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6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经典读后感10篇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是一本由范琛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一):饭搭子情谊恒久远

  因为吃而结缘,现在已经成了我跟大多数朋友交往的先决条件。但若说起“饭搭子”三个字,却只有一个指代,就是《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叫他范爷好了。

  跟范爷认识过程简直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剧情翻版,豆瓣上一个帖子下偶然遇到,来回几封豆油后发现我们居然正在同一栋大楼的隔壁房间里敲打键盘,我还是实习生,他入职也不久,大家都还是刚要走出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十分钟之后,我走过去推开门,就这么见到了范爷,带着眼镜,清瘦斯文的样子,抱着个ukulele,完全不像是党报衙门里干活的样子。桌子上堆着一摞闲书,其中就有那本让我同京都结缘的书——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

  初到广州不久,范爷带着懵懂无知的我去批发市场买了一堆洋酒;后来又拉我去南乐酒家吃癞蛤蟆,为了吃到最喜欢的那种口味,把每一种都点了一遍。完了再到居酒屋喝一杯,走在天河南,范爷如数家珍,“这家才8个位置,必须提前预约;这家的明太子下酒不错;那家有一群会讲日语的萌妹子;那家有很多日本上班族光顾……”

  吃货就是一辈子的精神属性。

  后来,我们分别晃在各自去冒险的路上,聊更多的关于旅行、关于共同热爱的伊坂幸太郎。他开始给一些报纸杂志写旅行专栏,一写就是一百期,直到最近才知道,刚开始写的时候,他才去过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

  天南海北日子里,我时不时会在网上戳他两下,“又手痒了么?现在握着几张廉价机票啊?”

  最高峰的时候,答案是21张。

  如果对着年假瞻前顾后,只求稳妥的话,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能有这种魄力么?然而就像书的第三部分所说,“一个人要像一支旅行团”,在北海道的小酒馆跟老板扯淡,在伊朗被小萝莉围攻要签名、在印度的避免踩屎的有趣经历说明了一切,范爷的晃荡总是带点没心没肺,这种穷开心不正是旅行最重要心态么?

  后来我辞职出去晃荡了,偶尔会来个周末清迈偶遇什么的,飞机深夜抵达,在塔佩门前见到背个小包风尘仆仆的范爷,见面第一句话,“我来接济背包客了。”于是我俩寻寻觅觅半天,终于找到一家半夜还营业的马杀鸡店。

  要知道范爷还有本职工作,每年也就利用国庆、春节、元旦这些拼拼凑凑的假期跑出去,没想到他却越跑越远,从东南亚跑到印度、伊朗、俄罗斯甚至土耳其、古巴。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满世界玩变成了满世界吃,甚至飞越大半个地球,去墨西哥吃一顿全球20佳餐厅

  君子之交的豆瓣友谊保持了几年后,发现共同热爱的除了日本、还有吃。被八卦过无数次、传过各种莫须有的绯闻,突然有一天发现,“饭搭子”这个属性用来描述我们的关系再恰当不过。

  说来认识那么多年,同在广州时都没吃过几顿饭,不知不觉中,饭搭子的革命友谊从日本的米其林一路延续到香港。

  私底下我们戏称范爷为“谐星”,虽然每次他都一副要弄死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的发飙样,其实心里肯定很高兴的。

  换句话说,因为他是个有趣的人嘛。何况像他那样,几个月时间就带着温柔贤淑的小女友吃了20多颗星星,真是唯有羡慕。

  这年头五花八门的旅行“文学层出不穷,范爷自然对那些晒大胸美颜或者晒大半本照片的书不感兴趣,却偏爱游记界的吐槽大师比尔·布莱森和许崧。范爷走的是同一个路子,读起来颇有他俩之风范,就算没有插图,也足够想象出每一场饕餮之旅,我想这才是文字最终应该回归的地方

  对我来说,范爷不仅是一起结伴吃大餐的饭搭子,也是暗中较量的对手。并不是说数谁吃过的星星更多,而是谁在更努力接近自己理想生活

  相约逛吃逛喝的时候,他大概把所有的目光都倾注到吃的上面,给我拍的照片不是龇牙咧嘴,就是跟本人完全不符的又矮又胖,不过看在书中刊登了一整页我美照的份上,功大于过,抵消所有的不满。我作为“饭搭子”的使命也因为这篇《旅伴易找,饭搭子难求》的文章功德圆满

