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蜀山剑侠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蜀山剑侠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0:5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蜀山剑侠传》经典读后感10篇

  《蜀山剑侠传》是一本由还珠楼主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0元,页数:(十册)53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一):看不下去

  多人好评如潮啊。。。不晓得到底几个人仔细看完了。我是下载的,快两年了,耐着性子看了一大半,怎么也没法看完。

  作者的结构能力烂到不行,经常在冗长啰嗦到极点的情节好不容易演进到高潮的时候告诉你结果,然后又不厌其烦回头追溯倒叙;世界观严重有问题,只要是峨眉派或者峨眉派的亲朋好友咋样都行,其它一概斥之为魔,里面的正派人物大多无赖加三级或者面目极其可憎;人物描写更差,所有人面目雷同,什么几英几云看完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谁;每个人的结局都有一些牛掰人物早早掐算出来,还故弄玄虚就是不说,但是读者也不用着急,所谓正派的就算走个歧路也会幡然醒悟啥的再走回来,魔道全是傻子,就算想改邪归正也不行,还得按照预设好的路去死---这得多脑残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啊???文笔也很搞笑,作者还是有点儿文化的,但是对白文不文白不白的,要知道你预设的背景都是清朝了,你自己又是个民国人,《红楼梦》那钟鸣鼎食之家说对白也没这么不着调儿的,景物描写--或曰景物YY还行,但是做为一部小说,里面加这么多描写您觉得好吗?不会伤害到情节和人物刻画吗---不过对这本书来说也无所谓了,因为以上两者基本为零。。。想象力也很贫乏,修了半天剑仙飞升了之后是个啥啊?写了几百章还没个谱,就知道取个“灵空仙界”的虚名,完全没有体系观。

  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这算是近代玄幻类开山之作了,但是比起《封神演义》、《西游记》差了一万条街也不止。现在市面上有些小白文都比这强。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二):记忆中的蜀山。。。

  20出头的时候看过蜀山,之后就发疯的爱上这本书了!市面上那时已经很少能找到了。那时候都是武侠书,不像现在都是盗版的玄幻小说。没有网络,没有网吧,只有租书摊。那时候还是卧龙生,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时代。记得第一次看有一点颜色的书就是邪仙陆飘飘。。。谁记得那本书呵呵!当时看的书不全,就在全北京疯狂地找。陆续1年多吧终于找全了。在东四的老街里面的国营旧书店找到蜀山,(在玫瑰园旁边,卖灌肠的小店边上。有去过的吗?)在新街口书店找到青城十九侠。(天桥下面那个)当时看了半个月啊,如饥似渴的看啊。现在想起找到书的心情啊,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后来又看了后传,丽山七老,还有各种的盗版,不知谁人写的续篇。可是估计到老,到死都会记得没有结尾啊,这么伟大的,唯一的神书没写完啊!!一辈子的痛!没有一本书可以比得上它,套句现在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伟大的还珠楼主,不朽的蜀山系列!和我远去的青春记忆。。。。。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三):蜀山,中国武侠(仙侠)大百科全书

  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堪称中国武侠(仙侠)的大百科全书式作品。

  从故事角度,本书集中国神话传说之大成,让武侠小说从传统技击和清官侠义中走出来,开创性地完成了从现实江湖到纸上江湖的过渡,为满是糟心事的民国时代提供了一个成人的童话。

  从文字角度,写景文字之精炼优美,对仗文字之工整谨严,人物角色之伏线千里,都不可多得,更遑论其融汇三教九流的大境界,在金庸之前,没有人能做得到。

  从想象力上,层出不穷的法宝,千奇百怪的仙怪,都可以算是让人眼界大开,如有人所引的九子母雷珠,在原子弹爆炸之前,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奇景?如诸天星辰秘魔七绝乌梭,简直是外星人的飞碟~

  从影响力上,则金古梁等几乎所有新派武侠作家都受其影响,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想象。当时蜀山之风靡全国,甚至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如瞿秋白即写过《吉诃德的时代》,希望唤醒怀揣“济贫自有飞剑在,尔且安心做奴才”梦想的平头百姓。

  当然,蜀山离不开它的时代局限性。

  局限一:作者采用全知观点,似乎一切都是注定了的,那些大人物们掐指一算,就将前因后果弄明白了,让故事的趣味性减少了很多;

  局限二:作者对西方文学创作并不清晰,延续着中国文学传统刻画人物,缺少心理描写,故人物塑造上显得单薄简单了些;

