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富人思维的6大开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富人思维的6大开关

2018-04-24 10:43:50 作者:胡说又胡说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富人思维的6大开关

  有的朋友一看到题目富人思维的6大开关》,心里一句脏话:XX,吴寒笛,你啥时候变这么low了。

  现在自媒体不好混,老是高举高打也不行,还是得走接地气路线,不过这篇内容还是挺干货的。

  回到主题,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但是怎么才能发财呢?

  我们当然也可以扯那些“一命二运三风水”的废话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个因素存在,但是“运气说”、“命运说”这样的说法,对于我们没有任何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总不能每天求神拜佛指望钱从天上掉下来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努力”,这个因素也确实存在,但也不是决定性的。

  有一部分人,其实是可以努力,也愿意努力的,但是发现不了好的机会,所以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努力。我相信给大家每个人一个月赚10万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会由不努力变成比较努力,很多人不努力其实是因为没有发现很好的机会。

  事实上,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我见识了很多人从平凡人生中崛起,见识了更多的人从高出衰落,看得最多的,还是从平庸走向平庸。我仔细研究过那些靠自己逆袭的人群特点总结出来六大特征。请将此文和网上那些东拼西凑的《有钱人的4大特征》、《成为亿万富翁的3个关键点》区别开来。

  其实很多时候,区分穷人和富人的真的不是财富,而是思维方式差异,财富只是一个结果。就像再来一波考试,优等生还是会比差生考得好一样。我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这六个开关,哪怕只打开其中一两个,只要持之以恒,你都能发现你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

  提高对新事物敏感

  大多数人看到新的事物,新的变化,会有一种本能抵触,因为这意味着新增加学习成本。等到自己非学不可的时候,机会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但是对于某些对变化敏感的人来说,新事物意味着机会。

  我想起一个往事,当年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央企做国际贸易,后来公司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强制要求部门用ERP系统管理贸易相关事宜

  一时之间,各部门意见很大。因为领导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对电脑相关的技术都不太熟悉,有的人甚至打字都打不利索。他们当年做贸易的时候,都是用纸和笔来记录,哪里搞得定现在这么复杂信息系统。更何况,公司的年轻人也不太会使用这套系统。

  可是我们部门就有一个年轻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这套ERP系统的用法,每一次系统更新,他也是最快掌握相关应用的人。所以很快就成了整个部门的业务骨干,采购、物流、销售有ERP系统的问题,都会来请教他。因为除了问他,貌似也没什么其他的办法

  他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大家不要误会,下文不会突然出现一个转折,说那个人就是我。

  我当时有点混日子,就等着北京户口赶紧下来好跳槽。

  比较励志的是,这个年轻人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一个靠论资排辈攀关系的老牌央企里面,几年之内连升几级,像火箭一样。

  后来又听说这个年轻人,在一次内部斗争之后又被斗下去了,现在已经边缘化了。当然,这是不励志的部分。

  所以,我希望大家遇到什么新概念,新事物,不要抵触。不仅是不要抵触,相反,要非常高兴。就像猫看到鱼、狗看到骨头、屎壳螂看到…算了,不打比方了,总而言之就是要充满兴奋感:

  “哎呀,今天又听说了个XX,太高兴啦,回头研究一下。”

  “最近,出了个XX,说不定是发财的机会喔”

  这才是正确心态

  我最常挂在嘴巴一句话就是:管它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

  你如果试着把你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见到的新事物、新概念,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回头有空的时候琢磨一下,你会打开一个新世界大门:你会发现身边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简直就是贫民窟的民兵队突然拥有了一座重型机械库。

  避免把问题简单

  生活中,我最常听到的词儿是“不过…而已”。

  凡是有一个很火的商业模式出来,就伴随着“不过…而已”。

  常见的说法包括:

  淘宝起家不过是靠卖假货而已;

  快手、抖音火爆不过是因为内容low而已;

  罗辑思维不过是收智商税而已;

  咪蒙能火不过是会挑逗大众情绪而已;

  吴寒笛能成营销大V不过是写文章自恋而已。

  这样的评论也不能说是全错,比如我确实有点自恋,不然也不会没事就在网上搜自己的名字。但要让你来写营销文章,你会发现,光靠自恋是真成不了大V的。大多数 “不过…而已”的看法,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就拿广为人诟病的罗辑思维来说,很多人批评他:不过是带大家读嚼过的二手知识,顺便收收智商税。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为央视制片人离职创业名气更大的王利芬做的优米网,企业家资源更好,做得也更早,为什么没做起来?!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道道可以研究和学习。你要是研究清楚了,不仅很多技巧可以为你所用,更重要的是,你看问题的高度格局都会领先大多数人一步。

  其实大多数人喜欢说 “不过…而已”,不过是潜意识想活在“自己永远正确”的舒适区里,避免承认自己认知不足,也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

  我常常听别人说“不过…而已”, 我很少听到谁说“了解试试…”,比如“我去了解一下快手、抖音的流量以及分发规则,我也去上面铺点内容试试,看看能不能给我带点量。”身边少有的几个这样的人,基本都成事了或者很有可能成事。

  任何一个新模式,可能都有不少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优点和创新点,为我所用人家产品厉害就学产品,人家营销厉害就学营销,人家运营厉害就学运营。

  建议大家,凡事遇到一个新问题也好,新热点也好,不要着急结论,不要着急说“不过…而已”。多说“了解…试试”,去研究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可以为我所用的门道和机会。不要做一个永远正确的穷人。

  重视长期效应

  我最常听到的问题是:“吴老师,现在啥项目最赚钱?”