  一起摘星的时候,我们在情侣约会的西餐厅里分工合作疯狂笔记;在怀石料理吃撑的时候分食wakamoto消化药;站在湾仔小公园里瓜分掉打包来的一星烧鹅粉;在遇到惊艳的菜式时提醒对方忍住不要舔盘子;然而我很清楚,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觅食记”背后,有他做的海量功课,包括花重金从日本代购最新米其林红宝书、花五年时间自学日语从而研究日本食材、认真写每一家餐馆的食评。

  私认为一个好饭搭子首先吃饭观要相似,为了吃我们会很拼,但绝不是土豪般“要吃就一定要点最贵”的风格;两个人都会根据预算做一下功课,点一份性价比最高的套餐,当然也不能错过了餐厅的招牌和经典菜式,咬咬牙也要尝,大不了吃完码字再挣。

  饭君就是这样走上了令人羡慕的拿稿费换餐费的不归路。这意味着我们的吃饭不仅仅是吃,还包括先用相机给每道菜“剪彩”,孜孜以求地向餐厅的厨师询问食材和做法,开动嘴巴同时还要高速运转大脑,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倒是乐在其中。

  最后说说书腰上老罗那句话的典故,去年国庆的时候,范爷照例开启日本米其林吃吃吃模式,两万日元一顿的怀石毫不心疼,却自带睡袋,在我那间六畳小公寓的上铺蹭了一周。

  当我俩正在三星老铺なかむら静候酒烧甘鲷的时候,突然发现各自豆瓣粉丝蹭蹭蹭暴涨。追根溯源,是大V老罗(罗永浩)在微博推荐了我俩的赏味记,此刻他正在我们推荐的建仁寺丸山里吃饭,和我们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

  “这种吃货精神我只在年轻的陈晓卿身上见过。”老罗对于范爷这份一生悬命吃米其林的劲也是敬佩,在微博上这么感叹起来。

  回去才发现,范爷居然全程穿着一双后脚跟破洞的袜子吃完这家三星(具体细节请参照书第96页),也因此引出了一篇最干货的“怀石料理装腔指南”。调侃自己也调侃地如此有价值,我们都会记得下次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袜子有没有破再进门的!

  很庆幸找到这么一个合拍的饭搭子,吃饭的革命情谊恒久远。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二):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不是一个好选择

  整本书我是流着口水读完的。

  饭老板绝对是个资深吃货,据说为了去日本吃,学会了日语,为了去西班牙吃,学会了西班牙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不管传说有多玄幻,毕竟有其原因,如果我也有这样专注的精神,那成为高智商美人梦想肯定也不是不能实现的。

  书的每一章里都在兢兢业业介绍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出处,做法,口感,吃过之后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看见他如何描述食物做法和形状时,你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作者当时双眼放光,口水肆虐的表情,再配上平时文邹邹一副书卷气的样子,实在有一种莫名的幽默真实感让你不得不相信,他说的那些家餐厅就是有那么好吃,和值得学一学听听就绝望的西班牙语和日语。

  除了美食,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对各个厨师的描写,寥寥数语,一个个性格鲜明,专业十足又可爱非常的厨师,伴随他们做的食物一起跳出来,想一想一位大厨挥舞着笔写下食物清单,用菜刀割开纸张,一脸兴奋的递给你,那画面一定震撼温暖

  好吧,我会用的词已经都用在上面了,总之,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如果你也有几位吃货朋友,记得多买几本送给他们,至少我的朋友接到这本书都在兴致勃勃的准备转战下一个米其林餐厅呢。

  :我用了三个星期看完的,因为是睡前看,看了没多久就饿了,只好去觅食,三个星期后肥了2斤。

  请吃货,和像我一样没有自控能力同学一定不要睡前吃!啊,不对,是睡前看!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三):吃货旅行面面观

