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10篇

2018-02-05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10篇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是一本由赵缺著作,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一):从《诗经》看古代中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

  我一直很喜欢诗歌,无论是外国人写的诗歌,还是中国人写的诗歌,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我都喜欢。古诗中最喜欢的当属《诗经》了,觉得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小的时候我从这本诗经中学到了很多四字成语,如“投桃报李”“信誓旦旦”“如履薄冰”,还学到了不少八字诗歌,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从《诗经》中学到的这些东西对我的影响很深,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初高中时),我都不讲人话,说话总是四个字四个字往外蹦。比起《还珠格格》中学四个字成语学到与男朋友吵架,出手打人,离家出走的小燕子,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好学生同学问我:“你作业写完没?老师一会要抽查的。”我答:“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此,也闹了不少有趣笑话

  大学毕业后,我继续读过几本关于诗经的书,有的是诗经的注释、解析和翻译,有的是从《诗经》出发,发挥自己才华写成的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赏析作品,有的是作者用或华丽、或清新的笔调写成的古代浪漫爱情故事。最近看的赵缺的这本《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则是我看过的最欢乐搞笑的有关《诗经》注释的一本书,也是我看过的对《诗经》“最正经”的“不正经”的解读。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选取了《诗经》中三十三篇被广泛误解的诗歌,通过有理有据的考证,告诉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相爱男女誓言,而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深情约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不是因为思念很深,两人一天不见像九个月那么漫长,而是说两人一天不见,关系便已疏远;“遇人之不淑兮”也不是说遇见坏人,而是说老公破产了,老婆也跟着完蛋……听起来似乎充满了娱乐感,故意让人大跌眼镜,但是作者对《诗经》颇有研究,考证相当严谨,结合大师们的解读和历史,大力驳斥现当代“砖家”的种种说法,再加上说理清晰,行文生动幽默,话锋犀利,嬉笑怒骂地评说古人,让你不得不相信他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相

  大家都知道《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从赵缺对《诗经》的解读,不仅让我看到历史的发展,如周朝的更替,也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尤其是古代中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当时,男同性恋被称为“男风”或“南风”,在周朝的民歌中就有不少赞美男子,歌咏男同性恋的词句。在《小雅•谷风》写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意思是,当初你因为恐惧,将我搂在怀里,我陪着你共度忧患,现在你生活好了就甩了我。这首诗充满哀怨之情,指责了一名忘恩负义的男子,而作者“我”也是一名男子,可以推断他们是一对同性恋人。在《王风•扬之水》的作者是在外戍守的战士(或将领),他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那个人啊,不陪着我来申国戍守)。”在周朝是没有女兵的,因为只有男人有资格当兵,所以这首诗表达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思念之情。还有《郑风•山有扶苏》,讲得是郑忽(郑国的太子)喜欢美少男即“娈童”的事情。“娈童”指的就是被男人玩弄的美少男。《诗经》中也有诗歌专门讲了“娈童”的命运。《战国策》上有记载,有人向虞公进献美男,希望通过施展“美人计”打败他,可以说同性恋起到色情间谍的作用。《周书》中说“美男破志,美女破居,武之毁也”,意思说“美男”也好,“美女”也罢,都是国破家亡的祸水。人们常说红颜祸水,其实,在古代蓝颜也一样是祸水(好吧,好看的人都是祸害,这让我等不好看的人心里好平衡啊)!

  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有许多称谓,例如 “断袖”、“安陵”、“龙阳”等,每个称谓都有对应的典故。比如“龙阳”讲的就是龙阳君的故事。他是魏安僖王的男宠,魏王很爱他,两人同床共枕,甚为恩爱。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不仅不高兴,反而哭了,泪如雨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梨花带雨地说:“我刚开始钓到一条鱼非常高兴,但是后来我钓到更大的鱼,就把小鱼扔了。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这么多,别人会把比我更美的人推荐给你,到那时,魏王你爱了其他美人,我就会像第一条鱼那样被弃如敝履,想到这里,我怎么能不伤心难过呢?” 魏王听了很感动,为了讨好爱人,他甚至颁布命令,拒绝任何人为他进献美女美男,如果有人在他面前提选美的事,则满门抄斩。魏王和龙阳两个人的爱情专一又长久,堪称“好基友”的典范。

  赵缺的这本《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不仅让我欣赏了诗歌的美,也让我看到中国古人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不褒不贬不敏感,很中性,很宽容的,除非你因为同性恋而毁了江山社稷。如今,从《诗经》时代到现在,已过去两千多年,恐同情绪虽然还存在,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古人,对同性恋持宽容、理解尊重的态度。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二):千万不要买这本书

  我这还是头一回在豆瓣读书被水军给坑了,原以为只有电影评论才会有大把不要脸的混蛋给烂作品写表扬,没想到这破书销量这么低水军到不少。在当当买了书,第二天我就给退回去了,这书写的,怎么说呢,bullshit。

