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三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二三事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0: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三事的读后感10篇

  《二三事》是一本由安妮宝贝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三事》读后感(一):一种心静,两处苦愁。

  每看一本的时候,都喜欢阅读笔记,把那些好的句子,深刻的词语及有所感的片段写在白纸上,看着它们在纸上自由的呼吸,好像自己的心跳声。

  每次读完安妮的作品,看着一页页雪白的纸上散发出来凝重的气息,思想就停在那里,无从下笔。

  我想《二三事》终究让自己松了一口气,从阴暗潮湿中走出来,带着一股宁静过活。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尾声。

  良生、莲安这两个女子。与其说是救赎,倒不如说是一种对生活的坦然。她们可以很轻易的追随某个男子,而并非为了爱情。在她们的思想里爱情是一种幻觉,是自己一个人的事。生活中有很多艰难,需要一种勇气走下去,这种勇气就需要付出,需要忍受。我很喜欢她们的友情,一句你愿意吗?一句是的,我愿意。像一种誓言,亘古不变,直击人的胸腔,痛快淋漓。而反过来,我与你却还保留一点距离感,这样的关系,痛却不绝望,又让人开始心疼起来。“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我亦喜欢这样的情,痛,却无法割舍。

  相比较起来,我是喜欢良生的,与其说喜欢,倒不如说我向往良生的那种生活状态。有疼痛的过往,可眼神依旧清澈。喜欢那执着坚持,总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眼前晃动,也许就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共鸣,让我无限喜欢。喜欢良生与盈年的生活,让人看到美好阳光。不结婚,却有了暖煦,相守直到白头。一下子就被温暖了,其实我们所要的不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身边,自由并觉得幸福婚姻只是一个形式,可能还会有一种束缚。安妮营造出来的这种的感情生活是我一直向往的,并有可能成为我的幻觉。

  良生、莲安或者沿见、盈年,她们都是爱自己多一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她们懂得保护自己,复杂的事情让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距离感,冷漠并且麻木。有时候爱真的是奢侈的,就是一种自己的幻觉,永远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高度,我和你在一起,不是爱,是寂寞久了,想要一种温暖,你的温度在此时恰好是我想要的,那我便追随你,无论你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像是一种虚无的,自己为自己营造出来的谎言一样,用来欺骗自己,从中获取满足

  看着安妮的文字,有时候会窒息,会感觉到她是真正的在品尝血的味道,诡异而迷离。也不过就二三事,却让故事壮大起来,经历的人像过了几纪年那般漫长,看故事的人像随着出海的渔船走了一遭而平安返还。

  《二三事》读后感(二):关于莲安

  那是一束穿越过几亿光年的暖,因为时间久远,旁人望不见她的好。她的身体长出飞坠的蝴蝶,企图冲开束枷,生命却是扑腾的网,兜转过一圈,重拥失望。覆在大地上的层层厚雪,慢慢渗出一朵xie恶的血花。繁华大片大片掠过,如朵朵不胜娇艳的牡丹。而莲安不过是早早开放也匆促败蔫的栀子。  站在台上的她,熠熠夺目。却总似小孩般索求感情,在不明真相前,便已鼓获勇气。或因怜悯,或是寂寞,总不自知与自己并不对等的人周旋。那片刻的暖还未捂热,已互相伤害不止。于她遇见他那晚,只有那一晚得以表白,彼此都无从决择。那样的光亮相互抵达,美好和强盛,他们势均力敌。沿见是她第一眼便义无反顾爱上的人。并得以上天眷顾,而恩和是光,足可代她重生。  

  途中偶遇,拥着取暖彻夜倾谈。推开一面镜子,倒出她自己裂生的魂。那是她,也是你自己。她们是如此相似的女子。纠缠丛生,一度沦陷。莲安从来剧烈,历过伤疼,只求以自保。良生在喧繁之外观望她殊彩,落难,静默撑开一席空地,任她放肆。带她暂避开俗尘,那是一场一场无处可逃的溃败。最后一次逃亡依是无可带她安全。她不甘于宿命对抗激烈。千里迢迢赶到,然后毫不迟疑死去。残缺的生命,像极了她母亲骨子里的骄傲。  

  《二三事》读后感(三):生命是幻觉

  我喜欢丰盛而浓烈的活,即使是幻觉。

  安妮曾经说过,生命是幻觉,可我需要你在。

  初读这本书时,没有读懂安妮笔下的莲安和良生之间的情感。也并没有了解这两个女人内心世界

  我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不管做着怎样的事,过着怎样的生活,最终的目的都是想得到幸福,想幸福。曾经看到一句很美的话,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遇见那个人时,似露珠在花叶上轻轻颤抖,这样的轻佻,我们无人可免。当良生遇见沿见时,我想她应该就是认定了他就是她的幸福把。沿见是一个很有魅力男人,当莲安见到他第一眼,注定被沦陷。

