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天学会绘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五天学会绘画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天学会绘画经典读后感10篇

  《五天学会绘画》是一本由[美] 贝蒂·艾德华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一):在绘画中学会“换脑筋”

  在绘画中学会“换脑筋”

  评《五天学会绘画》

  提起绘画,我经常会想起的是一些大作家:梵高、达芬奇、丢勒等;而绘画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这种高深让我们无法进入,只能远观和欣赏,就不用谈及自己的一些绘画技巧了。《五天学会绘画》不仅仅是一本学绘画的入门好书,也是一次使用右脑,开发我们的右脑来看待世界实践课程。读完以后,在试着涂涂画画过程中,我仿佛了解了一些绘画的技巧,也在实践过程中看到了“换脑筋”的力量

  作者按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原则教授了一趟生动的绘画课,并在教授的过程中辅助我们建立了绘画的自信和对绘画有关技巧、部分绘画常识和绘画大家的故事。书中讲述了所有绘画的基本技巧:从边线到阴性,从阴形到相互关系,从相互关系到光和影,最后再到绘画色彩的使用;还有第六项感知技巧(按照记忆来绘画)和第七项感知技巧(在绘画过程中对话)。培养了绘画所需的各种感知技能:对边线的感知、对空间的感知、对相互关系的感知、对光线阴影的感知、对整体或整合的感知。最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学会运用我们的右脑去看待身边的事物,看待我们的世界。就像作者引述的一位学生的话:“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有那么多可看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有多美。”

  《怪诞行为学》中经常提及的就是一个非理性的力量,其实这就是一种感性力量,这个力量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的右脑(形象、整体思维)。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以来是在左脑的监督下进行的,一切显得有秩序、有逻辑,当然这种秩序背后也会存在一些误区;右脑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些感性,也多一些整体的把握。在本书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酒杯-人脸像的练习,让我们对右脑的使用有了初步的开始;自画像的倒过来练习,让我们对记忆、整体绘画有了更好的把握;128页中的人物排列好神奇,正面看着是大小不一,倒过来以后就成了相通的大小,人的眼睛没有欺骗性,但人的大脑具有迷惑性。

  书中很多激励我们绘画、使用右脑的言语:让绘画像骑单车一样容易;待左脑换到右脑,你对世界的看法就会发生改版。随书还赠送了一支大铅笔、练习挂图和显像板,挺不错

  学绘画,换换脑筋,世界因此而不同,生活因此而精彩

  2010-11-5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二):重新找回右脑,释放创造性潜能

  《五天学会绘画》,听到这个书名时候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作者在制造噱头!就拿素描课程训练来说,仅仅练习线条就要将近一周的时间。很多老师要求是:在每一张绘图纸上画满线条;手要稳,从起笔到收笔,一次性画好整条线,而且必须粗细一致;纸张上的全部线条,要轻重一致,或者说粗细一致;整体看去,从每条线条到全部纸面的线条,都要给人非常流畅的感觉。这种需要长期修炼、用心感悟的绘画艺术,怎么可能五天就学会呢?

  其实,经过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五天学会绘画是可以的,其关键就在于——重新找回右脑,释放创造性潜能。这也正是贝蒂•艾德华在《五天学会绘画》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理念。她虽然是一位艺术教授,但对心理学和教育的研究及应用也有研究,并在其很多著作中都传达了通过开发右脑可以提供创造力思想,如《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系列、《用右脑绘画》,等等。这也是为何看过这些书的人多少会发现,里面的某些内容是交重叠的。

  这本书的理念是很科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奖得主罗杰•史贝尼教授曾研究发现:人的左脑主要处理文字数据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理性脑”;人的右脑主要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反应等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称“感性脑”。人的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由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习惯使用右侧肢体,如用右手吃饭等,所以对左脑使用得越来越多,而右脑却使用得越来越少,再加我们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长期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使我们的右脑功能长期被压抑并逐渐进入沉睡状态,因而右脑所特有的创造力等使我能够成为天才能力就没有得到发展机会。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贝蒂为我们做出了解答——找回你的右脑。

