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1: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10篇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是一本由金恩著作,上海文汇出版的303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5-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一):米开朗基罗,艺术家的天花板

  【说明:此为纯文字版,配图版请点击该链接:http://site.douban.com/166461/widget/notes/12211864/note/279237111/ 】

  “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有一次朝圣之旅。(Every man is allowed one pilgrimage in his life.)”豪斯大叔在《休·劳瑞的蓝调朝圣之旅(Let Them Talk A Celebration of New Orleans Blues)》中这么说。

  圣地的意义,不仅限于宗教信徒。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心中仍有圣地——去过之后,人生变得死而无憾之地。豪斯大叔的圣地是新奥尔良。我的圣地是西斯廷教堂

  所谓“文艺复兴”,是重新复活之意,复活的不仅仅是文艺,更有科学哲学文学;复活古典,复活公元前古希腊推崇的人的荣光。复活的,还有古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庙门上的那几个字:“认识自己”。人类文明从文艺复兴开始,再次更深刻地向内观照自己,擦去蒙蔽在理性和科学上的灰尘,为几个世纪之后的工业革命埋下种子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带领寥寥几人,绝大部分绘画工作亲自完成,前后真正耗时不到5载,完成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这空前绝后的天顶画,也成为无数艺术家难以超越、望而兴叹的天花板。

  在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这样介绍米开朗基罗:作为艺术家的他,“持有不同的艺术观念。……他试图把古代雕刻家的那些奥秘钻研透彻,那些人懂得怎样表现运动中的美丽人体,还有身上的全部肌肉和筋腱。……对于所谓根据古典时期的雕刻间接地去学习解构学法则做法,他也不满意。他对人体解构亲身进行了研究,解剖尸体,按照模特儿作素描,直到在他看来人形象已经不再有任何奥秘为止。……米开朗基罗是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专一精神单纯研究掌握这一个问题,然而却是要彻底地掌握它。他的专心致志和他的良好记忆必定是超群出众的,所以很快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画出任何一种姿势动作。”

  “那些永远新奇的大量发明,各个细部准确无失的巧妙画法,尤其是米开朗基罗揭示给后人的那些宏伟的景象,使人们天才人物的非凡才能有了颇为新颖的认识。”

  天顶画中,“这些惊人的形象表现了米开朗基罗能够以任何一个姿势、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画人体的全部技艺;他们是肌肉十分美好青年运动员身体朝着各个可能想到的方向扭动、旋转,然而总是保持着形象的优美。”

  “在这些画中,最著名、最动人的大概是那些大面积画面中的《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这样单纯、这样生动地来表现创世玄义的伟大……最大的艺术奇迹之一就是米开朗基罗怎样想出了这种办法,从而使圣手的一触成为画面的中心焦点,他怎样通过造物手势的轻松力量使我们体会到万能者(ominipotence)的观念。”

  我这两天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西斯廷会是我的圣地?现在答案渐渐清晰了。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极致的人,他的极致,就是将自己笔下、凿下的人表现到极致。他就是自己笔下的上帝,这上帝点醒的,就是广义上的人之所以为人意识,是人以自己为主体、是“以人为本”这一永远应被称颂、传唱下去的理念,是亚当代表的整个人类。

  上帝点醒亚当,也因此成为“文艺复兴”最具象征意义的图像。

  窦文涛曾在《锵锵三人行》中多次说过“艺能通神”,米开朗基罗已经不只是“通神”,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他就是“神”。

  整本书可以分解为四条线索

  第一条: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天顶画的经过,其中包括他与教皇之间密不可分又充满张力的关系。但每念及米开朗基罗未能实现自己教皇陵墓的宏大构想,我都要暗自痛心一番。

  第二条: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与法国以及意大利其他共和国之前的权力之战。这有着“战士教皇”和“恐怖教皇”称号的尤利乌斯二世,真是名不虚传,几次亲临战场、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而那些共和国,也都不太把教皇当回事,自己有实力了,就总想把他拉下马,一看教皇找来强援,马上就稀松二五眼俯首称臣了。

  让我难以想象的是:这个靴子一样的半岛,政治竟如此动荡,似乎彼此之间的协定常常可当放屁,放过就完了,大家仿佛都像小孩子玩儿过家家,跟谁好好像完全心情?不过从另一个侧面说,恐怕也正是这样不能大一统局面,才能酝酿、涌现如此多样化的艺术。

  政治局面的混乱,在书中顺便带出另外两个人物:此后掀起宗教改革巨浪的马丁·路德、写出《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罗马的路德,看到教皇、教廷、教会乃至罗马的肮脏、糜烂,也许就准备开始要写下那贴在教堂大门上的95条了。而马基雅维利遭受政治牵连,在遭受酷刑并获释之后,隐居农场,用笔写下——人都是“忘恩负义、善变、说谎者与骗子”——《君主论》,这本愤世嫉俗之作。