  局限三:全书有些类似《水浒》一环套一环的连环套模式,却下笔几万言甚至几十万言,导致篇幅过长而情节又显得拖沓,并不符合今天的阅读习惯,尤其是缺乏代入感;

  局限四:全书以峨眉派为正统,所有与峨眉有争执的都是坏的,所有争执都以峨眉胜利告终,让读者读来读去会感到腻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很多网络小说写蜀山,都选了峨眉的对立面。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四):再评蜀山

  仙侠玄幻类小说看得并不多,有印象的大概有《飘渺之旅》、《诛仙》、《杀神》、《搜神记》等有限几部。不过读了蜀山的话,这些书不提也罢了。

  蜀山这部民国奇书,无论如何都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几乎包含了古今中式玄幻仙侠神魔一类小说的所有想象元素,而且小说质量又超高。真正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小说是在IPAD上面看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半年左右。

  话说还珠楼主李寿民真乃不世奇才,据说饱吸大烟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就是一篇美文。

  读蜀山,第一层冲击就是美。语言的美。华丽的语言、瑰丽的山川,如花的妙笔。不过你来不及慨叹,因为如此奢华的美通篇俯拾皆是。

  第二层冲击是奇。集过去未来大成的想象之奇。封神、西游、聂隐、虬髯……统统OUT了,金古梁温倪黄……都是不能出其右的弟子……至于网络时代的玄仙幻侠,都是小丑般的存在。

  第三层冲击是博。天文地理、释伽黄老、五行八卦、医卜象术,作者无一不通。小说场面宏大,几乎完全刹不住车,洪水一般的漫延开去,但是脉络清晰。

  第四层冲击是畅。书中爱恨情仇,下笔酣畅淋漓。人物是非、性情,丰富多采,几乎完全没有脸谱化。善恶之间或一念之差,或亦正亦邪,或至恶至善。当然,书中的恐怖场景、香艳场景、恶心场景,也很酣畅,只要你能消受得起。 不过,作者对于正道显然不全都是肯定。如果极端一点儿,大概可以总结这样一个公式:正教中人=爱管闲事=自以为是=替天行道=恃强凌弱。

  当然,小说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情节拖沓、重复,跟现在的连载小说一样,没完没了,整整五百万言,竟然仍远远看不到结局。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 在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能够再继续写下去。

  应该说这部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后世的玄幻,也包括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武侠大家们,对于卫斯理就更不必说了,而现在的网络写手们,大都有拾其牙慧之嫌。

  另外,徐克根据此书先改编了两次的电影《蜀山传》相信很多朋友都记忆深刻。有的人看完电影后,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情理,那是因为没有读过原著。如果对原著熟悉的话,知道那一整套的修仙理论,就能够没有障碍地理解电影的情节设计了。

  当然,电影和小说根本不是一回事,说是改编也行,不说改编说是受到启发重新创作也未尝不可。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五):读本书的体验,就是痛并快乐着,但是痛略多

  辛辛苦苦把三百多回看完才知道,作者其实是高端峨眉黑啊……全书的剧情无非是峨眉派一群被宠坏的富二代仗着自己的身份权利和优势资源,各种欺压草根阶级。很少有见一本书把主角写得这么招人恨的。主角有缺点很正常,那样会显得人物更加丰满,但峨眉派这帮小辈意气用事、贪慕虚荣、好大喜功、任意妄为,到处惹是生非还美其名曰下山积修,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兢兢业业之人办了不少好事,但仰仗诸多老辈庇护前往他人洞府打搅清修对其赶尽杀绝者亦不在少数。

  就优点而言,书中对景色的描写真是穷尽辞藻,别具一格。作者的想象力在那个年代里也令人称道。小说中那么多场的正邪战斗每次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节和描写,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是,而且书中关于“定数”的概念实在太让人无语了。什么都是定数,就注定了你刚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局,那还有什么意思啊拜托!