  纵观整个图书领域,虽然阐释右脑对于提升人的创造力意义重大的图书多得如山似海,但关于如何开发右脑、找回右脑的方法资料寥寥无几,即便有所谈及往往也是“强化左侧身体活动”等毫无创意的泛泛之谈。然而,贝蒂的切入角度却非常与众不同,她选择了绘画教学这个很有创意。

  虽然从让人不可思议的绘画着手,但书中的理念完全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反馈,从而使全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贝蒂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绘画开发人的右脑,提升人的创造力是非有效的。同时,很多名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员工的创造力,收效不错。这些实践证据,更加证实了贝蒂的理论。在《五天学会绘画》中,把绘画比作骑单车,用本来飘渺的艺术具体化,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她先是选择“自画像”、“记忆中的人物”及“自己的手”为对象,教读者如何一步一步地素描;然后引导大家重新找回右脑,并通过“酒杯一人脸像”及“颠倒作画”的方式引导读者亲身体验左脑换右脑;她继续引导读者,要“像孩子一样作画”,通过“画自己的手”、“椅子练习”、“让视觉产生透视”、“轻松头像”、“人像画的正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最后把色彩放入大脑,由浅入深地开发右脑。同时,在全书的最后部分,贝蒂总结性地告诉大家“绘画的禅”,从而使读者能够“画出心中的艺术家”。

  可能也正为上述那些优势,《五天学会绘画》能够风靡全球,甚至这第22版在中国大陆上市不久,便能在新华等实体书店及当当等网店销量跻身前几位。

  不过,客观地讲,真正让我颇有所得的,不仅仅是欣赏了《五天学会绘画》的那些自身优势和开发右脑的独特方式,更多的是在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它带给我一种启迪

  我们每个人,捏着一对拳头赤裸裸地来到世上,但为什么一旦呱呱坠地之后,创造力便会有大小之分呢?明明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人,可为何后来便会有成功失败之别呢?仔细想想,这一方面是客观环境的不同,另一方面就是个人本身的差异了。其实,无论内因外因,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创造力的开发和释放。英国剧作家奥斯本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创造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学会去应用它。”《五天学会绘画》教会我们如何开发右脑,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也就是告诉了我们开发创造力潜能的途径,但具体如何去释放这种潜能,在哪个方向上去应用它,能够应用到什么程度,想必,只有真正去尝试去努力人才能找到答案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三):十一长假享受神奇的绘画之旅

  十一七天,读了一本神奇的书——《五天学会绘画》,之所以说它神奇,是因为它能在短短的几天内教会人画画,让一个只有小学生绘画基础的人变成一个会画画的人,当然这是站在非专业人士角度上看的。我相信世界上再无可超越其的教材,如果有,请推荐给我,我会立即拜读。

  刚见本书介绍时,我认为它就是一本用来开拓思维的培训教材,五天学会绘画就是个噱头,几天内仅能教人几个简单的简笔画而已,但就算如此也颇具价值,所以我才决定购买。没想到这下赚大了,它真的是在教人素描,五天的目标是让人学会写生头像,当我第三天画出自己手的时候我信了,最后我基本也做到了。

  本书的指导思想是:用右脑绘画,排除左脑的影响,因为左脑的符号系统常规认识会干扰你的手。详情请见下述培训日记

  ------第一天,绘画困难-----

  本书一上来就要读者画三幅画,1.对着镜子画自画像,2.画一个想象中的人物,3.画自己的手。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画完,结果惨不忍睹。这些已在作者预料之中,作者说画的烂不是手的问题,是眼睛的问题,因为你没有把观察到的东西画出来。真的是这样吗?对比一下自画像和想象中的人物画像就知道了,各种基本元素还真是相似,这都是大脑中的印象,当你画鼻子,画眼睛,画嘴的时候,根本就是把脑中的印象画出来,绝非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画不好画的原因是不能将看到的东西画到纸上。观察细节需要用右脑,而左脑的任务是将细节抽象化、符号化。当使用左脑绘画时,看到鼻子看到嘴就直接将抽象化和符号化的鼻子和最画出来,而当使用右脑画画时,会将观察到的鼻子和嘴画到纸上。

