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村上广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村上广播》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村上广播》读后感10篇

  《村上广播》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广播》读后感(一):吐血整理:讓人忍俊不禁的村上式幽默人生真諦(已完)

  1、「世上有許多美食店,但就快樂來說,哪裡也比不上在晴朗得令人心曠神怡的秋日午後坐在公園長椅上無憂無慮地大吃特吃熱氣騰騰的炸肉餅麵包那一時刻。比得上嗎?(反語)不過,這本書談食物談多了吧。」

  2、「一大早退了酒店房間,發動汽車引擎(突突突!)。穿過市區,進入高速公路。手動換檔簡直就像用熱刀切奶油一般流暢輕快。如果要我在人生中選出一打最幸福的早晨,這天早晨想必入選其中。」

  3、「...... 美好的一天。不料這時坐在旁邊的生活伴侶就像從現實這個無法坐視不理的行囊底部掏出兩個星期前忘記刷洗的網球鞋一樣提出一個淒慘的疑問:......」

  4、「...... 就好比根據照片指名要的“阿惠”,而出來的卻是似是而非的巨乳“阿惠”小姐...... 這麼說你怕也不太明白這個比方是怎麼回事,也罷,算了。」

  5、「這回談衛生間。不中意這類不美話題的人和馬上要去吃飯的人,最好別看,跳過看下一篇。」(他上篇剛剛講完散壽司飯!>,<)

  6、(接5)「我生來就不知道便秘是怎麼回事。有人罵我“那豈不跟猴一個樣”,但猴也罷獾也罷,什麼都無所謂。畢竟人生苦難少一些為好。只是,即使這樣的我也有兩次──僅僅兩次──“儘管有便意卻出不來”。直截了當說吧,出來的東西又縮回去了。」(原來村上這麼重口。)

  7、(接6)「...... 而在宇航艙內解手(大解)乃是一場絕對超出想像的大麻煩。感到有此需要了,宇航員取出帶黏合劑的塑料袋緊緊貼在赤裸的屁股上。“東西”出來後,要用手指隔著塑料袋拉出。因為在無重力狀態下無法自然掉下,必須自己拉出。順利拉出后,接著打開殺蟲劑密封器蓋子。裝入袋中,將“東西”徹底攪拌混合。這一過程要花一個小時,臭氣簡直臭不可聞──書中這樣寫道。那想必是的。請想像一下在門窗緊閉的本田思域車中三人輪流大解的情形好了。」(我會把這段抄下來也夠重口的。=。=)

  8、(接7)「更糟糕的是,如果有人拉肚子而來不及處理的話,宇航員就要飛起來像“抓蝴蝶一樣”將同事的糞渣──變成不規則球體飄在艙中的糞渣一個個拾起歸攏在一起。因為實在太臭了,那時間里必須使用應急氧氣瓶才能呼吸。讀到這裡,心想不去什麼月球不也蠻好的嘛!」(= =)

  9、「話雖這麼說,可我還是喜歡大喝一聲的貓山君:''混賬,作哪家子揖!哼,我又不是哈巴狗,少給我來這一套!''加油!全國的貓山君!」(個人認為這篇講貓山君的非常俱有諷刺意味,之前篇幅太大段所以懶得抄下來,但從虛擬的貓山君全國會議和“投票表決”之類能猜出村上這裡的諷刺對象。)

  10、「只管吃,吃得飽飽的,什麼減肥不減肥,那玩藝兒明天開始不遲!」(真治愈啊T T)

  11、「人生當中感動多多,但丟人事也同樣多多。也罷,光是感動多多想必也夠累人的了。」

  12、「但時至今日,傍晚一個人坐在院裡椅子上細細回想人生旅程,開始覺得自己這個人也好自己寫的小說也好的確是相當有問題的(現在也同樣)。這樣一來,我就想,相當有問題的人寫相當有問題的小說,即使給人指脊梁骨也是奈何不得的。而這樣一想,心裡就多少暢快起來。自己的人格作品哪怕再受指責,都可以滿不在乎地來一句:“對不起啊,本來就是相當有問題的嘛!”比方可能不確切,就算颱風和地震給大家帶來了麻煩,也只能說道“有什麼辦法呢?本來那就是颱風(地震)嘛!”——二者是同一回事。」(非常真理!比忠言逆耳那般“忍氣吞聲”地接受批評要坦然許多舒暢許多~)

