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

2017-11-16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

  《旋转木马鏖战记》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一):旋转木马鏖战记

《旋转木马鏖战记》村上春树。忘记这本书是看过的了,又借了一次。我纯粹就是喜欢木村那个调调,加上我是一个那样主观的人,即使别人评价再差,也不影响我喜欢。选的好句希望跟以前不一样吧!(不过又记不太清了,有空核实一下吧)

好句:

1.一句话结婚那东西没包括在她的能量彗星的范围内,至少未全部包括。

2.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上,再没有比信誉更难得也更容易崩溃的了。

3.从心眼里冒水泡一般地涌起一股对父亲忍无可忍的厌恶……母亲这才明白自己是怎样无可遏制地憎恶父亲。

4.世上每一个人都必然有其人格上的光点——哪怕再小。

5.艺术感染力的一个不便之处,就在于无法用语言把它恰当表达出来。

6.在内行人眼里,他的画已在此完全停止了,找不到思维的延展。同样是停止,但他连艺术上的“死胡同“也没进入,只是“夭折”罢了。

7.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8.这是难以撼动的事实。再怎么挣扎,人也是无法抗拒衰老的。

9.说实话,我不喜欢对谁说谎。即使知道说谎也不伤害谁,也还是不想说谎。不愿意那样蒙骗谁利用谁来打发余下的人生

10.娇惯和给零花钱这种程度的事并非宠坏孩子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由谁承担责任来保护孩子免受周围大人成熟而扭曲的种种情感发射的影响。当任何人都在这一责任面前缩手缩脚而只是一味对孩子装老好人的时候,孩子笃定要被宠坏。

11.简而言之,她已习惯向别人求取各种各样的东西和有求必应,而我能给予她的,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非常有限。

12.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花钱买女人

13.性生活的经济侧面即经济生活的性侧面。

14.一个同男友分手的二十八岁女人独自出游未免太像绘画题材,令人兴味索然。

15.对我们两人来说那是我们“二十岁年代”的最后一个夏天

16.不过有地方可回总是好事。

17.家庭不过是有某种前提的契约罢了。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二):是人生徒劳?还是庸人自扰?

上周末花了两个半天时间泡图书馆,读雨果那本“慢热”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故事自然吸引人,不过长时间读一本书,多少有些疲倦。于是我跑到书架那边来回转悠,想另找本轻松些的书读,调剂一下。今天这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就是在那个节骨眼上选中的,题目有趣,篇幅短小,作者吸引眼球,对我来说绝对是不二之选。

首先,我们必须从本书的题目谈起,《旋转木马鏖战记》乍看之下描绘的是个荒诞情景。想象一下,这场景多么可笑啊。人坐在旋转木马上,殚精竭虑的在时间长河里陷入苦战,但终究还是回到原点。因为我们都知道,旋转木马是绕圈运动的,所以一切的“苦战”似乎都是徒劳。说到这里,我们也接近了村上春树在本书中想要讨论的问题,即:人生是徒劳吗?会不会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东西,永远会是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归于虚无呢?

村上春树是个积极采用不同手法尝试小说创作的作者,因此他的作品在不同时期,写作手法差别也比较大。本书和他另一本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是他为数不多现实主义小说。并且村上春树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这本短篇小说集的实践,他恐怕永远无法写出《挪威的森林》。也就是说,本书是村上对现实主义手法的一次探索。

从写作手法上看,村上春树坚称,本书的故事,都是根据现实生活改编的,或者说“记录”更为恰当。他以转述者视角,围绕同一主题,描绘了不同“朋友”的故事。但我们清楚,这只是一种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一种写作策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这些故事本质上应该是虚构的,没有那个主人公真的却有其人。或者说,里面最真实的人物,恐怕是村上自己吧。

回归小说集本身,如我前文中所讲,村上春树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徒劳”这一主题。下面,我想着重谈的是两个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篇目。希望通过我简单的讲述,能让你大致感觉到这本小说集的整体风格。

