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海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山海经》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20 02:06: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海经》经典读后感10篇

  《山海经》是一本由佚名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海经》读后感(一):百科知识大全

  1、鹊山 -招摇山:祝余(草),饱腹;迷榖(木),佩之不迷;狌狌(猩猩),食之善走;沛(水产),佩之无瘕疾。

  2、杻阳山:鹿蜀(兽),佩之宜子孙;旋龟,佩之不聋,去厚茧;鯥(鱼),食之无肿疾。

  3、亶爰山:牝牡(兽),食者不妒;猼訑(兽),佩之不畏;biefu(鸟):食之无卧。

  4、青丘山:青hu(狐),食之不蛊;灌灌(鸟),佩之不惑;赤鱬(鱼),食之不疥。

  5、柜山:狸力(兽),出现之处需加强防洪治理;鴸(鸟),出现之处多文士流放;长右(兽),出现之处发洪水。

  6、尧光山:猾huai(兽),见者县有大繇(劳役)。

  7、浮玉山:彘(兽),食人。

  《山海经》读后感(二):古人的世界观

  1.古代人们睁开眼睛,太多事情无法求证,他们用神话认知世界。 2.古人敬畏自然,于是《山海经》里有怪兽;古人渴望掌控自然,于是怪兽可以带来吉凶,神灵可以拯救人类,祭祀可以沟通神灵。 3.古人向往远方,海外世界有仙山,有长生不老药,仙人腾云驾雾。古人自认为“中原”是世界中心,于是海外奇人奇形怪状,不如“中原人”“正常”。 4.整个《山海经》,是古人的世界观。他们真的认为世界就如神话那般。

  《山海经》读后感(三):诸观山海,如是神说

  今年的大年初一

  同去年一样,入睡伴随着一片鞭炮声,醒来依旧不减其势。

  当然,还有一件一样的事——跟着爸妈上灵岩山和西园烧香。其实,本来不需要我这么个小孩跟着去, 我不过只是懒在家里许久,找个理由出去活动活动筋骨罢了。

  烧香的细节就不用赘述,印象比较深的是,我挤在烧香的大部队中问老妈拜的到底是什么神,老妈却笑着说她怎么知道,反正只要神知道有这么一家人向他祈福就行。我抬头望着几个菩萨,分不清到底有什么不同。

  烧香回来的第二天,我年前心心念念的山海经终于到了,撕开包装,硬皮彩页,书很好,看着就很舒心。

  对于山海经的印象,最早要追溯到小学五年级。

  在某天的一个下午,我在报刊亭用着为数不多的零用钱买了一本杂志,当时并不知道,这本杂志为我此后的人生中,定义了什么叫做奇幻

  巧的是,这本杂志的名字,就叫奇幻。

  不用同我讲什么网络玄幻小说,我压根就不承认那样的小说能与奇幻沾上多大的关系,那些绚丽多彩的奇幻故事,是瑰丽的神话与人性闪光融合,绝不是英雄主义加无数美女在侧的虚幻。

  在这本杂志刊登的许多故事,都取自于山海经。但这么说有些不负责,因为山海经本身并不是一本奇幻故事集,它更多的像是一本地理志、草本志或是奇兽志。作者们只是选取某一个兽或是某一座山进行想象,但这样的想象,在我看来,更像是今人与古人幻想的汇合,显得格外质朴与真实。

  而正是由于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使得我对山海经尤为向往。

  不过,确实如我之前所言,山海经本身并不是一本奇幻故事集,所以它的趣味性远没有其他古代志怪小说,例如聊斋志异之类那么高,前五卷分为南山经、西山经、东山经、北山经和中山经(我没有按照次序排)。这五卷里大多只是描述了什么山上有什么奇珍的植物什么异兽,山下流着什么河什么湖,光是山名水名如繁星之多就足以令人头大,更不要说是各种异兽之名。