  13、「音樂是真好啊!那裡總有超越道理和邏輯的故事,有同故事密不可分深邃而溫馨的個人場景。假如這個世界存在音樂這個東西,我們的人生(即某一天變成白骨也無足為奇的我們的人生)勢必成為更加難以忍受的東西。」

  14、「如果說世上什麼對人的傷害最深,那其實是受到不應有的誇獎這點。因了那種誇獎而毀掉的人我見了許多。人一旦受到誇獎,勢必為了迴應而勉為其難,結果迷失了本來的自己──這樣的例子為數不少。所以,如果你無緣無故(或者有緣有故)被人指責受到傷害,你不妨為之慶倖,為沒得到誇獎而歡天喜地。話雖這麼說,做到怕是很難的,是的,很難。」

  15、「對某人正確的,對另一人可能是不正確的;此時正確的,另一時候不正確的情況也是有的。」

  《村上广播》读后感(二):关于翻译错漏处的整理

  前一阵读《边境近境》和《远方的鼓声》两本,觉得翻译得颇仓促,编辑工作也没做足,无奈游记那东西就算盼了好久,也到底是别人的脚步,谈不上多有趣咬咬牙读完。译文也好林先生也好想在施小炜接二连三地出村上先生的书时挽回一部分市场心情非常可以理解,但书中翻译得不到位之处也实在让人挠头。昨天一口气读完这本,整理了其中一部分“大约是肯定问题”之处,如下:

  003“在我过去的人生中,有一条领带还是记得再清楚不过的,那就是差不多二十年前获得‘群像’新人奖去领奖时穿的那套榄橄色棉质西装。”——这一句有两处错,一个是“橄榄色”莫名其妙变成了“榄橄”,我去查了一下,倒也是有“榄橄”这个词,跟“橄榄”指的大约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用得少罢了。而这整个句子读下来,撤掉定状补,就是:“领带是西装。”这就完全不对头了。

  027“那是一种甚至不可思议的、安谧的心境。”“甚至”这个词在这里出现得完全令人不解其意,联系上下文我觉得,作者或译者想说的其实是“甚为”一词。

  055这个问题比较大——也称不上什么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是林译村上迷,看不进别人的译文,但是之前这篇“猫的自杀”我看过另一个译文,很不幸地再次先入为主了,并且开始怀疑林先生的水平

  林译版本:

  “这终归不过是我的想象,想必法国大使养的母猫卡特丽娜(假名)长得国色天香,而且自视甚高,只戴白金项圈。这么着,相邻的公猫塔玛(假名)一咬牙向她表明爱慕之心。‘哦——什么?你说你喜欢我?你怕昏了头吧?看看你那半斤八两好了!半斤八两!哪怕再过一百万年,我也不可能和你这样的在一起,哼!’卡特丽娜冷冷说道。说得塔玛一蹶不振人类世界常有的事。”

  网上不知名译文:

  “虽然只不过是我的想象,但法国大使养的雌猫卡瑟琳娜(化名)一定是了不得的美人,大概品味也极高,只戴普拉达的项圈之类。当身边的雄猫阿球(化名)鼓起勇气向她表明爱意回答却是冷冰冰的:“哎——什么?就凭你也喜欢我?说的这是什么傻话?稍微想想身份之差吧!身份之差!就算过一百万年我也不会和你在一起。哼!”结果就此一蹶不振。这在人类的世界倒是常有的事。”

  原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747706/

  我本人不懂日语,但是汉语还是看过一些的,不好意思,窃以为网上这版略高明,且不说准确与否——因为没有原文对照——但是趣味一点来说,还是网上翻得好些。“阿球”一下充满了屌丝气质,“塔玛”则有点莫名其妙。另外,“相邻的公猫”是怎么回事?

  069看到这里开始觉得自己恐怕有点吹毛求疵,加上有点语言洁癖,本来不想写出这一页的错误,权当翻译卖萌好了,但是没看到一行就出现另一个费解之处,写在这里了:

  第一处:“但由于十五年前被我养的一只母猫发神经撒了尿尿”——不觉得多了一个字么?

  第二处:“人中女人倒也时不时发神经”——“人中女人”是怎么回事?是我才疏学浅了吧,确实没听过这个词。

  073这一处我也有点拿不准,只是觉得别扭,特意查了一下。“分儿”表情分,比如“看在老同学的分儿上”;“份儿”则表程度,如“哪儿有这份闲心啊!”

