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袁世凯名言名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句 >

关于袁世凯名言名句

2018-03-12 23:0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袁世凯名言名句

  ●袁世凯那时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不是常识,或者说,帝国大一统江山下,练兵也是给政府练的。而且,帝国传统一直是以文将兵,重文轻武乃是几千年的传统。一般文人谁愿意干呢?当然,也不大会干。相形之下,袁世凯虽然勇于任事,且知兵的名声并不虚,他在朝鲜就借用英德操法给朝鲜练过新兵,而且从小就喜读兵书。但是刚开始他也并不想干,很简单,在天朝那样的制度人事环境下“断难有为”,所以他一度力辞不干,未得允许。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也。 ----袁世凯

  ●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精神,做奋发有为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时,古德诺那篇《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影响很大,古德诺当时是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文章本身没什么大错,中国的国民的确不适总统制,但是他也没说现在就是适合复辟。袁世凯此时是当不了皇帝的,因为各种势力都在反对。而且,由于历史已经走到这里了,进化论的价值观还没人能够质疑,它是一种很强势、很有市场、很有说服力的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人就认为,袁世凯称帝,就相当于反对人类进步,反对历史进化。总之,不管反对者所持的是什么居心,各自有什么样的怀抱,进化论的声音已然把所有的想法统一起来了。这就极大地孤立了袁世凯,连他的亲信大将冯国璋、段祺瑞等人都反对他,所以袁世凯最后就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位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袁世凯,其中袁世凯引起的争议更大。有人痛骂他是“窃国大盗”,有人称赞他是“共和先锋”;有人指斥他“丧权辱国”,有人认定他“曲线救国”。 ----陈钦《北洋大时代

  ●忠之本义,忠于一国,非忠于一人也。人人以国为本位,勿以一身一家为本位,乃能屈小己以利大群 ----袁世凯

  ●吾国向以名教为大防,经四千年之胚胎变化,自有不可磨灭者存。乃或偏于理想,毁弃一切,不做实事,专说大话,未得外国之一长,先抛本国之所有,天性浇薄,传染成风,本之不存,叶将焉附? ----袁世凯

  ●其实,两次帝制复辟,都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道路探索的尝试。参与者,不仅有袁世凯和张勋这样的军阀,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和学问家。两次,他们都是要回到君主立宪去,复辟的主流人等,没有几个觉得君主专制好。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是代议制,难道说,历史走到今天,人们还非要说,法国大革命一定优于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和美国的体制,一定比英国的制度更优越?一个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帝制传统的国家,走英国的道路,也是难免的。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面对太平天国的声势,清政府迫不得已情况下,才让大臣练兵的。1853年(咸丰三年),政府任命的督办团练大臣多达四十余位。这其中,练出名堂的就是曾国藩及其湘军。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于公于私,袁世凯都是一腔热忱,爱国忧民,甚至惦念老母的孝子心思,在字里行间都毕露无遗。况且,像李鸿藻这样的清流派领袖一代帝师兼文章大家,都读不出小袁的孬种来,倒是我们现在的学者,比清流还清流?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盖是非善恶为立国之大方针,民之好恶虽不尽同,而是非善恶必有标准,大致奉公守法者,则为是为善,越礼犯义者,则为非为恶。余愿国人有辨别心。 ----袁世凯

  ●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袁世凯

  ●道德范围广大,圣贤千万语而不能尽其词,余所能领会者,约言之,则忠信笃敬而已。 ----袁世凯

  ●再看黎元洪,在晚清官场,黎元洪位不过一个小旅长(协统),而段祺瑞则是江北提督,进而北洋军统(军长)。如果不是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强拉他做了革命后的鄂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充其量也就是个没了兵的将军。在袁世凯的天下,欲求复出都难。但是,人说命相好的黎元洪,就是因缘际会,成了首义元勋,然后,做了副总统。底儿潮,资历浅,在重资历的官场政界,被人看轻,没有办法。但如果后来表现不俗,也未必不能服人。可惜,在袁世凯时代,做了副总统的黎元洪,显然不是黎元洪的文胆所谓的“位备储贰”,多少有点像袁世凯华贵的囚徒。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古今立国之道,惟在整饬纪纲,修明法度,使内外相系,强弱相安,乃可巩固国基,争存宇内。 ----袁世凯

  ●早年强调日本侵略中国,提出亡国之“二十一条要求”,并以最后通牒方式逼迫中国接受,即所谓“五七国耻”,逐渐为强调袁世凯为了实行帝制,屈服日本要求之所谓“五九国耻”所取代。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

