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经典读后感10篇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是一本由[英] 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一):最好的朋友,是学会冥想的自己

  接触冥想已经几个月了,每当我问身边的朋友,身边的朋友问我:“冥想到底是什么时”,大家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回答

  冥想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它并不应该是一样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一种行为,相反,它一定具备其强大生命力才能流传这么久。

  这篇文章意义在于,我对冥想意义了解的1.0版本,以后会继续迭代2.0,3.0甚至更多的版本。

  那么,冥想究竟是什么?

  冥想一种帮助我们“注重当下”的练习前辈们告诫年轻人时总喜欢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这里刚好可以用来解释冥想,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个棋局的话,冥想就是为帮助你成为一个清醒的下棋者的导师

  过去对冥想存在着一些偏见,觉得它过于神秘,过于神神叨叨,难以习得。

  有一段时间特别烦躁焦虑,什么听歌,跑步,读书,健身,睡觉,游戏方法都试过了,头脑还是得不到放松,打开手机屏幕的APP没有一个能帮上忙,因为这些事物都希望能瓜分我们认知资源,而我们能拥有的,真正的放松方式实在太少的。

  因此,我抱着尝试态度开始学习冥想,冥想的流派非常多,我对背后的宗教文化兴趣也不大,倒是对如何进入冥想状态的技法特别着迷(脱水干货),因此我选择的学习方法是静坐+冥想引导音频

  荔枝上有一个播客叫睡前冥想必听,里面有一首清理练习,我每次焦虑都会去听,听完之后整个大脑能得到深度的放松,重新恢复精力

  我上班通程时间,中午午休,晚上睡觉前都会去听这个音频,也许没有一些朋友去参加禅修那么高大上,但我通过冥想引导音频获得了深度的放松,这就是我练习冥想的目的形式并不重要

  冥想的几个关键

  《轻松冥想术》的作者Andy解释冥想的时候用的是野马例子。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野马,野马总是想往外面跑,如果你不给它空间,它会疯掉,如果你给它太大的空间,它会到处乱跑,你完全无法掌控它,冥想的关键点在于帮助你如何掌控内心的野马。

  聚焦

  聚焦分为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两种。外部聚焦例如盯着一片树叶烛光,或者听敲木鱼的声音,或者自己哼唱一些咒语或者词句等等。内部聚焦则注重呼吸的方法,还有发挥想象力去构造一些帮助冥想的画面

  观察

  通过上面讲到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聚焦后,我们可以觉察到意识情绪流动,你的开心愤怒悲伤嫉妒像是音符一样组合成旋律,不断的在你脑海中播放,你之前是不知道原来这首旋律是可以被观察到,可以被修改的。

  当你冥想的过程出现了很多喜欢的,讨厌的画面,管还是不管呢?

  Just let go,冥想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习得空的能力,获得观察者的角度的能力。

  谁对谁错又有什么重要呢?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二):这里有一些不错的对于冥想理解和比喻

  这本书不是一本冥想的入门的好读物。它的可取之处是,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冥想是什么感觉,练习冥想又是什么感觉。

  比如,它将驯服混乱跳跃的思维为驯服野马。一开始并不能使劲拽它,既是野马,必定要给它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缓冲,然后再去使它安静下来。

  冥想,中西结合,疗效真的挺好。中国几千年前的中医就会开方子给人,让人通过这个练习达到延年益寿,少病痛同时理顺精气。西方也有不少职场人士每天在工作以前就冥想一段,以驯服自己思想这匹野马。

  静,生智慧。少生气。让人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不妨在心烦气躁时,找一处安静地点,闭眼,通过观察呼吸,使自己变得更加关注当下和平和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三):最好的状态,最专注的情况,是最放松的时候,无我两不忘

  吃饭或者做事情的时候,既要投入进去,又不要失去自己的感觉,就好比专心工作,听不到周围的噪音,忘记了身边的温度。虽然从短期来说,是件好事情,但从长远来说,专注很重要,感受当下的能力更重要,是保持自己远行的一个必备能力。

  书中讲行走冥想的时候,想到了看一部电影时的台词,给自己很大的触动,活在当下(Live a little.)

  《太空旅客》

  You're not where you want to be.You feel like you're suposed to be somewhere else.Say you could snap your fingers and be wherever you wanted to be.I'll bet you'd still fell this way.Not in the right place.

  oint is , you can't get so hung up on where you'd rather be that you forget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where you are.Take a break from worrying about what you can't control.

  Live a little.