  这个问题常常让我感到疲惫(也可能是老了)。

  要说最赚钱,永远是金融领域最赚钱。但如果你啥都不懂,进去之后也只有看别人赚钱。

  理论上来讲,任何行业都是赚钱的。如果一个行业长期不赚钱,它肯定就消失了。真正赚钱的,不是你行业的选择(虽然不同行业之间也确实存在收入天花板的差异),而是你在这个行业的积累。技术也好,人脉也好,经验也好,这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美国女记者,搞不懂社会底层在想什么:都这么穷了,过得这么难,为什么不去考个公务员,考个什么资格证,或者学个手艺技术来实现一些改变。轻轻松松也能有5-10万美元的年薪

  后来调查了一圈发现:底层工作者房租、日常开销绊住了,大脑只会关注短期的事情:比如下个月房租啥时候能凑齐。很难关注到一个事情的长期投入价值

  我经常听到大家说目标:不管是要赚一百万,还是赚一千万。但是我很少听到大家谈资源投入:就是我为了这个一百万、一千万的目标,我要投入哪些人财物的资源。

  如果你没有太多优势资源可以投入,那你就只能多投入时间了——选定一个方向长期干下去。

  大多数人,其实都忽略了长期投入所带来的价值和回报

  大家也不要被“长期”这两个字吓到,一个行业你踏踏实实的钻研上一年,基本就能摸清里面的基本规律了。

  避免“过度自信

  心理学上有一个“过度自信理论”,来自心理学家Grifin和Tversky(1992),他们发现:人们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不切实际乐观主义

  简而言之,就是很多人在面对未知挑战时往往过度自信,高估自己。并不只是在泡洋妞时才这样。

  前两天有个人给我说他在做一个很酷的社交软件

  我说:社交软件的红利期早就过了,你现在做还有什么机会吗?

  然后他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总之就是别人不行,他牛逼能做起来。

  这就属于“过度自信”。

  以前我在文章里面提到:大家在做决策时,尽量有一个“普通人假设”。即假设决策相关的执行人员,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是普通人,不要老把自己当成“超人”。

  别人做不起来,那你也是大概率的做不起来;别人难以克服的问题,你多半也搞不定。

  就像炒比特币,明明很多人已经套牢了,明明已经在高位了,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的进来。都知道是割韭菜,都幻想自己不是被收割的最后一波,这就是“过度自信”。你要想想啊:你凭什么能跑赢这个圈子里面的其他人呢?是你对这个东西有多年的研究和实战经验,还是你有可靠的内幕消息?!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也可以理解为,要揽瓷器活儿,必须先确保自己有金刚钻。

  多琢磨

  我仔细研究过身边学历家庭背景差不多的朋友,有些混得好,发财了;有些混得一般。我发现这两类人在两个习惯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第一个,就是善于赚钱的人,他喜欢琢磨,没事就琢磨咋发财。

  走路也琢磨,跟朋友吃饭聊天也在琢磨,据说睡觉也在琢磨(因为我很少跟朋友睡觉,所以不敢肯定)。

  人的时间放在哪里,优势就在哪里。

  你要一天到晚琢磨打游戏,肯定游戏打得好;你要一天到晚琢磨男女关系,可能你的异性缘会比较好;你一天到晚琢磨发财,你发财的可能就比别人大很多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做到还是很难。需要你不断的培养琢磨赚钱的兴趣,并且能尝试一些事情获得成功,靠这个正反馈持续激励自己琢磨下去。

  快速试错

  上文说的混的好的朋友,还有另外一个和常人不一样的习惯,就是快速尝试。

  我以前学车的时候,在科目二里面有一个最难的环节,叫“压饼”。

  就是你要控制汽车,避开一连串饼状障碍物。

  当时我们一堆学员里面,有一个做生意的,据说生意做得不错。我们一堆新手轮流练习,对于饼都是避之不及。而他却相反,他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是故意用轮胎去压每个饼,一会儿用左轮压,一会儿用右轮压,气得教练在那儿大喊大叫

  不过后来他确实我们这些学员中“压饼”压得最好的。我跟他交流经验,他说刚开始他故意去压那些“饼”,就是要感受一些坑在哪里,怎样的做法会踩到这些坑,这样以后才知道怎么绕靠这些坑。这个和我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

  后来有一次,跟一个微博营销公司的老板聊天,他说他们刚开始做微博大号的时候,会弄一些号放一些尺度很大的语言图片出来,其实就是试探微博运营的边界在哪里。这些号有些虽然被封了,但是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个事情让我也想了很久,有些东西确实也有点反直觉

  大多数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开始,而有的人赶紧开始就是“奔着”失败去的。只不过每一次小成本的试错,都能换来成功地图上的一次重要标记。

  万水千山总是情,不去试错真不行。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等你练好内功再去抢地盘的时代了,而是边抢边练,边练边抢。快速上马,快速试错,快速修正,快速迭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富人思维的6大开关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