  绘画的重点是要转换左右脑。

  ------第二天,你的手没问题------

  第一天讲了很多左脑右脑的问题,你信吗?不信没关系,作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毕加索自画像倒过来让读者临摹,同时告诉读者尽量不要认出各部分是什么东西,不要将画放正,否则一定会失败。这次我没有痛苦,临摹的过程非常爽,心情很畅快,没有了时间观念,听不清耳边的音乐,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画完后,正过来,吓了一大跳,怎么可以这么像?能把毕加索自画像临摹出来,拥有这个手法还不知足吗?

  继续巩固练习,倒画了一张骑士素描,除了马眼外,我画的都算好,因为画马眼的时候我认出它是什么东西了。

  由此可见,如果认不出想临摹的东西是何物,左脑的符号系统将瘫痪,右脑取而代之,仔细阅读每一处细节并将其展现在纸上。

  ------第三天,你的眼睛没问题------

  第二天练习的是临摹,相对简单些。接着,作者不失时机安排了个高档练习,写生自己的手。

  写生就是将3D的真实世界映射到2D的画纸上,而人类的左脑掌握很多物体形状常识,会影响到手的发挥,强迫你按照常识画,在2D画纸上使用3D画法,能画好就鬼了。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祭出了法宝——显像板(补充一点,本书带的显像板真垃圾,铅笔也垃圾,bs一下出版商)。将显像板放在手上,用一只眼睛看(为何用一只眼睛呢?因为两只眼睛看到的是3D画面,而一只眼睛看到的是2D画面),描出手的线条,然后再将显像板放在白纸上一看,果然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手。然后将其誊到画纸上,再用一只眼睛观察真实的手,将细节都勾画好。

  又是一个神奇的结果,一张真实而细节丰富的手就这样画出来了,指甲皱纹什么的可不是用显影板描出来的,都是我边观察边画出来的,由此可见我的眼睛真没啥问题。中学时候如果能画出这样的东西,老师们肯定当我是有美术天赋的人培养啦。

  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试图画一个车模,但是栽了!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是车模上标准几何图案过多,常识影响了观察,而且我的显影板太差,无法描出车的所有线条,轮子什么的实在太难画了。我终于想明白作者为何安排画手,手比较规则,更适合右脑作画,而初学者却认为手更难画一些,轻易地画出后会变得更加自信。这种巧妙的安排,绝了!。

  ------第四天,超越过去------

  本章讲了阳形和阴形,阳形就是画面上实质的东西,阴形就是背景。作者的意思是人若是画阳形,会受到常识的影响,很难把见到的画在纸上,所以可以选择画阴形,阴形是不规律的,阴形画完后阳形的轮廓就出来了,然后再用第三天的方法话细节。

  作者又提出一个“基本单位”的概念,她说画家画画时候都从一个基本单位开始,画完基本单位后,所有构图都依照这个来。我暂时理解不了这个东西,先对其持保留态度吧。(补充一下,读完本书我懂了,基本单位就是个长度单位而已,并非一个真实的形状,它的作用是帮助你更好的构图,确定画面各线条长度比例以及在画纸上的位置。)

  第一个练习是画椅子,还得使用显像板,先画出基本单位,然后依据它画阴形,说实话,我找出的所谓基本单位我是没派上用场。本想不用显像板描轮廓,但是没办法,实在画不出。虽然这样做已经超越了第三天,但多少还是有点挫败感。

  第二个练习是临摹一张画——椅子上坐了一个小女孩。练习的目的是要读者体会使用画阴形的方式画出那个小女孩,这是对第二天倒画临摹的超越。这次临摹的“亮点”是人脸和猫脸,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被我画成了老太婆。