  说实话这本书很难让人有一气呵成读下去的冲动,因为叙事节奏实在是慢的令人发指,完全找不到当年读金庸小说时的那种快感。

  叙事时经常有到了一个高潮部分了却撇开来叙述其中某个人的身世来历的情节做法,这对读者来说,无疑相当于让读者面对着眼前的精美大餐流口水时却把盘子端走了,所以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是在所难免的事。作者事无巨细的描述一些并不重要的桥段或许会让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但这必然会极其粗暴地打断读者的读书进程,看来几十年前的书真的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了。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六):非常了不起的一本书,但是不推荐读

  最初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玩了很多年的网游,为了避嫌就不说游戏名字了,那个时侯的网游还不像现在,基本上没什么人花钱,但是人多,玩的人拼技巧拼团结合作,所以那个游戏我一直玩了5年。有太多回忆杂在里面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

  后来那个网游走了下坡,成了快餐网游,没什么人玩了,运营商又不找根源,一味在游戏情节和场景上乱改,我就离开了,偶尔想得不行有不想再碰那个面目全非的网游时才知道了这个原著。

  一路读下来,才惊悉原来没改版前的网游是如此终于原著,从凝碧崖一直到辟斜村,成都城,莽仓山,青螺魔宫,读来竟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

  =-------------------------–--------

  废话分割线

  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我觉得就算看百度百科也比我说的很好,确实名不虚传,但是我个人不建议读,太长了,而且也确实有不好的地方

  1、所有故事情节还没发生,已经剧透了。先是峨眉的老一辈写下剧本,剧本里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已经定好,不管合理不合理,小一辈的只要出场领盒饭就行。偶尔有胆敢不按剧本演的,ok,没关系,那一定也是编剧们算计好的,早就写在另一个剧本副册里,时候没到你看不到而已。

  3、三英二云的内定领导人李英琼永远是那个熊样,除了一把剑外狗屁能耐没有,只会惹事,要气量没气量,要谋略没谋略,跟火影里的鸣人一个德行,一招鲜打天下,又没有鸣人的嘴遁,偏偏就从开书就内定了,别人一辈子遇不上的仙缘在她分分钟遇上,没有理由,连前生因果都不用说,长眉内定了,你怎么着?

  4、永远都是连环套一样的叙事手法,一群人去刷副本打怪,进了副本就必定按剧本分成两队,一队正常打,打到一半了,另一队赶来汇合,好了,先别忙,听我给你从头说另一队进了副本都干啥了,哦,原来他们是这样这样来着,等等,这样这样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后援团来了,那么后援团为毛来呢?咱们从头说,是那样那样来的。但是,那样那样到一半的时候,为什么又有新面孔加入了呢,这个新面孔可不一般,咱们的从他上辈子说起

  5、所有人物都必定划成正邪之分,坏人心甘情愿的自称邪教跟着好人一起说正邪不两立。邪教的厉害点的明知道自己好不了,偏偏事到临头一根筋转不过来,考虑几百年的问题非得到眼前分分钟全不记后果脑袋一热奔死路去,小一辈的更不用说,天生就是为此书生的,一心一意的奔作死去不算,还一定要坑爹到底全家上阵

  =========================================================================

  再补一小段

  @摇滚情人梦 ?不总用豆瓣不知道怎么回复别人的回复

  写下这段评论的时候确实是只看到易静ko了鸠盘婆那段。算了算剩下的章数,肯定也不会有更多的情节发生,那么这个坑像红楼梦一样让人失望又永远无法填上,所以就直接弃了。直到前一阵才看完。

  我本意也是说这是本非常伟大的书,甚至在我心里,这个坑的地位是和红楼梦的坑一样的。但是这不等同于说这本书的文学造诣和红楼梦一样,瑕不掩瑜,缺点就是缺点,而且这些缺点明显还易于让读者失去读下去的兴趣。所以我列出来给新读者一个提醒。

  至于你说的那些,我看到了,转变就在最后那短短的几章里,剧情转折的非常突兀又非常不合理。我倒是宁可没有那一段。

  说突兀,一个前面那么多章刻画的人物,毛病缺点不少,让人不喜欢却又那么生动真实的人物,说变就变了,太快。说不合理,是因为前面李英琼那些遭遇,已经很不合理到不管用巧合还是前生注定都难自圆其说了,居然又一路下来冒出这么些变故,九世转劫的那些高人捆一起都遇不上的福分,李英琼想怎么遇上就怎么遇上,她的命运就是为了成为长眉内定的领导人,你不觉得太牵强了么?

