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读故我在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3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读故我在》是一本由俞晓群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一):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是俞晓群写的一本跟出版有关文字,每一篇文章里都会出现一些有特点人物,和一些书籍。关于出版人和书籍的故事对于读书人来说,是尤为感兴趣的。说到书,肯定和出版有关,但很多读书人却对出版知之甚少。看了这本书,多少对于出版业,对于再版的书,对于精装书,对于书籍的设计,对于阅读都有了一些了解,而且兴趣比较浓厚——原来出版业如此啊!

  读一本书,从书中可以了解更多的书,而且这些都可以说是经典,那么这本书读得就很值。是啊,我们平时在看书,但很多时候,读的书并没有多少精华所在,那么这本书读得没有什么意义。不外乎读其热闹。所以我们不要拒绝经典,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这本书里介绍的书,我们都值得去读。

  书如其人。这句话源于“字如其人”。能把自己经历真实再现,而且能真实客观地写出来,很不容易。更主要的是他并不避讳自己的看法,实实在在地写出来,对人,对事。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群体,出版业这个群体的生活,我们着实不够了解。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性所在大体雷同。能在出版业内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能凭借信誉行走江湖字里行间,能渗透出俞晓群的人生,是用脚踏实地行走出来的。

  一个“书人”,广博的知识必不可少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这样一本书,你的视野也随之放开,出版书籍的同时作者自己也在广读诗书,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仅读,而且擅写,写序,写文,写生活。出版了那么多书,每一本都非常棒。一位善于思考,善于阅读的人,他的头脑灵活的,是永远不会老的。

  出版业在一个国家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出版书籍的质量,关乎人的质量。试想,如果仅仅为了盈利,而出版一些低级趣味的书,二放弃经典,那该是多么可怕!如果都能从大局着想,将一些真正的好书出版,让更多人读到好书,那真是积福积德的事情啊!感谢俞晓群,坚守在出版业,而且坚持出版好书。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二):一个出版人的真挚情怀

  洋洋洒洒九十九篇文章,洋溢着的是一个出版人、一个文化人,对书的挚爱,对出版的热爱。俞老师的情怀让人钦佩。

  书名“我读故我在”来自著名出版人、前《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的一次讲座题目,虽然转用了沈先生的智慧,但也有向老一辈出版人致敬的意味。俞老师将“我读故我在”作为在《深圳商报》开专栏的题目,集四年写作的百余篇文章,结集成册,道出一个资深出版人对编辑职业深深体悟。

  读书、思考,即人存在价值。在我看来,这是俞老师对每一个出版人、编辑的期待。正如他所说:“当我们抱着学习态度编辑书稿时,我们的文化生活就会充满情趣。比如沈先生,我向他学习最多的不仅是如何编辑书稿,更是如何体验编辑职业的文化意义。他的观念不单是在‘编’,更在读作者,读书稿,读生活。”

  作为一个出版人,俞老师从辽宁出版集团来到北京,在海豚出版社任社长,主持策划出版了不少好书。像对民国童书的整理出版,让那时期的童书重新回归人们视线,让当代人发现那时童书的重大价值。这真是一项了不起举动,非常有意义。而我对俞老师的认识也始于海豚出版社出版的民国童书。

  他在《我读故我在》一书中对童书的记叙有一节“民国童诗”,写道:“近些年我关注民国童书整理,陆续从旧书摊上、图书馆中、旧书网上、私人手里,搜集到许多散失的图书,并且有选择地将它们重新出版。例如《幼童文库》《小朋友文库》《幼稚课本》等,其中好看的书实在很多。新近出版陈鹤琴先生编《分年儿童诗歌》,一套三册,细读之后,感慨系之。”

  海豚社出版的“百年钩沉——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包括《民国幼稚园老课本系列》《民国儿童文学系列》《民国文库系列》,重现了民国时期儿童教育经典。这些书都是儿童教育方面精品图书。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在《百年钩沉——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序中写道:“实际上,用客观的实事求是眼光看待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教育,包括与幼教事业密切相关的幼儿园读物和图画书,其实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过相当可观业绩,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世界接轨,堪称一流。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就深有感慨地写道‘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二十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三十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

