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妓回忆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2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精选10篇

  《苦妓回忆录》是一本由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一):打发时间还可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好像是稀松平常(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19078/

  看的是一个叫轩乐翻译的版本,翻译水平只能给一分,但由于故事较短还算是看明白了其中的内容个人感觉其实就是一位老人在90岁生日那天决定找一个处女疯狂一夜的但由于后续的种种原因爱上了这个只有15岁的处女,两人几乎没什么交流,但确确实实的是爱上了她,这位老男人年轻时候逃婚且风流,经常行走于灯红酒绿之处,却没有想到在年老之时会爱上一个人,最后结局还是比较完美,引用结尾一句话,我的心安然无恙,注定会在百年之后的某日,在幸福的弥留之际死于美好的爱情。这本书应该算是霍乱时期爱情的后做,里面的内容很值得深思,爱情是一个说不明白的东西,但翻译的太垃圾,看的时候太累。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二):一点感想。

  书名虽然是《苦妓回忆录》,实际主人公并不是妓女,而是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对自己一生的追忆。小说讲述了老人在自己的九十岁生日时要找一位十四岁的处女来给自己一个充满爱欲的夜晚,以显示自己的生命依旧旺盛,雄风依旧犹存,虽然有几夜相处,老人却不舍得与雏妓发生关系,后来老人发现爱上了这个小姑娘。每晚昏睡的少女很像童话中的睡美人,老人对小姑娘的莫名痴迷让我想起《百年孤独》中上校对少女蕾梅黛丝的迷恋,这样乱伦变态的心理也很像《洛丽塔》。「如果你得不到爱,那么性给你的只有安慰。」老人在回忆自己一生的嫖妓生涯中,不无得意的说自己曾与五百多个女人发生过关系,对这些九十岁之前的女人,很明显他得到的只是身体上的欢愉。当老人遇见了小姑娘,对她百般心疼,做出许多改变想令她感到欢喜,终于在人生的暮年体验真爱,此时他根本需要性,这是两个极端,爱给了老人最后的活力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三):守护睡美人

  外国的好多大师描写人生和情欲都是相当有力度,引人共鸣的。作为男人,大概对少女的迷恋是直到死亡闭眼的那一刻吧,他们始终如一忠诚于自己青年少年时代审美标准。但丁歌德都是这样的老牛吃嫩草的典范,这种感情,我到了90岁也要来一场。文人和文人笔下主人公经常这样,对爱与情欲有着超乎常人敏感和体悟,甚至有时可能是花痴般的变态,但毕竟是对审美的忠诚,对美的守护,是人间可爱天使。我的舍友将女人的美分为意、态、貌三个层次,那美好的体态,优雅气质柔和的面庞呀,秀美的女神曾怎样打动了自己的心,这些年回想起来也是很有感触的。那些从无怜香惜玉之心的人和拥有美人却不知珍惜欣赏的人,真是可悲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四):又一个讲述百年孤独的故事

  笔触细腻得像死于威尼斯。

  从最开始就能读出小姑娘会一直保有处女之身了。我也不认为小姑娘会爱上他。

  书中说,推动世界前进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并不是那些幸福的爱情,而是那些让人痛苦爱恋。可是还有什么能比一个字里行间充满幸福的单恋故事更能带给读者痛苦呢。

  Misery is a butterfly

  Her heavy wings will warp your mind

  with the small ugly face

  and her long antenna

  and her black and pink heavy wings

  Remenber when we found misery

  We watched her, watched her spread her wings

  and slowly fly around our room

  And she asked for your gentle mind.