  ●中国士兵所受的军事教育太差,因而素质也低。他们不够勇敢不是因为天性中某些遗传因素欠缺,而是周围的环境使然。威海卫兵团在从义和团手中夺取天津的战役中显示了中国人的禀性。总有评论说中国人只需要领导,威海卫兵团短暂的历史就证实了这一点。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在当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的眼中,袁世凯都是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人物。假如历史真照此发展下去,中国未必不会走上一条君主立宪之路。 ----陈钦《北洋大时代》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由于面对的太平军与他们是一样的黑社会性质双方都是靠的血缘与人情战斗力也就相当,打得不相上下。淮军跟现在的中国球队接受外援一样,聘请了西式洋枪队。事后李鸿章的淮军,在硬件方面,也使用上了洋枪洋炮。软件方面,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派遣留学生赴德、日学习军事。80年代,开始聘请德国军官教练陆军,设立北洋水师学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并且有了自己的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但软件的核心,制度与人事方面还是黑社会性质。面对日本那样完全近代化的军队,当然不是人家对手了。于是海陆两军,全在甲午战争中打了水漂。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国势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理。 ----袁世凯

  ●宋教仁案既不是中华民国第一案,也不是最后一案,却是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宪政路径关键一案。在过去的100年里,人们议论的对象主要是被推到前台充当替罪羊的武士英、应夔丞、洪述祖、赵秉钧、袁世凯。躲藏在幕后操纵一切并且嫁祸于人的犯罪嫌疑人陈其美,以及已经浮出水面却又很快销声匿迹的犯罪嫌疑人吴乃文、陈玉生、冯玉山、张汉彪等人,既没有受到司法机关罪由法定的依法审判,更没有得到历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这样一桩百年旧案,迄今为止依然是一桩只知道前台故事而不知道幕后阴谋的悬空案例。 ----张耀杰《谁谋杀了宋教仁》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黄兴

  ●一般来讲,政治斗争,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是斗不起来的。段祺瑞是北洋之虎,而黎元洪,充其量只是一只住到了中南海里的猫。段祺瑞是袁世凯之后,当之无愧的北洋领袖,多数的北洋旧人,无论有势力无势力,都服他。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府方的谋臣便只是掉笔头的几个文官,院方的党羽却都是带枪的丘八”。但是,后袁时代的情势,却造就了这场纷争。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这两份名单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人生无限!谨以此文宽解所有的考生以及他们的父母
真正的考场并非在学校??!
敬请所有考生同学淡定

  ●世凯向持锐进主义,不甘以畏难保守自居,数十年苦心经营,当为诸君所共见共谅。但现值改革之后,亟当维持秩序,利用厚生,建设从稳健入手,措置以实事为归。 ----袁世凯

  ●《这世界如果有意义

这世界如果有意义
三毛就不会上吊,
鲁迅也不会碰壁,
海子更不会选择自杀。
六楼的钟叔也就放弃
作一只飞翔的鸟。

这世界如果有意义,
清朝就不会选择灭亡,
金銮殿依旧蓬荜生辉
袁世凯也就不会,
趁乱做自己的皇帝。
鸦片战争,
也就无从说起。

这世界如果有意义,
深夜流浪歌手
卖煎饼的张大嫂,
打牌的张三,
贩鱼的李四,
他们或许不是他们,
那,别人也就不是别人。

这世界如果真有那么一点意义,
某个诗人也就不会去思考
思考,有什么意义?

  ●当然,皇帝回来了,面包也是不会有的。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变成共和体制,没了皇帝,民众的确感到不习惯、不自在。将中国办成共和的人们,却又做不好共和,或者说,根本不会办共和。所以,举国上下,怎一个“乱”字了得?挂龙旗,无非是这种不习惯、不自在的反弹。中国需要一个皇帝,民众需要一个王法。但是,底层社会却没法儿推出一个皇帝来,即使推出来,也没有人认账。而上层社会一部分人推出的皇帝,另一部分人也不认可。袁世凯做不成,小溥仪,也坐不稳。即使坐稳了,也没法儿带给民众好日子。共和做不好,退回帝制去,又不成。这就是当时中国可悲现实。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募兵时,袁世凯就有《募兵告示》,宣传新军纪律:强奸民女者,斩;擅取民物者,斩;聚众斗哄为首者,斩;沿途逃亡者,斩;行路离伍者,斩;强买民物者,插耳箭。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康有为在捞这根稻草时,还用了最弱智的方式,派自己的亲信弟子、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侄子徐仁禄前去小站现场考察。徐仁禄到后,首先观察到袁世凯非常倾向自己的老师,甚至夸康有为“悲天悯地之心,经天纬地之才”。于是徐仁禄用小孩才用的方式挑拨说:我的老师与其他同志们经常向皇上推荐您,可是荣禄说您跋扈,不可大用,不知您因何与荣不洽啊?袁对曰:啊,是这样的,原先翁同欲增我兵,荣禄说汉人不能任握大兵权。翁说,曾左也汉人,何尝不能任大兵,然荣禄卒不肯增也。结果徐仁禄回去汇报说袁这人已为我们康老师所动,可用。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如果从1912年中华民国开国算起,至1949年中国民国主体部分在大陆结束,中华民国的历史不过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放到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三十八年历史的中华民国相当复杂,我们不仅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还没有办法与台湾读者取得共识,即便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三十八年的中华民国也如云如雾,因为我们不仅反对蒋介石,而且反对袁世凯,反对“北洋军阀”,我们唯一能认同的是孙中山和他的南京临时政府,而这个临时政府恰恰在民国法统中又存在许多争议。 ----马勇《马勇说民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