  这里是写村上自己逛旧唱片店,原文“到了这个分儿上”好像不太合适

  这个问题在P172也有,“不想活到这个分儿上”。

  117原文“安南联合国秘书长”,这个有点莫名其妙,按我的理解或者惯用方法,人名大概通常是放在职位后面的。

  135“富有性感的美丽女郎”

  这个用法我只在林先生这里见过,就是把“性感”一词当名词用——我一直以为“性感”是形容词,各位以为呢?这个在《挪威的森林》里也出现过,是绿子说的“大概没什么性感吧,我这人?”

  175注释①,“德国歌剧,题材取自童话。”翻译的作品名字是《汉泽尔与格蕾太尔》——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赛尔与格莱特》嘛!不这么翻倒也罢了,问题是这不就是《格林童话》的名篇吗?为什么不直接说取自格林童话?“德国歌剧,题材取自童话。”什么的,不觉得太不近人情

  197“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中有句有名的台词:‘说再见,就是说差点儿死了。’”——钱德勒这句话一般翻译成“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翻译的不一样到也罢了,问题是林先生的译文我没有看懂。这一点在荞麦姑娘日记里也出现过,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212772448/

  多年前给林先生写过一封信,胡乱聊了聊挪威森林之类的,那是我还是高中生,林先生居然亲笔回信给我,当时激动了很久,对此也非常、非常、非常钦佩。真的。

  个人之见,纯粹是喜欢村上君而已,没有惹麻烦意思,请轻拍神马哒。

  《村上广播》读后感(三):关于读书

  村上那本薄薄的《村上广播》终于看完了。里面尽是一篇篇短小的随笔,一如他自己所说“对社会是否有用并没怎么考虑。阅读人群想必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女子。”我是二十岁左右,但毕竟不是女子。仅作消遣读罢,倒也还蛮有趣味。

  可能有人会奇怪,既简短又有趣,何至于还用了“终于”这个词呢?为何是“终于看完了”那样的感叹呢?然而实际感受的确如此,不能不这样感慨的。

  我必须承认的是,每看完一本书(无论什么样的书)后总是如此。始终觉得开始读一本书是需要极大勇气的,那种情形绝不亚于决心接受一项重大任务,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而阅读的过程就一如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甚至会带着不明由来的精神压力。可即便如此却还是不愿放弃,自虐一样的一页页往后推进,每读罢一页便如同多击破一道防线,距离终点、距离完工便更近一步。直到坚持至那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才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精神压力得以释放,仿佛浑身力气都已用尽,于是禁不住就生出那句感叹:“终于看完了啊!”像是成功处理掉一个难题、完成一件重大使命。一种没头没脑成就感随即找上门来,沾沾自喜却不知到底为了什么。活生生打仗一样!

  可会有谁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怕是不大可能吧,反正我身边是没发现。身边的朋友要么是根本不看书,要么就是随时随地都能看,而且阅读速度特别快。有时候真的很佩服后面这类朋友,因为不算前一类的我,却不管怎么努力都始终达不到后一类的境界说白了就是毛病多多。我看书绝对得分时候分场合时间不好容易睡着,环境不清净又根本一页都读不进去,绝对无可救药。奇怪的精神压力加上种种小毛病的制约,便导致了我看书速度特别慢。这个始终是最要命的。至今真的没发现身边有谁的阅读速度比我慢,连最薄的小随笔集至少都要看个三四天,更别说那些大部头大长篇了,绝对得苦读上几个礼拜!然而把书拿给人家,不到两天就搞定了。实在太残忍了这个!心想怎么说也是作者苦苦笔耕了两三年的东西,到你这两三天就给解决掉了,没觉得很残忍?!当然,写这句纯粹是嫉妒心理作祟......

  其实看书速度慢这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太爱联想画面。这个说必然其实也是必然,想必大家也都会有,因为读书的实质魅力正在于此,说到底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以文字来激发想象的工具。但问题在于,我联想画面却时常忘了克制,适可而止家伙近几年在脑袋里的存在感越来越弱,我甚至开始怀疑它早被顽固的脑细胞们先奸后杀埋尸荒野了。突然注意到的一个形容、一段描写都会让我瞬间陷进联想的泥沼而无法全身而退,一个画面激发出另一个,一个场景转变成其他的,各种有的没的开始狂轰滥炸,一起在脑海奋力的四散飞旋,端的混乱不堪!回过神来,十几二十分钟已然溜走,视线却依旧停留在刚才那句话上,丝毫没有往后推进。

  如此一来二去,阅读时的“压力感”、“任务感”就越加浓重,“压力感”、“任务感”越浓重阅读速度便越加缓慢,简直该转变成某种新兴的心理疾病了!但终归已搞不清是前者导致了后者还是后者造成了前者。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以至于我读过的书并不是很多。至少自己是这样以为的。闲书是看了不少,但和很多人比起来则远远不及,无论如何都很难说是饱读诗书那种类型。实在没办法啊......