  190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创始人觉得,推动汽车旅行发展会有助于他们卖轮胎,于是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内容包括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其中,收录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被称作米其林餐厅,由监察员严格筛选评出来。达到三星级的米其林餐厅,是始终保持最高水平且令人永世难忘的星级餐厅。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正是从日本的米其林餐厅开吃,带我们领略一场场滋味无穷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从来都是件见仁见智问题,有些人可以借助它来洗涤灵魂忙碌的人可以借此机会放松自己,迷惘的人趁着旅行抽身于看不穿的世界……而吃货的旅行,自然是吃遍全世界的美食,哪管什么国家和不同的餐桌,整个世界都是个食堂,从一张桌子吃到另一张桌子。嘴里嚼着美味的食物,身边有着最贴心可爱的“食友”,真是人生何求。翻开这本书,前几页完全被日本菜肴谗得口水直流,作者除了描述食物有多可口,还不忘在后面附上餐厅地址和消费价位,非常贴心。对穷游的人来说,免除了看到菜单就逃出饭店尴尬窘境。对于富游的人而言,也避免了花冤枉钱的机会

  除了带读者观赏美食和美景,作者还提出了不用辞职,充分利用几个长假和年假来旅游的观念。原本就带着放松的心态出行,非把饭碗砸碎了才出发,旅行回来势必得面对重新找下家的无奈。好多人为了寻找自我、看看世界或是逃离眼前的环境而出走游玩一阵子,但山再青水再美饭菜再香,最后还是得回来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和麻烦,一切想要躲避脱离的事情都好好滴等着出行回来的我们解决,人生难关怎么会因为一场旅行而就此化解呢?既然要玩,真不如像作者一样,轻松地出行,回来继续忙碌地工作。旅行回来吃饭时可以尽情地回味美食美景,写写文章发发照片得瑟得瑟,而不是担心下个月的饭钱还没着落。

  这本书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吧。看到作者在《自序:关于这本书的9个自问自答》中说,为了旅行,他从日语零基础到考过日语一级,一个人埋头学习日语整整五年(自学过语言的人都会懂得这两句话背后的重量)。通常一个人如此努力,不是有着浓厚到鸡血沸腾的兴趣爱好,就是有着让自己鸡血沸腾的明确的目标欲望。我始终相信,所有的逆境都抗不过人的热情毅力,任何愿望的达成都拿出百分百的勇气行动,你的期待便很难落空。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四):愿有美食抚慰你,那些孤独的旅人~

  初识饭桑缘于读过他那篇在我看来称得上经典佳作的《在枫红前离开京都》,没有华丽显摆的措辞,也没有文人墨客特有的学究气,文章很淡泊,清丽朴素的文风让自己一度以为作者会是一位贤良淑德温柔大方清奇女子

  后来在他的中国好饭搭叶桑的文章中,数次领略他那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的吐槽功力,又得以在寥寥几张饭局照中窥见真容,尽管从未谋面却早已神交许久:萌妹子不过是个喜好美食的吃货小哥,饭桑依旧是饭桑,那个与我同龄却俯首甘为美食折腰浪迹天涯,只为在漆黑的夜里用一碗高汤的温度温脾暖胃。

  不管是透着一股浓浓土豪风的米其林怀石料理,还是马六甲夜市摊里的土鳖大排档;无论是吃不完就走不掉的地球死神拉面还是有些哗众取宠吸人眼球的分子甜品;接地气的庶民料理和看上去毒吃起来香的玩命河豚,在饭桑笔下总是那么津津有味高潮迭起,合上书,脑洞里立马浮现出那一幕幕香艳的美食情色大片,真叫人恨不得多存几个硬盘,把这些秀色可餐一网打尽,随时轻解裤带,望梅止渴撩我心忧。

  全书读毕,打动自己的恰好不是一路上的美食奇缘或沿途美景,反倒是那篇《旅伴如伴侣》戳中泪点,让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归属感。

  大概也是一个人行走惯了,回首这几年国内国外游,几乎都是独身凄凉上路,住过青旅睡过沙发,蹭过机场飘过民宿,也曾一时兴起网上勾搭驴姐驴友,却从未真正和恋人一起携手走过天涯。

  那句歌词唱得好:我爱过的人没有一个留在身旁。

  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有时运气如中了彩票,在路上也会认识些同路人,可不知道是自己魅力不够气场不强还是天生就吸引不来同龄异性色气的目光,路上结缘的要么是岁数堪比老爹大伯猥琐大叔,要么就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甚至更小的萝莉御姐,可想这艳遇指数堪称为0.