  --Blonde redhead - Misey is a butterfly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五):怀春的人总能保持年青心态

  马尔克期的晚年之作,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情节描述和书名完全没关系,总部书阅读下来很顺畅,情节简洁明了,不象霍乱时间和孤独百看那样漫长,能带来阅读的愉悦感。

  主人公在九十岁时才从一个雏妓身上找到自己的初恋,并开始了热恋,就象一年青小伙子一样的单恋,同时在也在追忆中对自己过往忏悔,对于一个老年作者来说,敢于挑战这样情节已是难得,这说明了马尔克斯直至晚年对爱情还怀一种强烈欲望体现出一个年青人的心态,年纪就是变成了一种主观的东西,只要自己心态未老,就永远是年青的,支撑着这些心态的还会伴随着一对青春少女的欲望,外面和肉体只是表象,其实象征纯洁生命力旺盛,也许这些情节都也只是意淫,但追求美好都是人一生的目标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六):变老也没什么可怕

  这是继《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后读的第三本马尔克斯的小说。随着年龄增长,每本给我深刻感触的书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潜入脑海深入骨髓,就此变成我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像我这种自我认同能力远远与追不上自己年龄的人,又格外珍惜来自外界的点点共鸣。所以我才意识记录重要性白纸黑字证据,才应该占据我今后人生更多的空间

  传说《苦妓回忆录》是马尔克斯的封笔之作,很早之前听书名不免联想到底层阴暗种种心酸画面,所以总也提不起兴趣。直到前些日子,在上海的大隐书局看了开头,书中以第一人称开场 “活到九十岁这年,我想找个年少的处女,送自己一个疯狂爱欲的夜晚。”一如马尔克斯一本正经讲荒诞故事的语气。说起来,正是之前读过的他写的那两本书才让我跨越了对外国文学“晦涩难懂”的鸿沟,让我相信透过那些我需要前后对照查找的人名地名,依然有一些本只可以意会的小心思被猜中。

  说回这本书,主人公并没有如愿获得一个爱与疯狂的夜晚,却在九十岁这年与自己也许并未期许过的“初恋”相遇。在一个熟睡的十四岁妓女(也许应该叫做处女)旁的夜晚,主人公陷入了对她的疯狂爱恋。我不知道是作者情之所至,或是有意隐喻,在我看来,全书中爱情就好似一支致幻剂,主人公在自己的一场场幻想中,为一个在自己面前甚至从未醒来的女孩,饱受爱情折磨。网上有人评论说为这种年龄差的“意淫”感到反胃,我却丝毫不觉得。一来,我习惯享受马尔克斯荒诞的故事却从不信以为真,本能的认为故事只是他文字的框架,只要去提取感情就好。二来,当我读到主人公在九十岁身处”青春期“的伤痛,小心翼翼面对自己如少年般追寻爱情的卑微忐忑不知所措。或是面对工作,因无法拒绝而妥协,那种想要落泪的“不知羞耻” 的羞耻情绪。谈不上感动,却足以让我觉得放松。“我”已经九十岁了,“我”没有获得释然、看淡、如菊如水这样的标签。“我”依然在和那些来路明或者不明的情绪作斗争,年龄它在“我”这里什么也不是。如果是,它也一定不是代表某种长进,它不过是某种循环和重复,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因为它的增长而未达成什么感到恐慌沮丧

  这就是我喜欢他的论调,绝没有隐匿的“鸡汤”,也没有因为变老而在精神上达成某种”仁波切“。作者任性的记录下他七十七岁眼中的九十岁,是不是和你的十五岁,二十五岁情感上某种程度的担忧也没什么不同。所以,老去也不是什么不得了事情。就让我在这种有点绝望的论调里安心的呆一会儿。

  书中还有一个描写,女孩儿曾在睡梦中翻身说了故事中她唯一的台词,而这个平庸声音却让主人公更喜欢睡着的她。这是不是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有点儿残酷现实,很多时候,幻想才是支持生命散发热情动力

  对于这个故事,不论也好,荒唐也罢,短短八字,读起来处处都是细致的快要荡漾的小情绪,结尾还有点儿小惊喜。总之,我更愿意将它看成一个进入暮年的真实的生命状态。如果有一天,我也不幸会活到九十岁,这些充盈了一生的情绪和生生不息的幻想才是我一直老下去的动力吧。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七):文艺老青年的向死而生