  第三条: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拉斐尔在艺术上的明争暗斗。开头部分,是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正面交锋。到后半部分,则是以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的对抗为重点。不过若从感情角度看,书中的米开朗基罗应该算是“圣”了,因为“智极成圣,情极成佛”。书中没有挖掘到米氏任何与感情有关之事,而且指出米氏向来以禁欲、不安态度看待性,认为这影响人的身心多情种子拉斐尔自然就是佛了,他也有佛带弟子的派头:“他每次上朝,一如每次出门,身边必然会跟着约五十名画家,全是能干优秀的画家。他们紧随他,以示对他的崇敬。”

  米氏与拉斐尔的风格对比,书中引用了爱尔兰政治家作家勃克(Edmund Burke)在《关于壮美和秀美概念起源的哲学探讨》中的话,其中提出两种审美范畴:“秀美者具有圆细致色彩柔和、动作优雅特质,壮美者则包含壮阔、晦涩、强健、粗糙执拗等让观者心生惊奇甚至恐惧的特质。就1511年的罗马人而言,拉斐尔是秀美,米开朗基罗是壮美。”

  第四条:米开朗基罗同自己家庭之间,特别是与父亲和几个兄弟之间牵扯不断的关系,尤其是在财务上。对不成器的兄弟,他总有“恨铁不成钢”之意。父亲反复动用他的积蓄,他也是无可奈何

  除上面这些,书中对于湿壁画的技法描述十分详细,颇值得一观。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有一次朝圣之旅。”我为自己的朝圣之旅做准备,从读这本书开始。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二):成为米开朗琪罗

  前面一些废话:这本书是大学时听一个老师讲座时他推荐给我们看的。大学时看专业类的书籍很少(好像文学类看得多似的),当时处在刚看完《渴望生活》和《月亮和六便士》的阶段,对艺术家的传记比较关注,于是就想找来这本书读。可惜学校图书馆没有,而我又没有买书的习惯。于是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今天囫囵吞枣地看完这本书,并不觉得特别吸引人,但好久不写文,不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时间久了怕自己不再会写东西,于是从今决定,不管书籍是让我废寝忘食,还是味如嚼蜡,抑或难以下咽,都得写写书评,总结中心思想,汲取精华——哪怕只有一点点呀。

  正文吧————

  看完书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并不知道米开朗琪罗长什么样子。在文艺三杰中,达芬奇是有著名的自画像的,即便没有,在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达芬奇的模样也以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形式存在;拉斐尔身为一个美男子,自然不肯没有自画像传世,白白净净的儒雅小生模样,给人一种Gay的感觉,但他却是三杰中唯一没有同性恋传闻的,并且死因还是纵欲过度;所以这两个人一想起来都是有形象浮现在脑海中的,米开朗琪罗也有形象——那就是他为尤利乌斯陵墓所作的摩西像。米开朗琪罗笔下或者凿子下的人物都是异常雄健和伟岸的,肌肉的发达程度可以去参加健美比赛女人也同样免不了变成女汉子下场,跟鲁本斯笔下的胖还不一样,全是肌肉,像是每天在矿区上班。即便是裸体,胸前也不过是多了两团肉,这两团肉与整个身体完全不协调,像是现代女人垫的硅胶。其早年的《哀悼基督》里面的圣母身着长袍,看不到那么多肌肉,还有女人味一点。跑偏了——总之呢,人们总说画如其人,因此我也觉得米开朗琪罗是个肌肉强健潇洒英俊的猛男,但事实上完全不是:他身材矮胖、鼻子扁平,而且还十分邋遢。他自己有诗云:“我觉得自己很丑”,“我的脸长得吓人”。而关于他的邋遢,书上有句话是这么写的:“他睡觉时就穿着他那件八百多年没脱过的衣服和靴子……有时候因为穿了太久,脱靴时皮肤就像蛇蜕皮一样,跟着靴皮一起脱落。”这货绝逼不是gay啊,这是赤裸裸的证据!虽然他没跟女人怎么样,但他也没跟男的怎么样啊,我估计他只是性冷淡而已,或者,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将“原欲”升华为了不竭的动力,你看他拼命工作而不求享乐就知道。不过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其实我是见过米开朗琪罗的画像的。因为拉斐尔在看了他画了一半的天花板时,十分崇拜他,就把他也放进了自己的《雅典学院》里,就是在前景中沉思的赫拉克利特,不过也有说法是暗讽他的乖戾和坏脾气