  有些时侯,觉得良生的存在就是从相信真爱,然后到最后要的只是过日子而已。歌里唱过,幸福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那么善良柔软的良生,有着没被侵蚀掉的美好,爱着所有人,爱着莲安---这个颓废让人心疼的女子。

  其实看完这本书,然后反反复复的看,终究都只是一句话-------在行走的路上寻找幸福。不管失败过多少次,译或者是伤过,被离弃,想要的只是一份幸福把。莲安,经历过那么多的男人,被打过,伤过,骂过,或是流产,或是最后离开人世,我想穷其一生都只是在寻找一份依靠,一份温暖。安妮没有残忍的说出来,并不是莲安的性格,或是莲安的堕落,终究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给她这份安全,这份幸福。我想,其实安妮笔下的女人都是伤痕累累的,总究是华丽外表下百毒侵身的把、

  良生和莲安。又或者说,莲安是幸福的,只是不甘于平凡的幸福把。没有男人能够给得起她幸福,没有人能够牢牢抓住她把、庆幸的是有这样一个良生在,哪怕是沿见背叛了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沿见做了她人的父亲,最后娶妻离开自己的世界。良生没有怨,有的只是包容和心疼。这样让我想起一句话,你经历的人那么多,聚聚散散,分分合合,以后还会有,但是你一定要记得,最后留在你身边的人一定是我、

  挺喜欢这本书,挺喜欢挺喜欢。反反复复的看了很多遍,才算把它读懂。喜欢安妮,喜欢她的冷艳不张扬的文字,很是剧烈,说得却又来得透彻。当莲安走后,良生也终究是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男人----宋盈年。这个很温和的男人给了良生幸福。这是我唯一觉得开心的结局,这样美好这样善良的女人,总算是在最后遇到了懂她惜她的男子。

  我想,有些时侯,在时光面前,那些没有完成的故事,时光面前,我们总会看到结局。一切顺其自然比较好把。我想沿见一定是很爱很爱良生,只是累了把、

  从没有想过要有多少美貌,要有多少光鲜,只要足够美好就好。良生,这样的女子就好,平静,善良, 安静

  生活,总归是这样的把。会快乐。也会寂寞。有喜有悲把,不可能总是鲜花与荣宠把。书里,没有喜悦,没有让我觉得开心,觉得幸福的。唯一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故事的最后出现了一个盈年,多少有了一丝安慰。

  挺喜欢梅艳芳的一句歌词------但凡是过去,但凡未得到,总是最登对。也许,故事里的他们最宗都成了彼此的过客,而身边各自有人守着平淡之年细水长流把。

  但愿沿见是幸福的 ,我想,良生是幸福的,盈年是幸运的把。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大抵就是这样子的幸福把、

  《二三事》读后感(四):关于《二三事》的只言片语

  有的书于我而言,既不严肃,也非消遣。书中的世界与我的世界全不相干,甚至可以说与我所了解的各种世界都不相干。它是一个孤岛,我只能远远观望,永不可触及。它是我生命里的一扇门,“轻轻推开,无限天地”。

  其实很多书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去读的,不过安妮宝贝的书尤其如此。她的书毁誉不一,但我从来无心将每本书都分个三六九等。我只是觉得生命短暂,而阅读是一种延展生命的方式。去沉浸,去了解,去感知这薄薄一册书所承载的记忆与爱恨。作为读者,至少要能分辨作者是不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若是,便会有动人之处,而情节与技巧只是在其次。

  她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事或许是新的,人的情感却是共通。我对这人世间的种种情感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幽暗曲折,无以名状的段落。这本书将这些描摹得极尽贴切,动人心弦,用字肆意而凌厉,准确又利落,并且自有一种华丽而淡漠的美。

  她的文字的精准有如张爱玲漫不经心,却飞矢流星,例无虚发。虽然她的某些用词十分做作,我不喜欢

  安妮宝贝的书看一两本就好,点到即止,才不会觉得腻味。这一本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被她吸引,又陆续看了其他几本,便觉得太过颓靡,而且单一重复。现在多年过去再读一遍,却又重拾了最初的感觉

  《二三事》读后感(五):大陨石使用指南

  (大陨石算是亲王给偶的灵感,所以贴这儿不算犯规——祥瑞御免一个,阿门)