第一篇小说的名字叫《出租车上的男人》,这篇小说的故事,比较富有传奇色彩。一位中年画廊女店主,年轻时,因为被油画中的人物吸引(画中人物即:出租车上的男人),从无名画家手里,买下这幅画。多年后,却在一次旅行中真的和油画中的人物相见。那么这个故事,和“徒劳”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女店主年轻时去美国求学,想成为画家,却因天资不高,做了艺术品商人。她被画中的男人吸引,是以为从画面上看,他同样也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演员,而这一点无疑触动了她的心灵。多年后,她偶然在出租车上和画中人相遇。她归于平凡,成为一个普通的商人,而画中人则实现理想,成了著名演员。

村上春树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如果追求理想失败了,那么他的人生是徒劳吗?当认清自我,甘愿让生活归于平凡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追问,其实很让人苦恼。关于理想,在小说最后,女店主给了一个悲观解释,她说:“一个只能通过自身体验学得的宝贵教训。那就是: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静待其自然消失。”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但仔细想想它又确实是一个现实中缓慢发酵的过程。有些东西,的确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的。

第二篇故事《游泳池畔》内容其实很简单。一个男人,决心在三十五岁生日那天,一口气游完四百米。以这种仪式,迈入人生的新阶段:“衰老”。因为男人认为,以三十五岁为分水岭,自己会慢慢老去,身体将不断衰微。他想以游泳的方式,纪念即将逝去的青春。这里对“徒劳”的追问,其实是个经典哲学问题,那就是对生命本身的怀疑。

小说中的男人,绝对算是美满生活的典范了。家庭幸福,工作优渥,年轻时马不停蹄奋斗,都得到了应有回报。虽然中间有过婚外情,不过他倒也处理得当,没有影响家庭。总而言之,确实算是一种平凡、稳定的生活。而在生日这天,男人却感到前所未有悲伤。因为他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他会一点点老去,而生活中那些幸福的部分,也终究会在一个时间点上结束。由于衰老,男人第一次在人生中体验到“徒劳感”。觉得一切都会随死亡归于虚无,化为乌有

和所有人一样,小说末尾,男人选择接受现实,继续生活。他说:“再怎么挣扎,人也是无法抗拒衰老的。和虫牙是一回事。努力可以推迟其恶化,问题是再怎么推迟,衰老也还是得带走它应带走的部分。”当你老去,生活本身,似乎也需要勇气才能面对。

本书,收录的就是这样一些作品。它用平缓笔调,从不同角度抛给你同一个问题,并且,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就像是场怀疑人生的哲学游戏。

那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人生是徒劳吗?和村上春树一样,我也给不出明确答案。哲学书倒是读过一些的,不过以我浅薄的见解,恐怕会贻笑大方,还是不讲为好。人不断的给自己创造“意义”,却又时刻被生命本身的“虚无”所笼罩,这种博弈,恐怕是人生最有趣的部分了。

所以,我们何必纠结这个问题呢?享受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事物,其实完全足够了。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三):逃不掉的话,好好忍耐

在刚下完雨的城市中走,比在其他天气时更惬意。至少我这么认为。

其实是一直坐在地铁里看小说,来回坐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看完了《旋转木马鏖战记》。

啊,好久没看村上的小说看得这么昏昏欲睡了。

可能是这两天,白天好像早早起来要复习备考,下午睡个午觉都睡得不醒人事,晚上又熬夜好像想着白天已经很用功了,晚上放松心安理得。于是好像自己也陷在一个圈里,又苦心孤诣要跟假想敌搏斗一般。这些是看得见的部分,而已。

村上自己在序言里说这不算小说。写出这些从别人那听来的故事并非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而是这些故事本身有被道出的渴望。但这些多余的素材,并不会随着被道出而解脱记忆。反而沉渣依然剩在作者记忆里。“人是禁不住要写才写的.写本身没有效用,也没有附属于它的希望。”

这本书村上写得好不情愿的样子哈哈。

整本短篇集,算是相当的沉闷既没有《再袭面包店》中突然兴奋的情节,也没有如《神的孩子全跳舞》中离奇的事物,什么巨大的青蛙君之类。当然该有的情节还是有的,但不让人升起奇异感。仿佛一切应该发生。如同《出租车上的男人》那篇里,画廊的女主人再在罗马偶遇那个画中的男子。

乍一眼实在猜不出书名跟内容的关系。序言却又一下挑得太明。人生如旋木一般徒劳,却也同时无法停止鏖战?大抵几个故事都表现出了生活某个横断面的无奈质感。

“越是倾听别人的讲述,越是通过其讲述来窥看每个人的生态,我们越是为某种无奈感说俘获。沉渣即是这无奈之感,其本质是我们哪里也到达不了。”

如果你有在某一刹那,被一件不大相干的事物勾起对另一件事物突如其来的厌倦,那你一定能理解,第一个背带裤的故事。那个因去买背带裤而逃离“贤妻良母”生活的妈妈。最喜欢的还是出租车那个故事。“我”烧了那幅画,离开了纽约,回国经营一家画廊。得以从之前的旋木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问题依然迷惑,何以知晓自己从徒劳的旋木中解脱出了呢?

