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接纳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接纳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7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接纳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接纳孩子》是一本由小巫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接纳孩子》读后感(一):接纳孩子 接纳自己

  这本书内容全面使用具体阐述了6个方面-安全感叛逆、玩耍、冲突规则性别-。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作者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实质表现形式解决方法。每一章节都是以实际生活中家长疑惑开始,内容真实,读后可操作性,可以举一反三,有助于家长解决自己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同类的问题。文笔流畅,亲切,少说教,多体会感受,是一本相当不错的育儿实操书。比如:开篇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关于安全感,就是盖房子时打地基。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毅力。安全感是儿童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感,其他都是空中楼阁

  缺点:作者列举的6个问题,后面的章节中归类有些混乱,比如规则这一章节,收录了 《大人放得开孩子才放得开》,和规则没有很大联系,我认为可以放在安全感一节 还有《自信心源于承担生活责任》,放在规则里面也不合适,可以放在情商发展里面。

  全书结构清晰,从实际生活中的儿童出现的常用名词入手,横向展开:安全感 叛逆 玩耍 冲突 规则 性别。纵向,从儿童发展的纬度:先有安全感,是生命发展的基础,然后才有其它灵与欲的发展--情商 认知 社交 健康

  《接纳孩子》读后感(二):大热天要穿棉背带裤的孩子

  去年夏天,孩子看到衣柜上面的一件背带裤,说自己要穿。那是一件他在前年元旦表演集体跳操时穿的,加棉的牛仔背带裤。我告诉他,那是冬天穿的,现在是夏天,太热了,不能穿。又过了几日,再次看到背带裤时,孩子又试探的问我,妈妈我想穿那件背带裤,我再次告诉他,那是冬天的衣服,现在是夏天,穿起来会很热的。又过了几日,孩子又提出要穿那件背带裤,好吧,这回,我终于给自己按了个暂停键,我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穿这件被带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穿这件背带裤很好看。而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孩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衣服,因为很热,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我的一些虚荣念头和我懒惰的执行力。如果我的孩子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别人看到了会说我的孩子好傻,会想这个妈妈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要是答应的话,会不会被别人说自己太放纵孩子,做出这么愚蠢行为,还有穿一下就要洗,我可不想洗洗洗。

  我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次的拒绝了孩子,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许只是想要穿着那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种美美的感觉,而我一直告诉孩子会很热,这只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结果,孩子没有这么多经历,他不能理解夏天穿冬天衣服会很热的感觉。

  在按下暂停键后,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这种热的感觉,他的这种尝试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环境产生伤害,我为什么要去阻止孩子,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尝试,探索,体验积累自己的经验的,我忘记自己教育初衷了吗?

  小巫在她的书《接纳孩子》,指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的很,如果不尝试下,怎么知道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以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 选择,要么任人摆布,因此,要给孩子机会,给他选择的机会。

  于是,这一次我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帮他穿上了加棉背带裤。就这样,大热天的,孩子穿着他喜欢的棉袄背带裤,晃悠了半天,中间还逛了趟超市,晚上的时候,我问孩子,穿着背带裤热不热,他点点头,于是帮他脱了裤子。孩子已经从他的体验中得到了此次经验,我不需要多余的说教!孩子从自己的选择体验中,发现,原来体验到的结果和爸妈刚开始提供的意见一样,那么孩子以后在有些方面也会更加接受父母的建议

  《接纳孩子》的作者小巫倡导母乳喂养,新浪网首届“中国榜样家长”的获得者。她一直是我的榜样,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是她的书一步步支持我,让我得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早些年作为育儿专家,她在一些杂志、专栏里,从孩子心理角度答疑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就是搜集了这些疑惑及问题的解答。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换个角度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特定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从接纳孩子心里的需求开始。

  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100%无条件的接纳,就奠定了这一生幸福的基础。

  《接纳孩子》读后感(三):小巫给的不止是意见,更是勇气

  都说当妈难,但能像小巫这样直戳心窝的理解人的,算是头一次。 谢谢她让我觉得自己当妈妈并不那么糟,谢谢她的鼓励和很中肯的意见。特别是自己之前最见不得孩子哭闹,一哭闹就想着马上让他们不哭闹,现在看来这也来源于儿时父母这样对待我的原因,让我觉得哭是不好的。直接被小巫点破时,我才意识到直到当下我还不见不得人哭,又特讨厌不让我痛快哭的人。 原来是情绪需要发泄,哭并不是坏事,对大脑还发育不全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情绪的小孩来说,更是如此。

