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课堂教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课堂教学

2018-12-25 18:41:43 作者:青小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人具有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是指一个人想要实现其全部潜力,趋向完善完美独特轻松愉快、自我满足真善美的需要。用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马斯洛的话说,即是:“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快乐。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①马斯洛坚信人有能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及每个人来说是更好的世界,坚信人有能力实现自己潜能价值即达到自我实现。

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课堂教学

  当然,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就现代社会来说,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人得到了外在的满足物之后,个人真正的发展问题开始了,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参考消息》2001年4月30日第4版《从“物本”到“人本”到“能本”》的文章讲:“现代西方,人们物质方面兴趣开始淡漠,而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关注日益增长。作为人最高需要的自我实现(按照人的兴趣、能力从工作中取得成就)正成为西方人追求重要目标。”

  人的基本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人便开始寻求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生存的依托庇护所,使人崇高神圣精神家园。而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就是人寻求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具体行动实际表现。因此,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对人而言具有一种客观必然性,是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心理欲求。马克思讲:“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②我国学者梁漱溟讲:“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找个地方把自家的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乐趣完全是在自己浑沦的活动之中。”梁先生这里讲的“活动”,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

  这也就告诉我们,人正是在实现自我的过程当中有了乐趣有了精神生活。否则,如果人在现实世界中无所追求,人就会感到不安,感到活着的迷茫空虚

  所以,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必然性。

  二、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课堂教学

  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是人进步成长追寻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推动力,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或心理欲求。作为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所当然的要不断满足人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帮助人最终实现自我。正如《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及其本身目的的一个广义界说……”③

  也正因为我国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应试片面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了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在很大程度阻碍压抑了人的发展,所以,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素质”、“素质教育”概念,到90年代“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导趋势。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就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柳斌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④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教育部也于2000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健壮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实现自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就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前沿阵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的课堂教学,必须时刻着眼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具有需求、思想、情感意识理智欲望特别是具有个性和强大潜能生命焕发的人。他们追求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尽管他们不能确知理想的自我能否得以最终实现,但他们能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意志伟大而感到骄傲。”⑤课堂教学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体验“自己智慧的伟大力量”,让他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巨大成就感喜悦感,从而使他们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三、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既然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在于不断地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评价和反思当前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具体来说,也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看学生是否从课堂中学到了知识,能力是否从课堂中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操是否受到了陶冶,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当前的课堂教学尽管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相对理想的课堂即能得以不断满足学生自我需要的课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课堂教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1、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依然不够

  尽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五年的时间,但全国部分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气氛依然沉闷,缺乏生气活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满堂讲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给予学生活动与理解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甚至学生的个性及作为人所具有的自我实现需求均被忽略被抹杀了。他们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当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了。

  2、教学手段运用得不合适

  与传统的满堂讲方式相反,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空心思制作华美课件设计各种活动,如:课本剧、唱歌、小品乃至相声等。如果这些课件或活动能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并能获得自我实现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但在当前大量的教学现实中,这些课件或活动多见于教师的公开课中,往往被用来装潢门面表演评委看。而且用得过多,反而冲淡或脱离了正常的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挖掘得不够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核心,也是对学生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新课改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都着重于教法的探究,注重研究“怎样导入、怎样利用多媒体组织什么活动”等等。教学方法当然重要,但仅仅关注教法,作用还是有限的。而且过分关注教法而忽视教学内容,教学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教学表演”。“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真正的热爱……离开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⑥

  4、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起来的同时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这就与教师的有效引导密不可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得越充分,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当前的课改试验中,有些教师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为只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了。这些教师在课堂上由以前的满堂讲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满堂活动,一节课全成了学生的表演娱乐天地。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就变成会放任自流

  5、对学生的评价缺乏有效性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由于直接面向学生,会极大影响到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如果评价恰到好处,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鼓舞。否则,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已不再像从前以批评为主,现在几乎是鼓励性的语言,而且基本上是:“好”、“不错”、“很好”、“非常好”、“非常棒”。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在学生听久了,他们只能感到是教师的支差应付,教师的不重视,也就渐渐丧失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样毫无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成长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自然不利

  总之,尽管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在进行积极努力的探索。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国家领导决策层站在全社会、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学生看成是真正需要自我实现的人,需要实现为成熟的社会人,我们就会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些失误。

  参考文献

  [1]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9页.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66.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3.

  [5][6][苏]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第5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