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思考到思考之上》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7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经典读后感10篇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是一本由李天命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0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读后感(一):《从思考到思考之上》对原来鄙视的哲学抱歉

  一直以来,对哲学,以及搞哲学的人总或多或少抱有一些偏见,认为哲学有啥鸟用啊,很多北大、清华的同志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去了某某市的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这样的例子听得太多了。但是这一阵子,随着实习的激情慢慢减退,加上我哥们的熏陶之下,开始介入哲学这门原来暗藏着如此多财富的学科。不过看哲学,你一定要达到某一种心态或者心境时候,你才有兴趣看下去,否则会像我以前那样,很BS之。

  哥们送我的这本《从思考到思考之上》已经在书架上安静的躺了快两周了,再不拆封实在过意不去。这是李天命 先生其中的一部作品,其作品不多,但部部精华,持续畅销。一部探讨理性、思考生死的哲学书长时间登陆10大畅销排行榜的还真不多见。

  现在发现像哲学这样的学科,我觉得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在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帮上大忙。说来惭愧,在高中就单为高考拼命了,在大学一晃四年也没多少起伏跌宕,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也没多少建树。为什么我在这里反复强调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因为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的烦恼就是我们缺乏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简单说就是原则。在各种观建立之前,碰到疑难杂症我们大多自寻懊恼、或者犹豫不决,这种情况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所以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些年基督教在中国为什么如此的流行,因为大家可以找到一种一直存在时刻存在的东西可以依靠,并总是寄希望能够为自己找到答案

  “碰到教师节,你是不是因为难为情,而不敢给老师礼物,或者直接认为那就是拍马屁?” "在陌生场合,你是不是过于拘泥自己,担心人家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哪一天,碰到比你各个方面都强10倍的人,你是不是会感到很自卑”...这些确实都是以前在我身上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在乎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人的看法呢?为什么总是对自己这么抱歉呢?。。。仔细读这本书,学会思考沉淀思想相信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读后感(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平生

  起先看了一下书的简介,相对于作品内容作者名字对我更有吸引力。李天命,天命所归,好霸气。不由的想到一首词,同样是个豪放霸气的男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思考三基式:

  1)厘清式:X是什么意思

  2)辨理式:X有什么根据、理由

  3)开拓式:关于X,(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2. 创意思维

  组合格:把两项或多项事物组合起来而得到创新,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具体事物的组合,也可以是思想观念(抽象事物)的组合。

  转换格:通过改变或转换事物的某些性质,从而有所创新。//雨伞:挡雨、武器、交换物、、、

  3. 批判思考:何、什么、为何、、、

  创意思考:还有、将有什么、、、

  4. 反全能论证:

  如果上帝能够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他就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不能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他也不是全能的。因此,无论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他都不是全能的。

  5. ‘自我推翻’论证:

  比如“语言不能表述真理”,如果语言不能表述真理的话,“语言不能表述真理”这句话本身也肯定不是真理。

  6. 知道所想的问题是属于哪个种类的,这对于思考至关紧要

  通常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概念问题;//什么是真善美?、人权是否蕴含自由?、、、

  2)事实问题;//光速是否为速度极限?、中药何首乌能否医治秃头?、、、

  3)价值问题;//爱情不专一是罪恶吗?、《乱世佳人》女主角美不美?、、、

  概念问题只须通过‘纯思考’即可解决;而事实问题则要通过观察或实验调查经验途径去解答;价值问题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好恶感觉

  7. 当别人向你提问,一旦你决定回答/开始思索答案,你就已经陷入一个框框了。//事实上,你可以选择不回答的,不是吗?

  类似于选择题,提问者给你的A~D四个选项,这就是你的框框。你怎样地磨蹭徘徊,都没有想过要跳出来选择E,或者不选,对不对

  看到两个很有美感的成语:

  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读后感(三):飞刀,又见飞刀

  初听他的绰号“小李飞刀”,还以为是因为他姓李,兼言语犀利如刀让人招架不住之意,其实不止如此而已!李天命玩飞刀真的很有一套,居然还收过几个哲学系的学生传授刀技。

  说起来,李天命身上的江湖气,不像正统的学院人士,尤其不像一个精研数理逻辑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此人少年顽劣,缺课逃学是家常便饭。上了大学,考试前夜居然给老师打电话,问考试可不可以改期,气得老师在课堂上大骂:“李天命这个东方阿飞!”后来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前后加起来,仅在校园呆了两个月,其余时间都跑到加拿大去找师兄赌沙蟹。这样懒散,居然也成绩骄人,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所以他一直最反对大学还要靠点名约束学生来上课,称之为“侮辱了大学生独立判断能力”。他不屑点名,但他是中文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平时讲课或者演讲,阶梯上、通道上、甚至讲台上都坐满了学生。