  是的,米开朗琪罗不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胸狭窄,每天也有发不完的愁。他总认为旁边的人嫉妒他;而教皇对他有所冷淡,他也觉得是布拉曼特和拉斐尔在背后搞鬼;他担心教皇不会按约定把钱付给他;他觉得自己的助手们办事不利,屡屡换人;他担心战争把自己还没画完的天顶画毁掉;他担心自己的画不能如期完成;他的爹和几个兄弟也总是找他借钱,找他蹭吃蹭喝,就连他哥哥死了,嫂子娘家的嫁妆钱也得他赔,简直苦不堪言……所以说来,他只爱他的艺术,如果没有艺术,大概他也不能活到89岁高龄。这里所说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诗。

  当然,最令人感动的,还是他对于工作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共有1080米,假如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那样画画的画,几天就能画完,颜料不断往上泼,就是泼的时候多注意一点罢了。但这可是用古典写实的画法画成的,往往四五平米的地方,就要画上十几天的时间。而米开朗琪罗又绝对不会偷工减料,天花板上挤满了表现不同圣经故事的形态各异的人:逃难的场景(《大洪水》等)、搏斗的场景(《铜蛇》等)、朝圣场景(《诺亚献祭》等),哪个场景不需要大量的人!我觉得如果我进入教堂,面对这么多从天而降肉体,一定会有眩晕感,就像看到斯潘塞•图尼克的摄影作品一样,迎面扑来一堆有美感的裸体,密集恐惧症千万不能看。米开朗琪罗对人体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庖丁解牛的程度。最后他用四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天顶画——这还真的是快的了。因为光是雕凿大卫像就花去了他三年的时间,而尤利乌斯教皇的陵墓,断断续续也耗费了他三十年的精力。假如他像拉斐尔一样短命,能否被认为是文艺三杰之一,还未可知。

  虽然只写了这四年间发生事情,但这已让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有迹可循了。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也让米开朗琪罗成为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三):《米开朗基罗和教皇的天花板》读书摘抄(基本都是原文

  达芬奇(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

  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拉斐尔(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

  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经常碰面,和达芬奇可能没有碰面。

  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在绘画上也有正面交锋。

  giornata(乔纳塔) 一天的工作量

  Charisimo fratello 我最亲爱挚友

  谨以此文献给我心中的托斯卡纳伟大女伯爵马蒂尔达(Matilda of Tuscany)

  此书内容涉及大量的学者、艺术家,一一罗列枯燥无味,对文艺复兴感兴趣必读。

  1505年2月,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到罗马接受皇陵建造任务

  1506年4月,跑回佛罗伦萨。

  1508年2月,在博洛尼亚建造了教皇青铜像4.2米。

  1508年4月,返回到罗马。开始准备绘图。

  1510年9月,返回佛罗伦萨。(三弟病重;教皇又没发工资,打仗去了)

  1512年10月,完成西斯廷天顶湿壁画。

  其实一开始教皇让米开朗基罗去画西斯廷天顶的湿壁画,后者是完全不愿意的,八百里加急一般一路从罗马逃回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境内被抓住,写了一封信给教皇了事。而当时重建圣彼得大教堂的主建筑师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比米开朗基罗绘画经验更丰富。P10

  西斯廷礼拜堂是选举新教皇的地方,至今仍是。于1477年开始动工,主建筑师彭帖利完全按照圣经中的所罗门神殿比例设计它。(长是高的两倍,宽的三倍)由于彭贴利师从“大法兰克人”乔凡尼,从事军事设计,西斯廷礼拜堂也是固若金汤的要塞。

  1480年,对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战事结束后,礼拜堂完成,一批来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顶尖画家协助绘制西斯廷湿壁画。其中就有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师傅吉尔兰戴欧(习得银尖笔作画法),1488年,13岁的米开朗基罗的父亲送他(拉格纳奇Francesco Granacci推荐)去前者那学习绘画。一年之后,佛罗伦萨国王洛伦佐请吉尔兰戴欧推荐弟子进入圣马可学苑,后者立即推荐了这名新弟子,但是圣马可学苑是学习雕塑的地方。P17-21

  (学苑人文老师:一是将柏拉图著作与荷美文集翻译成拉丁文的柏拉图学院院长费奇诺Marsilio Ficino;一是卡巴拉教派学者,著有《论人之尊严的演说》的乔凡尼Giovanni Pico;还有一位是安布洛吉尼Angelo Ambrogini,一再督促学习,向他解说,上小课)