  你待在你不想待的地方,你觉得你应该在别处才对,想象一下你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我敢说哪怕这样你还是会无可适从。

  关键在于,你不能总是纠结自己应该去哪儿,而忘了怎样活在当下,别再担心不能控制的事了。

  活在当下!

  .看了很多遍,还是不舍得把截屏删掉。

  最好的状态,最专注的情况,是最放松的时候,当自己与外界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却会感受当下,仿佛时间突然慢下来了,很放松的状态,却有很好的结果

  [img=1:C]Live a little.

  [/img]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四):这里有一些不错的对于冥想理解和比喻

  这本书不是一本冥想的入门的好读物。它的可取之处是,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冥想是什么感觉,练习冥想又是什么感觉。

  比如,它将驯服混乱跳跃的思维为驯服野马。一开始并不能使劲拽它,既是野马,必定要给它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缓冲,然后再去使它安静下来。

  冥想,中西结合,疗效真的挺好。中国几千年前的中医就会开方子给人,让人通过这个练习达到延年益寿,少病痛同时理顺精气。西方也有不少职场人士每天在工作以前就冥想一段,以驯服自己思想这匹野马。

  静,生智慧。少生气。让人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不妨在心烦气躁时,找一处安静地点,闭眼,通过观察呼吸,使自己变得更加关注当下和平和。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五):“心智宁静”冥想和正念冥想的不同

  《silence your mind》一书作者Ramesh Manocha是冥想研究和临床实践专家。他用一本经典著作中的故事诠释“心智宁静”冥想和正念冥想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是小编所读过,讲得最深入浅出的。推荐给大家,现摘译如下

  出于某种原因,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难控制他们的心智和情绪内容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一本标志性的书,莫里斯·桑达克所撰写的《野兽家园》。这本书自从1963年出版以来已售出19万册,出了两个动画,一个歌剧和一个长篇电影,这本书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在集体心灵层面引发了共鸣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叫麦克斯,有一天他不守规矩,被限制在自己的房间,没有吃晚饭心情糟糕。他想像自己到一个岛上,在那里他遇到一个巨型怪兽动物园。一开始他被吓到了,但后来他用自己怒视的力量驯服了怪兽。怪兽们认识到了他的力量后,拜他为王。他们如哥们般,像很有自信的怪兽那样在岛屿上漫步。故事高潮是麦克斯组织了另一个聚会,充满了粗野行为,即臭名昭著的‘狂野喧嚣’。

  怪兽疯狂的跳舞和欢腾,周围的狂暴之火不断升腾。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模糊暴力威胁 - 甚至自相残杀 - 怪物们在狂野的舞蹈中下探其本性之深处。麦克斯敏锐的观察着他们,然后,出乎意料的将它们打发回去睡觉。那些巨大的、毛茸茸的可怕怪物乖乖地服从。怪物们睡着了,在这寂静中,麦克斯意识到他其实渴望高层的感觉 - 爱 - 并决定回家。怪物试图让他留下来,但麦克斯知道,掌控了这些野兽后,他接下来的使命是与他的家人和所爱的人相伴。

  在许多方面,这故事说明了每一个年轻的人必须经历旅程。为了成熟,他们必须认识、控制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和情绪。野性的思想和感受---实际上是野性的头脑---是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的一群怪兽,如果听之任之,他们将开心的地毁掉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我们的年轻人集体意识中的“狂野分子”正步步陷入了前所未有狂热,但是控制他们,送他们上床睡觉的能力却已经大大减弱。

  发展出对我们的心智、情绪内容和内心世界的自我掌控力,正是冥想的目的。心智宁静的体验同桑达克书中的关键时刻没什么两样——麦克斯命令怪兽安静下来,从而治住了这些难以驾驭的野兽。他学会了维护自己对它们的彻底控制,让他们平静,甚至睡觉。以同样的方式,当我们被一个消极的感觉或思想,如焦虑、不安全感、怨恨、淹没时,或我们可能对某些负面情绪或想法无法释怀时,冥想的初步效用就是降低负面想法的音量,减少狂野舞蹈的强度。然后,稍加练习,我们将学会消除这些想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打压他们。

  我们可以用这个比喻来理解头脑的本质以及正念和心智宁静的差异。当麦克斯被怪物吓倒,之后跟他们一起玩耍,他既不是正念,也不是头脑空灵。他跟多数人一样:沉浸在并屈从与自己的幻想,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拿这些思维和情感来自娱自乐。当他坐在看那些野性的家伙舞蹈耍乐,但他试图不让自己涉足,这时,他运用的是正念。当他命令他们安静并将它们打发上床,他已经达到了心智宁静的冥想状态,并因此可以在他的意识中创造一个空间让更高尚的情绪更自由的涌现,如对家庭的爱。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六):天总是蓝的,并且一直在那里

