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下)

2022-03-11 11:32:07 作者:吉信 来源:吉信投稿 阅读:载入中…

农村互联网金融研究(下)

  农村互联金融研究(下)

  三、农村+金融 传统金融 VS 互联网金融

  农村电子商务的浪潮已经形成,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就如同工业革命进军的号角鼓舞了传统金融的高歌猛进一样,农村新经济也呼唤着可以引领新时代的金融弄潮儿!

  传统金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发展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体系和创新产品,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被认为是火箭工程师模型,期权+期货的组合可以衍生出超过 2 万种衍生产品,次级贷款证券化以后可以将杠杆率提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正因为如此,华尔街成了金钱和控制的代名词。“金融”一词几乎被神化了。然而,从本质上看,金融的核心功能无非资源配置、支付清算、风险控制和财富管理几大类。本节将从这几个基础维度对比传统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方式。

  第一维度 资源配置

  从经验及调研情况看,无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还是农村电商经济,获得资源的主要渠道都是信贷。然而,传统金融在保证农村大企业信贷供给的同时,对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的供给明显不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撰文指出,“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核心部分,对农村住户贷款业务面临现实挑战。”杜晓山认为,挑战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住户储蓄转化为对农村信贷的比例不高;二是农村住户信贷中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不高;三是农村住户贷款与农村住户偿还能力的匹配度不高。这“三不高”集中反映了传统金融在农村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不足。贷款转化比例不高说明农村住户的储蓄资金逃离农村的现象突出,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普通农户的存贷比分别仅为 1。7%和 2%。购置固定资产的比例不高显示出贷款用途进一步复杂化,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掌握相关数据的情况下,这一变化将增加贷后管理的难度和潜在坏账风险。截至2012 年底,东部地区的信贷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比例仅为 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贷款与偿还能力的匹配度不高会直接导致违约风险上升。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农村信贷的贷前管理主要强调抵押和担保,也就是强调农户的还款意愿。强调还款意愿是信贷中一项重要技术,然而,仅强调还款意愿而忽视还款能力,将很难保证农户按期还款。一旦短期借款远远超过农户的短期收入,就会造成违约的发生,在实践中即使存在合格的抵押品,金融机构的处置难度也很大。由于一旦坏账发生就会带来较大损失,金融机构借贷的意愿很难提高。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资源配置方面要优于传统金融。首先,互联网金融基本不会产生传统金融“抽水机”的负面作用。相反,由于农村地区的项目能够提供更高的回报率,互联网金融会吸引来城市的资金,转而投资在农村地区。正如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研究所指出的,“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 117%-847%。中国也有无数案例表明,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可以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地区借贷的年化利率介于18%-24%之间,在有些相对高风险的区域会资金成本会更高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利率较高,但是由于期限和金额相对灵活,放款速度快,互联网金融发放的信贷资金实际成本未必很高。其次,从匹配的准确性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掌握海量的高频交易数据,可以更好地确定放贷的客户群体,通过线上监控资金流向,做好贷中、贷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农村金融中资金流向不明,贷后管理不力的问题。

  第二维度 支付清算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现金支付的传统,现金支付比例长期居高不下。从支付本身的角度看,现金支付的成本很高。从国际经验上看,现金支付比例高的地方,经济的正规化程度就低,经济中灰色区域就大,偷逃税的现象就多。更进一步说,现金支付比例越高,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就会滞后,会影响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农村地区现金支付比例高首先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其次是传统金融没有发展出适合农村支付的“非现金化”模式。邮政储蓄的按址汇款、农行的惠农卡以及各商业银行都在努力推进的无卡交易改善了农村的支付环境,也降低了现金使用的比例。但是,这些“创新”还是要基于网点的建立和电子机具的布设,没能很好地适应农村地区对现代化支付的需求,也就无法切实解决农村的支付问题。

  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突破。谢平指出,“在互联网金融中,支付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基础,很大程度上活跃在银行主导的传统支付清算体系之外,并且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中,支付还与金融产品挂钩,带来丰富的商业模式。”这种支付+金融产品+商业模式的组合,与中国广大农村正在兴起的电商新经济高度契合,将缔造巨大的蓝海市场。