  但,同样有趣的地方在于,几乎每座山上都有各种不同的异兽和草本,每种异兽都有各自的容貌和功效。

  容貌就不再累述,山海经真的可以当做本儿童插画读物,只是其中奇兽的相貌真的不怎么样,什么蛇首鸡身比比皆是,可以入眼的没几个,当然,远古人民的智慧显然是比较野蛮而直接的,就当凑合着看吧。

  至于功效一词,这里我实在是想不到其他词来解释,暂且用功效来形容吧。举个例子,拿大家最熟悉的凤凰来说,山海经中写到凤凰时,提到这么一句“见则天下太平”,意思是只要见到凤凰,天下就会太平。几乎每种异兽都有自己的功效,不是“见则天下大兵(打仗)”就是“见则其邑有恐(令人恐怖的事)”,还有一种功效便是“食之XX”,大抵是说吃了这种奇兽可以治瘤子啦,可以治耳聋啦,可以治忧愁啦等等。总之看完之后的感想是,远古人民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丰富,几乎每一种奇兽都能被如数家珍地绘出,几乎就如真的一般,所以当我回想起前言里提到古代人民曾一度拿山海经当真实记录时,就忍不住想笑。

  而及随其后几卷——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就要有趣多了,因为开始记录各色不同的奇怪国度,例如丈夫国,大人国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必是从其中取了不少素材,不过俗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也难怪,哈哈。

  同时,许多有趣的神话也开始在这几卷里频频出现,有些真的是格外具有想象力,让人忍俊不禁。后羿射日,想必大家对此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不妨这样问问自己,为何天上会突然有十个太阳呢?这十个太阳从何而来呢?

  山海经中对于这十个太阳的记载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有一种格外俏皮的可爱。

  原来这十个太阳是帝俊(天帝)的儿子,他们的母亲羲和每天带他们到海边汤谷洗澡,汤谷边有一个树叫扶桑,高百仞,上面有高高低低的枝干,洗好澡的太阳们就坐在枝干上,一个太阳坐在较高的枝干,其余九个太阳就坐在较低的枝干,十个兄弟每天轮流坐高的枝干,天上才出现一个太阳。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兄弟觉得太闷了,一时无聊就都坐上最高的枝干,天空这才出现了十日同阳。

  瞧,你不觉得这个故事格外俏皮吗?洗太阳,你瞧古人是多么有童趣,居然能想出母亲带着太阳儿子洗澡的故事!这要是搁在现代人眼里,洗太阳?这么老土的故事,收视率绝壁是要跌破零点,导演一声令下,剧本被打回,重写。

  这就是我们现在贫瘠而肤浅的想象力。

  我想起前两天我看得一档节目,名字叫10放。

  我想,或许有很多人还记得它原来的名字——《第十放映室》,央视停播,优酷接手的故事就不吐槽了,总之,目前更名为10放,原班人马,不过是由电视转为网络而已。

  10放最近做了一期节目,是关于宫崎骏,其中挑了很多部他的典型作品来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其中提到宫崎骏崇尚一个思想——多神崇拜,万物有灵。

  多神崇拜是属于远古时期的产物,从山海经中可以看出来,每个神都分管不同职责,每座山系更是有不同的山神,山海经上记述了对于不同山神的不同祭祀方式,其繁复程度,与现今农村仍存在的习俗一般。为什么要提到多神崇拜?作为接受思修近代史马哲毛概的我们,提这些封建迷信做什么?

  我想,节目组提出一点,大抵并不是提倡再次进行多神崇拜,而是,希望我们能在心中生出两个字——

  敬畏。

  你看,所有的神,都是与山水四季日月有关,这也是为何山海经之所以为山海经的原因。神,自然生也。我们敬畏神的同时,也是敬畏自然,敬畏自身的时刻。

  同样,万物有灵亦是如此,虽然我不知道说得是否准确,但我个人认为古代佛教就应该多多少少宣扬过这样的思想,而古人也或多或少受过这样的教育。万物有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认为在你不知道的空间和时间里,有很多真实而存在生命,而正是万物有灵的想法,打开你的想象力,使你好奇,使你探出头,使你忍不住去以柔和的姿态去对待、去想象万物。

  其实,是真的是假的又何妨呢?世界原本就不是什么都有答案,当我们的想象力打开,看见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绚丽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就是一种更深刻的舒展吗?