  他的书《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在香港畅销50多版。《全职杀手》的导演彭浩翔说,他认识的一名职业杀手,手边就经常拿着一本破旧的《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研读,而王菲当年在飞机上读这本书,也是当时的头条新闻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1996年曾由三联出版社引进内地出版,不过引起的反响不大。12年后,“小李飞刀”再见江湖。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天命的《破惘》《从思考到思考之上》《李天命的思考艺术》,也许是怕读者“不识货”,特地在正文开始前用近二十页的篇幅刊登各界名流对李天命的赞美之辞,未免画蛇添足。纸质也不佳,好在书的确是好书,这些瑕疵都可以不计较了。

  •道可道,非常道

  李天命的书之所以能够成为香港的大众畅销书,连黑道人士和娱乐明星都看,在于他“能以思考与逻辑的课题,关注人心,解说悲悯众生,寻找个人解脱。”而不是象牙塔中自娱自乐的学术游戏

  人们不论追求什么,无非两种结果:或是失败,达不到追求的目标;或是成功,为新的不满足铺了路。汲汲营营,永无终止。到最终,还是一抔黄土,一切成空。李天命说,“人的心灵最终只能在情义付托和形上信托那里得到安顿。”

  所谓情义信托,说穿了就是一句话:“名利之心不可膨胀,情义之心不可萎缩。”只有在情义那里,才能得到心的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生死长夜里的一闪微光,瞬间明灭,来去匆匆,每一个孤单的人在无穷无尽时空里都是脆弱无助的。唯一能够“降伏”这件事的,就是在“终极乐观”的基础拥有情感关系友情亲情、爱情。爱就是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灵魂相依”……

  “终极乐观”,就是李天命指的形上信托。前提有两个:一是“大脑定限论”。有些问题如“存在之谜”是没法解决的,不是因为我们蠢,而是由于人类的脑部结构根本可能解决这类问题。不如把存在之谜放下,不必再为之困惑。第二个前提是“机遇再生论”。李天命认为,我们死亡之后,宇宙间的微观粒子将我们再次组合出来,这个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就如同一叠扑克牌经过洗混之后,要再次出现原初的顺序“1,2,3……J,Q,K”的可能性当然微乎其微。但如果洗一万次,一亿次呢?概率是不是就提高了?那么无限次地一直洗下去呢?谁能说再现原初顺序是完全没可能?退一万步说,就算再生不可能,死后既无,“我们已活过、爱过一生”这个事实,已构成了宇宙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事实一成永成,一在永在。在这一基础上,他提出“宇宙信托”:作为宇宙玄妙演化的结晶,我们来自宇宙,不如信托这个本源,对宇宙怀有绝对信任和终极信靠的态度。坚信“永生终有,苦憾终无”,所有悲痛苦憾终可弥补,一切死结终会解开,每个人都有永恒……

  而人生中的苦累和疲倦,他也从乐观一面解释,“漫长岁月之流,遗下沉淀,凝积而成疲倦。疲倦是天地所赐的最佳药石,可化解生离死别之痛。”

  •名可名,非常名

  思考方法,是李氏学说的招牌。他提出思考三基式:X是什么意思?X有什么根据?关于X,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一次演讲中,他特别强调,别看这三招招式简单,重要的是功力,而不是招式。“要是功夫练得到家,可能一招已经足够。”比如某些武功套路中的第一式“起手式”,原本是没有攻击性的,它只是为了表示风度,向对手敬礼,但你可以这样来用:敬礼,抱拳,然后分开双手快速向前方合拢——掐死你!全场学生爆笑。

  李天命的理论,都简洁易明,直入人心,从不故弄玄虚莫测高深。有人质疑他不像一个“学问家”。他说,我还没有堕落到学问家的层次吧?