  第三维度 风险控制

  “三农”领域风险集中且频发。人类的科技发展至今没能改变农业、农村“看天吃饭”的问题。旱涝灾害、疫病风险以及市场流通过程中的运输问题都会导致农民的巨大损失。传统金融采用农业保险+期货的方式对冲此类风险。2007 年以来,国家对农业保险给予了大量政策性补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看作用不明显。谢平对此的分析是,“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仍然以小农生产为主,远远没有实现农业农户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对于由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市场而言,保险和期货的定价作用十分有限。”虽然国家鼓励家庭农场和集约化生产,但是,小农经济依旧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并可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传统农业保险+期货的不适应性将长期存在。互联网金融“以小为美”的特征在这方面将大有作为,新的大数据方式将非结构数据纳入模型后,将为有效处理小样本数据,完善风险识别和管理提供新的可能。

  第四维度 财富管理

  传统金融经过多年努力,在农村地区建立起了“广覆盖”的服务网络,但是这种广覆盖不仅成本高,而且“水平低”,其 “综合金融”覆盖也基本不包括理财服务。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理财业务门槛高,流程复杂,占用人力资本较多,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有限。互联网金融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类似“余额宝”的创新产品开创了简单、便捷、小额、零散和几乎无门槛的全新理财模式。早在该产品推出的第一年(2013 年),余额宝用户就覆盖了我国境内所有的 2749 个县,实现了全覆盖和普遍服务。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县有1487名用户,最南端的三沙市有3564名用户,最东端的黑龙江抚远县有 7920 名用户,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县有 2696名用户。在提升了农民财富水平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场很好的金融启蒙。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的覆盖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金融。 一般可以将成本分为人员成本和非人员成本。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非人员成本主要指金融机构网点的租金、装修、维护费用,电子机具的购置、维护费用,现金的押解费用等;人员成本主要指人员的薪金、培训费用等。从调研的情况看,成本是造成农村金融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一家 6-7 人的小型租用网点,一年的总成本超过150万元。以北京郊区为例,标准网点的租金大约在每年30万左右(其他地区的农村租金价格会低一些);装修费用120万,按8年左右重新装修算,折合每年费用15万;购置3台电子机具(1 台存取款一体机、1台自动取款机、一台综合查询机)的成本约 50万,可使用8年,折合每年6。25万元;押运费用一年12-20万不等;水电费每年7000元,折合每年8.4万元;人均薪金10万以上,每个网点需要10名工作人员。照此粗略估算,维持一个网点的运行,每年需要超过150万元。其中,如果把ATM 机布设在网点内,每日的使用次数一般在30—80次不等(北京地区,一般农村会更少一些),如果不布设在银行网点,使用频率更低。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电子机具,人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也十分高昂!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可以不设网点,没有现金往来,完全通过网络完成相关的工作。即使需要一些业务人员在农村值守并进行业务拓展,其服务半径会比固定的银行网点人员的服务半径大得多,从而单位成本更低。另外,互联网金融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科技设备的投入和运维成本,将为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提供有效支撑。

  四、互联网+农村+金融 决胜农村经济新领域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类型和模式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新生事物,在农村发展的时间相对更短,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场景天然的耦合性,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若干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可主要分为传统金融机构“触网”、信息撮合平台、P2P 借贷平台、农产品和农场众筹平台以及正在探索中的互联网保险等主要形式。

  传统金融机构“触网”

  农村金融改革 12 年来,传统金融机构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农行的助农取款服务就是一种接近“O2O”的业务模式。通过与农村小卖部、村委会合作,利用固定电话线和相对简易的机具布设,农户就可以进行小额取现。在对四川省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小额取现的金额笔均在50元以下,满足了老乡对日常小额现金的基本需要。安徽农信社则走得更远一些,他们的手机银行通过短信进行汇款,方便快捷,用户基础广泛。目前累计用户238万,日均转账8亿元;累计转帐1349 亿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信息撮合平台

  信息撮合平台是利用网络技术将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关信息集中到同一个平台上,帮助双方达成信贷协议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比较初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P2P 借贷平台

  相对于简单的信息共享平台,P2P 平台要复杂得多,资金需求方会在网站上详细展示资金需求额、用途、期限以及信用情况等资料,资金提供方则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来进行选择。借款利率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目前我国农村 P2P 平台中,宜信和翼龙贷是代表企业。

  1.宜信。该公司在 2009 年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的互联网金融 O2O 模式。早年的宜信是通过传统的“刷墙”方式下沉到农村的,“刷墙”既把金融信息带给农民,也搜集了农民的信息。2010 年,他们开始在农村开设服务网点,并推出以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为主“农商贷”业务。与宜农贷不同,农商贷所提供的贷款额度更高,并且主要用于支持农民的生产和创业(比如开店)。