  ------第五天,“真正”绘画的开始------

  虽然前面三天我已经能画出很像样的画了,但感觉这样做多少有些投机取巧,作者应该是欲用此方式培养读者自信心,告诫读者转到右脑的重要性。

  今天学习非常重要的内容:透视——将3D转为2D的方法。开头讲了很多透视的方法,用显影板,用铅笔等。读到这里我的观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开始我总是以为画家都是“天才”,拿起笔来直接在纸上就画了,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也需要很多辅助工具,我知晓这点后便更自信了。

  练习内容是画一个屋子,我选择画客厅,基本摆脱了显像板,用铅笔量各种长度和角度,效果还不错。房东的客厅天花板装修的有点复杂,我画了半天都画不好,放弃了,我又不是什么天才,才学五天,挑重要的画吧。这个绘画的滑铁卢战役我也算是通过了吧,之前还一直担心画不好,哎。

  ------第六天,挑战头像------

  头像是最难画的,因为人脑有很多关于头像的错觉。比如眼睛到头顶和下巴距离相同,但是人总认为它到头顶距离短,作者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是因为人总把重要的东西想象的更大,久而久之就固化在左脑中了。作者认为破除这些思维定势后,人脸就比较容易画了。但是五官呢?作者指出,大部分人画五官的能力不差,主要问题在上述的几个比例上。我觉得这应该是事实,手的细节也不比无关的细节少。

  上午临摹了一个侧脸后,就开始画赵大爷,哎,找个模特不容易,难为他了。因为担心时间过久,所以画的就不太仔细,分心后效果果然不行,有点像猿人。

  下午学习了光影效果,晚饭后一切就绪,开始最后的完工画——自画像。因为担心画不好,所以没有去画四分之三的侧脸,还是规规矩矩的画正脸,经过一番努力,效果还算满意。眼睛画大了,嘴和鼻子没弄好。分析了一下原因,最先画鼻子,当时还没有进入右脑模式,所以不理想,后来想改,但是橡皮已难擦去所有痕迹了;画嘴确实没办法,光线不好,看不清,我的眼睛确实是个问题。

  今天的体验就是,画头像的难点在于比例关系。画了五副画,真的很累,精力和激情已经被磨的差不多了。

  ------第七天,新的开始------

  讲完绘画的五个基本技巧后,作者又填了几章:色彩,想象作画和书法。写的都不算仔细,后续两本教材教色彩和想象作画,我要买。书法这东西可以参考他们的理论,但能否适用汉字还真不好说,怎么没人写此类型中国书法的书呢?

  书上的那几个彩页上的画都很美,色彩确实吸引人,我争取也学一下,虽然我觉得没啥把握。

  想象作画如果能学会就太棒了,但作者说这个非常难,我觉得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有生之年就别指望这事了。

  书法一定要练习,现在的字差的出奇,我觉得毛笔字应该比钢笔字好练,因为我根本就没写过,没有形成思维定势。

  ------绘画与音乐的比较------

  我觉得绘画比音乐容易学,可能有如下原因

  1. 天赋:小时候我就比较擅长画画,比多数同龄人画的要好,但是唱歌一直不行。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画画的过程是自娱自乐,安安静静的画,不用管别人;而唱歌是要表演给别人的,偏偏我又是腼腆的人,每次音乐考试都是痛苦的经历,现在当众唱歌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2.门槛:绘画比较自由,用铅笔,用粉笔,用蜡笔,用水彩勾勒出几个线条就是画,没有太多规范,没有太多束缚,不必掌握大量知识;而音乐相反,约束很多,每个音都得弄准,节拍不能混乱,尤其是演奏乐器,很不自由。

  3.评价标准:一幅画最低的评价标准是画的像,大多数时候人是用左脑思考问题,分辨图像细节能力比较差,所以画的差不多的话,大家都会觉得像;而唱歌的最低评价标准是不跑调,我觉得人耳的分辨能力极强,只要稍微不准一点立刻就能听出来。所以,同样是比较初级的作品,人们会说“画的有点像”,“太难听了,跑调了”。这其实挺不公平的,没办法。

  这些观点都是针对初学者的。我不认为贝多芬比达芬奇牛逼,咱不能动不动就把大师拿出来说事。

  ------感受------

  每次面对新的练习我都会怀疑:我真能做到吗?然而,每天我都在重复着:“这个我不行”,“天哪,我居然做到了”。最后,我基本上做到了作者说的一切。通过这次培训,我的自信心增加了不少,这种不靠谱的事我都能做好,其他的事还难吗?