  许多次途遇妙曼情侣,望着他们陶醉于春花夏虫秋月冬雪,流连于亭台楼阁古堡森林,拿起自拍神棍你侬我侬,可我偏偏不解风情,数次误入竹林深处,惊起鸳鸯无数。。。

  在空气里都飘来恋人肉麻情话的场景下,旅行路上总是弥漫着一种强烈又奇特的磁场,要是一向冷淡麻木神仙姐姐亲临此景,恐怕也会情不自禁触景生情:神啊,许我一个青年才俊,他负责拍照,我负责微笑,共享世间繁华;

  当然更多的是遥不可及求而不得,于是心生阴暗恶毒诅咒:嗯哼,秀恩爱,死得快!

  其实,这些所谓的狠毒咒骂又怎能让你们明白一个大龄剩女在风景看透之后却依旧形只影单,无人与你分享细水长流的落寞孤寂?

  都说游品如人品,你是什么样的旅人决定了会遇见什么样的旅伴。

  饭桑说的好:旅行有风险,旅伴需谨慎。

  想想在选择旅伴这件事上,那些年还真遇到过不少奇葩,他爱吃肉你却吃素;他喜欢棒婊你却好日系,他精打细算你粗枝大叶,他文艺浪漫你质朴生活,这些都还算小儿科,若真不幸遇到披着旅伴的外衣却是劫财劫色甚至索命的衣冠禽兽,那才真叫“苍天有泪,生命很累”!

  好歹自己RP过硬,也幸运地遇到了即使旅行结束却一直保持联系的知心朋友,当然更庆幸的是,一路上捡人和被捡成正比的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因为旅伴的事造成人财两空,也算是幸事一桩。

  忘了说,饭桑的星座解构旅伴之说固然有理,那还得看看那人的上升太阳,月亮金星,要不然够分裂啊~这辈子要摊上个蛇夫座我也只有默哀三分钟。。。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还是回过头来再正眼看看书中美食,就着书中这盘精心烹制的下酒菜,用那美食来场口腹之欢,莫管窗外喧嚣人事。

  说到底,人生已是艰难,还是吃饱喝足穿暖裹好捱过这漫长冬夜。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五):探寻世界美食之旅-怎样也抑制不住一颗吃货的心

  美食是不分国界的,好吃的东西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飞向全世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里边含有一颗令人叹为观止的“吃货”的,作者不仅享受美食,还追逐美食,为美食打飞的前往,令人十分佩服。这也是一本介绍美食的书籍,有好吃的,当然要分享,作者又无私的把这么多年的私人收藏分享,随着他的味蕾,来一趟探寻美食之旅。

  去日本,除了化妆品大扫沟,不一定非要花上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吃一次寿司之神的寿司。可以转个弯,试试米其林在日本的餐厅。米其林三星餐馆超过发源地法国,日本人的“职人”精神也发挥在料理中,将料理研究了个透!而且,在日本去米其林就餐,消费还不贵,正所谓,用合适的价位,吃着最美的食物!

  在第一个章节:米其林餐厅,约吗?作者可谓吃遍日本了,大阪、京都、关西,都有作者的足迹,有点好奇作者到底是吃了多少家餐厅,才会从中选出好的推荐给我们。而且作者也不仅是推荐餐厅,对所在地的环境、每个餐厅的特色都有详细的介绍,看完之后你会想要迫不及待去品尝,正好,每篇文章后边都有餐厅的地址、联系方式!好吃的,自己吃没滋味,无私分享最万岁!

  为了喜欢的人奋不顾身只身前往某地可以理解,对那些只为了一口好吃的半夜驱车前往或者实在忍不住专门打飞的前去,有点难以理解,只能说我对吃的追求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吧!专门为了一份鹿肉奶油饭去吉隆坡,国都出了,再为了一份鸡饭粒去趟槟城也不足为奇了。米饭和鸡肉高汤一起煮熟,再把米饭肉成团配着白切鸡一起吃,看描述就很美味,作者特意去一次有点可以理解了。还有好吃的吃不完拉面小哥就会不高兴的拉面、老挝夜市的糯米饭,为美食而奋不顾身,我也有点想了。