  你上一次坐下来,完全静止,不分心,不被打扰,没有电视音乐、书刊、食物饮料电话电脑、朋友、家人的干扰,没有要思考的事情,没有要解决的事情,那是什么时候。答案可能是:从来没有。

  对很多人来说,完全不做任何事情,最好的状况意味无聊,最坏的状况还意味着恐惧。我们整天忙于太多的事情,以至于已经找不到一个参照点来体会什么是静止,什么是内心休息

  我们做事上了瘾,哪怕只是想想。坐着不动不分心的状态让人感觉有些异样。过着如此忙碌、充满责任与选择的生活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身体和内心都经常过度工作。大多数普通人都在工作中感到压力,或者被家庭生活拖累,对强迫性的思维感到厌烦,抑或常常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但和生命中其它任何事情都一样,你越是反抗某些东西,其造成的压力越大。最终,这样的压力必然要找到一个出口。开始只是感觉不舒服,但不久压力就扩大到仿佛是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人想要找到面对生活的方法,处理生活的良方——为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个人生活,还有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想要找到回忆中儿时的那种宽阔的感觉,那种享受真正活着的感觉。他们只是想知道下班后如何“停下”,晚上如何睡着,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减少焦虑、忧愁和愤怒。人们想要知道如何控制他们的渴望,如何戒除他们的嗜好,好好看清生活。大多数人想要知道如何处理那种纠缠不休的感受,感觉事事不是尽如人意,感觉生活不应只是如此。

  但我们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也没有现成的应对方法,大多数人都是尽己所能地挺过去。

  出于某些原因,我们总是相信幸福应该是生活的基调,而任何其他不同的情感都是错的。在这个假定的前提下,我们抗拒不幸福来源——身体上的、心理上、情感上的。正是如此,事情才变得复杂起来。生活变成一场劳役,一场无止境奋斗,为了追寻并维持幸福的感觉,我们沉湎于新的体验带来的短暂的高潮与愉悦,然后不得不整天要维持这样的感受。我们用食物、饮料、毒品、衣物、汽车、关系、工作,甚至是乡村的安详宁静来维持那种感受。对很多人而言,他们的全部生活都围绕着追寻幸福的目标展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在追寻短暂幸福时,横冲直撞,制造出各种精神上的唠叨,却没有意识到如果我们依赖于此获得幸福,那么我们就掉入了陷阱。假如我们再也得不到这种感觉,会怎样?假如那种兴奋消失了,又会怎样?

  在想要抓住好东西的同时,我们也在忙着摆脱不好的东西。不管我们是想摆脱太多的想法,还是不悦的情感,还是身体上痛苦的感受,都一样,都是抵抗。而只要有抵抗,就没有接纳的空间。只要我们不接纳,就没有办法获得平和的内心。

  生活不可避免地会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挑战,我们希望的情况总会与现实不同,或者至少期望是另一种样子。但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改变这一切。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活在这个世上所必须承受的一部分。有时,有些外部环境需要改变,甚至必须改变,那么我们只需有技巧地处理这些情况。通过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就能有效地改变周围的世界。

  幸福只是幸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随风而来,随风而去。如果你放弃想要始终体验快乐的渴望,同时你也放弃了体验不快的恐惧,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宁静的内心。

  生活中,我们常常着重于分析,剖析每种可能得结果,以至于错过了机遇。有些东西需要仔细考虑,但有时如果我们听凭感觉的指引,才会更加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不管你觉得这是第六感、直觉,或者只是因为对自己的了解,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走出去,做些什么,而不必对此进行思考,不必担心别人的想法,甚至不用拘泥于某种结果,只要做就行,相信那些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惊人、令人解脱的发现。

  想象一片清澈的蓝天,再想象你的内心就像这片蓝天,这里说的不是那些想法、困惑、狂热,而是内心的本质,那种自然状态。如果这不是你现在能体会到的,没关系,只要想象一会儿事情就是这样。事实上,回想一下你上一次感到开心、放松的时候,或许就不那么难想象。