  作者是伟大教育家的典范,即能讲出理论,也能设计出科学的方法,还能提供优秀的练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向她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继承。

  以前我读书都是干读,很少思考,基本不做练习,我猜是高考后的心里阴影造成的。其实练习非常重要,如果这本书我仅仅从头到尾通读了,那我能会点什么呢?

  还要提一下妥瑞症,身为一个患者,我的脑能量很足,做什么事都不会专心致志,tic不断,而且活了30年,几乎没有体会过脑子累的感觉。但是画画改变了一切,它让我如此专心,画每幅画的一小时内完全没有tic,它又让我如此疲劳,晚上10点就累的要命,除了睡觉啥也不想做。伊丽莎白雷腾六十八岁才开始学绘画,因为她想用这种方法缓解中风带来的严重忧郁症,结果确实有疗效。如果绘画真能缓解妥瑞症的话,那我真是赚大了。

  母亲曾经意味深长的跟我说:“你小时候喜欢画画,当时家里没钱,没给你往那方面培养。”当时我不以为意,如今向来,我确实比较喜欢画画,长假期间每天都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以前几乎没有什么事能让我这样。哎,可惜了我这个画家坯子了。

  最后推荐所有人都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体验什么是神奇。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四):用右脑思考和绘画

  实话说,买这本书都忘记什么原因了,然后发现我捡了个宝!这本书太赞了! 跟着学了两个月了,断断续续,每天画一幅,有时候没心情就没有画。不过对于一个零基础的人来说,我很满意这本书教给我的东西。 其中包括 - 用右脑画画,忽视掉具体的名称,只关注线条,相交处的链接,阴影; 倒着画画有惊喜;学习比例和角度。

  额外的从这本书收获到的生活的变化:

  1、看街上的景,特别是公园的景,都觉得是一幅画!

  2、画画使我心情平静,很享受画画的过程。

  3、画画不断进步,收到很多赞美和建议,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小瞬间。

  4、结识画画的人,互相学习。要是以前,无交界啊!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五):线条,阴形,透视,阴影,色彩

  我是在另一本书《程序员的思维修炼》中得到推荐,来看《五天学会绘画》的。

  书看到一半,也实践到一半,对我来说得到的启发,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按书中的话说是从左脑思维为主,转变到左右脑结合思维——就是说从单纯的识别周围的事物,转变为识别加上细节的了解。因为绘画讲究的是总体布局与细节描绘的结合,学习绘画其实就是粤西这种思维模式。看这本书并实践后,感觉有所改变。举个例子,以前去看绘画作品,想的是“这画的是什么”,现在看作品,会想“这个线条,或者阴影,为什么会如此的传神”。再比如,以前看一本书,看到的是一个提纲加上内容,现在看书,感觉每本书都是一幅不同的画卷,其中有细节要点,有逻辑推论连接要点,不同的要点有不同的色彩;所以书最后转化为图形化的表示保存在脑海里。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六):看书一定要动手

  现在的人一个比一个忙

  而真正的绘画时间流逝的也很快

  抽出1-2小时画一幅画对于这些人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这本书对于这些人来说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这本书可不是只看看就能学会绘画的

  当你严格按照书里的要求那么做以后

  绘画的基本技能也就掌握了

  看事物的角度也随之改变了

  或许以后就会像邱吉尔一样用画画来消遣了

  这是本人照书里的插图临摹的

  http://postimage.org/image/4ke4btz8/

  对于已经会画画的人来说可能这本书的用处也不大

  对于不会画画同时也"不忙"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用处可大到天边了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七):右脑风暴