《游泳池畔》差不多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另一种表述。讲故事的男人三十五岁,事业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婚姻幸福还有个情人。人生如此顺利到了三十五岁突然觉得意义渺渺。主人公感到痛苦的是自己身上潜伏的某种模糊不清不可名状的东西。我想这个就是仍在旋转木马中的表现吧。的确,这个基本没情节的短篇简直是《国境以南》的前奏。国境以南那本小说里,村上给出了一种对此的认知以及“我”如何作为。

想回来,在把自己能做的所有事完成之前,我们务必要耐心,好好忍耐。我们能把握的部分本来少之又少,无意义感常常如小说里所表现的那样突然来袭。生活的转机很难来的。我意思是即使如最后那个短篇中,因为残疾而只能坐轮椅,什么都被家人决定的青年,仍在深夜渴望挥舞一把猎刀。

里尔克的书信集里有这样的话“好好忍耐 不要沮丧 如果春天要到来 那么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完成”。即便大多数时候,难以逃出无意义的怪圈,但该复的习期末还是要复。

P.S附上: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书评><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四):都是宿命性的倾向。

在这八篇文章中我所喜欢的是《出租车上的男人》《献给已故的公主》《避雨》《棒球场》四篇。

书的题目是《旋转木马鏖战记》,我所理解的意思是找寻过程之中的自我煎熬。八篇文章所记下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生活意义的探寻。人总有很多奇怪的行径似乎无法解释,但放大来看,这不过是在找一种自己闲适的并受认可的生活方式。如果细究,人生很多时刻都是被这样的找寻所占据着。这内在自我的许多矛盾彼此煎熬就成了一圈没有开头和结束的旋转木马——毫无头绪。村上也说,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除。

《出租车上的男人》

这一篇讲的是村上采访一位女青年,她所见过的最有冲击力的一幅画作是什么。她回答是在地下场所交易得到的,并且表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再平庸不过的一幅画作。冲击力在哪里呢?在于她在这幅画作里看到了自己的缩影,画中男人如此平凡庸碌,目光聚焦在类似于黑洞的远方,这一切像极了眼下的自己。而后女青年花高价买下,把画作挂在显眼的位置,为它留出许多目光。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是一种煎熬,仿佛和画中人为一体,挣扎像在泥潭。故事也并未完结,她离婚时烧掉了那副画,在后来的旅途中遇见一个出租车上的男人,听他说一句“祝你旅途愉快”。终于打破了那种找寻,我理解为对生活真谛的找寻。大部分人都只拥有平凡,平凡也真的是答案,但也不必痛苦,因为无论怎样众生都将归入平凡之流。旅途愉快,可以是一点慰藉。

《献给已故的公主》

每个人年少时心中都有自己的公主,到最后无一例外都湮灭在记忆深海里了。有人说公主死去了,屠龙少年还在燃烧。有些则和公主一同死去了。燃不燃烧却不是我此刻要说的。我想说公主,公主是在心里很高的位置的。她往往有一些常人无法拥有的标签去定义着她自身。追寻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心存爱慕,另一种则是心声心生厌恶。后者因为环境也不得不多在台下注视公主。后者想为什么不能和我一样呢,看起来真是让人讨厌的高高在上,这些的潜台词都是:和我一样就好了,就可以一起玩了。两者也许都有幸接触到她,但难以越界。年少是这样的,年少村上的也是这样的。他们相互拥抱带着美好的欲念,却不再进一步。时间自此推到很多年后,无意再从生活的边角听到人说起,她已经因为失去了孩子而变得消沉,一下子就变成令人同情的中年妇人了。公主就此死去了。