  节目中也就此提出了为何宫崎骏的想象世界会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原因,因为他赋予这个真实世界童真而奇幻的一面,简单而纯粹,直击人心底。

  回到山海经,去翻看那些离奇的神话故事,那些本应该是比白雪公主、灰姑娘更加让孩子们熟知的故事,却被掩埋在厚厚的书下,看不见了。

  而同样,让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上大学的9月份,奇幻这本伴我走过数年的杂志,停刊了。

  你看,很多事就是这么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或许吧,现代人早就靠着仙侠之类的游戏再来重温那些远古的神话人物与奇珍异兽,又或者,这些神话人物和奇珍异兽只是一个摆设,一个背景,为了交代男女主角?为了开启下文?亦或是,为了泛泛娱乐大众?

  属于志怪奇幻的文字时代大概已经正在走下坡路,谁没拄着拐杖暮暮垂老的时候呢?只是,这个时候会不会来得太早些,我还没有心理准备,和它说再见。

  我非常希望,当我明年再去灵岩山和西园的时候,我能知道那些菩萨是谁,有什么故事,无论他是否存在,都在心里默念一句,请保佑我和我的家人。

  可是,又或者,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赖在被窝里,不想起来。

  呵,谁知道呢?

  :看的版本并不这一本,不过无所谓了,喜欢就好。

  《山海经》读后感(四):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自小听过无数神话故事,志怪小说据说都来源自《山海经》,那得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呢?

  终于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懵了。十八卷,写山写海内外。写法非常简练,比如南西东北中五卷山经,基本都是一句话写一座山:山在哪儿,山上有什么植物什么动物什么石头什么水,长什么样,发什么声,吃了怎么样。海内外经和大荒经里就有了很多神话故事了,比如夸父逐日。还可以看到《镜花缘》的很多海外名国,《西游记》的很多国界。写的都很简单,给后世文学作品留下无穷的发挥空间。

  这书适合精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无疑是一种乐趣。然而,太多字不认识了,kindle都帮不了。因此,读书兴趣被打击的够可以,只能一目十行,浮光掠影。也许应该去读全解本。

  《山海经》读后感(五):《山海经》的简介和价值

  《山海经》,先秦古籍,作者说法不一,有夏禹或益作等说。研究者认为很可能产生于战国到西汉初年,最后由西汉末年刘歆所编定。

  《山海经》共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海内经各四卷,大荒经四卷,另又海内经一卷。其内容以记载海内外山川形势、殊方异国、人物珍宝、草木禽兽、昆虫麟凤并杂以神鬼天命、祭品贡物、巫卜方术之类。《山海经》的重要价值包括记载了民俗、历史、科学、文学的古典知识,而且是后代志怪小说的一个起源,是“古今怪语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1、民俗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2、历史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3、科学

  《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4、文学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作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语见王着《神话与小说》)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

  《山海经》读后感(六):我与《山海经》

  这本记述着上古时期的形形色色的神,怪,人的书更适合于小孩子去读,当然不是让他们去读那些艰难生涩的文章,而是去看那些连环画,带插图的《山海经》很适合。

  前段时间我突发奇想,想要去读一读打小就知道却一直懒着不想去读的《山海经》,于是乎,趁热打铁跑到学校图书馆中借来看。说实话,很乏味,刚看两眼就不想看了。回想小时候,听别人说到蓬莱仙岛,精卫,夸父,女娲……这些美丽而又神秘的东西的时候,我是那么的迷恋,以至于一整天脑袋里都是这些个东西。但是现在,那些对每个事物的简单几句描写,怎么都提不起兴趣。仔细想想,这个原因在我,不在书,可能是我的心境变了,再不似小时候那般纯真。

