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7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精选10篇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是一本由范雨臣 / 张零贵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一):一本让你认识以色列和犹太民族的好书!

  看书本是一种休闲,所以不想给自己作业,可我又怕自己的健忘把我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以色列及犹太民族的印象这么快就谈忘了,故借以做个记号。

  以色列,对于像我这个对历史地理比较混沌的人来说只是一个连年战乱的中东国家,时常听到的就是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但从未刻意去留心它。我对于政治概念更是还停留在“好人”与“坏蛋”的幼儿阶段,也不知从何形成的印象——以色列总是欺负巴基斯坦,阿拉法特是好人,沙龙是坏蛋……

  犹太人,就是一群野蛮、好斗的粗鲁人,终日生活在漫天黄沙、干燥的地方,忍受饥饿、战乱,挣扎在死亡线上……还有就是那种对于宗教走火入魔的崇拜,成天除了打仗就是信教,根本文明而言……

  刚打开此书看序言时,我就等着作者带我解开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他能在定居点留下来,还以这种褒扬的口吻来讲述它,在那种地方境竟然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还要继续呆下去。

  前不久一个朋友说去以色列旅游,我就觉得很诧异,现在那里的局势这么紧张,去那旅游,太危险了!寻求刺激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玩笑啊!

  带着这一系列问号,我翻开了《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正文。

  看了前两节,还是和自己以前的印象很相符的,特别是提到附录是介绍的犹太人宗教的什么13 项原则、安息日期间的39类禁做工作,还有什么613条等等一条条令人匪夷所思清规戒律惊讶那些虔诚的教徒竟然筵席了二千年!也许就是这种信念才铸就了犹太文明。

  虽然到现我还是一脑子雾水,犹太人信的到底是哪个教,也没整明白《圣经》和《托拉》有啥关系,还有那个《塔木德》和《十戒》。不过,我敬佩犹太人的虔诚。虽说有的人看似游手好闲,不工作,不养家,整天在依瓦里混日子,不过也捍卫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才能使死去了二千年的希伯来语又重新复活,才能使犹太文延续下去。

  特别是“第一句话和第一首歌”中二战后认领犹太人遗孤的故事,让你不禁对犹太人的民族精神感叹!

  世界三大宗教,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对人心灵的洗礼,教人正义,它对人们行为规范的界定远远严过法律,就像书中提到的对“罪”诠释,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书中“搭便车”里提到的一系列“雷锋”事件了。

  看了这本书会对以色列福利、移民政策、宗教制度、扶贫行为等有一定的了解,谢谢作者把我带走进了以色列,领我进入了犹太人的世界,让我认识了以色列,重新审视犹太民族。也让我对其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滋生了更多的疑问有待日后对解读……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二):生活在约旦河西岸 书摘

  70页,耶和华在希伯来语中:yod-he-vav-he 即Jehovah,他是希语中“存在”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成的。耶和华有“永恒的”、“存在”、“我的主”、“这个名字”、“宇宙之王”、“神圣祝福”等意思,巴比伦塔木德解释说:“神的名字是什么?答:上帝(神)的名字是由几十万字组成的托拉”。

  哲人们根据十诫:“不得以神(上帝)的名义滥发誓言”,列举以下四类:1、众所周知真理;2、明显谎言;3、背离了托拉,如“完全可以吃猪肉,上帝(神)完全同意”。4、不可能的事。

  66页,希伯来语的复活:苏联犹太移民埃利阿扎尔.本.耶胡达功不可没,他于1880年来到以色列,1922年逝世。学习希伯来语的好处清楚看到犹太文化发展脉络;深入了解他们的理念情趣;整个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比如“祈祷”,在希语中意为:辩识(即辨明是非),通过祈祷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53页,在以色列500万人口中,苏联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占150多万人,在当今以色列说俄语可以畅通无阻

  3页,犹太戒律试金石:1、遵守安息日,如有39类禁止的工作,当中包括“用电”。2、夫妻生活互洁。3、不吃不符合犹太标准食物,如牛羊肉要在拉比监督下进行屠宰,并肉要放血。

  77页,犹太人逃出埃及的奴役只是形式上的解放,精神境界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为此,神(上帝)及时给出十诫,要求彻底改掉做奴隶时养成的恶习。十诫内容:1、只信奉一个上帝(神)。2、不可以神(上帝)的名义乱发誓言。3、不得拜偶像。4、守安思日。5、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伪证。10、不可贪恋你邻居妻子财务

  80页,口传托拉怕失传,于是记录下来,这便是《密西拿》,对它的解释叫《革马拉》。两部统称《塔木德》。密西拿分为六部分:1、有关祈祷和农业的法律;2、有关安息日、节日的法律;3、有关婚姻的法律;4、有关赔偿的法律;5、有关圣坛及行拜的法律;6、有关犹太标准的法律。

  塔木德阐述了犹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并对犹太人的具体行为作出规范,它是对《托拉》(即旧约圣经)最权威最详尽的解释。在以色列,退休后学习塔木德蔚然成风,我在的小组年龄为67-72岁之间,所有成员包括拉比都有博士学位。