《避雨》

村上在避雨的时候遇见的是一个媒体机构的女性。她两年前曾经采访过村上。闲聊就讲述自己的事,大概也是想要有个倾诉的对象吧。她说她所工作的杂志社倒了,工作调动,但不尽人意,于是她请求一位男同事的帮忙,同事身为她的情人却只是敷衍。于是失望之余她就辞了工作,之后倒是很艰难的日子,没有依靠,偶尔也遇到变态的尾随之男,因此这样的现实也让人感到很苦闷。转折点是一个类似学生模样的男性的跟随。她回到家后仔细想了一些事。之后她混迹酒吧时一个兽医提出请求,她大胆开价,不菲的价钱有七万日元,事后是好像身心得到了解放,苦闷也消失了。她坦诚之后还有五六次,每次都是看对方的样子而叫价,最高八万最低四万。再之后却没了,她有了新的男朋友,并且为了未来把那些钱都存了下来。谈话最后,村上问,如果是我,多少?二万。她说。这个故事我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也许是存在于我们无法接受的观念之中有一份大胆让我无法言说。她找到了不失意、明晰的以后。解放了无头绪的自己,看到了一个明了的未来。

《棒球场》

这是一个关于偷窥的故事。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状态。偷窥式的生活仿佛是原始生命的组成部分,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人物品都象征着不一样的意义。我觉得这该算一种奇怪的暗恋。暗恋也偷窥,窥探无法介入的时空。在整个过程中,有害怕被发现的恐惧感,有无法阻止的好奇感,有纠结是否停止的自我矛盾。其实他自己在这段时期是被洞悉的。当假期来临,她匆匆离去后,连窥探都无法进行的时候,男主角发现世界空空荡荡的。开学见面,两者遇见交谈,男主角很不自然前所未有的汗液在后背。他说很讨厌这样的黏糊糊的自己。意思是自觉恶心,讨厌那种喜欢却无法面对的罪恶感。事实是他是在和自己的心交手,他因为想满足内心而选择偷窥。这种鏖战挣扎,说不上怎么样才算胜利。不过后话是他停止了偷窥。

以上这些在我的头脑理解中都是关于找寻,故事说的都是一些很模糊的东西,也并没有刻意的找寻,说意义却也算不上。这是村上写作途中的沉渣(即无法利用却又想说出的素材),我姑且就认为这是生活的某一个角度吧。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五):逃离旋转木马