  “大陨石”这个概念是安教给我的——这是一个小说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当故事编到最后面临流产,或是无法收场的时候,一颗天外大陨石突然降临,结束了整个小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主角或关键人物的意外死亡,或故事背景环境的全面崩盘:“轰”的一声灰飞烟灭后,屏幕上打出个“END”,小说就这么华丽丽的结束了……

  一言以蔽之,大陨石即是一个类似于核武器按钮的最终极武器,特别适用于像安这样擅长挖下一个个巨坑又无力妥善填埋的土拔鼠们。《绿山墙农舍的安妮》中,一群女孩子准备尝试写小说,其中就有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排人物结局,而动用了大陨石的。

  同样我们可以参考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来看大陨石是如何发挥效用的。樱空释第二代甫一出世,就迅速利落地干掉了主角卡索和卡索所统领的王国,最要命的是,整个小说还是以卡索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叙述者“我”即卡索倒下后意味着整个故事的终结——欧耶,我仿佛听到了作者如释重负地丢下笔后的叹息:终于写完了……

  这是大陨石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其实众所周知,即使不动用大陨石,要干掉自己辛苦创造出来的人物也是非常容易的,对此,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范本:

  .....班长..还剩最后一个苹果了....您吃吧...不..我不渴..留给伤员小王吧.....等我牺牲了..这个月的党费......班长!....音乐声起....一条大河.......

  爱国教育片里,大陨石更是稀松平常的手段:

  .......“我多想变成一只鸽子,飞回我的祖国……”.......流弹.......“班长!班长!”

  自然,使用大陨石并不是九流写手的专利,诸位不要误会了。本小姐正在阅读的埃科的名作《玫瑰的名字》可是当当响的牛书(以下省去介绍和赞美约一千字),作者花了四百多页让修道院处于管理核心的领导们被一一干掉、真相将浮出水面之时,大陨石的阴影逼近了。威廉和阿德索发现的真相是如此之黑暗,注定了故事的结局只能是在秘密沉默着。于是,大陨石引发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让威廉和阿德索在混乱中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若干年后,阿德索旧地重游,立在遗留的陨石巨坑前感慨;整个小说就这么在大撞击后弥漫的烟尘中,伤感地结束了。

  ——合上书,想起同样嗜好大陨石的郭小四,我不禁抽了一口冷气。小四孱弱单薄的身体颤巍巍地推动偌大的石头……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眼前顿时浮现起西西弗斯的背影……

  ——插播一条使用注意事项,紧急,紧急:腕力不足及身材瘦弱者,禁用大陨石!否则后果自负!

  广告过后,我们继续关注大陨石。

  《红楼梦》也许算是大陨石使用案例中最为经典的。曹雪芹一开始就精心设计了一个无比复杂的大陨石触发机关:群芳宴后故事陡然往下转入没落,大陨石带着呼啸的尾巴狞笑着冲向大观园,人们或死或散,一步步按照开卷前几回不完全公布的毁灭方案,落入到“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中去。根据安给我的重要提示,大陨石通常和祥瑞联系到一起的:果然,曹公后来被自己的大陨石情结给祥瑞到了,这似乎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会安排一块补天未遂的石头(陨石疑似物)来充当男主角。

  而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又名《石头记》。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至少读者要能了解,继希腊戏剧“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这种低级地制造圆满大结局的喜剧生产手段后,写手们弃而选择大陨石制造悲剧的深层心理机制。

  大陨石的优越性体现在能够完美地将一切故事导向悲剧——毕竟,医院的死亡证明书上永远保留着一个祥瑞用语“猝死”。所以说大陨石的阴影其实笼罩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上方,说不定哪天走在路上,就有一个烟灰缸从六楼掉下来,猝不及防地砸向你正在思考尼采的脑袋。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需要悲情色彩的存在来刺激疲软的生活,这就意味着大陨石将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地球,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在此,让我向所有勇敢操纵大陨石的写手们致以我崇高的敬意:

  让大陨石来得更猛烈些吧!