  也正因这奇怪的心理,很多年来一直难有别人所谓的“阅读的乐趣”。不过快感多少还是有的。而且不能否认的是,从阅读的过程中也的确收获、感悟了不少东西,的确有做其他事无法代替的、无法体会到的安逸和心静。所以,说得再热闹再严重,很多方面多少也是能够克服的,自己近来也一直在试图改正,毕竟对书这东西抱有的亲近之情是难以抹杀的,无论如何都厌烦不来(这个倒是没错吧?极少有人厌烦的,即使不读书也不会觉得它是种无意义的存在),岂能因为种种限制便疏远了不成?

  有可能的话,是衷心希望能多抽时间多读几本好书的。

  《村上广播》读后感(四):村上星球

  一个凉爽的夜,我躺在床上开始百无聊赖地翻着这本书。因为全是不超过两页的短文,所以赏读的顺序也全无章法,怎么随意怎么来。得空的时候或是每天临睡前,就这么看上两页。某天竟发现读完了。也罢,本来就是容易读完的随笔。相比另一本看上去很薄但是读起来费力的《荣格,灵魂的现实性》,这一本实为轻松的消遣之物。

  看着大笑,看到后记才知道,原来是十年前的作品。还以为是村上在讲近来发生的事情。(虽然按他的个性,即使十年过去,他也仍不过是跑着步,煮着意大利面,吃着苹果等待开机罢了)。这种时差让人不禁想起星球间的光年距离。我们现在看到的沐浴的阳光可是8分多钟前发出来的哦。就如,我们借由这本书所普照着的光实际上是十年前就从名为村上的星球上发出来了。

  科学世界也罢,政治世界也罢,权威也罢,在村上星球上似乎都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存在。不管发生什么,都且等我炸完面包圈、煮完意大利面再说。

  不论去到哪里,都只管跑步、逛旧唱片店和去动物园。没有电视,似乎也没有其它的娱乐项目。说是单调,倒也单调,然而,这些那些的,他自顾自的倒是过得悠然自得。果真有一股“爱谁谁”的架势。莫不可爱?确实可爱。

  那么,你离这样的村上星球,有多少光年呢?

  .

  我有一个麻烦的性格(说麻烦确实麻烦):买来的书不管腰封还是什么都想要原封不动地保留(阁下也一样?)。由此带来诸多不便:躺着看书时书皮腰封常不知去向,找到时已皱巴巴不成样子。另外,此种包装繁复的书也非常不适合在车上打发时间,除非很爽快地剥去书皮和腰封。所以,个人建议根本没必要搞这种东西。相比另一本书,虽然内容晦涩不甚有趣,然而朴素的外观设计却相当称我心意。完全不用考虑哪门子的腰封问题。

  总之,书的腰封就像穿坏了的丝袜,过期的黄桃罐头和早该分手的恋人一样,不过是些没用的东西。

  《村上广播》读后感(五):涉笔成趣的村上

  在中国,村上春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高人气的日本作家。从《且听风吟》到《挪威的森林》,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让人觉得像是清新明净的晨风佛面,只是佛面之后,引人思忖,令人沉溺。而这部《村上广播》被称做是村上进入作家成熟期或转换期的标示之作。会有如此的名头,想来是因为这部集结了村上看似不经意而作的五十余篇随笔,但却最真实地袒露出村上写作乃至为人的特色。

  平日里不穿西装,但为了领奖,就去青山的VAN商店买了一套减价的;在看电影《乐满哈瓦那》时因为疲累而半梦半醒,却因此获得了对于音乐的独特感悟;与友人吃饭时,禁不住关心邻座一对恋人的动向;乘坐飞机在罗得岛上空时遭遇故障,因此经历了一次差点点死掉的瞬间……