    村上春树有许多以一些奇奇怪怪的词语命名的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算是其中之一。原以为这会是书中某一篇短篇小说的题目,许多小说集热衷于这么做,我甚至开始想象这么奇特的名字地下究竟埋藏着一个怎样同等奇妙的故事,然而并非如此。翻开目录,这些短篇题目再普通不过,且似乎与书名无甚联系。
    旋转木马,给人以浪漫与欢乐之感,而鏖战,却让人觉得激烈而冰冷。这两种对立色调的意象置于一起,着实有种矛盾冲突的意味。实际上,如果读罢书中的故事,再联系上人生实际,或许可以知道书名中的象征手法。旋转木马是指人生如同不断重复旋转,看似在前进,实则是回到原点,而即便如此,也并非风平浪静,时常要经历种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样一种人生,最是无聊,却也最是现实,那么又是否能够打破呢?书中的八篇短篇小说也许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或几个答案,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结局。有些故事很短,甚至没来得及说出结局,亦或许是作者故意为之,但人物的态度依然清晰可见。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独特的趣味,引人入胜。
    《背带短裤》讲述的是父亲让出国旅行的母亲带一条背带短裤,母亲在请一个与父亲体形相似的男子试穿时顿时生起对父亲的怨恨,于是毅然决然结束了这段原本摇摇欲坠的婚姻。故事看似荒谬,细想却十分贴近现实,母亲劳碌半生,都是为了丈夫与女儿,就像是那条背带短裤,总是被要求适合别人,全无半点自由,于是,终于在出国之际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也终于大彻大悟,选择走出婚姻的围城。这是一个欢乐的故事,我说。尽管小说是以村上春树一贯的灰色且略带伤感气氛的笔触写就,但我依然为这个用自我将本我唤醒的母亲感到庆幸,否则她将在这旋转木马上鏖战至老至死。
    《出租车上的男人》是本篇的标题,同时也是小说中一幅画的名字,女主人公收藏的一幅画,画面是一个坐在出租车后排的男子,女主人公觉得画中男子困于出租车中正相当于她困于家庭之中,于是烧毁画作,选择离婚。之后某一年,她在雅典的一辆出租车上见到这名画中男子,男子的目的地是一场晚会,就那一瞬间,女主人公觉得无比轻松。就像小说里那句“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这个故事同第一个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是虽是现实主义作品,却多了些浪漫主义色彩。许多事情,唯有时间才能给予我们答案,而我们能做的,便是等待,否则也只是徒劳无功。
    《游泳池畔》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年男子,在他三十五岁时,他认为自己度过了人生的转折点,却不知这三十五年间,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亦不知剩下的这些年又能如何。村上春树在文中解释,游泳比赛从来不是一条泳道游到底,多半需要折返几次,只是为了让自己有坚持下去的意志,似乎时刻有人提醒,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了,已经过半了。而时间呢?我们无法将时间作为鏖战对象,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将输得一败涂地。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而使身体机能慢些退化,但是却无法阻止自己变老。
    《献给已故的公主》是一个让我觉得与《挪威的森林》相似的故事,无论是里面的性描写,还是人物关系。这篇短篇讲述了“我”和一个自己有点讨厌的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多年后,他的丈夫与“我”相遇,因此得知她因为女儿夭折而沉沦。故事并没有交代最后“记忆回到十四年前那个夜晚”的“我”是否给她打去电话。也许打或者不打,都无关紧要。同样是之前的道理,如果要从旋转木马中走下来,只能依靠时间,或者某一天的大彻大悟。作为一个旁观者,即便与当事人有过再多的羁绊,也始终无法参与进她的鏖战。另外,《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对绿子表白说的那句让多人感到可爱却又感动的“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在本篇中也有类似句子——“如同《小个子黒三保》里出现的三只老虎,要围着椰树一直跑到变成黄油。
    《呕吐一九七九》是一个颇具悬疑色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插画家喜欢与朋友的太太或女友做爱,突然有一天开始疯狂呕吐,与此同时,每天会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一连40余天下来皆是如此。我们无从考证呕吐与电话之间是否有着必然联系,或者说究竟是自然如此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但是我们看到他不会停止自己的所作所为,哪怕内心心怀愧疚,他必然将自己的癖好坚持到底。插画家并没有向往的生活,不过是选择活在当下,一成不变,周而复始。
    《避雨》讲述的是一家女性月刊的编辑在入职前的一段休假生活的故事,休到第十天便开始心烦意乱,食不知味。其后一段时间里与不同男子做爱,顺便赚取一些费用。题目“避雨”一词一语双关,不仅指其一行人到酒吧内躲雨,也指她这一个月的假期。然而,终日的无聊生活和生理的需求使得她没有 “避雨”成功,最终仍要回到接踵而来的工作之中。这段休假经历,也未必会在她的一生中激起怎样的涟漪。
    《棒球场》讲述的是一个爱好写小说的年轻人在学校恋上一个同年级的女生,遂开始用望远镜窥伺她的生活,他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一切生活,开始不修边幅,魂不守舍。然而当暑假来临,女孩回家,他开始感到生活了无生趣,然而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太久,他开始挣脱出来,做回自己。回到现实之中,或许每个人都会遇着这样的“女孩”,为之痴迷,为之疯狂,放弃自己生命的原本意义,然而总有一天幡然醒悟,而发觉自己不过是在做无用功。就像文中年轻人醒悟后的那句反问——“原来的自己到底算什么呢?”庆幸的是他从那样一种状态中走出,如同脱胎换骨。
    《猎刀》描述的是在一个海滩遇到一对母子和一个金发美国女子的故事,女子有着一段不幸的婚姻,而那对母子也身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虽然富有,却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毫无自由可言。最终那个儿子在与“我”相遇时拿出一把小猎刀,并分享了他那个关于猎刀的梦。那个女子与这个青年似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样处于不幸的处境,女子选择自甘堕落,体形已然变形。而青年意识中还有着一线生机,那把猎刀可以看作斩断过去生活的利器。梦境是受到潜意识作用的,而青年梦中扎向记忆软肉的刀正是自己渴望改变的希冀。
    八个不同的故事,传达出近似的意味。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姹紫嫣红或是暗无天日,都不过是不断循环的旋转木马,它可能带给你舒适、安逸,像一只猫被人抚摸着毛皮。它也可能将你推入无休止的争名夺利的喧嚣之中。而你需要的,是一个走出来的机会。哪怕这只存在于你的想法之中,它已经有所进步了。
    有些时候,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那是因为你还骑在旋转木马上,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毫无意义的鏖战游戏。试着走下来,或者等待一个机会走下来,又或者为自己祈祷能够走下来。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六):23.旋转木马鏖战记