  宜信在过去几年中还发展出了独有的“带路党”。该群体具有很强的农村属性,不仅帮助拓展了渠道,还提升了征信的可信度,缓解了农村金融征信难问题。目前宜信已经在 133个城市(含香港)、48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协同服务的网络。2015 年 1 月,宜信在北京发布了第二个五年计划——“谷雨战略”,旨在打造并开放农村金融云平台,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开放宜信小微企业和农户征信、风控、客户画像等能力,并将自建 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提供包括农村信贷、农村支付、农村保险在内的综合性互联网金融服务。

  2.翼龙贷。和宜信不同,翼龙贷走出了一条“同城 O2O 模式”或者更通俗的说,加盟商模式。他们从互联网获得资金,通过线下运营加盟模式,并且形成了一套农村特色的风控体系。翼龙贷在农村金融方面更强调熟人社会的作用,强调加盟商的本地属性。如果加盟商是本地人,要向翼龙贷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文件以及无犯罪记录证明。如果是外地人在本地做业务,则要提供居住五年以上的证明。加盟商开展业务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翼龙贷,并且向总部交保证金。加盟商负责县级市的业务要交50万保证金,负责地级市业务要交200万保证金。一个县级市加盟商可以获得50万放大30倍到50倍的资金量,即至少可以放贷1500万,同时公司会不断考核加盟商的还款能力和坏账率,有了坏账和违约的情况,都得加盟商自己承担。通过加盟商模式和独特的征信、风控方式,翼龙贷的业务有了较快发展、风控水平较好。2014 年一年的交易量20亿人民币,目前坏账率0.98%

  案例2翼龙贷的征信

  翼龙贷的业务员牛立军采取的征信方式,可以算是翼龙贷模式的缩写。他会一一检验牧民的身份资料,包括身份证、房产证、夫妻双方结婚证、户口本、土地承包合同、银行流水、三个月来的固定电话话单、土地承包合同、去银行打印出来的征信报告以及村委会盖章的房屋证明,这份证明包含房屋面积的平米、村长姓名、电话,等等信息。此外,每个借款人要提供六个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牛立军会逐一核实这些紧急联系人,了解借款人的情况。

  同时,他会对这些资料进行拍照,并拍下借款人的房屋、田地,接着为借款人拍摄视频,借款人在镜头里陈述个人情况、借款信息。

  如今牛立军的团队发展到了80多人,其中做风控跑家访的有27人,每次家访都安排3或4个人一组,一起上门调查,风控人员不能单独和借款人接触,与借款人交谈的过程至少有两个风控人员同时在场。

  北京翼龙贷总部的系统后台,可以查到所有借款人的信息,工作人员会对全国各地上传来的房产证、房本等照片进行核实,如果照片不够清晰,还要重新拍照,借款人的身份证信息和公安系统连接,六个紧急联系人也要工作人员一一电话确认。

  农产品和农场众筹

  众筹(Crowdfunding)是一种互联网属性很高的融资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自由、崇尚创新的精神,早期主要服务于文化、科技、创意以及公益等领域。简单来看,众筹类似一个网上的预定系统,项目发起人可以在平台上预售产品和创意,产品获得了足够的“订单”,项目才能成立,发起者还需要根据支持的意见不断改进项目。众筹更加注重互动体验,同时回报方式也更灵活,“投资收益”不局限于金钱,而可能是项目的成果。就农业方面而言,可能是结出的苹果、樱桃甚至挤出的牛奶,也可能是受邀前往“自己”的农场采摘。如果项目失败,则先期募集的资金要全部退还投资者。

  “尝鲜众筹”于 2014 年 3 月上线,是中国第一家农业领域专门性众筹平台,是品牌东方集团旗下的众筹平台网站,为农业项目的创业发起人提供募资、投资、孵化、运营的一站式专业众筹服务。农产品和农场众筹是一个新的概念,由于参与、回报方式更加个性化,满足了“小众”需求,尊重投资者意愿,将是未来农村金融重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保险

  正如谢平和徐忠指出的那样,“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发展迅速但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农业保险产品对中央财政补贴具有依赖性,商业化运作匮乏,另一方面是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大农场、标准化农产品少,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金融在对接零散农业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客观上说,真正对接农村的互联网保险还在探索中。国内首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于 2013 年推出的高温险有部分的“自然灾害”保险属性,而且投保方便,理赔灵活。理赔时,投保人无需提供相关证明,保险公司会根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进行自动赔付。

