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传承的相关文章

传承

传承 前些天偶然见到了即将退休的一位老前辈,听她讲述了过去手工记账、算盘噼啪等事迹,不由得肃然起敬。想想现在的我们简直是太 幸福 、太 幸运 了。 入职前的培训,入职后的传帮带。懵懵懂懂到独挡一面, 成长 的过程像是爬楼梯,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 清楚记得主任:散捆的钱先卡把再点钞;会计:逢多必少;师傅:别人的钱一分都要数清楚。一路走来每日三省吾身。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传于仁,游于艺。有志于 追求 自己

《传承》的相关文章列表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日期:2016-07-09 23:47:32 点击:85 好评:0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7月9日,在经过一个晚上浑浑噩噩的睡眠之后,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三下乡的第二天在小鸟的悦耳鸣叫声中如期而至。 昨天晚上开会就有提到今天一天的计划安排。上午有开班仪式,然后带同学们去上美术课。下午会带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游园活动。...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日期:2016-07-09 23:59:42 点击:73 好评:2

青春使命,心火传承 7月9日,在经过一个晚上浑浑噩噩的睡眠之后,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三下乡的第二天在小鸟的悦耳鸣叫声中如期而至。 昨天晚上开会就有提到今天一天的计划安排。上午有开班仪式,然后带同学们去上美术课。下午会带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游园活动。...

传统习俗该如何传承--年例
传统习俗该如何传承--年例

日期:2016-07-14 17:22:22 点击:66 好评:0

今天走访洋高村,当学生带着我们走上那条田间小路的时候,我心头莫名的的心痛。放眼望去,一片片的农田,只有几个老王牛在低头吃草。穿过很远的田间小路,我来到了洋高村。 这是一条比较落后的村庄,没有高楼大夏,还保存着很多的瓦房,一家六七口人挤着很小...

“稻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稻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日期:2016-07-14 21:06:12 点击:83 好评:1

“稻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16年7月14日 岭南师范学院的“活力稻草人”三下乡实践队已在湛江吴川上榕小学里展开了五天的支教与调研活动,在逐渐步入正轨的现在,我们更关注学生对一些课程的兴趣。经过观察,武术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科目之一。 一听到“武...

传承冼夫人文化 培养君子风范
传承冼夫人文化 培养君子风范

日期:2016-07-16 21:55:18 点击:77 好评:0

"蒲公英"实践队调研组采访长坡中学冯博文主任 冼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数度巡抚岭南各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冼夫人的传奇故事,弘扬冼夫人文化,7月15日,"蒲公英"实践队的五位调研组组员对长坡中学...

红军精神传承新理念
红军精神传承新理念

日期:2016-08-26 18:17:17 点击:139 好评: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饱含深情、沉毅坚定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农信的传承
农信的传承

日期:2016-09-05 15:01:03 点击:40 好评:1

农信的传承 中兴第一名臣、一代大儒曾国藩对后辈讲:“我不奢望曾家后代都能大富大贵,但应当代代都出优秀的人才。”他要求子孙后代都要读书上进,奉行礼仪,撑得起家族的门面。这里就包含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家族传承的问题。 古人的对家族观念分三块:一是...

 “以社为家,爱社如家”还须提倡和传承
“以社为家,爱社如家”还须提倡和传承

日期:2016-09-13 14:17:47 点击:49 好评:3

“以社为家,爱社如家”还须提倡和传承 几十年来,“以社为家、爱社如家”的思想一直在农信社员工中大力提倡和传承。那时的员工为了节约办公费用,掉在地上的一根大头针都会马上弯腰捡起来,放在小盒里备用;手写用的复写纸用的次数多了不清晰,就用火烤一下...

传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传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日期:2016-09-20 13:53:40 点击:92 好评:1

传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于农信来说,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社会,我们立足的优势中就不乏传承的因素。在继承前一辈农信人传承下来的精华时,不断为自己和后来人积累得以立足的优势,让自己与后来人接下来少走弯路、歧路,少在原地打转。如此...

放飞梦想 传承时代旋律
放飞梦想 传承时代旋律

日期:2016-09-21 17:47:11 点击:49 好评:0

放飞梦想 传承时代旋律 打牢传承基石,建设世代富强之家。省联社在建社十年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原有企业文化基础上决定打造真正被全省25000余名员工所真正接受的“家文化”,使这种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延续悠久。一个家并不是因为一个人过得殷实富裕就可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