2015.04.01-02
23.
《旋转木马鏖战记》——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
      标题似乎有一种矛盾,将“旋转木马”这种美好事物的象征与“鏖战”这个带有斗争性质的词汇相连,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把旋转木马化为了一种平庸生活、无法打败的时间流逝的象征。
      无论是出租车上的男子、呕吐四十日的男子、去德国旅行的家庭主妇、还是以三十五岁为人生界点的成功男子……他们都在旋转木马上无休止的旋转,有的人意识到了,试图进行“鏖战”,摆脱原来的旋转路线,获“转折”,甚至是已经干脆被剥夺了“劳”能力的坐在轮椅上的男子,都要在无人知觉的情况下拥有自己的一把刀,要用刀去划破看到的东西。
      这些作者的人生观表达的并不奥涩,只是一个个听来或直接参与的故事罢了。村上的笔触在这里显得异常旁观冷静,明明是一个个故事的直换参与者,他却显得甚至是笨拙木訥,拙于回应,只是将对方的话记录下来,大概是是作者本人实际性格的技所。毕竟,这本曲似于是“原风上与事实相符”的现实主义作品。
      最后,那么深奥的作者在作品里的人生观,我看懂了吗?没有…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8月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七):没能和本书战到底

文字像流水似的温和婉约,读着很舒服,就是理解不来其中内涵。全都是荒诞离奇的“真人真事”,读到后几篇就令人特别心烦,索性就不看最后一篇了。译者序给出的理解也并不令我信服——给我一种“上中小学语文课,把一个主题蕴意往一段段的情节上套”的感觉
但是不可否认,哪怕是一些零散的短篇,在村上直白叙说的时候也给出了很多令人惊异、又让人愿意思考的道理,包括在自序里说到的“写作不会让人去哪里,如果感到自己去了哪里,也是幻觉罢了”,同样让我感受到内心的种种想法因这句话在迅速生长。
话说回来,虽然为集子里离奇的情节感到费解又觉得它们毫无意义,但也觉得里面不少细节能触动一些想法,比如《呕吐一九七九》里呕吐的时机总是在当事人只身一人的时候,难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对“身处孤独而不自知”情况的强烈反应。
除此之外的感受是,不喜欢《献给已故的公主》里“我胳膊被当枕头”这一段。感受到了读书写字的人的某种充满犹豫、不安,让人气恼的气质。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八):骑在旋转木马上的你我

骑在旋转木马上的你我《旋转木马鏖战记》书评
  
  
  
  看完书以后,或是有感,或是闲着无聊,就有突发奇想要写一篇书评的时候,那时料想写的仔仔细细的,思维缜密周到,内容独到又得要领,语言华丽却不失真挚的那一种。让看过书的人点头称赞不已,又让没看过人跃跃欲试,几欲把书一睹为快。但我这人懒得实在厉害,什么念头想法在脑子转了不到半圈,往往无疾而终,就此作罢。但时间长了,再回头想一想,又觉得不写点什么,又实在可惜。这样反反复复,烦的着实厉害,一来二去只得硬着头皮写点什么,写完又发现写的实在不伦不类,不成行文,但是懒得再修再改,虎头蛇尾,权当是发发牢骚罢了。
  
  虽然人懒这一本书倒是看了俩遍,第一遍看的浅,不求甚解之下很多东西没看明白,后来回忆书里到底讲了什么东西的时候,只记得几个关键词:德国人短裤,呕吐的出租车,反思游泳池,避雨谈话,空姐与猎刀,偷窥棒球场,不见的公主。感觉变成一本日本常见的怪谈小说。后来有时间,又对着序言把书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不过在谈及此书内容之前,且容我先说一个前些日子做的一个怪异的梦。
  
  说是怪异,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地方。拿怪异来讲,梦倒也是中规中矩,就梦来说,内容也算普普通通。醒了以后,没有阴影,不无不适。
  