  所以没有最后那一段还好,有了,反而成为更大的败笔。进步可以有,成就早晚应该到这样,但是太快了,这个进度本应该在没写完的坑里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七):从还珠楼主到金庸:新武侠视野下的蜀山传

  声明:这套书是在公交车上用手机读完的,细部记忆多不准确,无从核对原文,以下都是信口开河,较真者请回避。

  对于近几十年出生的读者而言,《蜀山传》和它的作者还珠楼主,都是一个相对较为神秘的名字。梁金古温黄,以及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等等羽翼,构成了现在关于新武侠的一种主流认知。近十年以来,大陆新武侠甚嚣尘上,小椴、凤歌、步非烟等作者的崛起,是新武侠系谱上又增添了新的一条线索。然而,武侠并非从1950年代的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开始,民国时期的武侠作品,尽管新旧不一参差不齐,但已经包含了诸多日后新武侠的元素甚至是母题,而《蜀山传》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蜀山》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以及在小说中驾驭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当然,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过于强烈的正邪对立,削弱了它的可读性。而人物过多,支线太杂,也同样使结构显得有些拖沓和重复。这些优点和缺点,我们都可以在日后许多新武侠小说家身上看到,以气魄和丰富性而论,新武侠中也惟有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与《蜀山》相媲美(抱歉!我没读过黄易)。

  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之奇,在后来的新武侠中也无人能超出,凤歌的《沧海》似乎有些这个苗头,不过又落入了对历史的过分牵强和滥用。还珠楼主对于古典的知识未必高明,但是涉及广泛却是无疑的,而且他对这些元素的运用,都是一种工具性的,搭配合理点缀得当,却不会喧宾夺主。在对于这点的继承上,金庸无疑是最成功的。老实说,金庸的长处并不在什么国学功底深厚上面,而是能够将这些古典的元素运用得宜,这才是小说家的才情。梁羽生的诗词、凤歌的算术,虽然偶尔能使人惊奇,但是过分的铺陈和滥用,则显然会妨碍整个小说的铺展。武侠小说成功的关键,终归还是在叙事上面。

  《蜀山》中正邪对立过于强烈,而且双方的力量远非平衡。无论是毒龙尊者、许飞娘或是红花老祖等反角,虽然作者极力铺陈其神妙,然而无一例外都轻易地败在峨眉手中。而且这些邪派的面目都过于重复和单一,他们往往是道德上有明显瑕疵,滥用武力,下焉者则是生性凶淫云云,这种描述充满了道德上的厌恶和快感。相反,作为主角的峨嵋派则无疑不是嫉恶如仇心性坚定道德完满,正邪双方在道德和法力上的悬殊,使小说本身的张力大大减弱。在还珠楼主的时代,这种过于强烈的道德感,尚且不会严重的问题,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小说的魅力和可读性就大大打折,不得不说是受此之累。

  这种道德感的饱满,是传统公案小说等通俗文学的一致特征,他所适应的是一套坚固的道德观。然而,伴随着这种坚固的道德观念的瓦解,道德感的饱满也逐步消解。武侠的根基,也就是“武为何用”逐步从自明的前提,变成了一堆千疮百孔的疑问。梁金古在各自的小说中都回应了这个问题,梁羽生以左派的热忱,在武侠中注入了阶级观念,正邪的对抗中充满了阶级反抗的激情。然而,梁氏的实践并不成功,过于教条和僵化的模式,使梁氏的很多著作都显得粗糙、枯涩。当然,梁氏对于小说的驾驭能力,相比金庸也显出薄弱许多。古龙的回应,则是一种个人化的解决之道。

  金庸也有过这样一个过程,不过金庸既非梁羽生那样立场鲜明的左派,也不似古龙要做一个自由彻底的侠客。在书剑一直到射雕三部曲、两部飞狐中,夷夏之辨的张力,始终构成了主人公行为的道德基础。金庸笔下的侠客,已不仅是然诺重义,无论是陈家洛、胡斐或是郭靖,对于异族的反抗都构成了他们行为的正当性来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是提出于射雕,但却是金庸早期小说中一致的标准。神雕中边缘人出身的杨过,最早质疑了这个标准,但是杨过最后向郭靖的回归,仍然表明这不过是早期金氏道德的一次内部消化。夷夏之辨成为金氏武侠最常用的母题,也表明作为通俗文学形式的武侠小说,是多么契近时代的氛围。