  美食是全世界的,只有去找,才会发现。一个人旅行没有伴、抽不开时间、世界到处有暴乱太危险,那么,怎样才能迈出脚步去探寻美食呢?最后一章作者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一点建议。旅行不一定非要有伴,自己也可以很精彩,多自由呀,想走走想停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逛;在新闻里世界可能是很危险的,危险地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平静安和的,在打仗的地不去,其余想要去的可以多看看论坛了解下真实情况;辞职旅行是令人佩服的,辞职回来之后呢?要重新找工作、职场从零开始,不能总重复辞职旅行找工作呀。利用起所有的假期,去看看世界。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有美食餐厅推荐、有抽空吃遍世界攻略,世界,是一个大的食堂,我们可以去探寻去品味!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六):自序:关于这本书的9个自问自答

  作者在此路过。之前应《上海壹周》约稿,写了关于自己旅游经历和这本书的9个自问自答,就把它当作书的自序吧。

  问:第一次发表关于旅行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

  答:开始发表旅行文章纯粹是偶然。大概是在四年前,一家报纸的编辑约我写每周一期的旅游专栏,就断断续续地写完了一百期。专栏结束后,有次和编辑吃饭,她问我:“开始写专栏的时候,你都去了哪些国家?”我想了想说:“好像只有越南和泰国吧……”话刚说完的那一刻,编辑脸上的神情看起来有点复杂。

  到了后来,写关于旅行的文字已经成了习惯。在旅行途中,碰见了有趣的人和事,就想把它马上记录下来。试过在土耳其回国的航班上写完六千多字的游记,也曾经在哈瓦那机场码完七千多字的文章。回过头再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文本欠缺打磨,叙述太口语化,但这都是我最想告诉别人,最想留给自己的真实印象。

  问:听说你好像没去过欧洲啊?是因为穷吗?

  答:谁说的?我也是去过俄罗斯和土耳其欧洲部分的好吧!只是目前对法国、德国这些老牌的欧洲旅游国家的兴趣不是很大。可能是因为它们常在书中和电视、电影里出现的缘故。当然,穷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我对那些较少在新闻上出现的,在人们印象中有些无序甚至是“脏乱差”的国家更有兴趣。比如印度或者伊朗。在这些地方,你更容易经历和平时生活中不太一样的事情。这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碰撞给人带来的观念冲击更大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很喜欢的地方是日本,而喜欢的原因有一大半是因为日本料理……

  问:不辞职也能去很多地方旅行的秘诀是?

  答:秘诀就是有一颗排除万难也要出去玩的心啊。我之前是报社记者,不需要每天坐在办公室,时间相对自由,就常常趁着大小假期溜出去玩。最夸张的时候手里有20多张还没用过的机票,半年之内出境5次。后来换了工作,恢复到朝九晚五,每年只有五天年假的苦日子,就收敛了许多。

  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和年假加起来,也还是能去不少地方的。有空关注一下廉价机票,蹭蹭各大旅行网站和APP的优惠,鼓起勇气和老板说:“我要请年假!!!”不辞职去旅行也不会太难。

  问:总是一个人去旅行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一个人去旅行,偶尔会发生一个人去看爱琴海,一个人去看夜景,一个人去泡温泉之类的惨绝人寰的故事,但也比碰上性格不合的旅伴要好得多。

  我并不觉得出去玩就一定得结伴。而且,一个人出门的次数多了,会更加喜欢上这种随性的玩法,变得不愿意迁就别人的行程。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下次还是希望可以和喜欢的人一起旅行吧。

  问:后来怎么开始从写旅行变成写吃了?

  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出去玩的时候是不太挑餐馆的。直到有一年去日本奈良,在一家餐馆的经历改变了我原来对食物和餐馆的一些观念。

  那次是去奈良的一家米其林三星餐馆,它外表上就只是普通的小店,推开餐馆小门,看见的只是二十来个座位,陈设布置也十分简单。在这里吃饭的氛围让人觉得像是身处一家常有街坊来光顾的居酒屋,又像只是去一个厨艺不错的朋友家吃个家常便饭。主厨和服务生会热心地写汉字或者用蹩脚的英文向我解释菜品的食材,就连坐我身旁的欧巴桑见我的酒杯见了底,都会热心地用她自己的酒壶帮我斟上一满杯。

  这家餐馆看着随意,但你要是细细琢磨,就又能看出这家餐馆的不同寻常。比如前菜拼盘中用来取食物的牙签,是用紫菜包着细乌冬面做成的,可以配着食物一起吃掉;比如盛酒的酒杯大多是精通陶艺的主厨制作或者淘来的,造型很好看而且都价值不菲。

  这家餐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当时就觉得,一家店面看起来很普通的餐馆,怎么能做到食物精致,细节用心,而且还能营造出这么好的吃饭氛围?