  可以预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和保险精算的进一步融合,基于互联网保险的农业产品会大量涌现并更好地服务国内农村新经济环境。

  互联网金融赋能农村

  蚂蚁金服集团利用电商沉淀在平台上的大量数据,通过不断下沉业务,加大基于农村场景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推进小额贷款,对接农村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已经服务了为数众多的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村电商企业,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覆盖。

  (二)国际农村金融的新探索

  焦瑾璞在《农村金融体制和政府扶持政策国际比较》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农村金融是个老大难问题,国际上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情况的不一样,人们至今尚未找到真正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良方。”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由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风险性、多样性等特征,农村金融需求显得尤其复杂。各国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为主,非正规金融体系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这种看似健全的体系,在各国农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实际运作中却困难重重。

  印度的实践

  作为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印度,面临着严重的农村金融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在原有的政策性金融+商业银行的模式下,印度创造性地引入了 ICICIbank 与SHARE的合作模式。SHARE 是三大小额信贷机构之一,ICICI 银行是印度一家大型私人银行。两家机构共同参与了小额贷款证券化的创新业务。这种证券化无资产抵押,但以8%的乡村机构存款作为损失保证。通过这种模式,ICICI 扩大了覆盖面,而且也不必承担所不擅长的农村贷款管理。SHARE 也扩大了贷款基础,并获得了低廉稳定的资金来源。二者的合作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探索。但这种模式对所在国家资本市场要求较高,存在较高的门槛。一般的小额贷款机构很难满足这个要求,可推广性存在问题。

  孟加拉的实践

  孟加拉可谓是小额信贷的发源地。1976 年,尤努斯博士发起了一个向穷人发放无抵押贷款的实验项目,项目逐步扩大。在1983年10月,演变成了一家银行——乡村银行。截至2006年4月,该银行在孟加拉拥有2014个分支机构、17816名工作人员,业务涵盖 65847个村庄,向600万人发放了共计 54.6亿美元的贷款,回收率高达98.41%。乡村银行以8.5%-12%的利率吸收存款,贷款主要面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妇女。该银行向目标人群提供小额短期贷款,贷款分50期,从第3周开始还款,每周偿还本息的2%,贷款无须抵押和担保人,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相互监督,形成内部约束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还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

  五、“互联网+”的下一片蓝海——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深度和广度并存;中国农民吃苦耐劳,韧性十足,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潜力。同时,这里金融资源相对稀缺,部分农村依旧面临理财无门,贷款无路的尴尬状况。“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村”……正通过互联网化的“四大战略”带领农村走上新的希望之路!

  支付业务:农村互联网金融破局的切入点。

  支付业务本身不产生利润,但是该业务与场景结合最密切,也是汇聚流量和积累数据的重要手段。余额宝的迅速发展就是基于支付宝平台上积累的巨大流量和用户群体,支付宝的发展又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壮大,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目前,支付的场景还主要集中在买卖关系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相比于城市,农村的风俗更多、场景更加丰富,农村经济的季节性很强,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不匹配程度很高。支付业务能够嵌入许多场景中,做出有趣的尝试。比如,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随份子的过程中,能否做出像新年“抢红包”那样的产品。

  同时考虑到农业生产或者农村电商经济收入的季节性,在老乡遇到随份子又手头“不方便”时,能否提供小额的“信贷支持”(笔者认为,诸如红白喜事这样场景下的小额借贷,农民的还款意愿会很高,风险先对较低)。这样的支付产品有趣、简便、易于推广,能够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获得流量、用户以及数据等底层基础。

  找准场景: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生活化和内嵌化。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金融体系如何发展,金融作为经济的衍生品这一事实不会改变。金融不是独立于经济和人类生活的一种存在,而是应该嵌入到众多的生活场景中,在农村,这点尤其重要。对农民而言,他们可能理解不了金融的“高大上”,“互联网+”就是要让老乡们感觉不到金融的存在,同时又感受到金融无处不在。“互联网+”已经产生了很多差异化的产品,但是,单纯依靠差异化产品来赢得客户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开发农村市场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这些应用推送给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同时想办法互联网化他们更多的生活时间。未来占领场景和时间的“战役”可能将更多地考验金融机构在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领域对

  用户的了解。 全量数据:拓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利剑!