  我一直看不大懂短篇小说,包括老马的。看懂的只能说是 一部分。老马的长篇《百年孤独》在懵懂初中年纪看完,只记得看完虎躯一震。另一长篇《霍乱时期的爱情》估计只看了3分2。

  而《苦妓回忆录》这个不长不短的中篇,我居然看完了,也觉得看懂了,自我评价不错

  故事很简单:一个九十岁的老头子,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一日心血来潮,想找个处女过夜。谁知就此坠入情网,如一清纯少年,洗去岁月的肉欲痕迹浑身充斥着如初恋一般青涩甜蜜与忐忑,仿佛找到了生命和心灵的皈依,他相信他与这名一直熟睡的处女开展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使他不禁在镜子上写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独作伴。由此转变开始,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过去那浪掷的青春和空虚自私内心

  故事发展下去,合理的结局应该是老去的不可逆转,以及死亡与青春的相互映衬及不可调和。这是常人的逻辑

  可老马就是老马,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对于日益临近的死亡,他选择的是让老人活下来。(看惯了老马小说的人,对这个安排应该也不意外)

  变老是个逐渐的过程,它悄悄的进驻和侵蚀,直到我们彻底缴械。可是爱上了处女的老人,在鲜活的青春陪伴下,他的死亡并没有来临,故事的最后,他度过了九十一岁生日,并准备爱人一起好好的活下去。生命仿佛又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而老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第一是探讨衰老。衰老不仅仅是年岁的增加,生理上的衰退,还是心灵的孤独——它的逐渐封闭和枯萎。

  第二是由此引出的如何面对衰老的问题。有人是选择默默接受,有人选择消极抵抗,也有人选择向死而生,在夕阳的海边,轻松喝一杯咖啡。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无法得知和控制。人在世间,在开始和结束之间,暂借光阴逍遥游——便是文中老“我”的选择。

  第三是探讨爱情。爱情的开始和结束,人也无法得知和控制。爱情可能降临在任何年纪的人身上,也可能从不降临。爱情(而非肉体和性)让人生真实有依,让疲累的人打满鸡血,让年老的人陷入疯狂,爱情也可能无法理喻,面对爱情的降临,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初生人一般不知所措,它打破了我们的旧世界和秩序,也打破了我们老去的节奏

  老马在书中始终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视角比其他人称来的亲切和私密。私以为他也将自己对老年的感受部分地代入到书中。他的小说结局,一切并没有结束,这是他的狡猾,也是他的诚实

  另,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短篇小说——《 玛利亚• 多斯普拉泽雷斯》——只不过那是一个女性视角,但同样的采用没有结束的结局。

  老去如亲密朋友记忆是老邻居,死亡如影随形,而太阳照样升起。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八):缺失的时间

  迈克尔-伍德在他多年前出版的那本《沉默之子》里提出马尔克斯的作品存在着两种时间:“一种是奇幻的、停滞的、现代主义的时间,几乎一点也不流动;另一种则是蓄积的、具有吞没力量的时间,总是在流逝。这两种时间都不断地起作用——就像我们在《百年孤独》中看到的那个车轮与车轴的著名意象,车轮似乎是在循环往复的时间中转动,而车轴则是在直线的时间中逐渐磨损——但两者并非总是受到相同的强调。”

  在《苦妓回忆录》这本殊无奇幻色彩的,马尔克斯的封笔之作里,老人的时间正是那种停滞的,并不流动的第一种时间。在他90岁时,“八月的太阳在公园的巴旦杏树与内河邮政船间爆射出了光芒,那艘船因干旱而迟到了一个星期,正咆哮着驶入港口的水道。”而到了书的末尾处,一年以后,他看到的仍然是同样景色,连邮政船迟到的时间也不多不少刚好一个星期。