  现在想象一下这是个多云的日子,看不到蓝天,只有厚重的乌云。感觉不太好吧?想象一下这些云是你内心的想法,它们有时又松软又洁白,感觉很友好,而有时却又昏暗又厚重。云的颜色只是反应了你当时的感受和心情。当你坐飞机,飞越云层,上边除了蓝天什么都没有。即便你曾经以为天上除了厚重的乌云什么都没有,其实蓝天总是在那里。

  天总是蓝的。

  我们的想法就是云,当内心充满各种想法,天空就变得暂时暗淡下来。我们内心一直充满了想法并且这种情况持续太久,以至于我们几乎忘记了蓝天是什么样子。内心的本质,就像蓝天一样,从不改变,不管我们感觉如何。当我们心情不好,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感到暴躁的时候,云只是变得更加显眼,更加令人烦恼。整片天空中或许只有这一个想法,却似乎引起我们每一分的注意。

  我们以为蓝天是需要创造的,然而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创造任何东西。蓝天一直都在那里,我们不需要试图让所有云朵困在天外。而应该像在花园中放一把折椅,坐着看云朵飘过。有时,蓝天会在云层中探出身,那样感觉很好。而假如我能更耐心地坐在那里,不那么热衷于看云,那么更多的蓝天会露出身来。仿佛一切都是自己发生的,完全不需要介入,让内心以自然状态休憩,不尝试,不做事,顺其自然。

  内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始终安详、始终平和、始终清澈的地方,一个你永远可以回去的地方,去感觉轻松、平静,不管人生发生什么事情,那又会怎样。

  更多读书笔记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daokeread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七):跟世界聊聊之前,先跟自己聊聊呗

  看完这本书,如释重负。

  冥想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之前对它充满了不解和猜测。

  冥想这个词谁翻译的(那么晦涩)?

  “冥”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冥想是一种仪式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需要营造那么重的仪式感?

  冥想之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要达到什么状态才叫冥想?

  周围一切都消失了才算达到冥想状态吗?

  需要维持多久?

  哪些人会冥想?为什么?

  为什么宗教会更强调冥想?

  大家把它搞得那么神秘是为什么?为了让我们这种低智商的人理解不了宇宙奥义吗?

  冥想时一定要打坐吗?

  一定要听引导词吗?引导词都那么难以入戏吗?

  我是一个太浮躁的人吗?

  ………………

  “冥想”大概是个不太友好的标签,用两个字想概括含义丰富且抽象的意义,所以容易产生曲解。

  没看这本书之前,对 Headspace 已经有诸多好感:在所有的冥想 APP 里,它最有亲和力,引导语也最自然、最轻松,还融入了非常棒的游戏化机制 —— 几乎破除了我对冥想的一切戒心。这种莫名其妙的戒心,大概最初并不来自于我自己,而来自佛教和冥想自带的与世隔绝的属性,尤其是千百年几乎没有更新过的审美观念(可是僧人们的工具和设备早已与时俱进,为什么审美还是杂乱的大红配大黄呢??),让本可以对它产生兴趣的人敬而远之——“界面”真的不太友好的说。但是 Headspace 是如何做到的?看完这本出自他们创始人之手的「简单冥想术」,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我越是和人们谈论冥想的好处,越是发现很多人非常想要放松,却对僧袍包含的宗教成分感到不自在。他们只是想找到面对生活的方法、处理压力的良方。…… 将冥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名僧侣,转做一名凡俗信徒。

  看到这一段,颇为感动。可不是吗?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只不过是想找到放松的方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为什么不能在生活中修行,为什么不能将古文梵语翻译成现代语言,为什么不能放下仪式,到世俗中普渡我们芸芸众生呢……

  冥想与内观

  书中讲到冥想与内观的关系,从根本上解答了我的疑问。

  内观意味着在当地当时专心。其含义是要让内心以意识的自然形态休息,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判断。内观就是好好生活在当下。

  冥想只是一种技巧,提供最适合的条件来练习内观的技能。

  这其实跟眼保健操并没有本质区别。为了保护视力,有很多方法:少看强光源、避免长时间用眼、多吃清肝明目的食物……而眼保健操可能是其中简单易学、有明确方法和行动指引的一种。为了增强意识,减少被情绪完全控制的情况,我们需要常常观察自己,意识到当下的状态,那么冥想就是一种“刻意练习”,练习如何自我觉察。

  没有所谓好的冥想和坏的冥想,只有分心的和没有分心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冥想的门外汉。多年的日常活动中,我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在做着类似冥想的事情:走路和发呆。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八):此书让冥想落了地,但是实践依然最重要

  在以前的生活中,我觉得我可以感受到冥想的瞬间,我相信每个人的都有,比如与自己对话的时候,比如知道自己气急败坏的时候,比如克制欲望的时候。所以,我曾经说自己是由三个我组成的,肉体,意识,潜意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因为真正的冥想,应该是更大范围的对自己的内观!