  那个年代的童书,质朴、紧贴生活和儿童的心灵,通过浅显的文字、短小的故事,朴拙的图画,给孩子讲述生活常识自然科学为人处事道理。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应昶主编的《幼童文库》,这是中国第一套经典原创儿童绘本。2011年,海豚出版社出版了《幼童文库》修订版。

  《我读故我在》全书内容涉及出版的方方面面知名作者、媒体人、书籍装帧、选题、约稿、书的出版、书店、出版逸闻轶事,等等,皆涉笔成趣。俞老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书中谈到的王云五、沈昌文、扬之水、许渊冲,等等大人物,不管哪一个都集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于一身,更是每一个出版人的精神楷模,包括俞老师。

  出版是一场阅读修行。在这场身体力行的修行中,唯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阅读,才能做一个有灵魂的出版人。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三):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有什么用?

  也评《我读故我在》

  很多朋友玩笑地问我:“你读了那么些书,有什么用?”一般我就笑着说“瞎看呗”,“没啥用,闲着没事看点书打发时间”,或者说“看得比较杂,想一想还真没什么用”。功利说读书可以作为谈资,作为炫耀“有文化”的资本,可以作为敲门砖,认识很多的读书人和书商,进入更多的文化座谈,等等。严肃一点说,确实是读书这么多年,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学会了一种相对理性认知态度,在自己平凡的人生当中增加了一点点辉煌闪光点。如果真的要说读书的用处,那么就需要好说一说了。

  读书可以拓宽知识面,了解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本传记能带你认识一个全面的人物,一本历史书可以让你感受一场战争的每一个场面,一本散文可以让你拥有一个作者所有的情愫。开卷有益,打开一本书,就是去读作者一个人的故事品位故事之中的道理,看到自己生活之外别样的场景,不一样环境。读书多了,人也变得丰富起来,因为你知道的知识多了,就像在一个熟人的环境中自由穿梭一样,你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运用得到的知识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同样会显得淡定从容

  读书也可以明白事理,在各种知识的背后是人生的哲理,每个故事背后是生活的智慧。每一次阅读也是一种生活,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之后,人就会变得谦卑好奇;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人生多磨难之后,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读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和敏感,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任何的论断和预言变得客观,不盲从轻信,更不妄自菲薄,而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学到的知识,去看待人来人往,去捕捉更多的思想言论

  读书也是一种奇妙的旅行,从封面标题开始,带着好奇和求知进入作者的世界,在编者和推荐者的建议中获得别人对于书本的认知,在目录中得到作者的构思和布局,序言和推荐序中有作者写作的本意初衷,正文的阅读就是开始旅行中的长跑了,领略作者的意图,和书中的人物、故事紧密结合,设身处地让自己沉浸其中,一起感受书中别样的风景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书本的结尾也许会有作者的心声,写作之后的感触,那是旅程结束时的临别寄语。

  《我读故我在》想说明的是:读书也是一种彰显自己存在的方式。每一本他读过的书、编过的书还有与他有关系的书,在他的人生印记中都留下了一段记录,反映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章节之中,那些在我们看来不怎么起眼的故事,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存;那些我们看起来轰轰烈烈事件,而在作者眼中则是平淡无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搭建自己的精彩,而不受外界影响。在我的老家话里,“读书”和求学是一个意思,读书意味着学习,从小养成的这个习惯,所幸还没有落下,希望继续抱着这种读书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天,阅读每一本书,结识每一个人,理解每一个道理,记录每一份感动

  2016-11-3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四):读书成精——读《我读故我在》

  文/岸晓风

  如果是一个读书人,相信都会对出版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如果是一个资深出版人写的关于书和阅读的故事,那么,无疑这种兴趣将会“更上一层楼”。近期,有幸读到俞晓群先生的《我读故我在》,有一种久违的阅读喜悦。全书通过作者丰富而生动笔触,讲述了作者在编辑出版中的趣闻轶事,为我们“零距离”展现了一批编者、作者、媒体人、书装者的风貌。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一窥作者从事编辑出版数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也能让我们一窥编辑出版业的真谛