  相比之下,第二种时间, 即那种具有吞没力量的时间被淡化了,这让书中的主人公看起来仿佛是被突然抛进一具90岁老人躯壳的不幸灵魂。对于他的过去,我们知之甚少,也许连他自己能记得的也并不多,就他的回忆而言,大多是与他的风流韵事有关,比如他十二岁时在公证人大街上的旅馆里是如何被“皇后”卡斯托丽娜带领初识情欲的真正面目的。当他90岁回忆起此事时,公证人大街“除了廉价转让的旅馆废楼,这条街上已经不剩任何其他东西了。”这些回忆如同褪色的照片,共同指向一个事实:对这个90岁的老人来说,所有曾经真实的东西已随着年岁渐渐被他留在了过去,现在的他仅是一具空洞等死的躯壳而已。

  因此,本书真正所写的并不是一个老人与十四岁女孩的之间的爱情,而是一个老人对虚掷的生命的悔恨。当他看着黛尔迪加娜时, “她的声音有种平庸的味道,仿佛发出它的并不是她本人而是她携带于体内的另一个人。所有的疑影都在那一刻从我的灵魂中消失了:我还是更喜欢睡着的她。”黛尔迪加娜在书中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种道具,被投射上了老人对再活一次的渴望。在十四岁的黛尔迪加娜身上,他似乎看到了使时间凝固的希望。而随着一年后变得更加成熟、浓妆艳抹的黛尔迪加娜的出现。他的希望落空了,在书里他说自己是“爱情战胜了理智”,其实是失落充满了他的胸腔。

  然而,对于马尔克斯这样级别的作家来说,这样的主题收束得太紧了,太紧了。索尔-贝娄的《塞姆勒先生的行星》里,面对纽约60年代愈演愈烈的民权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中的人性狂热,“塞姆勒先生像许多已经目睹过一次世界崩溃的人一样,认为世界也许有再一次崩溃的可能性。”我们理解他的想法,他的文明世界的理想。而作为一个从小渴望英国化的波兰犹太人,一个二次大战时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们除了了解七十多岁的塞姆勒先生所面对的处境外,也知道是什么形成了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经历如何一步步把他带到了今天的生活中。但在马尔克斯的老人那里,他活过了九十个年头,时间却没能在他身上真正留下什么痕迹。没有东西来填满老人缺失的时间,这让人物显得轻飘飘的,没有分量。

  最令人失望的一处情节是老人因为陷入对女孩儿自以为是的爱情,把他在报纸上的评论专栏代以情书,结果“公众的反应迅猛而兴奋,恋爱中的读者寄来了大量来信”,“有人用油印的方法或是用复写纸做出拷贝,像走私香烟一样在圣布拉斯大街的街角贩卖”,甚至“笔迹学者也为他们关于我字体的游移不定的分析而卷入了论争”,到最后老人在专栏里讨论如何处理一直老猫也能引起轩然大波。马尔克斯一直把自己称作是一个“写现实的小说家”,在这里他也许仍然试图把握那种人们追求认同多过理性的盲目状态,但他这次却没能成功地穿透的表象带领读者抵达事物的核心,情节也因此失去了批判性的力量,而变得更接近对社会新闻的仿写。

  乔纳森先生在他的一篇书评中称本书是由一种“色情小说的组织原则”构建起来的。因为其部分情节薄弱,我们愿意相信俏姑娘雷梅苔丝借着床单飞上天去,却不能够被老专栏作家的经历说服。不过我倒觉得,马尔克斯向来不是那种对流形文体敬而远之的作家,而是更愿意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样对陈词滥调重新利用,在《苦妓回忆录》里他难得地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并非没有用意。只是小说是个艰难的活计,任何作家都未必一定能达成预设的目标。