  这些生活的点滴,被村上用一种波澜不惊却诙谐睿智的方式付诸笔端。但细想,这些琐屑的生活点滴并非都是那么富有情趣,有的惊险,如飞机引擎死火,有的平淡,如晚餐桌上的鳗鱼。但是在村上的眼中,这一切却都充满了情趣,以至于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这些短文的字里行间所弥漫着的一种漫不经心却扑面而来的快乐。正如村上自己所说:“电视很吵,所以我几乎不看,但我感觉广播自有一份悠然自得。我一直通过广播收听新闻。我想以这种‘应有尽有’的感觉来写随笔,所以取名《村上广播》。”多么独出心裁的解释,但却让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他所同化——阅读的感受是如此愉悦,仿佛可以听见自己内心的溪流在清澈而轻松地流淌。只是,这轻松并不浅显。

  在村上洗炼、自然而清爽雅淡的文字之美背后常常蕴藉着他对于人生、对于生命本质的追问和体悟。这本《村上广播》中的五十篇短文虽然毫无价值上的预设和判断,用村上自己的话说:尽可能不写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但却暗含着对透明、真诚而随性的生命状态的向往。所以,他如此在意于生活中的点滴琐屑,其实并不单单只是对个人心境涟漪的反复咀嚼,而是在更深远的层面上提请你我共同经历一种新的生活——在这种新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其实村上眼中的琐屑中的情趣原来真的无处不在。

  译者林少华先生在序言里说村上是一位涉笔成趣的作家,确然。而他的笔下的“趣味”更有着一种温馨微妙的心灵救赎的意味,令人沉醉和寻味。

  《村上广播》读后感(六):Zzz…你所在收听的是FM.村上!

  很久不读村上。

  小的时候(姑且把前几年这么称呼)爱看村上的小说,因为村上的小说里有许多值得记住的句子。看1Q84是真的没看懂,看到2的时候才迷迷糊糊构建出另一个世界来。于是就渐渐放置在了一边。但那几本随笔,《村上广播》、《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还是继续在买。前几天翻书架发现这本中间夹了个书签,大抵是原来读过后来就放着积尘的。天气晴好,于是就读起来。

  我仍是喜欢村上,他的文字会让你觉得如此贴近生活,又在艺术之中。他爱讲些吃的,鳗鱼、柿籽花生、通心粉、鸡素烧、粗卷寿司、炸面圈、炸肉饼、夹馅面包、血红玛丽……尽管这些食物我并不是那么熟悉,却在他叙述的时候觉得饥肠辘辘忍不住想尝试着吃,最后却只能拿手边的坚果解解馋。还有他喜爱的音乐和跑步,也都被他写进了随笔了。是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确确实实是他的生活,我们也能经历的相同的生活。于是最后才省悟,原来生活本身即是最大的艺术品。

  林少华把这定义为“涉笔成趣”,我倒是觉得,村上这个小老头本身就太有趣了,文字只暴露了一点点,就让我们欣喜不已。

  把一个梦解读成今天要吃鳗鱼,不过是扯谎罢了,想吃鳗鱼倒是真的。

  在一个特殊的夜晚和一位特殊的女士共度晚餐,其实就是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这样讲起来很无聊吧。

  谈到书评不愿意对读过的书发表过多的评价,就信手捏来一些人名和作品,当是白色的谎言。

  村上啊,真是太太太可爱了。

  《村上广播》读后感(七):像村上一样“笨拙”地生活

  在《村上广播》(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本随笔集里,你能听到村上全方位“广播”自己笨拙又健康的生活。之所以说他生活得笨拙,因为太细碎、太面面俱到,有点近乎苛刻。比如,柿籽要和花生一起吃才够味,跟小动物一起照相表情才会放松,做香菇拉面时要听埃里克•克莱普顿的音乐,煎肉饼时听马文·盖伊,中年汉子切牛蒡丝时就不能听“红辣椒”,怎么卷寿司才能饱满得像个被窝……要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如此多的要求,岂不是要累坏?但一把年纪的村上,就是能在心里保留着这般水灵灵的原生风景,如同心中保留着小确幸,总不至于衰老得太狼狈。

  村上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写此书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依然感觉像是三十岁。孤独、玩世不恭,招女人喜欢,他对任何事的态度都很超然,北京话讲叫爱谁谁,书里的评价就是:“傻气!”“怪人!”村上近乎王小波的知性,但比王小波多了一分绅士般的从容;近乎王朔的调侃,但比王朔多了都市人的优雅。这就是村上,和所谓的村上文体。《村上广播》中很多生活的具象,也和村上小说中人物的为人处事,无不吻合得恰到好处。

