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女小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女小渔》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8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女小渔》的读后感10篇

  《少女小渔》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小渔》读后感(一):书里的他们,感情世界才被真正的释放了

  这本书是部短篇小说集,里面一共有14个故事,讲述了十四个段不同男女老少人生境遇。每一个故事里都涉及了不同形式的感情,而这些感情,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些显得另类而荒诞,总之,这些被放大的感情透过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世界。

  少女小渔里,小渔与老人在假婚姻下被迫住在一栋屋里,他们不是情人关系,不是父女关系,不是朋友关系,他们就是两个被无形的牵绊联系在一起的人。尽管故事的结局是小渔离开老人而去,可他们无形中产生的感情依然存在过,是抹不去的。

  海那边里,泡是一个无思想无大脑的傻子,可即便这样一个人物,也依然有着天生的对于男女关系的向往,以至于当李迈克画饼似的给了他一张女人照片时,他真的信了,接着产生了“重色轻友”似的桥段,虽然一方面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可另一方面,又放佛理所当然

  红罗裙里,生母与儿子的心心相惜,继母与继子的扭曲关系,女人与第二个丈夫的无感情状态,都在一个重组家庭里被毫无保留的呈现了出来。生活把不同的人被凑在一起,给原本没有关系的人硬加上了一层关系,如若不接受这样的关系,可能会产生更混乱的关系。

  约会其实一段母子之间的约会,冤家则是一对母女,青柠檬色的鸟则是一个孤寡老人与一个小孩相互依赖的关系,拉斯维加斯的谜语则是描述了一个迷上赌博的教授,橙血则是一个女主人与其仆从的纠葛,女房东则是神秘房东与其房客产生的小联系,初夏的卡通里两老人两狗狗的互相吸引本身是很美好的,抢劫犯查理和我则真的让我们看到爱情能够让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就那么随性的走在一起,风筝歌里少女的早熟以及对感情的追求让她的人生产生了巨变。

  魔旦里,魔旦到底是谁,就是看守展览馆的老人温约翰么,最后出现的年轻人姓温,是为了说明老人的身份而出现的么?阿陆到底存在否?这个短篇有很多疑惑,表示不懂。

  失眠人的艳遇,也不是很理解,大概是因为我睡眠质量很好,对失眠者不能感同身受,不是很喜欢这一篇。

  终于看完严歌苓的这本小说集,如果说从第一篇开始看到里面的人物关系觉得有点混乱不是很理解,到后面能够欣然接受,我觉得自己的接受度增加了,不那么狭隘了。

  世界这么大,每个人的人生遭遇不一样,因而会产生形形色色的角色,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人物关系,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存在与否。

  《少女小渔》读后感(二):女性视角的旁观者

  《少女小渔》像是一个永远也猜不到结局的故事,严歌苓对画面感的驾驭十分精湛,仿佛将一帧帧图片重现在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把握、对话描写都运筹帷幄

  恐怕很多人必须承认,严歌苓的确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擅长设置悬念,不按常理出牌,她是幕后那个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动机。

  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也许是个新提法。她给予人物的既不是批判也不是赞美,而只是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讲述一个故事。

  她塑造出一系列孤独的流浪汉形象,透过平凡小人物的生活锁碎,来表现大爱,摄人心魄。而读者则更多地讨论了在隔阂的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问题

  《少女小渔》中,配角也刻画得入木三分贪得无厌如西班牙老头,但却令人怆然。

  《少女小渔》读后感(三):陈思和的评价

  严歌苓在移居美国后的第三年即1992年,发表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反映海外新移民生活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这部作品笔墨集中地刻画出了中外文化撞击的特殊情境,它的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异域生活中敏感、也是最具文化冲突尖锐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揭示出处于弱势文化地位上的海外华人,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时所感受到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及在这种境遇中获得跨越文化障碍的内心沟通的艰难性与可能性。

  小说最基本的事件是中国姑娘小渔在男友江伟的安排下,与一个贫穷的洋老头假结婚,以金钱作为代价来换取她的合法身份。这个行为本身无疑是非常龌龊的,而且带有极大的屈辱性,不仅小渔内心感到委屈,就是那洋老头也为她怜惜:“似乎看谁毁了小渔这么个清清洁洁的少女,他觉得罪过。”尽管作品在对江伟的性格塑造上始终着意强调了一种实利主义的倾向,但当小渔的婚礼确实举行过后,他的心理刻画中被特别突现出的仍是一种受到伤害的痛感。他是那样不快活,甚至小渔感到他整个人都变了,无论她怎样对他温存体贴,“江伟与她从此有了那么点生分;一点阴阳怪气的感伤”. 所以会觉得龌龊和屈辱,当然还是因为这行为将海外中国人的弱势文化处境暴露无余,并且由于这情境内的要求,还不得不主动咽下这龌龊,压下心头的怨气而不能发泄。事实上,就小说中江伟的行为表现而言,弱势文化处境还更多地带来心理上的扭曲,他只能从所面对的强势文化中接受那些丑陋的影响,他愈加趋向于物质利益至上和自私专横的性格,只想着用更龌龊的行为来应付龌龊的处境,以至他一面忍受着屈辱,一面又不断地陷入到更大的屈辱中。