  市面上有很多速成书籍,比如什么五十天掌握韩语核心词汇、五天掌握PHOTOSHOP、五天改变孩子一生甚至五分钟看穿人心等等。现代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时效,于是抄近路走捷径便成了家常便饭,甚至美味佳肴。在我没打开《五天学会绘画》之前,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也是一本绘画速成手册,但看完书以后,我非常庆幸没有因为“五天”这个对其他人或许很有诱惑性,但对我却起反向作用的词而错过该书,也许我并没有学会怎么样去画出一副好的作品,但我却真真正正的学会了“如何进入右脑模式”。

  书的结尾作者贝蒂艾德华说:“简短地说,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也在同时学习控制自己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于是人们在看过书以后也就知道了学习进入右脑模式有可能使自己看待事物的方法发生改变。那么本书是如何教导大家学习绘画以及从左脑向右脑转变的呢?

  首先作者教导读者,一开始使用所谓的“线条语言“,把问题画出来,然后根据画制订出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从素描训练开始,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视觉能力,并发觉自我艺术风格,从而完整的展现出来。

  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在使用右脑模式处理信息时,我们拥有直觉和卓越的洞察力,右脑模式,是一个直觉性的、主观的、相关的、整体的、没有时间概念的模式,她没有被我们的教育系统所束缚和破坏,为了从左脑模式转为右脑模式,我们可以回顾童年,像小时候一样绘画,寻找儿时的感觉,沿着书中的步骤进行下去,忽然发现,绘画没有那么难,反而乐趣多多。

  使用右脑的能力来绘画,为了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实物的本质,不断地巩固你的能力,当你看到周围世界的人和物事,想象自己在画他们,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看到的事物变得不一样了。“你的视觉被唤醒了,你心中的艺术家被唤醒了”。

  随书附赠的小礼品很多,很精致,一直粗笔头的画笔,一张书中提到的显像板,还有一副《五天学会绘画》练习挂图,于是书本上的东西不再是文字,而是跃跃欲试的操作,欢欣鼓舞的尝试,那么绘画,用右脑绘画,真的变得简单了起来。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八):看山是“山”——评《五天学会绘画》

  我是一个完全不会绘画的人。所以只能经常自嘲的说:琴棋书画的前三种至少我还敢摸一摸,而画笔却是一辈子都不敢摸的东西。说这话的时候,我居然还带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洋洋得意,其实我知道,那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窘迫。一辈子不敢拿画笔,再怎么说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当我看到《五天学会绘画》这本书的时候,不由得升起了那掩藏在心中多年的希望,我其实真的希望我也可以画一画,虽然没想过成为艺术家,但至少想画的时候,可以拿出画笔,可以愉悦自己,这也就够了。而如果真的可以在五天之内学会绘画,无疑会改变我的生活,甚至是人生。至少,会画画和不会画画有很大的差别。

  而我又在想,《五天学会绘画》,这样的书名会不会是投机取巧呢?会不会只是教你画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呢?会不会是像某些“单词速记法”之类华而不实的噱头呢?不过不管怎么样,即使是只学会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绘画,哪怕只是简笔画,我也会有一些满足。那么,就开始吧。

  而当我真的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我此前的想法都错了。这本书完全不是什么投机取巧,更不是噱头。它是一本非常认真的绘画教育著作。它的作者贝蒂·艾德华女士本身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写的这本书非常有诚意,也非常专业。她没有弄那些如何拿笔这样的小儿科,也没有弄一些特别高深莫测的术语。这本书的每一句话你都可以看得懂,而且,它们也都非常有用。