  我们正在加速从 IT 时代向 DT 时代前进。大数据在农村地区至少产生了以下价值:一是大数据提供了廉价的试错机会。在全量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可以不再采取传统金融按部就班的长周期开发模式,而是可以快速试错,宽进严出,一旦发现某个领域存在有价值的规律,就可以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推广,如果商业价值不如预期,则果断退出。农村场景比城市更为复杂,廉价试错,快速进出将为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价值。二是大数据开创了全新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传统的基于过往营业数据和信用信息的评估方式在农村缺乏合格报表和征信信息的环境下很不适用。而且,传统方法缺乏前瞻性,是一种“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的风险评估方式。“让数据发声!”的大数据方式利用全量数据对行业前景进行预估,结果将更为科学。三是大数据不仅提供了细分市场的可能,还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将过分复杂的客户需求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全量数据整理出用户的共性,从而为金融产品的开发做铺垫。

  O2O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农村互联网金融闭环梦想!

  波士顿咨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金融业的铁律在互联网时代已然适用,也就是说在客户身边设立实体网点仍然是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对实体网点的依赖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中国农村地广人稀的现实使网点的单位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采取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技术换网点”、“理念换网点”以及“产品换网点”的方式,在轻资产模式下,推进在农村的布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推广要尊重农民对金融的认识,更强调网点的“体验、交互和农村特色”。上了年纪的老乡习惯于存折而不是银行卡,这是一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习惯,互联网金融应该入乡随俗而不是移风易俗,如何使手机应用像金融,让老乡们喜闻乐见,想用,敢用既是互联网金融实现闭环梦想的最后一公里,也考验着所有从业人员的智慧!

  六、相关建议

  (一)重点推动农村经济的电商化过程

  从经济形态的角度看,电商化意味着信息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农村经济电商化、信息化说明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可以绕过重化工业过程,实现经济向高端转移。从金融服务的角度看,农村金融的主要难点在于缺乏合格的抵押品以及呵护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信贷支持存在困难。电商化之后,网络平台将能沉淀海量有效的经营、支付、快递以及交易的、信息。这些全量信息将帮助金融机构更有效地做出是否发放信贷的决策。同时电商化也能帮助金融机构做好贷款流向、贷后催收等工作。当电商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运用才能更充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将大大提升,风险管控的成本也极大降低,对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努力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成本

  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型农村金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客户以小企业和农户为主,贷款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户,户均额度不足100万元;贷款担保方式灵活,手续简便,大多能在 1—2 天内完成放款;贷款不良率低,绝大多数公司已实现盈利和财务可持续。但是,目前该类新型机构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一是税负过重。小额贷款公司税收按照一般工商企业标准缴纳。包括 25%的所得税,5.6%的营业税及附加,还有 0.05‰的合同印花税等。以一家1亿元注册资本金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按全年90%的使用率、月利率18‰计算,全年利息收入为1944 万元;所需扣除25%的所得税和5.56%营业税及附加,合计约 30%,为583万元;按有关规定,坏账准备金要达到年终金额的1%,即90万元(进入成本,扣除所得税,实际为 67.5 万元)。实际税后利润1294万元,剔除股东要求的分红1200万元,扣除营业费用、管理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较重的税费负担增加了贷款成本,影响了对农村新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效果,也不利于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这一领域。二是融资困难。目前,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不超过两家银行融入不超过资本金 50%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在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的情况下,最大融资杠杆只有1.5倍,和担保公司的10 倍、银行平均的12.4倍相差甚远。由于资金融通渠道不畅,可贷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因素。我们建议应适当降低涉农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比例,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适当提高其融资杠杆率,切实降低该类企业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帮助该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积极营造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看,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和普通农户的重要新兴力量。目前,已经有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了普惠金融的尝试。但是,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也面临业务发展过快,企业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所有行业发展初期都会经历的,监管层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加以引导,给予包容。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比如,在吉林省前郭县乌兰敖都乡查干花养殖场,养牛大户卢先生通过转账电话,为附近农户办理代付、代收等业务,三年间共发生交易1.4万笔,金额2600 万元。尽管他涉嫌多处违规,但是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相关课题组仍对他给予肯定,称其搭建了连接正规金融与农村社会的桥梁。同时,监管层在农村支付等领域已经表现很大程度的包容与鼓励。2014年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允许助农取款服务点试点开办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新业务,并提出拓展农村地区手机支付的业务范围和种类等,表现出了极大的政策宽容度。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对接农村时将面对更大的挑战,需要监管层给予更大的支持,在不踩监管红线的情况下,尽量给予宽容与鼓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