  从那之后,我开始试着写一些餐馆的食评和关于食物的短文。虽然目前还不太会做菜,但对食物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问:按照米其林指南去吃了近百颗星星,是因为强迫症吗?

  答:也不是,吃这回事嘛,最重要的还是要吃得开心。

  开始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摘星数量和榜单踩点的强迫症。好一些的餐馆吃得多了之后,就会觉得餐馆环境也好,或者这个餐馆在什么榜单获得什么评星也好,都不如自己的味觉体验来得更重要。

  餐厅能入选米其林指南和全球50佳之类的榜单,只能说明这家餐厅的食物是有一定水准的,价格也不会太便宜,但至于合不合你的胃口就难说了。我去过一些盛名在外的米其林三星餐馆,尝过后却觉得名不副实。虽然在米其林餐厅吃到好食物的机率确实更大一些,但平日里还是会更喜欢去一些街坊小店啦,大排档啦之类的物美价廉的餐馆。

  问:为了旅行做过的最努力的事情是什么?

  答:花了两年时间,从日语零基础到考过日语一级。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出于兴趣读了一些日语书,看了不少日本动画和电影。到了一个人去日本旅游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五年学的东西居然足够应付旅游途中的种种问题,还能和餐馆厨师还有旁边的欧巴桑食客喝酒扯淡。回头想想,那五年里一个人埋头学日语的日子也就显得不那么寂寞了。

  问:有旅游目的地的遗愿清单吗?

  答:南美洲,越遥远的地方越是最想到达的地方。为了这个还特地学了半年的西班牙语。但在墨西哥和古巴玩的时候,除了问价钱和问路之外就什么也不会了。目前最想去的目的地是恶俗的挂着“世界尽头”招牌,挤满观光客的乌斯怀亚,能顺道去一下南极就更好了。另外,还可以加上一个冰岛。

  问:关于这本《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有什么想说的吗?

  答:关于游记,我喜欢的是比尔·布莱森和许崧那样插科打诨的写作风格。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教导如何出国自助游的攻略,也不是一本要细数各国历史和人文风情的美文合集,它只是一个爱吃、爱玩的普通游客四年积攒下来的旅行笔记。我在经历书中的那些事的时候是开心的,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开心的。如果你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也能开心,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七):这是一本好书,还是多写几句吧

  最早是在一个小组里认识范君的,好像是咨询了一些问题,范君很热情,来回了好几封豆邮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后来开始看范君的日记,写的很有趣,照片拍的也很赞,再后来就是微信公众号,再后来就出书了。

  出书征名时我还参与了,不过没选上就是了。。。

  其实书刚出版的时候我没想过去买,因为觉得他的文章在豆瓣和微信里全都看了,书里的估计也没多少新鲜东西,后来觉得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支持一下,于是放入购物车等活动,果然还是等到618才买。。。

  上面都是废话,下面稍作评价。总的来说,范君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平实却有趣,不花哨,带点冷幽默,比一般的杂志文章要写的好。无论是食评还是游记,看了都有种让人也去尝试一下的想法。范君的照片拍的也是不错的,特别是食物,以前在网上看他的食评,总觉得把食物拍的特别诱人,而同样的料理我就拍不出那种效果。可能构图和用光都有原因吧,不过拍风景的照片好像一般,好几个我们同去过的地方我看拍的还没我好,哈哈。

  按照上面的评价,再加上对作者本人的好感,完全给这书可以打个五星,不过实在可惜,出版社的装帧,排版,印刷都很一般。印刷的差,在照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基本上算是把范君的照片全毁了,以前看了就想吃的照片,放到书里变成惨不忍睹的分辨率和色彩,若不是以前在电脑上看过大图,光看书上的是完全没有感觉。还有好多照片用组图的方式呈现,豆腐块一般的大小,放了跟不放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与其达不到效果,还不如干脆就别放图,纯文字也是可以有吸引力的。