  但是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同样是处在弱势文化位置上的少女小渔,却明显趋向于另一种完全不同于江伟的对应方式。她显然是作家衷爱的人物,被塑造成那种非常善良纯真的姑娘,她似乎总是考虑别人比自己多,她会因为同情一个快死的病人而把童贞给了他,当与洋老头举行婚礼后,她又因为江伟的冲天怨气而硬压下自己心里真正的委屈,她觉得“他伤痛得更狠更深,把哭的机会给他吧。不然两人都哭,谁来哄呢?”当被置于那种龌龊的假结婚的处境中时,本应是受伤害最多的小渔却最少体现出屈辱的感受,反倒由对那洋老头善意的同情而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光辉。她以真心向善的心情看待洋老头及其情妇瑞塔的生活,即便是他们那种“一塌糊涂幸福”也能给予她很深的感动,她会毫不顾忌洋老头人格上的“堕落”,以“真实生命青春”的面目来与他认真相处,或用瑞塔的话来说,小渔与洋老头过的是人与人的生活,是小渔那真诚的关心使老头由“畜生”变回成了人。正是在小渔美好心灵的感染下,洋老头逐渐除去了气质里的龌龊邋遢,日益恢复了做人尊严:“他悄悄找回了遗失了更久的一部分他自己。那一部分的他是宁静、文雅的。”情节后来的发展是小渔在对待老头的态度上不肯顺从江伟,后者看重的只是在金钱上斤斤计较,以及提防她对洋老头会有越出物质关系的情感流露,两人终于为此而争吵,小渔尽管还是要回到江伟身边,却仍然尽了最大努力来照顾被瑞塔抛弃,随后又中风的洋老头。小说结尾处写到小渔在离开时的心情:“她开始清扫房子,想在她搬出去时留下个清爽些、人味些的居处给老头。她希望任何东西经过她手能变得好些;世上没有理应被糟蹋掉的东西,包括这个糟蹋了自己大半生的老头。”最后小渔与洋老头告别的场面表明他们的内心达到了真正的沟通,两个人彼此间建立了极其自然而率真的美好情感。

  可以说,正是小渔性格中那种善良纯真的品性涤净了弱势文化处境下的龌龊与屈辱,正因为她处处都顺应和保持着自己本心的做人尺度,并不特意向强势文化的压力轻易低头,反而能够非常容易地克服了强弱两种文化冲突给她带来的卑微感受,使她在这种畸形的境遇中得以做到不为所乱,并由她自己的行为选择展示出一种令人爱慕的人性之美。由此来总结《少女小渔》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伦理价值倾向,最感人的一点无疑还是那种超越于东西方文化及道德差异之上的、向善向美的朴素情感,作者渴望以此来表明的,大约也就是这种情感在中西文化撞击中的难得与可贵,只有出自于小渔那清洁明亮的心灵深处真情(而不是江伟所不得不认同的那种实利主义的处世方式)才能确实地打破文化的隔阂,从而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够得到相互间真正的沟通。

  选自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少女小渔》读后感(四):少女?小渔

  少女?小渔...少女?小渔...是少女小渔吗?

  作者写她是:肉脾气、不积极也不消极、少脑筋、也没特别高兴......

  这分明不是少女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个妇女,无欲无求的,不拒绝的,混沌的“女菩萨”。

  或者直到结尾,小渔静默的面对姜伟的焦躁选择了反叛,才些微显露出了主体意识的倔强,有了丝毫少女气。但不够,不够。

  说回文本,我倒是喜欢严歌苓的语言状态的。单就《少女小渔》来讲,篇幅很短,文字也是小段小段的。似竹筒倒豆子,一点儿一点,响亮也落落大方。画面与声音都很丰富。

  至于江伟,不要太多苛责,他是个自己年纪的大男孩儿。小渔的不少女使得他的男孩气不合时宜,但这不可以构成对他的批驳。

  我觉得,还是做自己年纪的我们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