  文/yedan66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三):不知不觉的安静

  对于这一本书,我充满了喜欢。先表达一下强烈主观感受。当读完它的时候全身都有一种被洗涤的感觉,不亚于《塔木德》。也许对中国人来说它很直观,很清晰地展现了一副犹太名族生活的画面

  很喜欢犹太名族。也许他有着跟中华名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很相近:比如他们有上帝,我们有老天爷。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正统的道德观念。值得崇敬的是在长达千年的颠沛流离中,他们终于找回了他们的故土。这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都说中华名族经过了风吹和雨打,他们也是如此啊!在此谢谢上天垂帘中华名族,给予了我们两大流域,孕育了我们灿烂的文化。而他们没有太多的资源

  犹太名族团结,在我看来那跟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心中有上帝,他们就可以过得很幸福。我们都遭受过二战的重创,我们坚定守护自己的家园,他们在没有家园的情况下只有守护自己灵魂

  现在的以色列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表现得很有优势,相对他们的邻国巴勒斯坦来说。

  我只能说世界本来就是生物的世界,那么人作为支配世界的主角,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中东地区的人们包括巴勒斯坦,也长年处在战火纷飞之中。世界的饥饿人早已突破十亿。

  在这里我还是很感谢祖国把我养活了,虽然在书中前苏联的移民抱着作者痛哭诉说他们曾经梦想的布尔什维克去哪了,好吧 ,有感而发

  爱人类,爱社会,更要爱惜自己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四):一本真实介绍以色列人日常生活的好书

  一本真实介绍以色列人日常生活的好书

  拿到《生活在约旦河西岸》一书后,便爱不释手地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后惊奇发现,我了解到了一个与先前各种报道完全不同的真实的以色列。作者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里生活了十多年,写下了切身感受。使我们了解到定居点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信教(犹太教)群体的道德观及价值观有了全面的了解。书中还对现代以色列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书中有许多动人、惊险的故事。比如作者冒生命危险、在巴以激战中救了一名受雇于巴勒斯坦、向以军扔石头的中国劳工。作者还救过一名准备伏击作者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书中还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十分有趣的故事。比如一名前苏联妇女偕同丈夫和四个孩子移居以色列,由于她崇尚刺杀拉宾总理的阿米尔的“英雄”行为,于是与丈夫离婚,并决定嫁给判终身监禁的阿米尔。这桩婚事在以色列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色列政府在右翼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这桩婚事。

  这本书与当今国内流行的介绍犹太人的书截然不同,国内许多有关犹太人的书,为了迎合当今中国人想一夜爆富的心理,东抄西凑,极力渲染犹太人如何精于理财,如何一夜爆富。但这书介绍的是实实在在的犹太人的生活,以及作者作为一名东方人生活在这些犹太人中切切实实的感受。

  大家快来看这本真实介绍以色列的书吧!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五):一本非常耐看的书

  70页,耶和华在希伯来语中:yod-he-vav-he 即Jehovah,他是希语中“存在”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成的。耶和华有“永恒的”、“存在”、“我的主”、“这个名字”、“宇宙之王”、“神圣的祝福”等意思,巴比伦塔木德解释说:“神的名字是什么?答:上帝(神)的名字是由几十万字组成的托拉”。

  哲人们根据十诫:“不得以神(上帝)的名义滥发誓言”,列举以下四类:1、众所周知的真理;2、明显的谎言;3、背离了托拉,如“完全可以吃猪肉,上帝(神)完全同意”。4、不可能的事。

  66页,希伯来语的复活:苏联犹太移民埃利阿扎尔.本.耶胡达功不可没,他于1880年来到以色列,1922年逝世。学习希伯来语的好处:清楚看到犹太文化发展脉络;深入了解他们的理念、情趣;整个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比如“祈祷”,在希语中意为:辩识(即辨明是非),通过祈祷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53页,在以色列500万人口中,苏联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占150多万人,在当今以色列说俄语可以畅通无阻。

  32页,拉比的工资:2万谢克尔/月(4500美元/月),依稀瓦(宗教学校):免费吃、住,不收学费,还可以得到补助,1200谢克尔/月。

  2004年以色列官方公布的平均工资:7000谢克尔(1600美元)。

  嘎沃村(定居点),历史上即“圣经”中的艾城(圣经.约书亚记7-8),村长亚伦工资:1.8万谢克尔。

  3页,犹太戒律试金石:1、遵守安息日,如有39类禁止的工作,当中包括“用电”。2、夫妻生活互洁。3、不吃不符合犹太标准食物,如牛羊肉要在拉比监督下进行屠宰,并肉要放血。

  77页,犹太人逃出埃及的奴役只是形式上的解放,精神境界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为此,神(上帝)及时给出十诫,要求彻底改掉做奴隶时养成的恶习。十诫内容:1、只信奉一个上帝(神)。2、不可以神(上帝)的名义乱发誓言。3、不得拜偶像。4、守安思日。5、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伪证。10、不可贪恋你邻居的妻子和财务。

