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单身,真的不是因为你要求太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要想到“单身女生”,都很容易产生一个刻板印象——“一定是因为她们要求太高了”。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说法。
一方面我知道,很多女孩子是主动选择单身的,她们能够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也能够从一个人的状态中获得乐趣和成长;另一方面,即使是“想要找到男朋友却暂时单身”的女孩子,也有不同的原因,简单粗暴地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要求高”,把责任都归结于女生,对她们也非常不公平。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女生的要求,真的不能用“高”来形容。
比如最近有一个女生就问我,她找男朋友的要求到底算不算高。
“我希望他身高175以上,颜值平均水平就好了,重点本科以上学历,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不要比我低,家里不要有负债和拖累,脾气好一点不要太暴躁。还有我不太喜欢处女座和巨蟹座,也不喜欢抽烟的男人,最好他能是独生子,不要很多兄弟姐妹的。还有还有我希望他会做家务,尤其是要会做饭,然后也要喜欢健身和旅游,这样我们的爱好就匹配了……
“老师你觉得,我这个要求很高吗?”
我想了一下,结合这个女生自己的条件而言,她的每一条要求都算不上过分,即使综合起来看也不算高——但是如果她真的一直都在按照这个标准找男朋友,我也能想到她为什么会单身二十五六年了。
而且我意识到,其实很多女孩子找男朋友的要求就是这样的,她们认为自己的要求都非常合理,没有哪一条是远远超出自身水平的,但是她们就是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男朋友。
因为她们压根不知道怎么定义“择偶标准”。
1
你的要求不高,但是“交集”太少
有一个数学概念叫做“交集”,大概就是给定两个集合,再找到含有所有既属于 A 又属于 B ,并且还没有属于其他集合的元素,就被称为A和B的交集。
还有一个常识是,你画出来的集合越多,它们的共同“交集”就会越小,甚至如果这些集合的相关性太弱,彼此之间就不会存在交集了。
设立“择偶标准”的本质,就是一个寻找“交集”的过程,而有些女生所提出的要求,就像是她划分了一个个范围很广的集合,但是这些集合之间基本不存在交集。
比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这个姑娘,她的要求如果量化成概率基本上是这样的:
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也只有170,她想要的175身高已经筛选掉了一大半的男人;颜值平均水平,也就意味着再砍掉一半;十二星座里去掉两个,又去掉六分之一……
再加上学历、收入、家庭条件和兴趣爱好上的要求,以及很多她没有提到的隐含条件(男方的所在城市、和她的年龄差距等等),她所设定的择偶标准,基本上已经到了百里挑一的程度。
而从概率学的角度说,概率低于5%的事件已经可以算作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很多的单身女生都是因为这些虽然不高但是非常繁琐,彼此之间又缺乏交集的“要求”,把自己的爱情变成了绝对的小概率事件。
2
如何找到尽可能让你“满意”的男人?
但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大部分女孩子的想法——毕竟在当下国内的大环境中,确立恋爱关系对女生来说还是一件比较严肃和谨慎的事情,女生们都希望尽可能一次找一个足够满意的男人,以尽量减少机会成本的损耗。
这个愿望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在真正的恋爱“实践”中,你很有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完全“令你满意”的男人。
因为当很多女生在提到“满意”的时候,所依靠的都是极其主观的“自身感觉”。她们甚至可以把两种完全相悖的特质放在一起,要求自己理想中的男朋友同时满足——比如“我希望他不要有很多前女友,但要懂得女生的心思,会哄人”。
要知道,即使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人是为你而生的,也不可能有一个人是为你的幻想而生的。
更重要的是,“满意”作为一种缺乏量化标准,完全由你的“感觉”所操控的概念,和爱情一样是会流动的。也就是说,今天的你认为男朋友已经让你非常满意了,但是三五年之后你和你的男朋友都是处在变化中的,一旦你们的变化没有同步,你们就有可能会衍生出“不满意”。
可能最初你最满意的是他一切以你为重,但最后你无法接受他没有事业心也不够上进;
可能最初你最满意的是他很懂得你会哄你开心,但最后你无法容忍他是个“中央空调”,永远不缺乏女孩子青睐;
可能最初你最满意的是他性格开朗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最后你才发现他的世界里朋友是第一位,而你不知道能排到第几……
总之,最初的乍见之欢,难免就变成了最终的相对无言。
3
择偶的“要求”其实是构建一种生活蓝图
所以说,到底什么样的“择偶标准”才是真正合理的?
其实也很简单——选择另一半的本质,是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合伙人,你只需要先构建一种生活蓝图,然后去想,什么样的人能够跟你合作,共同创造和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好了。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女生都认为男朋友一定要有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医生、公务员这样既稳定又有升职机会,社会认可度还比较高的工作。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家庭关系中,男人都是主要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一方,这些体面、不算非常辛苦、收入不错还受人尊敬的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两个人所组建家庭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
女生“希望找从事某一类工作的男人”的背后逻辑其实是“希望自己和男友未来的家庭可以过上类似的生活”。
那么,如果你根本不喜欢稳定的生活,你自己就很热爱自由居无定所,或者说你自己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并不需要男人承担过多的经济责任,你就完全可以放弃掉对男人“有稳定收入和体面工作”的要求——你可以和比你年龄小,还在读书的男生谈恋爱,也可以成为和创业中的男人同甘共苦的女人。
也许这样的男人会有更多你所珍惜的优点,你也会从和他们的感情中得到更多正面的情绪体验。
有句话说,所有亲密关系的根源,都是和自己的内在联结。
那么同样,在你想要选择伴侣,并且对他提出要求和期待之前,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而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时候,ta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从吸引他,到让他对你形成依赖,再到紧紧抓住他的心,让他对你欲罢不能,从男人的视角告诉你,尽在源靖老师的线上课程,按照他说的做,就对啦,还可以和200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讨论学习。
扫以下海报看看源靖的葫芦里都卖了什么药:
看过瘾了吗?更多精彩,再来一篇~
公号后台回复以下数字,即可查看:
精彩内容
回复【1】 为什么很多漂亮的女生没有男朋友
回复【2】 我长这么丑,是不是没希望了
回复【3】 那些在情场游刃有余的姑娘,到底经历过什么
回复【4】 和那些“有趣的灵魂”相比,你到底差在了哪里?
回复【5】 有一种“好女孩”,总是让人爱不起来
回复【6】 为什么你一直等不来那个人?因为这是一个属于“女追男”的时代
回复【7】 那些总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姑娘,都懂得这件事
回复【8】 为什么有些人看人总是那么准?
回复【9】 你喜欢的人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扫以下二维码,每周5天,我们一起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