  在这个脑洞大开的世界,《山海经》已经支撑不起我幻想的世界,那千奇百怪的事态和现在的那些变种,丧尸,超现实等等相比,输的是一塌糊涂。用眼睛来思考的现象正在极力的排挤我们思考的本能,这样只会越变越糟。

  怪就怪我当年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的时候没抓住机会在《山海经》之中畅游一番,小孩子,在还没有来得及接受乱七八糟的现代化的东西之前,让他们读一读《山海经》吧。

  《山海经》读后感(七):神話的起源山海經

  看了山海經有種衝動,想要跟著他所記載的去旅行一下。考證一下,是否真的有哪些神奇之物。有人說山海經是一部水文地理書,有人說山海經是一部神話書,作者是誰,也不詳,感覺這就像一本憑空而出的書,在現代許多作品都以他為基礎,去前段時間最後的《青丘狐傳說》,裡面的青丘狐,在裡面也有記載但是,山海經記載的青丘狐,卻是一個食人的獸,又如咱們喜歡的象征天下太平的鳳凰,在山海經里則有這樣的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可見鳳皇是一個集德義禮仁信於一體的吉祥之物。在這個地方我感覺到了濃濃的儒家思想,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而最近⭐起的《盜墓筆記》裡面多次提到西王母,在小說的最後一次盜墓中還親自去了一個在小說裡據說是西王母的地方,叫什麼我記不清了,在山海經裡的西王母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在西山經裡面是這樣說的,“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他是掌管刑罰的一個神與我們現在所知的慈眉善目的王母娘娘有本質的區別,當然在以後他的形象也是不斷變化的,我在想不管是什麼樣的神仙,都是几种動物的個體,多多少少都會有著人的個性特征,如果不是我今年的選擇是現當代文學,我可能就選擇山海經研究研究,畢竟中國的文化還是很博大精深的,還是需要我們當代的人來不斷的研究與發揚的,印度的佛教傳入了我們中國,而中國的道教卻逐漸衰落,中國的許多東西都被別人所搶走,而國人卻享受著這種二重文化,不知道是喜還是悲,不知道哪個出名的人說的,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不需要一槍一炮,所謂,古人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概也是如此,中國的信仰是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將要何去何從,在這裡我應該不需要說了吧。

  《山海经》读后感(八):看的我脑子疼

  看来看去 好像古代的人喜欢把人与各种动物拧巴在一起,然后动物动物拧巴在一起制造神怪,因为看的是古文版,痛苦纠结在字符之余还要费劲心机的去想想那些动物的模样,长得像鸟一样的鱼?嗯?还有九条尾巴?那会是什么样的尾巴?这样长着毛却活在水中,一生都湿漉漉的真的大丈夫吗?

  最后一句往往是要是把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食用掉或者饲养的后果,大多都是治病的,治的病也都和那些神怪一样奇奇怪怪,不过少些动物吃掉可以忘忧,或是可以不做噩梦,倒是很有诗意!中国作为饕餮大国,爱吃的根儿埋得真是深远。

  其实比起来,有些故事,有些描述,有些人怪,和希腊神话有些许神似之处呢?有时候真的在想,这真的仅仅是神话而已吗?

  喜欢捕贝的儋耳国人民。嗯,酱紫。

  想看山海经是因为鲁迅说小时候念念不忘的便是山海经,他总是想象那些动物的模样。我小时候从爷爷的旧书柜里翻出一本老庄,每次只看一个故事,是关于庄子途中遇到白骨女鬼的故事。

  哦,大鱼海棠是不是继续开工了,希望他们能补补部分山海经的神怪形象吧!

  《山海经》读后感(九):历史的还原解读

  《山海经》读后感(十):摘录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东山经》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 土 单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神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幼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山海经.中山经》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海外西经》

  岷三江: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海内东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