  鉴于此,我建议范君把这书的版权卖给豆瓣,做成电子书在豆瓣阅读里卖,一是可以增收,二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图片的质量和美感。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八):让吃构成城市小旅行

  做了多年美食记者,见过无数大厨,自认为有过出彩的稿子,但仍深感力不从心——怎样把吃饭这件事写得又好看又好吃还不像软文,难道只有骂人这一招才能亮明观点?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本书的。

  写吃,是一把双刃剑,既讨巧又面临风险。毕竟,相比花草风景和情绪,“吃”总是最吸引人的,“爱吃”算得上人类共同爱好;但写吃也不容易,同类竞争对手太多,古往今来,好吃能吃又写得一手好文的人不在少数,反正我每次写一样食物都会用食物名称和一个人名做百度关键词,不外乎汪曾祺、沈宏非、袁枚、梁实秋、殳俏,然后摘几句话用来增加文章所谓的厚度,屡试不爽。

  范琛找到了一条带有自己风格的路径:如何巧妙地吃到米其林珍馐。说它是一张实用帖,没错,除了介绍城中米其林餐厅,并附带Information;但又绝不是那些打着“必吃”、“TOP10”的旅行攻略,从菜到人到背后的故事,充满了85后作者都有的智慧和见识。

  作者对日本美食偏爱有加。开篇就一篇“反潮流”——排队吃寿司?还不如尝尝日本的西餐。听起来蛮无厘头的,我到日本就是要吃日本菜嘛。去年我还是这么想的,现在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尤其在看过《天皇的料理人》后。笃藏赴巴黎学习,又放弃国外高薪,回到日本,借鉴和运用他人长处,又将两国料理打通研习,这就是“职人精神”——这成了一个热门词汇,真要细究起来,职人精神的解释就是对食物的认识和坚持。比如季节性,如今“不食不时”已经被说烂了,但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事的人沉得下心,不受外界干扰。而本质上,是对时间的尊重,是有感知的细胞。说着,也很想在明年4月去札幌的莫里哀餐厅吃樱鳟呢。还有一点和我们大不相同,日本厨师为本地食材感到自豪,而不标榜是从国外进口。说来惭愧,我们至今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说个“进口”好像卖不起高价格。

  吃是写不完的,总有那么多餐厅层出不穷。有环境好的菜也好吃的,有菜好吃的苍蝇小馆,也有噱头十足但难吃的要命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家馆子,是可以为它们专门跑一趟的。而我这种懒得出门的人,也因为作者的启发,决定让吃构成我的城市小旅行。如果再和作者一样吃不胖,就更完美了。

  对了,摘录一句书里和吃关系不大的话——和带有文艺特质的双鱼女去旅行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噩梦之一。深得我心啊。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九):追求极致,方成大家

  这是一本旅行、美食、评论指南吗?是的。

  这是一个人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记录吗?是的。

  这是以一种踏遍万水千山的独具匠心向另一种严谨、赤诚、一丝不苟的饮食文化致敬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是吃货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向往这样说走就走的率性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佩服作者为了这一切学外语、做攻略、融入他乡的文化和生活并愿意记录毫不藏私地分享吗?是的。

  它很诙谐轻松吗?是的。

  它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吗?是的。

  它很平易近人,亲切热络,让你愿意推荐给朋友吗?是的。

  以上所有,都有肯定的答复,我喜欢这本书,读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觉得兴趣盎然,赶紧推到一马爸爸眼前,急于和他分享。又常常一个人看得投入,一马爸爸在旁边跟我说话都完全没有听到。跟随着作者,踏访一个又一个米其林饭店是一种享受,看作者在老挝度过难捱的时光更是一件乐事。带到单位去,同事问我这是美食书吗?我说是,又不仅仅是。