  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头脑空间、内观、宁静、当下……说实话,这一类的词语挺多的,书中似乎也尝试说明其中的区别,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尤其头脑空间这个概念。我想对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去领悟。

  但是对于个别概念的模糊,并不影响对冥想的理解。毕竟有些概念,只不过是行为之后的一种总结,重要的是去实践。作为刚刚接触这本书的冥想新人,我觉得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这本书对于基本的可操作性和理解都讲得很明白。

  方法,讲的是基础的冥想理念

  实践,是冥想训练的实操层面

  融合,让读者可以吧冥想融入生活中去,衣食住行等等

  书的最后还有很实际的冥想训练的注意事项,时间、地点、环境等等。

  不过最后几页的内容还是不容易理解,去做吧,看书不是最终的目的,实践才是王道,从读书的第一页开始就尝试去做!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读后感(九):你是生活的导演,还是被情绪操纵的演员?——读《简单冥想术》

  说到冥想这件事情,你的头脑中是不是第一反应,也会跳出是僧侣,或瑜伽练习者,盘腿而坐,甚至口中还念念有词,近乎通灵呢?我也曾经这么认为。直到一些简单的冥想体验,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知道,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距离高僧的四禅八定还离得很远呢。但我确确实实的知道,当我在冥想时,无论是内心极为安静的宝贵时刻,还是只得到5分钟的短暂调整呼吸时刻。只要将注意力转回自己的身上,我就能重新体会到,更清晰的思维,更少的自我批判与情感消耗,随之而来的,是能持续更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和更加深沉放松的休息。

  简单地说,冥想(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是一种不断把我们的心“拉回当下”的练习。

  在《简单冥想术》中,作者用“头脑空间”这个比喻,来阐述我们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头脑空间不是一种依赖于表面情感的内心状态,无论在悲伤或是愤怒,激动或是快乐的时候,你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它。头脑空间与你的任何想法、感受都能和睦地共处;这正是冥想会让人感觉舒爽的缘由。——如果说情绪是白云,是乌云,是阳光,是雨水,头脑空间,就是天空。一切都在天空之中上演,然而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倾盆大雨,天空本身,并不发生任何改变。

  看过《头脑特工队》的你,一定都知道,生活是一场由5个情绪演员担纲主演的剧目。我们的生命体验被5个角色主宰——快乐(joy)、悲伤(sadness)、恐惧(fear)、厌恶(disgust)、以及愤怒(anger)。当然了,我们总是希望joy是自己的人生主宰,在核心记忆中装忙了明亮的快乐球。然而,当外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的生命总会经历种种意想不到的磨砺和困境——生命完全崩塌,那些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都失去了。失去纯粹的美好,失去自己的个性之岛。我们开始做一些“根本就不像自己”会做的事情,开始不再知道自己是谁,开始被种种情绪主宰我们的生命,却又反抗那些我们认为不应该出现的情绪——Fear 和 Sadness。我们站在快乐(joy)的立场上,与悲伤和恐惧战斗,却只能发现,每战必败。

  因为生命,我们自己,是舞台,是导演,却不应是这场剧目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我们必须学会承担起那个看不见的角色——是的,幕后的总导演,提供整个剧目的舞台。想想一下,此时此刻,5个情绪小人,正在上演剧目,这时,你不再去扮演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站在整个舞台之下,观察每一个角色的表演,琢磨它的表演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一瞬间,我们不再Lean In, 不再迫不及待。而是后退,后退,再后退,直到将整个视野和格局拉得足够大,开始拥有全局导演的能力。