  这本书教的不是简笔画,而是真正的“绘画”:线条、比例、明暗,还有色彩。如果你认真读它,并按它的每一个步骤认真的学习和练习,那么你就真的可以学会绘画,画手、画自画像、画素描。我本身没有太多的时间练习,但是我的进步却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在很多“作业”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先来写这篇书评,向您推荐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最大的贡献在于,它首先教会了你去“看”,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像艺术家那样去看”,也就是进入作者所提倡的“右脑模式”。关于“右脑模式”,我个人有很深的体会。我是一个“左脑模式”很强烈的人,也就是说我的“词汇性”很发达,当然,这也与我长期的读书和写作有关系,但是这也会带给我很多困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不认识人”也不记得东西。下面这个情形在我的生活中时常出现:当一个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又离开了以后,如果我不认识这个人,别人让我描述他的时候我就会非常茫然——如果认识得还好一些;同样,如果有人问我刚才那个人手里拿着什么,我会回答说是“包”,但是要进一步问我是什么包,我只会在头脑里搜寻关于它的品牌或名称的东西,却完全不会记得它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由此可见,我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抽象、概括的,却没有形象的、具体的东西。而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我也曾有意识地去尝试过,因为我非常明确地知道我的文字缺乏形象性,而我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我锻炼形象思维的方法其实还是语言的方法,是用语言去“记住”或“描述”我看到的东西,其实这还是语言思维。

  但是艾德华博士的这本书却教会了我怎么去看形象。首先她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通过画人脸/酒杯来“打击”左脑,告诉左脑有些东西它根本就不行,然后再通过倒画人像的方式把左脑完全抛弃。接下来的课程更是不断强化一幅画面的本身,你会渐渐的扔掉那些固有的看东西的方式,从而真的只看画面。换句话说,以前的我是看了一眼“山”就知道那是“山”,而不再继续下去;而现在我可能忘了那是“山”,但却会把它的美留存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也就相应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我是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推荐一本书,而且还是一本“教材”,它确实是一本教材。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用“艺术家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少一些概念化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生活“可以更美的”。

  当然,此书也不是完美无瑕,在关于签名的那一部分,我觉得就对我人使用汉字的人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这也是我在读书的时候想到的:既然我们的绘画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的,那么,和我们长着不一样结构的眼睛的动物们,它们看到的我们的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九):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种思维的方法,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多使用右脑,从左脑切换到右脑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通过倒过来的画摆脱左脑的思维模式。激活自己的潜能。有五条作画的方法,掌握了这五点,那就画画没问题了。

  1、对边线的感知线条

  2、空间的感知(阴形)

  3、相互关系感知(透视和比例)

  4、对光线和阴影的感知(描影法)

  5、对整体,或整合的感知(物体的客观状态)

  这本书挺有意思的,不但能学会画画,而且能扩展思维方式。

  《五天学会绘画》读后感(十):这货不是教学书!!!这货是解救理工科右脑残废的复健指南!!!!

  身为从幼儿园到初中连续学了10年绘画,从国画到素描到色彩扎扎实实按部就班牢牢打了10年基础,到头来却连画个地图都被吐槽“~~涂鸦真可爱~~”的理工科右脑残废………………俺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工作这么多年,都一直很想知道为啥我偏偏就是怎么学也学不会画画><

  俺也想当画手啊><

  俺也想画同人啊orz||||

  然后看到这书俺顿悟了……………………然后按照书里的去做,看着书里的理论,忽然就回忆起了10几年前陆陆续续听绘画老师教导过的点点滴滴………………

  懒得详细列举,但总之原来老师曾说过的每一句话,我从小到大都无法理解的那每一句话…………都在这书里找到了能让我也领悟的逻辑性解说。

  然后按照书里的做法,还真有效果,就是那么回事= =|||||

  虽然别扭,但的确按照书中所写的就能照葫芦画瓢画出朴素的东西来…………

  当然俺不过还只是粗略浏览和尝试了一个下午而已。

  要真正学画画,还是必须得严格按书中的课程,老老实实学上1周…………

  反正俺也只是当做开发右脑罢了……………………orz

  如果对美术没兴趣的人,以及对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未产生过质疑的人,就没必要买了……………………

  总之,俺要是在10年前就看到这本书……………………俺滴人生将多么美好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