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关于农信“家文化”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关于农信“家文化”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2016-10-08 作者:吉信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农信“家文化”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农信“家文化”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省联社十周年庆,唐理事长提出农信“家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个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探讨,并深刻感到建设家文化既是兴利除弊、响应两万名员工期盼的“及时雨”,也是吉林农信长盛不衰、打造百年老店的“定海针”。

  一、对吉林农信家文化的理解

  一种企业文化的提出既要符合发展的现实需要、解决问题,更要从传统文化汲取养分、接续传承。“家文化”与吉林农信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接续与传承。首先,家族观念源远流长。“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一度春运,万千游子归家的庞大场面,也仅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中秋、重阳佳节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依恋和团圆的渴望。家族这一概念植根于氏族社会,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再次进行了强化,在东汉至唐初发展到巅峰,门阀政治是其集中体现,至今影响尚存。几千年已将朝代盛衰更迭,世家门阀往往屹立不倒,获得了比王朝更长的生命,究其原因,血脉传承是一方面,独有的家族文化更是功不可没,对企业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思想。中国古代家国天下并举,而家居于首位,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与天下只是家的放大,社会关系也不过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因此,与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相适应,儒家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儒家专门有一门讲诉孝道、孝治思想的经典《孝经》,汉代列入七经。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世家训等家训流传至今,曾国藩家书红极一时。家规家训,是先人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精神宏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彰显,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需要融入时代精神和企业理念,方能焕发新机。

  (二)现实与问题。一是员工农信世家的存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农信社子女接班、人情用工问题普遍存在,一家几代,同代多人在农信工作,好的方面是共同命运所系,能够聚集精气神,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小的利益团体,阻碍改革创新。洮南联社员工380人,由于城市人口总量有限,补员地域单一,有家族关系的近一半,沾亲带故或累世通好。建设“家文化”既符合现实,也有助于打破狭隘的利益观念,科学引导,凝心聚力。二是农信历史沿革的经验。几经管理体制变迁,省联社的员工“想要有个家”的期盼中成立,十年的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家”的重要性。需要总结经验,回答为什么有了“家”之后才能如此快速发展,在这十年中,“家”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进而上升到文化高度,形成理论体系,持续发扬。三是客户服务对象的特点。“三农”是信用社的阵地,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在农户朴素的价值和伦理观念中,知情重义排在首位。信用社在长期的支农工作中,与农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一般的现代商业关系中的等价交换不同,情义观念更重,是亲朋关系的外延,伦理色彩更浓。打造家文化,巩固升华这种关系,对维系信用社的客户群体非常必要。四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唯利益至上的思想有所抬头,荣誉观念弱化,集体意识淡薄,在信用社也不同程度存在,若不加以引导教化,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家”文化的建设,打造个人与集体的“利益、责任、风险”三个共同体,推进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十分迫切。要让员工切实意识到,一方面水溶入大海不会干涸,人融入集体才有力量,另一方面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个体才有更大更强的发展。从全省的角度,吉林农信是大家,县级行社是小家,一样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综上,打造农信的“家”文化正逢其时。吉林农信的家文化应该是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行业规范的总和。并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营造集体观念,发挥组织的内在潜力,二是引导个人形成感恩、和谐、奉献、守序、勤奋等一类的品德和工作伦理。(好文章推荐 www.wenzhangba.com)

  二、积极意义和挑战

  打造家文化对农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全省角度看,家庭成员互帮互助、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通过富帮穷能够有效带动共同发展,全省资源及信息的调配共享,将极大提升整体竞争力,避免各自为政和资源浪费,以及区域市场客户和业务的萎缩。从县级行社来讲,通过家文化的引导,人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能够极大提升集体的凝聚力,人人以集体利益为先,团队才能高效运转,企业才能日趋兴旺。从面临的挑战来看,主要集中在:

  一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家是需要延续和传承的,应为“百年计”。一代代人的无私和忘我造就了世家的长盛不衰。而现实是,部分人争利思想严重,只顾当前小利,不顾长远大利,明知这个东西是好的,只要现在不能给我带来切实的利益,也会阳奉阴违,甚至阻碍改革发展。当今社会政绩至上、利益为王的思想甚嚣尘上,家文化的打造非一朝一夕。

  二是家文化的与时俱进。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传统家文化不可避免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如家长的绝对权威、家族本位的狭隘思想等,要有所扬弃,放之一个企业,更需要斟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家以新的文化内涵。中华文明五千年,关于家文化的言论汗牛充栋,总结提炼并发扬创新实为不易。

  三是虚与实的结合。文化贯穿到具体工作中,方能变虚为实,否则就会成为单纯的理论说教,要与信用社工作有机结合,言有所指,固化到行为准则和制度要求上,才能更容易为员工接受和理解。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三、策划和建议

  一是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现代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成为主人的愿望和使命感,要保证员工对信用社重大事务的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职工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要进一步明确和保证,不能走过场。要真心倾听员工的心声和诉求,平等交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让其感到被重视。开展多样的载体活动,促进团体内的交流。要在细节上给予人文关怀,如省联社提出的“六个一”工程,务必坚持到位。

  二是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需求,是大部分人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的普遍追求。要教育帮助员工认清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成长创造条件、搭梯垫步,而不是流于表面。特别是大学生员工,因其可塑性强,应作为重点。尤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信用社成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舞台。

  三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是了解的前提,了解后才能有认同和接受的可能。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样会受到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近几年的国学热也说明,传统文化对个体的修身养性和企业的有效管理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所以,要有选择的组织学习,在精神层面上提高修养,培训同样如此,既要教会做事,也要引导成人。

  四、对“以德立家”的认识

  理事长指出了建设“家文化”的六种途径,以德立家居于首位。个人理解,其内涵:德是道德的载体,本意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引申为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以德立家应该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吉林农信经营发展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规律,不能与经济发展脱节,也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同时要符合法律规范、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就是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利。

  具体而微,应包括集体与个人两个层次的标准,即信用社的组织道德和员工个人的职业道德。组织道德,信用社与其他单位组织、企业之间、信用社与客户之间、信用社内部员工之间,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恶、公私、荣辱等道德范畴为标准评价和规范信用社,包括信用社经营管理者的人格、集体价值观、企业精神、营销服务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信用社员工行为中的反映。是员工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切符合信用社内部和岗位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理事长把农信员工梦总结为有尊严,有事干,有钱赚,有成长,这是单独个体的追求。我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建设家文化应做到家文化理论体系要简洁优美,能够具象化,易于接受和执行;规范要求与对个体的“家庭”关怀并重,特别是精神层面,让员工切实有“家”的感觉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