  (《名仕》)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九):孤独与爱,至死不休

  目前唯一一本觉得小说和电影都很好的书。

  老马说自己就写过一本书——孤独,我说他写的另一本是——爱。题材并不新鲜,也没有魔幻文学色彩。可能因此很多人评价不高,但对于我,很喜欢老马的文笔 描写,很有感觉。

  对男主的描写,九十岁之前是孤独,五百四十一个女人,直到不用记录也能数的清。真的佩服老马,能把孤独写的如此(捉摸不定?!词穷)所谓孤独是绝对的,至死方休。(对于男主孤独是死之前没和爱的人干…)而老男人逃婚,一周两次红灯区冠军,直到九十岁生日那一晚,送自己的处女纵情夜,才发现并懂得了爱。老马的用词很大胆,比如 用魔鬼给你的驴屌把她干到疯掉…(想到他霍乱里一句话,爱情的焦灼只有在床上才能平息)所以说,老马对性与爱的看法很到位,我也很同意。

  至于爱。老马对爱的描写一样精彩。就算是九十岁的老头,也像所有人一样,遇到她,那个14岁的她,便分分秒秒脑海中只有她甚至把对她的爱熔入手写的浪漫花体中,当失联时,疯狂的到所有可能的地方找她即使他从未见过她醒来穿着衣服的样子也并不知道找到她能怎样,直到听老鸨说她也疯狂的爱着他,至此,很美的结束。所有平日眼中甚至差点因为老而被安乐死的安哥拉宝贝都披上了幸福霞光的色彩。不过老头对她的爱,我认为很可能是他对以前所有女人的亏欠,都还在一个女人身上(书中有暗示,所谓轮回?)

  用老马另一本书中的话结束:爱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

  《苦妓回忆录》读后感(十):我不理解——读《苦妓回忆录》有感

  可能喜欢《洛丽塔》的人会很喜欢这本书,或者认为这本书隔靴搔痒。但作为很喜欢有情节的小说以及一般都看不懂这种书到底想表达什么的我来说,这本书也就你说好就好咯。

  一直不理解,一个老年人,不好好颐养天年,在生命的最后,想要找一个少女,到底居心何在!少女对于男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是纯洁和希望吧!想要少女的胴体,是想缅怀逝去的生命吗?有没有考虑过少女是怎么想的啊!

  难道上了年纪的男人们看少女不就是老爷爷那种慈祥吗?如果用有欲望的眼神的话,不会觉得有些恶心???

  可能我还不能理解男人们的想法吧!换个角度,如果是老女人想要小弟弟,那好像意味就很明显啊——性。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倒是很能理解老富婆们是怎么想的呢……

  马尔克斯的小说,我只看懂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一本,实际上,算上《苦妓回忆录》一共也只看过两本半,他亲爱的《百年孤独》因为人名全部都一样所以没分清,弃置了。似乎我觉得好的都挺一般,而那些我不喜欢的、我看不懂的才是好的呢……

  就像今天拿着《诗学》里的不懂的地方去问老师,被说“没有用”这样的话。好伤心呢!我觉得是对我理清脉络很有用的东西,结果老师就说“没有用”,真是难过。而且因为选了老师的论文,所以每次问问题都有种“带着功利性”的感觉,虽然想要和自己欣赏的老师多说说话这种心态我是有的,但那种“希望老师记住我而给我高分”的心态我可以发誓是没有的。估计老师有一点误会我的意思?所以才会直接说出这么重的话语。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太玻璃心,少女情怀。矫情狗!

  想了一下要怎么面对今后写完论文之后还是否继续问老师问题的事情,如果因为被说(其实我并不觉得话语很重……)就不问的话,那被误会的肯定性就更大了。这种举动连我自己都会不耻的。所以我决定,既然我决定没看完一本书就在这了了些没用的,那我继续用我肤浅的眼光阅读书籍,提出我无聊的问题,也要持续下去!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就放弃的话,我对外国文学是真爱吗?我还会有什么进步吗?

  我并不喜欢他,只是喜欢他的讲课。这点我要永远搞清楚。

  所以,也没什么必要把他的话当圣旨了,只要保持自我就可以了。

  我也应该稍微有点自信不是吗?

  既然这样决定了,要坚持下去,那么我就去行动了!

  可能当我看的越来越多时,问题就不会肤浅了吧。

  加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