  记得梦里自己骑着单车行在路上,车的颜色和模样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骑的是单车,车是有后座与铃铛普普通通的那一种。后座上坐着很多年前暗恋的一位女孩,自然是一位年轻姑娘。她搂着我的腰,身子半偎依在我的背上。而我则对一切全然不顾,奋力的踏着脚踏板。车子在一个行人稀少的小街道里风驰电逝。
  
  车子骑得飞快,耳边风呼呼作响,街边的景物像是被看不见的下水管道吸去一般,消失在车后的阳光里。说来奇怪,虽然车骑的飞快,但却怎么也走不出这条街。
  
  不是因为街道长的没有尽头,也不是路上障碍重重。而是街道尽头会移动:像是人在奔跑,路也在跑。甚至已经能看见道路尽头路口的消防栓,那里驶去汽车上闪闪的金属光,但就是到不了,总是只差一点。街道的尽头保持着和车速一样速度向前移动。
  
  车与路口永远保持着一个距离、路途畅通无阻,车子风驰电逝,但怎么也到不了头。
  
  就是到不了,永远到不了。
  
  总的来说是一种死循环。
  
  期间我和后座上的女孩似乎在交谈什么,但醒了以后,交谈的内容一句也记不得了,包括她的长相与微笑。只记得回首时她的长发在风中飘舞,在艳阳之下泛着淡淡红色光晕。我努力想回忆她的容貌,但她的脸模糊的像是蒙上了阿拉伯产的轻纱。真真切切记得只有她的长发,以及发梢拂过心头的哪一种心悸,甚至她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不知道她是否是就是我十四岁那年迷恋的一位姑娘。
  可以说梦里的大部分是彻彻底底的死循环和徒劳,像是骑着旋转木马,永远只能围绕着一点,徒劳而无味的挣扎,总不能随心所欲。
  
  宿命,徒劳与挣扎。
  
  我认为这便是《旋转木马鏖战记》一书主旨。
  
  撇开内容不谈,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旋转木马与鏖战,俩个完全不相交的词汇,交叉在一起带出“有点悲哀意味的幽默”。不看内容,很容易把书误认为是一本蹩脚的童话或爱情故事,或以为是和娱乐园有关的某种东西。
   
  但书和童话一点关系也没有,既不浪漫,也不多天马行空,是彻头彻尾的写实主义小说。村上春树以写实为质的作品,除了这一本为,就剩下那一本大名鼎鼎的《挪威的森林》。
  
  全书一共九篇,但中心思想表达的较为一致,就像他自己在序言里说的,“我们固然拥有可以将我们自身嵌入其中的我们的人生这一运行系统,但这一系统同时也规定了我们自身。这同旋转木马极其相似,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我认为旋转木马的本质是死循环,围绕着一个固件圆点,上下起伏,旋转反复,最终又回到原点。而鏖战则是旋转木马上抗争,是一种对宿命论的挣扎,一种转折与突破。
  全书每一篇故事里的人都深陷旋转木马之中,《背带短裤》中的那个女友之母为了为家庭社会观念所困;《出租车中的男人》为名为“平庸”的出租车所困;《游泳池畔》主人公企图与流逝的时间进行的鏖战;《猎刀》中的男主人公困在轮椅上动弹不得。他们都被困于一种宿命性质的东西之中无法自拔,抑或是坐在“旋转木马”不能自已。
  
  不过到了最后他们大多找到突破这种循环的方法,从旋转木马上跳了下来:母亲因为短裤之因下定决心和父亲离了婚;自知成为画家绝无可能,女人放弃了作画,烧了那象征困惑的画,和男人分了手,回国开了画廊;男孩放弃偷窥,归于日常。轮椅上的青年,站起来了……,没有,这个身残志坚,没逆袭成功,也就拿着猎刀对着月亮划了俩道,但表达了突破现状的想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样那样的旋转木马一个又一个,而我们何尝不是在这些旋转木马上挣扎。期望突破这个或那个困惑的现状,村上春树用质朴,直白同时又蕴意深刻的文字描写了8个故事,我觉得是我们自身状态的一种折射,一种反思。
 
  希望你与我,早日跳出日常中的旋转木马。随心所欲的进行鏖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