  全书共写了三十几首诗经里诗篇。每篇开头有一段没什么营养的所谓的“解释”。首先,语言十分不正经,说到某个古人必称“同学”,比如朱熹就是“朱同学”,读了几篇下来我都想替古人教训教训这货了,谁tamadafaka和你是同学!还有很多网络用语,就不一一列举。反正很令人生厌。其次,一点学术性也没有,逻辑性也非常差。解释古字从不引述出处,提出理论从不证明,通篇就像是意淫。而且,长度非常短,扯淡都扯不丰满

  所谓的“解释”后面是诗经原文,然后是注释,就是那种任何一本诗经书上都有的生僻字解释。这个部分为了凑篇幅还是一个字的解释一行

  最坑爹的是后面还附送了白话翻译的诗经。且不吐槽翻译生硬地都比不上谷歌娘,TMD几个字一行一首诗占好几页留白留得像大白纸,生怕读者不知道编辑你在凑页数是吧?丫都不如坦坦荡荡地写一本《What Every Man Thinks about Apart from Sex》,至少还能买回来当笔记本用。

  最后让我决定退掉这本书的是第一页的”主要人物“,一本诗经解释还有个主要人物,呵呵。具体内容我背不下来了,大概就是一些中二病意淫自恋的东西。

  总之,千万不要买这本书!实在好奇买了,也不要忘了可以退货!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三):水军太嚣张,我也说两句

  刚刚整完论文的导言,习惯性逛一下豆瓣准备睡觉,不想却看到读书首页关于此书的热门评论。标题取得够响,比此书作者还要有水平。当然,没记错的话,那人似乎也是个写书的。看完那通篇的溢美之词,着实有些受不了。奈何下面评论几乎出现一边倒支持,都说看完评论多么感兴趣,都说作者写得好。好不容易看到了那么一个唱反调的,却不料下面就接着一连串的攻击了。

  跳出那篇评论,有篇繁体字的评论虽不热门亦颇为醒目。剪短抱怨两句后便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上來解釋“仇”就是錯的。中國古代文字訓詁里有個規則叫做“一字反訓”懂麼,比如“亂”,既可以解釋為“治理”,也可以解釋為“擾亂”,治理和擾亂兩個義項是相反的,仇也是一樣,可以解釋為“怨偶”,也可以解釋為“佳偶”,就看上下文語境里取哪個訓詁義項。

  不意这样的评论马上也引来一阵谩骂,谩骂者技术之低劣真不敢恭维。(当然,笔者也是畏畏缩缩怀着一颗即将被骂的心才开此篇章。)

  不可否认,笔者并未读过这本书,也并不打算读。但在写此评论时因为系统必须要求给星,为了避免潜在骂者太过激愤,所以还是给三星为妙。

  虽然笔者并未读此书,然而,对于开篇所提到的那篇充满溢美之词中所举出妙不可言之一点,却不得不提出点异议。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王风•扬之水》的作者是在外戍守的战士(或将领),他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那个人啊,不陪着我来申国戍守)。”在周朝是没有女兵的,因为只有男人有资格当兵,所以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思念之情。

  于此,笔者不禁要问,中国文学史上的那么多闺怨之作说那个人啊你为何不来陪我,那按照作者以及那评论者的逻辑,因为男人是要走四方闯天下报家国的呀,所以这个女子一定很懂事,一定不会要男人来陪她,所以她呼唤的一定是某个女子呀你为何不来陪陪我亲亲我抱抱我呀!

  可笑,真是可笑!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读后感(四):初看引人发笑,细想令人深思、赞叹

  “白富美嫁官二代”,“拒绝裸婚”,“基友恩怨”、“准强奸犯”、“强制拆迁”……这些21世纪的重口味高频词汇,都被作者拿来陈述西周时期,那本曾被我们称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经》。让人在阅读同时,总忍不住拍案而起:太特么大胆了,太特么有趣了,封面上那个煞有介事的、帅气的大胡子简直就是网络时代的坏小子

  但初看引人发笑,细想却令人深思、赞叹。

  作者把朱熹、毛亨、郑玄、孔颖达这些古代治《诗经》的大家召集在一起,用难以想象的悟性与之对话,用难以想象的魄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书中的解析读起来,就好像是古今治《诗经》的大家超越时空,在21世纪参加一场由今人主持的《诗经》研讨会,最终的成果便是这本有史以来对《诗经》最精准的解析。所以,看似夸张的标题背后是严密的推理逻辑,看似不羁的作者实则是一位奇思博学的鬼才。

  不过,这本书我最喜欢不是要点解析,而是作者的译诗。理论研究是逻辑的,理性的;诗词创作是非逻辑的,感性的,这本书做到了二者兼得。比如普遍比较熟悉的:“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作者翻译成“女人啊女人!不要迷恋男人的温存。男人的爱,只是一时的欲火,女人的错,却是一生伤痕。”不仅准确翻译出原诗的意思,而且译诗的艺术价值不在原诗之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