  这样洒脱自在,言说无碍,难怪他甚受学生欢迎。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餐厅外的草地上,李天命与一群学生围坐谈道,是中大最美的风景。也是李天命最喜爱的授课形式。“事实上,原初哲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谈话,那些学究式的繁琐著作根本是末流。不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哲学都是在实际生活中以谈话的形式讲出来的。”

  学生说,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到包容,但一旦被冤枉就气愤得立刻要爆发。

  李天命开解道:假如你的眼界够高,你就不会生气。比方说,你跟朋友谈话时,旁边有个3岁的小朋友说你不对,你不会觉得气愤,因为你的眼界比他高,你知道你心中的目标、价值观都超越了他的层次。

  学生也会批评他:你写的书远比你知道的少得多。

  李天命有点尴尬回应:我是比较懒散。

  承认懒,但是坚决不改。他有一套“向下爬”哲学:“一般都认为人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我却认为耗尽自己而走到极限是很痛苦的事,我宁愿不走到极限,甚至退后一两步,向下爬。……我不是叫大家不求上进,我只是说不要因虚荣心而跟着别人一起疯癫。……世界这么大,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何必定要自限于向上爬的窄路,患得患失,还要沿途委屈自己呢?”

  “在内心深处,连世人最忧虑的生死离别和名利才貌都不忧虑的人,其生命安稳,其精神得到彻底解放,破除了枷锁,无滞无碍,三分智能可做十分的发挥。”

  如果一时做不到,也不要紧。在李天命看来,对人对己,都不必要求过高。因为“人并不是一种时刻不停发光的生物……倘若不容许有一刻松懈,不放过偶有一点‘堕落’,结果不是变得虚伪就是变得狂热。”以上的想法,他戏称之为“有时发光主义。”正如沉迷于名利是大虚妄,但要百分百破除名利心,却是更大的虚妄,容易变成虚伪。不如只在意跟你有缘分的人对你的看法,不相干的人则全不理会。

  电台做节目的时候,有人对李天命提出质疑:你没有遭受过生活上、身体上、感情上、经济上的挫折和痛苦,因此你的话不过说得漂亮而已。

  李天命的反应很快,也很有力量:“这等于说,要提出一套关于精神病的理论,首先就要患过精神病。看看我所讲的话对不对,如果不对就指出哪些地方不对,而不是看我有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痛苦。没有患过精神病也可以做精神科医生的。”

  李天命的书,一方面谈思考方法,提供了防脑残、防忽悠的思考利器,具“破惘”之功;另一方面,他不理会人事争斗、职位升迁,自信到无需靠功名来自壮胆色,人生状态愉悦安然,称心而行,更令人激赏。

  加上他不止思维灵锐,还文采风流。比如他写西湖秋,“轻舟无声滑过/只载游兴,不载功名/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来去如夜夜的星影”,还有这首,温柔蕴藉:“我在沙上写了一首诗,又在沙上抹去那首诗,只让海知道/我在空中写了一首诗,又在空中抹去那首诗,只让云知道/我在心里写了一首诗,又在心里抹去那首诗,只让你知道……”

  犹如左手拈花,右手持剑,诗剑俱精,辩才无双。

  “天命”,多么傲气的名字,有人说,“唯有李天命才用的上。”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读后感(四):诗剑风流的小李飞刀

  读的时候,心有戚戚之余,冷汗也涔涔而下,无它,因为惭愧,因为自己也曾陷入思考盲潮中而不自知。

  这是一本演讲录兼对话集,主体来自1999年香港大学通识讲座《思考》系列最后一讲《总论》,于其时,遐迩驰声、辩才无双的哲学家李天命先生压轴主讲自成一家的思方学思考三基式,刀飞当世最流行亦最恶劣的三大盲目思潮,逻辑分明、辩解精妙、解析玲珑、词锋犀利、鞭入腠理,且言辞幽默、洒脱不羁,听者莞尔。无怪乎会在港台刮起李天命旋风,出书之时,洛阳纸贵;开讲之日,一票难求。

  李天命的哲道,包括了思考之道和生死之道。他自认为到目前为止,他创立的思考方法学已基本解决如何思考得确当灵锐的根本问题,下一阶段,将集中探究生死之道。一直以来,情义是我的终极信仰与皈依,所以他的“爱情宗教”这个观点立刻引发我的共鸣。他的“宗教”一说,其实是比喻,借涉及终极问题具有终极性的宗教以比喻爱情在其心目中的价值最高。对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意义是系于能否让生命安顿于情上。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还有他克破名关的方法:不理会潮流,确定自己喜欢的是真有价值的,不必理会他人如何看,心底里只理会自己所爱的人和至亲好友对你的看法即可。生活简单,才能称心而行、言说无碍。