  在村上眼里,电视很吵,广播自有一份悠然自得,他想通过广播那种应有尽有的方式来写随笔,就成了“村上广播”。依我看,广播和村上的随笔之间,还有着其他共同点。比如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手带着收音机就可以听,这正如村上随意率性的生活;广播的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读村上的随笔仿佛也能看到纸的背后一个人手舞足蹈,教你如何熨衬衣,如何炸甜甜圈。而广播的原始与笨拙,随意与自由,仿佛才是和村上的生活最贴切的。

  倒不是说一定要喝咖啡、饮威士忌、会做汉堡包,有着小资情调的人,才能理解村上。周立波号称是喝咖啡的,郭德纲是吃大蒜的,多数普通人则是又吃大蒜、又喝咖啡的。村上描写的那些精致美食,固然可以尝试,但连村上自己也说,偶尔来碗卤煮也未尝不可,而且要油大盐大才好。很明显,就算是再时尚的场合,咱也总是想吃口咸的。

  人的一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与其通过与人勉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不如退回来在孤独无奈中找乐。可我们大多是“俗”人,为生活所累,实在不能超脱,像村上那般,在孤独与无奈中依然能保持热爱生活的态度,虽然活得絮叨、笨拙,却也实在令人向往。生活得出色的人,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生活质量上能够做主,为自己,也为别人。他们对生活神情专注,他们使手下的一切事物都任其摆布。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的、崇拜的,不过也就是这样一次做得了主的感觉,不管是对三明治、胸罩、抽油烟机、还是命运。

  《村上广播》读后感(八):村上的小确信

  这本专栏的合集总共也就四万四千多字,正常速度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而且篇幅极其有规律,每个文章四页,第二页是大桥步的画,第四页收个尾巴,再配上一幅画,五十篇文章,正好两百页,不多不少。

  由于是专栏,村上谈论的话题很驳杂。不过总结起来,谈吃和音乐的还是最多,这和村上小说给我的印象惊人的一致。也许只是我太在意这两点,所以这么认为。村上总是能把不是特别好吃的东西写得让人垂涎欲滴,我尝试过很多村上小说里的食物,不是太合胃口,但是看的时候还是很有食欲的。

  和我看过的很多作家不同,村上写的东西都很细碎,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小确信,小的能够确认的幸福。这也是我喜欢村上的最重要的原因了吧。

  《村上广播》读后感(九):村上还是林少华?

  虽然常常听到他人对林先生翻译的村上有所诟病,不如台湾地区的村上译者,但一来我不曾学过日语,二来林先生所译的东西读来还算有趣,也便承受了有些人承受不了的东西。

  近期读了这本村上的小品集,都是村上先生的碎碎念,感觉饶有趣味。作为我自己来说,也常常会有一些小小的动机,譬如“发明色拉的人,真是聪明那”抑或“杜鲁门·卡波特是如何走到那一步的呢”,自觉想这些总比思考国家大事好些。但这些自认有趣的小动机也就是三言两语而已,构不成文章,况且若不是村上或其他知名的先生去写,而是我写,难免会被别人认为“这个人太奇怪了”。

  这些小品文读得越来越多,连讲话的语气都不自觉地模仿起了村上先生,但其实之前已经说了我不曾学过日语,我所阅读的只是林少华所译的村上而已,所译我不自觉地模仿的讲话语气到底是村上先生还是林先生呢?

  其实再往别的地方去想想,我们所见到的东西真的是我们自己想象的那样的吗?

  《村上广播》读后感(十):暖暖的碎碎念

  这本村上的随笔小集子不厚,只有200页左右,每篇随笔更是篇幅袖珍,千字左右就是一篇。简简单单的文字,甚至带着些口语化的语言,说的都是身边的小事,有的吐槽、有的随发感慨,两三分钟就能看完 一篇,看着就觉着轻松、舒服,最适合车上、厕上随手翻翻了。或许“随笔”本意就是适合如此这般“随翻”?

  但有趣的是,随便翻过之后,以为这样看过的文章很容易忘却,可却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就仿佛突然想起前一天晚上的梦境一般,脑海中突然蹦出村上写过的一段文字的意境,比如那篇《在罗得岛上空》中描绘的飞机引擎停止转动后在空中的瞬间感受。那文字好有画面感,看起来觉得并不难,就像是随便写写就能成就一篇似的,可自己是怎么也写不出那样的感觉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