  这种张力的真正松动,是在1963年开始创作的天龙八部中。本书的主角,一个是曾被当成汉人的契丹人,一个是汉化的大理人,还有一个是置身种族之外的出家人。夷夏之辨的动力至此已经呈现衰竭,乔峰式的侠客开始寻找新的道德出路,最终乔峰的死结束了金庸早期的道德基础。1967年,金庸开始创作笑傲江湖,这本书中剥离了民族和朝廷,几乎是一个纯粹自足的江湖世界。但是全书又无处不是在写政治,金庸自道“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书中所描述的正如金庸本人在后记中所言,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坏人当政。无论是名门正派,或是日月神教,他们的行为都是同一黑暗,一丘之貉。令狐冲师父岳不群心机费尽最后仍不免身败名裂,表明了以正邪对立的二元道德观至此彻底破产。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令狐冲终于不免成为隐士,则不妨视为这一道德观的挽歌,1972年完结的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出身妓院的小混混韦小宝是本书的最大赢家,而以异族入主中原的康熙,成为作者认可的“尧舜禹汤”同样的明君,这两个结果,既颠覆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也颠覆了夷夏之辨的道德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武侠的盟主金庸,已经抵达了反武侠的路口,因此,金庸选择在《鹿鼎记》之后封笔,从他的写作逻辑而言,也是自然而言的结果。

  鹿鼎记作于1969年,完结于1972年。1972年是大陆文革实质性失败的第二年,1970年代也是60年代全球性左派运动的退潮之时。这并非是一个偶然,在金氏武侠已经走入反武侠而山穷水尽之时,外部的世界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伦理规范的重塑,而作为一种充分体现民间伦理规范的文学形式,武侠小说在金庸之后,也已经告一段落。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八):记忆中的蜀山。。。

  20出头的时候看过蜀山,之后就发疯的爱上这本书了!市面上那时已经很少能找到了。那时候都是武侠书,不像现在都是盗版的玄幻小说。没有网络,没有网吧,只有租书摊。那时候还是卧龙生,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时代。记得第一次看有一点颜色的书就是邪仙陆飘飘。。。谁记得那本书呵呵!当时看的书不全,就在全北京疯狂地找。陆续1年多吧终于找全了。在东四的老街里面的国营旧书店找到蜀山,(在玫瑰园旁边,卖灌肠的小店边上。有去过的吗?)在新街口书店找到青城十九侠。(天桥下面那个)当时看了半个月啊,如饥似渴的看啊。现在想起找到书的心情啊,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后来又看了后传,丽山七老,还有各种的盗版,不知谁人写的续篇。可是估计到老,到死都会记得没有结尾啊,这么伟大的,唯一的神书没写完啊!!一辈子的痛!没有一本书可以比得上它,套句现在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伟大的还珠楼主,不朽的蜀山系列!和我远去的青春记忆。。。。。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九):借楼主点时间,还你一个世界

  因为玩仙剑,知道有个蜀山。心中奇怪为何蜀山在仙剑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于是上网去搜,明白了仙剑中的蜀山和该书的蜀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却从此走上了还珠楼主为世人铺的一条“不归路”。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廿分之一个甲子,以极大恒心毅力,忍受诸般杂事侵扰,终于修得正果,完成昔年所发读完此书之宏愿。这样,上个世纪东西方两部最伟大的奇幻类小说就都看完了,今后可能不会再看这类奇幻武侠类的小说了。

  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个观感就是长:楼主写了二十多年,洋洋四五百万字,而且还远没有完结,大概只写了不到三分之二的情节。但是整个读来并没有特别的冗长感,就是紫云宫三女和卧云村的故事显得有些脱离主线,其余的篇幅真可谓高潮迭起:从“大破慈云寺”的稍显含蓄到“峨眉开府”的淋漓尽致再到最后“激斗依还岭”的紧张刺激,看得出楼主挥洒得越来越自如,我读着也越来越爽。第二个观感就是楼主的想象力。相信读过此作,没有人会不惊叹于作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山川河岳,万物星辰,古往今来似乎都在作者的心中;煮沸大海,攻穿地壳,飞达九天有如家常便饭。其实我更惊叹的是作者对于佛道两教的理解,对于易理玄学的精通,单从书中各种法宝的命名就可见一斑。就我感觉,作者集“儒道释易侠”于一身,暂时我还没发现第二人。最后一个观感就是字里行间哗哗刮出的“最炫民国风”。作者所处的时代造就了这种风格:脱离了晦涩的文言,又没有完全走入白话。特别是书中对景色的描写体现出楼主深厚的文字功底,每次我都以为作者快要词穷的时候,他都能给我变出点花样,描出点不同的景致。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部作品对后世的武侠和当代的玄幻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就武侠而言,我至少看到了金庸的影子;对于玄幻来说,这部作品真可以称之为“开山鼻祖”。可是由于某种原因,这部作品终究没有完结,单这一点,有些东西就是我不能原谅的。

  感谢还珠楼主又在我心中开辟了一个蜀山的世界。内心不再贫瘠,因为,至少有蜀山相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