  端木异,07年6月27日下午写于火星。(这就是我为什么失踪的原因)

  《二三事》读后感(六):看得想撕书

  看得想撕书,一会说莲安,一会说良生。你就不能好好写故事吗?我是看繁华这本书,觉得挺不错的。就买了她其他的作品,没想到这么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坑

  《二三事》读后感(七):如果,记得是为了遗忘

  用了几个午休的时间,找了安妮宝贝的《二三事》来看。阅读,是从中午开始的,在装修一新的办公室里。洁净,明亮,井然,有序,就是这个新场所的特点。与大多的Office并无二致。以至于在几天前刚搬过来,简单打扫过卫生,就进入了状态。

  一切都好。除了窗帘有些单薄,除了电脑桌面正好对着窗户。总是要适应的。白花花的阳光,打在电脑屏幕上,常常感觉眩晕。如此,读安妮宝贝的时候,亦不例外。

  《二三事》最早出版于2004年,隔了七年的时间来读,倒没有感受到岁月所留下的烟尘气息。大概,漂泊,流浪,烟酒,生死,宿命,等等,这些命题,始终,与我一板一眼的生活总是隔了遥远的距离。故而,什么时候打开,都是崭新的,只是,带着些许亲密的疏离感。

  清淡的语言,跳跃的叙述,实在不确定我有足够的耐心,将阅读持续下去,于是,直接点击中间章节,莲安。为了告别一个城市,一种生活,她与只见面半小时的陌生男子结婚。温暖只是暂时的,后来,就是太多的不合适。于是,失望,分离,结束。我以为“她”是莲安,书中出现的唯一一个带着女性化色彩的名字,继续读来,却知原是良生。同是女子。一个与莲安一样有着不安分的漂泊的灵魂的女子。只是,两者相较,良生沉静平和,莲安丰盛妖娆。她们是两生花。在旅途中相遇,相知,从此相互照见彼此。

  怎么说呢,良生和莲安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两个层面?就象安妮宝贝笔下的另一对人物,七月和安生。一个在盛大而浩繁的现世里,有着安静的外表和不羁的内心,一个在辗转漂泊的人生旅途,保持着天真而又凛冽的灵魂。她们互为镜子,她们互相取暖,她们遇见同一个男子。爱,盛放,清醒,决绝,别离。随时,照见另一个自己,随时,与自己决然告别。太过于浓烈的人物。幸好,有一个沉默安静的外表,可以盛放,那些热烈的思想。

  她们是不想结局的。什么花好月圆,什么天长地久,统统,与她们无关。她们吸烟,喝酒,她们以文字或歌唱来赚取生活的资本,她们无法摆脱残缺的童年不完整的爱与被爱,她们过早地体味了生死和别离,她们孤单,寂寞,她们看透活着的真相,一任灵魂开出绚烂而招摇的罂粟花。唯一能做的就是爱了。爱是一种幻象。如一辰之于莲安。如莲安之于沿见。良生,也是爱着的吧,爱莲安,爱沿见,爱恩和,爱盈年。她的爱,太多的清醒自知。淡薄,深沉,倾尽所有。只是,她的倾尽所有,只对莲安和恩和,于沿见和盈年,只是正好遇见。如她所说,如果,与沿见相遇晚了三年,也许,会甘愿,会是地久天长吧。

  良生是在二十七岁那年的旅途里,遇见了莲安,从此,她觉得心象被打开了一扇门,她照见了自己,她欣赏并怜悯莲安,想通过帮助莲安拯救莲安,来获得自我的救赎。后来,莲安落难,她义不容辞,离开男友沿见,来到了莲安身边,担负起照顾她的责任,从经济,到精神,直到莲安的孩子恩和诞生。之后,在电视里,无意看到莲安的复出,莲安换了经纪人。最后一次的相见,就是与莲安再次走上旅途。莲安说她的经纪人已死。再多的繁华景象之后,还是潜藏在生命里的孤独与虚无无处可逃。在一个小旅馆的厕所里,莲安结束了她的生命。良生收养了恩和。沿见终于因为对爱的疲惫,而放弃了良生。良生带恩和去巴黎旅行的归途中遇见盈年。而后,终于了结了自己多年的幻觉和回忆,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平淡女子。

  那些初相见,那些终别离,不过人生二三事。若不是刻意记得,是会在时间里渐渐被抚平被淡忘掉的。是的,终会遗忘的。良生对恩和说,记下来,是为了遗忘,而遗忘,会让我们得到内心的平静。是在时间里学会了承担,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付出,也学会了在时光的深处,静静地看着日子如细水般流过,而不再恐慌。