  它传递更多的,除了美食,更有食者与餐饮从业者的态度。书中引述过一个故事。讲到北海道名物牡丹虾,极品与一般品质的牡丹虾价格差到3倍,味道差异却可能仅有5%,即便这5%,也要有极其精准的味觉能力才能分辨得出来。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不会去追求极致,选更符合大众品味及消费水平的一般虾即可。那么那些不断流传的,究极技艺和味道要如何才维护不坠呢?用书中引述的话就是“只能是某种人的耿耿信念、人的不回头傻劲、人自我感觉良好的骄傲云云”。可以说这个故事对我的打动,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和他代表的一类食客、饭店老板、主厨,这一系列人的坚持和追求。不全是饕餮的口福之欲,还有传承、创造、坚守,除了享受和满足,更有一丝不苟和极致审美。

  以这样的角度看,无论你是不是美食的狂热爱好者,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从小立志“世界那么大,我想吃遍它”,你都可以翻开这本书,它是本轻松有趣的读物,却能在合卷之后给你很多深思和动力。你可以向匠人们致敬,也可以打开电脑,订一张机票,去开启你自己的世界食堂探索之旅。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十):走走走看世界,吃吃吃玩地球呀~

  某个午后,我在慵懒的阳光下,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这本书。这是第一次看到将世界形容为食堂的。这一两年在豆瓣上也扫荡了不少美食达人的日志,第一次看见有人为专门吃米其林而去。旅游达人这么多,为了吃可以穷游的还是头一个。百来颗星星啊,眼睛都要花了。

  看他的文章是件很开心的事。每一个餐厅每一道菜都能有很好的形容和描述词,看着看着开心起来了就好像自己也吃了那些食物一样。其中最为喜爱的莫过于看他的日本料理米其林餐厅了~每一道菜都那么那么精致,看得人口舌生香,心里的幸福感都要满溢出来了。

  一直自诩自己是个吃货。也爱在厦门,或者在旅行途中到处找吃的。去山东的时候最爱那里的樱桃,去湖北的时候最爱豆皮,去湖南的时候最爱华容头菜,去广东的时候热爱粤式早茶,而去青海的时候则超爱酸奶……最开始的时候我会兴致勃勃把每个地方好吃的都罗列出来,甚至连地点都列出来,然后朝着这个地方去寻找。但是渐渐的,开始随性起来了。不再那么强烈要求一定要吃到某某食物,最明显的是在云南,当我想方设法找到所谓的美食点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最好的美食并不是当地的特色,而是最简单的食材,一锅松茸鸡汤,一锅松茸鱼汤,就可以抵得过所有的云南小吃,烤乳扇神马的。因为我知道,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特点,而生就一副闽南胃的我,其实对那些地方的菜并不热爱,尝尝就好,不尝,其实也没那么难过。最美味的还是正常的饭菜,最美味的还是用心做出来的吃食,就如同作者在能够以吃为目的的玩玩玩旅行,真是一件莫大的开心事。

  作者的分享有极度治愈的功能。最近两个月开始自己做饭,一开始无比羡慕网上各种美食达人,每天各种做做做的美食。。各种烘焙点心和精美的早餐拼图,做到最后才发现,其实自己最爱的还是家常小菜。什么牛油果窝蛋奶油焗蔬菜,其实我只想吃清水萝卜和简单的米饭。想必作者也有一颗中国胃,吃来吃去最爱日本的米其林,烤物,渍物,汤物……种种都是我的心头好啊。瞬间放下了手中关于神马油炸的烘烤的各种吃食,转身投入到食物本身的美味中去。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最爱是当外景主持人,因为可以免费的到处玩玩玩。后来知道了这种免费背后的辛苦,放弃了这一行当(我不想说是因为颜值不够)。自从毕业旅行去了一趟山东以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必须出去溜一圈,去哪溜都行反正得出去。看着作者全世界到处跑的模样,随性潇洒背后想来也有很多的辛苦和劳累,不过还是很羡慕这份随性和自在。这么大的世界都能成为一个食堂,那还有哪里不能去呢?只是像厦大一样,这个食堂也是分成芙蓉餐厅勤业餐厅和其他什么餐厅的~不同逼格的人去不同的餐厅食用。而想来,范同学选择去的,应该是教职工的餐厅了吧~除了走走走看世界之外,还可以吃吃吃玩星球呀~!

  谢谢2koo的书,治愈了我的一个周末,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更多的期待,努力攒钱去看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