  下一次孩子哭闹的时候,在心里多跟自己说几遍:“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不要对他严厉,也不要离开他,更不要把他关在屋子里,你的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请留在他身边,拥抱他,爱抚他,倾听他。不需要你做特别的动作,只需要你默默地陪伴他,让他尽情地发泄。当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妈妈都毫无怨言地接纳自己的时候,他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也就准备好了迈出成长的下一步。

  而你与公婆之间的矛盾、你与丈夫之间的分歧、你对自己母亲怀有的怨愤,以及你内心怀有的一些恐惧(比如害怕儿子变成两面派),请留在你自己这里好好处理,不要迁怒于孩子。

  关于负面情绪: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时很难忍受孩子的哭声,总以为我们应该也必须想办法制止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应该具备足够的“本事”让孩子高兴起来。事实上,负面情绪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弥足珍贵,任何强烈的情绪体验都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学习怎样把握自己的情绪,促进他们情商的发展。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认为那是坏东西,应该压制下去。我们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内心希望他们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不要哭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其实负面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接纳他们的情绪,把每一次情绪体验都当作辅助他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牢记:孩子的情绪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畴,不是我们应该负责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 --小巫《接纳孩子》

  “成长的痛苦

  教养子女是痛苦的,不过你也许不知道,教养子女本来就应该如此。因为教养子女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成长是没有痛楚的。耶稣的话阐明了这个道理:一粒种子如果不先落在地里死掉,就不能结出许多果实。难怪为人父母这种事好像是要把我们逼死一样!

  如果我们的成长能够达到一个高度,就可以把这些焦虑当做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体验,那你就不会感到失望了。” --哈尔•爱德华•朗克尔《零吼叫培养出100%好孩子

  --非常感谢这些话,这类表述当好父母很困难的话,极大的给了我勇气,让我觉得我并不是那么糟,因为我面临是的这世上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且大家都一样。

  《接纳孩子》读后感(四):小巫老师的体验式工作坊(北京)正在报名

  好消息!小巫老师的体验式工作坊(北京)现在正在报名,详情登录慢养育亲子论坛manyangyu.com 讲座与培训专栏

  您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吗?

  您有没有在育儿中时常感觉力不从心

  是否经常会觉得很累、很疲惫

  是否觉得家人不能理解自己?

  是否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其实,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如果希望改变孩子和家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也许您已经阅读过很多育儿书籍,参加过多场专家讲座,但是如何将头脑中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却是一个很大的困惑

  是否经常在不该冲孩子发火的时候大发脾气

  是否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知所措?

  是否面对孩子的叛逆感觉很受伤?

  是否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话?

  是否觉得不能从孩子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

  ......

  我们特别邀请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带给妈妈们全新的体验式工作坊,通过歌曲、律动、游戏戏剧练习,让我们重新看待育儿和家庭中的问题,把焦点从孩子转移到自己,接触到自己的内在,与自我深入链接,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发现我们内心的儿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做父母这件事。

  课程介绍

  课程分为“我来了”、“我是谁”和“我的爱”三部分,每一部分分为体验式练习和讨论,另安排一个小时答疑时间

  《接纳孩子》读后感(五):值得看一看的书

  前面有一个妈妈说,作者比较崇洋媚外,其实我想说,她是个很聪明的妈妈,她教育方式确实比较“崇洋”,包括她给儿子SAM选的也是国际学校(也就是比较“洋”),还有平时一起玩伴估计也是混血儿或洋孩子比较多,沿着这条“洋”的路线,小孩估计以后的生活环境可能都是"洋"环境。 她选择了与“洋环境”匹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一点都没有错,而且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看她书的很多妈妈,包括我,将来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让孩子生活在中国特色环境里面,人是环境动物,完全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生活、体验、教育,是一件很危险事情,会不会让孩子产生更危险的困惑呢?这是我心里的疑问

  我为什么说这本书为什么值得看呢?看它,能借以反观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面目,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但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就像成功也不是只有唯一的标准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