道”。很显然,因为有了旅行这两个字,给他们的行程增添了不少浪漫的色彩。事实上,毫无浪漫可言,九死一生还差不多。
看看巴拿巴的表弟马可就知道,这位富家子弟,因对传福音有着无限的热情,他加入了这宣教的队伍。然而,一个海岛刚刚走完,在前往下一站之前,他就打道回府了。事实证明,外出宣教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乃是要明确圣灵在心中的感动,并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有圣灵的同在,才能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当然,对福音的使者来说,更应该是:因千万人,吾往矣!
保罗和巴拿巴继续前行,一路之上,神迹奇事伴随,各地的教会也相继建立。然而,抵挡他们的人也是一路相随。说话时被反驳,讲完道后被驱逐,这是常有的事。甚至在路司得,保罗被人用石头差点打死。尽管如此,保罗他们仍勇敢前行。
尽管传福音的使命重大,要争分夺秒,但传道者也不是要一味地往前冲,乃是要有适当的停留和安歇。在各地选立了长老之后,保罗他们见这些新建的教会已日趋稳定,就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回到安提阿——他们宣教的大本营,保罗他们向教会汇报外出布道的果效,也在这里进行调整和休息。不曾想,关于外邦人得救的问题,在教会的内部竟然发生了争论。为平息争论,使徒们决定召开耶路撒冷会议。保罗和巴拿巴前往耶路撒冷,将他们亲身的经历在大会之上陈述。最终,大会决议外邦人信耶稣,无须受割礼。一场风波就此化解,保罗他们回到安提阿,很快他们就再次出发,去回访之前所建立的各个教会。
第二次出发前,保罗和巴拿巴这对好同工产生了争执。起因是马可又回来了,巴拿巴要带他一起走,保罗却坚决不同意。为此,二人分道扬镳,各走各的。
意见不合就分开,这让今日许多闹着分家的同工很兴奋,他们终于找到了支持自己行动的理由。其实,我们如果这样想,就太小瞧了早期教会同工们之间的属灵友谊。虽然当时意见不同,但过后看不到保罗跟巴拿巴有任何的嫌隙。而且,福音的工作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增加了一支宣教的队伍。
或许,有人说保罗气度太小,容不得年轻人有失败。但是,在保罗之后的书信里,多次提到马可,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根本没有受到此次事件半点的影响。因此,与其说是保罗对事不对人,还不如说是保罗有意训练马可,采用“激将法”,让年轻人知耻后勇。
随着保罗他们第二、第三次的外出布道,福音被越发广传,甚至从亚洲传到了欧洲。这些新生的教会,从建立到坚立,都有神迹奇事伴随。看似轰轰烈烈,却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多有反复,需要更多同工起来耐心牧养。
因此,保罗他们既向外传福音,也回访教会,并在各地选立接班人。基督徒在信仰的历程中,怀疑、软弱、挣扎、退后都是难免的。但是,因为内有圣灵的帮助,新生命的渴慕,外有使徒的教导和榜样,这些新生的教会不仅没有垮掉,反而根基稳固,日渐兴旺。
第三次布道的行程即将结束,作工的果效随着他的仆人。临别之际,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在期待一个答案,那就是神的仆人何时会再来?保罗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不再回来。教会的宣教与牧养事工,将落在新一代人的身上。
临别赠言,情深意切。感动之余,我们更可领略一代神仆的风范!
【11月22日读经任务:徒21-28;诗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