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温暖,伉俪情深
——刘述涛家庭事迹
刘述涛,今年45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读者》《意林》《格言》杂志签约作家,彭宏英,40岁,和丈夫一样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读者》《意林》《格言》杂志签约作家,2013年1月,彭宏英还被聘为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第四届特聘作家。两人还是吉安作家协会理事,吉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代理事会理事、彭宏英还系吉安市女子文学会常务理事。儿子刘一笑,17岁,遂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从2000年开始自由撰稿,两夫妻已经出版发行14本专箸,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对夫妻自由撰稿人”两夫妻的爱情故事、撰稿事迹,被《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知音打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并且被东南卫视,湖北卫视、河北卫视,吉安电视台等专题节目访谈。
到现在仍记得刘述涛在生意上接连惨遭失败,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而彭宏英没有工作,一直在家摸索着写作,发表的作品不多,挣的稿费也没有多少。没有了经济来源,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们决定破釜沉舟,于是,在2000年1月,成立了“英涛工作室”,做自由撰稿人,俩人共用“英涛”这个笔名,向报刊杂志投稿,希望既能以稿费为生,又能圆他们多年的文学梦想。
但靠写作谋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过了几个月,他们才发表了5篇文章,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幸亏远在福建的父母不时接济一下,才勉强度过难关。可困难却接连不断地来了,先是债主要债时打了述涛一顿,接着是刘述涛的母亲住院要开刀,为了拿出那笔手术费,他们只好把结婚时母亲送的一对戒指变卖了。(关于励志的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2000年7月的一天,他们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向亲友借钱,却碰了钉子。一波又一波的打击使刘述涛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写信给一个比较熟的编辑,流露出想自杀的念头。
几天后,那位编辑打来电话,臭骂了他一通后说:“汪曾祺你知道吧?他也曾经因为没有一分钱吃饭想过自杀,沈从文接到他的诀别信后,回信骂他没出息,他说‘你手里有一支笔,你怕什么’我也同样告诉你,你们是两个人,你们有两支笔,你们又怕什么?”
是啊,有这样好的编辑鼓励,他们没有理由消沉。于是,买来许多杂志,仔细分析和学习那些好文章的写法;为了寻找新闻线索,四处奔波;由于没有学过新闻采访,对采访对象的提问不到点子上,他们就时时揣摩一些著名电视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如果采访对象不配合我们,就要用十二分的诚恳,让人家把我们当朋友。
当经验累积得越多,失败也越来越少了,慢慢地,他们的文章在许多知名杂志上出现,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第一夫妻自由撰稿人”,东南电视台、知音集团《打工》杂志、《今日女报》等各大媒体都介绍了他们的奋斗之路。
经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以及各种艰难,但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两夫妻携手在文学路上闯荡,不但在全国收获大大小小的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的各类奖项几十个,而且教子有方,把儿子培养得不错,儿子如今就读于遂川中学高三(1)班,学习成绩名列全校前茅。
这些年来,日子虽然清贫,但两夫妻却从来没有吵闹,更没有因为物质的需求发生不和谐的声音,两夫妻能够彼此携手,相互助进,共同努力。这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在面对刘述涛老年痴呆的母亲的时候,两夫妻同样孝顺,从来都对母亲爱护有加,在五兄弟中轮流轮到自己照顾的这几个月,从来都是努力向前,从不退后。因为他们懂得曾经父母养自己就一,自己就得养她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