  80页,口传托拉怕失传,于是记录下来,这便是《密西拿》,对它的解释叫《革马拉》。两部统称《塔木德》。

  密西拿分为六部分:1、有关祈祷和农业的法律;2、有关安息日、节日的法律;3、有关婚姻的法律;4、有关赔偿的法律;5、有关圣坛及行拜的法律;6、有关犹太标准的法律。

  塔木德阐述了犹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并对犹太人的具体行为作出规范,它是对《托拉》(即旧约圣经)最权威最详尽的解释。在以色列,退休后学习塔木德蔚然成风,我在的小组年龄为67-72岁之间,所有成员包括拉比都有博士学位。

  文/yedan66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六):变得有些温暖的耶路撒冷

  巴以冲突是最早让我知道以色列的一个词,新闻永远在讲着关于巴以冲突的内容,始终令人费解,为何那里的人总是在不停的战争,等到艰难的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爆炸了,太复杂的民族斗争,太长的历史,太多的死亡,让我想起那片土地内心充满了悲伤,不知道是怎样的力量令到耶路撒冷会一直在一片冲突中,今天的那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是一本我偶然瞥见的书,闲来无事开始阅读,却让我被深深的吸引,它是一本长期居住在被占领区的中国人从他的视角写出的以色列现状,从最开始我就好奇为何一对北京的夫妇放弃了国内的生活,跑到以色列的战火动荡中去,慢慢的读完才一点点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循着一定的轨迹,或许曾经的公社带给了太多人痛苦回忆,可偏偏是那个年代记忆动作者去寻找心中永远的公社---基布兹,半个多世纪前一大片东欧的社会主义者满怀激情奔往以色列,建设社会主义,他们建立起一大批共产公社-基布兹,这对作者形成了巨大诱惑,他们这一代人内心牢固树立的共产主义思想,成了一生最大的追求,也最终驱使他们到以色列圆梦。

  作者描述的生活,看来的确有些公社的味道,从入住定居点就享受到的全部免费的家电,到每一个安息日各家各户的邀请,日常交通完全靠搭便车等等,这些生活在中国已经显得那样陌生,之前在新闻中不断听到的那个词“定居点”,在书里才有了全面的认知,其实就是一个个类似居民小区一样的地方,不过有围墙,有电网,因为属于巴勒斯坦的占领区,所有冲突总是存在,两个民族,世世代代的邻居,却永远处在没完没了的领土争端中,作者在定居点居住的十年,几乎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犹太民族的奋进自强,和对领土的扩张,第一次,让我具象的知道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第一次让我具象的看到犹太人对信仰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希伯来语从来都是充满神秘的,消失了两千多年的语言能够重新复活,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可是以色列人真的做到了,读这段历史,让我深深的震撼,一个失去的国度可以重新建立,一种消失的语言可以在2000多年后复活,如此强悍的民族令人心生敬意,虽然那片土地始终充满战争,可是他们居然过着富足的生活,没有因为突然哪一天就会发生的扫射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民族文化、经济、科学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随时可能的战争使以色列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而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关于信仰的篇章。

  以色列有超过20%的人祖祖辈辈都在“依希瓦”----犹太教宗教学校里学习,除了对宗教的执着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技能,也几乎不出去工作,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完全依靠政府养着,这些人各个具有强烈的犹太民族意识,不但对犹太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个个都具有强烈实现这些思想的愿望。同时依希瓦还肩负着消化新移民,强化统一对犹太民族认知的作用,这些举措让以色列整个的民族始终处于一种“使命感“中,这里是犹太人的归属,这里他们将共同去实现祖先的理想,这种精神的力量何其强大!

  读这本书,感慨于作者在以色列的生活,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可是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到的是不同的精神世界,算了一下,经历过文革,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他们,大概已经超过60岁了,那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是我们所无法体会和理解的,作者夫妇在以色列却继续着他们当年的梦想和生活,书的最后我被那个”耶路撒冷街头忧伤的手风琴声“里的故事所打动,一个前苏联的老战士,一个经历了中国动荡时期的老人,两个人因为音乐相遇在耶路撒冷的广场上,你拉琴,我倾听,如此的默契一晃就是几个月,这里面有对祖国的思念,有对逝去岁月的留恋,音乐无国界,音乐让半个世纪前曾经比肩的两个国度的人民,又一次在另一个国家的土地上拥抱,这是怎样的情怀呢?无以言诉,唯有用心的默默体会,我的心在为他们感动,我的眼泪已经不自觉的滑落。

  因为这本书,从此耶路撒冷在我的意识里,有了更温暖的感觉,它不仅仅有战争冲突,还有爱和挥之不去的对理想、对故土、对民族的希望。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读后感(七):约旦河西岸的异乡人

  很奇特,大学时偶尔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立即被书名吸引——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多么让人好奇与向往。

  毕业后,真的去了约旦河西岸,并在那生活了一年。没带这本书,就从网上找到个电子版的。

  再次阅读,身在其境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我是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地。

  而作者是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

  这本书讲了很多犹太教的事情。作者是一个理工科的学者,在以色列留学工作,后来由于定居点房租便宜,去了那儿生活,就转变为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吧。

  我在约旦河西岸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摸样:

  http://www.douban.com/note/32612931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