  第一,是“深邃”,一种职业的精神。书中,作者对那些名人掌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充满了款款深情。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名编辑人的笔记,一名出版人的工作日志。正所谓“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书中对于胡适、王云五、吕叔湘、陈子善、沈昌文等都有有趣的“讲述”。可以说,作者作为一名出版社的带头人,这在出版社众多的当先并不罕见,但是作者的思考和为人处世绝对值得大家借鉴的。

  第二,是“广博”,一种广博的兴趣。作者是国内著名出版人,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海豚出版社社长。作者学的专业数学,是从基层编辑一步一步干起来的,但是作者涉猎面之广,学术水平之高,也是让人吃惊的,从书中,我们知道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不凡文笔,绝对的大家风范。可以说,作者无论是对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情有独钟,充满激情的。

  第三,是“创新”,一种创新的思维。作者曾提出“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主持策划了很多具有很高思想与学术价值的丛书,从国外引进“探索书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等世界著名品牌图书。对此,我们从书中也可看出作者的思维轨迹,作者非常推崇孙子的理念,正如《孙子·兵势》里的话: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尽如江河。可见作者心中蕴含的是一种大智慧、大格局。这体现在书中,又是一番别样的特色

  《我读故我在》读后感(五):读书、做人、做书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在一个浮躁时代,何尝又不是,我读,故我在。

  因为,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读与思,本就同根同源,也正是读书构建了骨骼,所以当思考才可以作为血肉渗透到人生里,当我们感受到思考的时刻,也正是读书起到作用的时刻,当我们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时刻,也正是,我读、我死,故我在的时刻。

  作为知名出版人的俞晓群,对于读书、做书、思索、编撰、为人,五零后的他有话说,而且,的确掷地有声行业内幕、辛酸苦辣,他也有资格说两句,一百篇文章,20多万字,读之,收获斐然。

  众所周知,杂文不易写。这也是鲁迅前辈让后辈文人望尘莫及原因所在。俞老师的专栏,虽然写的书人、书事、读书、写作、为人、编辑,但是依旧是杂文性质。从一篇专栏文可以看出作者功底之深厚,名言绝句也是顺手拈来,毫不违和,每一字每一句都给人一种熨帖、畅快之感,读起来,比一般的书评文章不知道要舒爽多少倍。

  另外,作为一个书人,俞老师几乎篇篇推荐书目。读书的时候,有些手头方便的时候,我也在网上搜来条目添加,比如赵丽雅、陈子善、陆灏、沈昌文等名家,其实我都不太熟悉的,通过俞老师的荐书、荐人,亦是海中拾贝,又淘到不少好书。常读书的人,总是能读到好书,读书多的人,老有荐读的“坏毛病”,但是蛮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些有益之书,更是乐事一桩。总比花了时间读完,却最终得出“不值得读”这样的事情更有趣味吧。这也是当代出版人的责任所在。

  俞老师说,文化是出版的终极目的

  深以为意。

  面对着狂躁的出版时代,滚滚洪流而来的碎片化出版物,真正的书,独善其身,亦是出版界最后的一股清流。鸡汤、干货、成功学、伪灵修……红极一时,来得快去得也快,本就因为这些,只是话题,却行不成文化。文化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维护、需要文化人的鼓与呼,当然也需要有良知,有文化,有底蕴的出版人。只有真正的文化,才会留下来,只有那些浸染着“文化”精髓的书籍,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一代一代历久弥新活出自己的生命来。

  文化是出版的终极目的。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编辑更为重要,出版更需要坚守。

  总觉得,读俞晓群老师这本专栏集,不仅仅是读文字,就像他不仅仅是关于书的事,还看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做书亦是做人,读书亦是做人。说来说去,是读书,更是做人;是做书,还是做人。

  绢布的装帧,实在太喜欢,这装帧,大抵就说明了作者的文化品位了吧。光是欣赏下书的涉及和包装,都时件舒服的事情。好的出版人,真是书籍、读者的贴心人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