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名句_关于司马光的名句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司马光《资治通鉴》
●经典思维:
1.上帝思维:关爱别人,受益自己。2.司马光思维:打破,才能得生机。3.孙子思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拉哥尼亚思维: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5.奥卡姆思维: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直戳现实中的一种病态: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喜欢将事情往复杂处瞎鼓捣。)6.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最深刻 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复杂性上,反而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记住: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合理的。7.爱迪生思维:灵动自如直奔目标,而不为人间万象所困惑干扰。8.布勃卡思维:凡事留有余地,力气不可用尽,把握在手的东西,要慢慢享用。
●“臣听说悲伤的人听不得抽噎的声音,忧愁的人听不得叹息的声音。所以高渐离击筑在易水之上,荆轲因此低头而不食;雍门子微吟,孟尝君为之悒悒不乐。现在臣心中积压许多忧伤,每当听到幽妙精微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就会涕泪横流。众人吹气能将山移动,聚集而飞的蚊子声音犹如雷鸣,结成朋党可以抓住老虎。十个男子可以弄弯铁锥。所以周文王被拘禁羑里,孔子被围在陈、蔡。这就是众人成风,累积生害,臣远离京师亦无亲友,莫能为之扬名,众口一词,可以致人于死地,丛轻可以折轴,羽翮可以飞翔,受惊后又遇罗网,潸然流涕。臣 ----司马光《资治通鉴》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为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司马光《资冶通鉴 汉纪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司马光
●明德先论于贱
从政先信于贵 ----司马光《资治通鉴》
●忍小忿而存大信。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夫聪慧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荒园才一亩,
意足已为多。
虽不居丘壑,
常如隐薜萝。
忘机林鸟下,
极目塞鸿过。
为问市朝客,
红尘深几何。 ----司马光《花庵独坐》
●认不出来就罢,司马光还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在报告里说这两头玩意儿反正不是仁兽麒麟,多它两头不多,少它二只不少,帮你干活的是你手下这帮兄弟,养兽不如养人,敬兽不如敬人,如今物价飞涨,特别是京城的房价那更是涨得离谱,你看得给手下兄弟加点薪水了吧。 ----夜狼啸西风《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司马光《资治通鉴》
●而嘉佑年间的王安石,在整个北宋帝国已有不少名气,一是因为他的文采,二是因为他的怪异。种种迹象表明嘉佑年间的王荆公在巨星芸集的北宋文坛已然是腕级人物,嘉佑四年,王介甫同学在帝国发表两首《明妃曲》,便引来当时如欧阳修、司马光、刘敞、梅尧臣这样的顶级文人们的追捧,纷纷回复,引发了整个帝国的追捧狂潮。 ----夜狼啸西风《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司马光《资治通鉴》
●勉庵的字精谨得宜,无一笔无来处。司马光说,才胜于德,在他身上极准。《礼记》中“独乐其志,不厌其道。”虽是清词宰相,因人废字大可不必。 ----葛亮《北鸢》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司马光
●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司马光《资冶通鉴 汉纪六》
●人为天地客,处事若浮休。 ----司马光《又代孙检讨作》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司马光
●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
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
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
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 ----司马光《塞上》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司马光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司马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