  所谓生命的原力觉醒,也就是意识到——我,是超越情绪的存在。

  而超越情绪的那一刻,就是我停止再与自己的情绪做战斗的那一刻。我并不再沉迷于某种情绪,也不再试图抵抗那些我认为是不好的情绪。站在高处,向下看,我开始明白所有的情绪都有其作用,我必须允许它们去发挥。只允许joy存在的人,会癫狂。而过度沉迷sadness的人,会抑郁。对万物感到disgust的人,会发现自己也是如此的disgusting。而站在导演角色的高度,就是承认和允许每一个情绪角色的表演,太得意忘形时,请出fear, 借由恐惧之口,勉励我们。太浮于表面快乐时,请出sadness,适度的悲伤,让人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索和创造。而勃发向上的生命力,对现状的不满,要请出anger来表达——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当我们一开始坐下来时,我们将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剧目是多么混乱。情绪角色在舞台上相互拉扯,大打出手,我们发现每一个角色都不按照我们的预先安排在走位,在演出,毫无剧本,又毫无章法,简直令人无法忍受。我们想跳出来,控制一切。冥想的练习,就是抑制住自己不断想要跳上舞台,调度局面的渴望。—— 坐在台下,只是看着,看看剧情怎么发展,看看演员如何表演,仿佛这场剧并不是我们的生命,甚至,它与我无关。

  作者用了一个很美丽的词:“一种平和的好奇心。”年岁渐长,我们的控制欲太强,好奇心却太少。还没明白,自己的每一个情绪是如何产生,它想要些什么,还没学会倾听它,观察它,就粗暴地想要控制它,压抑它所代表的能量,最后让自己的内心,陷入一团糟。

  《简单冥想术》的作者Andy讲了两个吃货很喜欢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到一个寺庙的时候,寺庙要求来参加内观的人,写下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Andy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简直来到了寺庙中的五星级酒店。结果,寺庙送来的食物,全是他不喜欢吃的那一类——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简直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Andy最开始感到愤怒,感到无法忍受。可是不得不吃这些食物充饥。渐渐地,他忽然看清楚自己的念头中那种“不喜欢”是从何而来,可能是以往的某些观念(认为这些食物不健康),可能是以往吃坏肚子的不好体验。当他看到那些念头时,他就不再对这些食物怀有强烈的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感受。猜猜怎么样?——他在这些食物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获得了自己内心的修炼。

  第二个故事,是在缅甸的寺院里。人们被要求非常缓慢地吃饭,从而去体验吃饭中的每一个动作,和细微的感受。有一天,吃饭时候,两位僧人分发冰淇淋给每个人,却要求大家必须先慢慢地将自己碗里的饭吃完,才能去吃冰淇淋。在寺院里,人们要花一小时,才能吃完咖喱和米饭。冰淇淋会融化掉!这是多么浪费食物,又多么折磨人!望着冰淇淋的Andy,被激起了一阵深深的愤怒感,那种愤怒让他无法享受当下正在吃的咖喱和米饭,却又不得不等到冰淇淋再阳光下融化成一滩黏水,毫无食欲时才能端来自己的面前。这是一个多么贴切的练习。我们对于马上得到某些东西的渴望如此强烈,以至于让我们失去了意识的感觉。意识的丧失不仅导致没完没了的精神牢骚,更让人感觉像是坐上了情感的云霄飞车,又找不到下车之处。

  因此,开始规律性地练习冥想吧。从每天10分钟的固定练习——就像你一定会每天抽出10分钟写日记,或做一些体育锻炼一样,将冥想放入你的日程表中。完成固定练习的初级阶段后,你将冥想的那种镇定感,带入自己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让自己拥有清晰饱满的意识。

  给初学者的冥想实践建议:

  (1)每天10分钟冥想,当做是纯粹的休息时间。

  (2)你可以将冥想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场景结合起来,从而让做冥想变得更简单。比如,很多人喜欢在睡前冥想,脑海中就会形成(先冥想,再睡觉)的习惯,不仅容易操作,还可以发挥冥想在帮助睡眠的好效果。也有人喜欢(用冥想代替午休)这样的习惯,都是方便的。

  (3)姿势的选择:任何让你感到放松的姿势,都是好的。无论是坐下来,双腿垂直,肩背部放松,抑或是睡前躺在床上,全身非常放松的感觉,都是不错的姿势。

  (4)方法:关注自己的呼吸,5秒钟吸气,5秒钟呼气,用这样的节拍开始引导自己的呼吸节奏慢下来,心率也会紧接着慢下来。

  (5)如果你感到比较难以专注,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冥想引导词,来帮助你进入冥想的状态,音乐和语音的节奏,会帮助你放慢呼吸的节奏,且引导你的意识进入更加专注的状态。

  (6)记录自己的冥想感受,keep a track record,你将会为自己的进步而骄傲。

  冥想是一项技能,和任何技能一样,都需要经常的重复才能学好、精通。也许最开始,你每次10分钟,都需要花9分钟,才能摆脱各种复杂情绪的追杀。但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只需要一两次呼吸,就能进入高度平静和专注的状态。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生命的大格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