  在“思方解思结”的演讲中,李天命指出:

  争论激烈的根源:激烈的人往往一方面自以为真理在手,但一方面有隐约地发觉自己其实没有理性的根据,才会那样激烈。

  诉求时,公平的概念要慎用,最好采用“合理”(合乎情理)来替代。因为公平一词,往往语意暧昧,公平与否的争论比较容易引起情绪争拗,合理与否则有助于把思想导往理性讨论的方向。

  在港大的最后一讲中,李天命重点剖析了当世三大盲潮:

  1. 极端相对主义——“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无是非高下之分,见仁见智,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加诸别人身上。”——此为价值论的极端相对主义。知识论版本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无权批评别人的观点,因为世界上没有客观真理,有点知识意见。”

  这种思想的荒谬处在于:以偏概全;自我推翻;至于隐藏于这种观点之后的逻辑,就是“弱者逻辑”,一种自我萎缩的心态。

  惭愧的是,当日与人争执时,我竟也落入价值论的极端相对主义窠臼。

  2. 滥人权主义—— 人权概念的滥用已至走火入魔的地步。

  李天命以女性主义为例,指出其弊病在于:

  思想分裂:女性主义者的思想每每暴露出标准的双重性。

  思维偏琐:女性主义者的思维往往舍本逐末。

  思维混乱:混淆了事实判断和歧视行为;混淆了局部和全部。

  他指出,此类思潮的症结在于人权狂热分子没有意识到人权问题的背后其实牵涉一些约定性或制度性的因素,简单看问题,狂妄自大以为自己真理在握,是一种自我膨胀的心态。解决方法是,小心区分描述性概念和评价性概念,分析师说背后隐藏的约定性或制度性因素。因为描述性的概念,错谬处显而易见,不容易被滥用。而评价性的概念滥用,在缺乏思考训练的人那里,不容易被察觉,所以常常会引发纠缠不休的论争。

  我倒不以为自己有自我膨胀的心态作祟,但是,具象于外,在与人多年的交流中,女性主义的三个弊病倒是一个不落的出现在我身上。虽然从某种女性的角度来看,双重标准对人、无赖霸道,其实是撒娇的另一形式,是赋予对方的一种特权,看见听见对方的无奈,自己在享受被纵容娇宠的同时,无数甜蜜在心头。言若有憾,其实喜焉,想必也该是对方的心情吧?!真要到了公平持正的那一天,彼此之间必是生分了,彼此的距离,定是远了。

  至于其他两个弊病,倒的确是苦了人,要费劲应对我的舍本逐末,帮助我理清混乱的思维。

  3. 伪专形式主义——注重虚假的、巧立名目的表面功夫,尽做“看似专业,是则多余”的事,利用专门术语来掩饰空洞。

  李天命在此着重批判了学府春秋的四大颠倒:质量颠倒、本末颠倒、皮肉颠倒和嘴脑颠倒,它的症结在于自我萎缩,他指出长此以往,教育危矣、社会危矣、世界危矣。

  其实何止学府教育,公司企业,也多的是表面文章,皮里阳秋。一贯直言的我,只觉格格不入。好在如今无所求,所以也能称心而行,直言无忌。

  在演讲结束后的Q&A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令人痛苦得无法抵受的事情的处理的回答:

  我有两个不同的层面,感觉层和思想层。感觉上的痛苦,在思想上超离它。并不是说这么一来感觉上的痛苦就会消失,它可能还在那里,但变成了思想的对象。思想超离了感觉,就像从远距离冷眼旁观那个感觉,这时那个痛苦感觉就算没有完全消失,至少也会减弱、减少;即使完全没有减少,思想超离仍是有利的,就是有利于思想层保持澄澈安然。

  哲道行者的李天命,腹有诗书气自华。听,他如此吟咏西湖的秋:

  西湖的秋色原來不是谎言

  一泓寒寂,千丝黃柳

  万般兴亡的记忆

  不见乱红碎绿

  不见西子,也不闻笙歌

  但有比春天更翠的秋波

  轻舟无声滑过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

  来去如夜夜的星影

  更有这一首的缱绻温柔,倾情相诉:

  我在沙上写了一首诗

  又在沙上抹去那首诗

  只让海知道

  我在空中写了一首诗

  又在空中抹去那首诗

  只让云知道

  我在心里写了一首诗

  又在心里抹去那首诗

  只让你知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