  吾心安处,岁月静好。读着归于平淡的良生,渐渐地似乎看出安妮宝贝的影子。安妮宝贝于2007年生下一女,取名月棠。《月棠记》里,她写道,也许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她就可以背着她一起去旅行。她会在小女孩子的裙边上亲手刺绣小鸟与花朵,一如她的母亲曾经为她做过的。爱是一种恩赐。通过孩子,她与外界取得了恒定的联系。在朴素的情感里,看清楚了自己,放低了自己,与爱的男子,共同孕育一个鲜活的生命。是的,世间任何平常与美好的事情,也就是如此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安妮宝贝,差不多是在十年前了。那是在我曾工作过的县城一家最大的超市里,专门辟了一角放置一些畅销的图书。一眼就看到了《告别薇安》。拿起翻阅,然后放下,从此记得。那时我已过二十岁,工作二三年,那是与所学专业不符,却又可以对付得了生活的工作。那时我最大的想法就是离开县城,过另一种生活,合乎内心理想的生活。

  2004年的时候如愿以偿。开始一种生活远没有结束来得轻松。对未来依旧困惑迷茫。寻找,失望,再寻找,再失望,直到最后,终于稳定。我不喜欢漂泊。我只可以让我的思想信马由缰。我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对抗生活里时时冒出的不安全感。没有什么是合乎理想的,总是在坚持里,首先学会妥协。良生会妥协吗?或许,最初她不会,而后来,她会。总是在经历了激荡起伏的心路历程,才明白,我是我,也是你,或他,与路人,并无太多不同。都要体味爱恨别离,都要走过生老病死,都要在希望和失望里游走。如此,没有什么是特别的。

  《二三事》读后感(八):貌似坚强的来由

  很多人貌似自立的存于世间,令别人觉得坚强……完全是因为有人在给予支持。

  尽管他人看不到。

  那种感觉,像皮球。你感觉它很强韧。

  其实是一直有人在给它打气。

  这让我想起《二三事》里的一辰。一辰收养莲安时,让她懂得了感情是可以交换的。可以对彼此提出很多要求。

  一辰要求她,坐下时双腿要并拢。吃饭时不可以发出声音……

  她告诉一辰,她想吃什么,需要一个补课老师……

  这些要求和交换貌似简单。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

  对于从小没有安全感的莲安来说,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母亲的负担。她不敢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不敢奢望别人会为她做些什么。更不用说奢望另一个人对她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后来离开了一辰,她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甚至貌似活得很好,出了名,成了歌星。可是她的心里仍是那个脆弱的孩子,仍旧渴求着一辰给予的那种不计回报的关爱。

  可惜尹莲安余生再也没有得到它。

  直到她自杀。

  即使良生再爱莲安,也填不满她心里的那份空白。

  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貌似坚强自立的活着。有些人甚至非常有成就。

  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需要爱、脆弱忧伤的孩子。

  只不过,有些人得到了,有些人一直未能如愿。于是那个可怜的孩子老是折磨着他的内心。

  在他孤单的时候,在他不再忙碌的时候。就会没来由的觉得空虚和痛苦。

  离开了给我们打气的那个人,我们都容易变成一只干瘪的无精打采的皮球。

  《二三事》读后感(九):寥落的恩慈

  这本书有着素白硬封面,在一堆五颜六色的书中干净得醒目。几乎在一瞬间就轻易俘获了我的眼睛,朴素总容易获得好感。

  书中讲的是两个女人,莲安和良生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虽然初看起来有点杂乱。作者通过倒叙和插叙将一个个有关的片段连结起来,峰回路转的将有关她们的家庭以及情感娓娓道来,细腻而温情。书中关键的部分是感情。亲情也好,爱情也好,都由于种种原因而留下遗憾和缺失,与其说这是本爱情小说,倒不如说是关于探索和寻找自我的故事,通过仔细描述两个女子的生活,将种种隐于黑暗中的冷漠、疼痛、救赎以及感恩逐渐推到有光亮处,有温暖处来。文字真挚优美,感情婉转缠绵,将一个普通的故事写出了清新和感动,特别是细节的描写,用笔清淡而印象深刻,是本不错的作品。

  《二三事》读后感(十):情书

  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二三事 心里真的像有一条小溪流过 平缓 却仍让我留恋挥不去衣袖告别 睡觉时闭上眼想 上课时有空隙时想 写作业时想

  我也不知道在 想些什么 只是那种读完安妮写的书的感觉让我不忍割舍

  我觉得自己有极其隐蔽的一面像良生 安静 平缓 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心里 默默念默默念 就像那本良生随身带着的那本经书 因为已经看过无数遍纸角留下了岁月的留痕 这和良生的内心相同 她对父亲爱的谨慎 对莲安的追随 对盈年的感恩 对自己的弥补 一切只不是二三事而已 一切灿烂后又归平静

  碰到好的欢喜的东西,总是要留得一份清淡余地,才会有中正的情缘。有时会故意若即若离。因极希望它存在并且长久。所以,更不容许自己沉溺。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二三事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