  赞助者决定作品主题司空见惯。画家和雕塑家被视为艺匠,得完全遵照出钱者意思制作艺术品。并且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小,米开朗基罗时代的艺术家们并非如我们今日浪漫的想像,个个都是孤独的天才,出自内心创造作品,不受市场需求摆布。同时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礼拜堂,也会参考神学家的意见。而不懂拉丁文,也没学过神学的画家是不可能想像出拉丁铭文,摩西,耶稣事迹的。P53-58

  (神学家:学者Andreas Trapezuntius与书痴Bartolommeo Sacchi和当时意大利最博学的人奥古斯丁修会会长Egidio Antonini,娴熟于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也是当时意大利最具魅力的演说家。)

  西斯廷天顶绘画助手之一年轻的建筑师巴斯提亚诺·达·桑迦洛(Bastiano da Sangallo)曾在米开朗基罗对手之一的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拉斐尔的老师)门下做助手。1505年见到米开朗基罗《卡西那之役》草图,当场让他觉得佩鲁吉诺的作品迂腐落伍。一年后,56岁的佩鲁吉诺离开佛罗伦萨,从此再未回来。他的离开标志着15世纪那种甜美优雅的风格式微,而由米开朗基罗所引领的那种魁梧强壮的新造型所取代。P66

  quot;博纳罗托·迪·鲁多维科·迪·博纳罗托·西莫内"是米开朗基罗寄信最多的人,兄弟里排行老三。这个称呼显得非常庄重。这位家里的二哥是教皇面前的红人,不过在当时最忙的时候是直接回信给兄弟“我怎么知道可以找到什么好差事或该去找什么差事给你?”紧接着,四弟西莫内来罗马就生重病,伯父去世,婶婶依法讨回嫁妆,年迈的助手巴索也不适合留在罗马工作。幸好有人此时自荐作为助手——乔凡尼·米奇(Giovanni Michi),因为米开朗基罗只要佛罗伦萨人,三弟派了一名小童工前往罗马。P72-P74

  在18米的脚手架上,随时都可能有五六个人,上色作业的初期工作,米开朗基罗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包工头。他并未如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躺着画湿壁画。词语resupinus是“往后仰”,而不是“仰躺着”。例如在“大洪水”这幅图中,米开朗基罗亲绘的只有岩岛边缘的老者与其抱着的无生命气息的年轻男子。多明我修士萨伏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是在精神上影响米开朗基罗终身把作品主题从《新约圣经》的报喜,转到《旧约圣经》中描述罪与罚。P83, 86

  米开朗基罗克己与肉体欢愉无缘,这和拉斐尔37岁便突然去世相反,前者活到了89岁。不过在那个时代,拉斐尔是当之无愧可以安然享受,他的才华达到了凭一己之力挑战整个佛罗伦萨艺术圈。《伊甸园里的诱惑》在签署厅天顶的三幅画之内,让拉斐尔在罗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接下来用《圣礼的争辩》抗衡佩鲁吉诺的《基督交钥匙给圣彼得》,而在此时,米开朗基罗仅仅是把尤利乌斯当作蓝本画出《旧约圣经》先知之一的撒迦利亚等一系列人物像。拉斐尔技惊四座,把米开朗基罗甩在了后头。P139

  不过我们知道米开朗基罗是最善于画“扭曲”的人体。他的确是去解剖了尸体,不过在那段时间这大大坏了他的胃口,吃不进也喝不下东西。现今表面解剖学有六百则术语,而米开朗基罗画了八百个左右的生理结构。不过米开朗基罗缺少朋友,他写信告诉了兄弟“连个朋友都没有,也不想有任何朋友。”不过对于那些纨绔子弟来说,他确实是一个好人,因为他的目标是为了振兴家族,看看他的兄弟,可以说是游手好闲。P150,P155

  和现在的画家会去写生作为自己的素材一样,当时遍地都是古建筑,虽然古罗马竞技场已经是菜园。1481年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师傅吉尔兰戴欧就描摹了不少古迹,柱子,方尖碑,水道等等。菲利普·布鲁内利斯基可以说是这么做的第一人。有一个小故事,拉奥孔这著名的雕塑是在1506年出土,埃斯奎里内山丘上,一个人的葡萄庄园里面。当时的教皇大喜过望,以每年500金币的价格买下了雕塑。米开朗基罗参与了挖掘工作,并且第一时间画下了雕塑的草图,因为这座雕塑也是一个扭曲的强壮的男人还带上了两个小孩,正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绘画风格。P153

  女巫这个词,我们已经都认为是在西方历史上一直被迫害。其实古罗马的元老院都会去查看女巫的语言,有专门收集女巫语言的书。女巫和牧师一样都是合法的。米开朗基罗画的第一个女巫是著名的德尔菲女巫,她住在希腊阿波罗神庙内,庙的正门里面上刻有铭文“了解自己”。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女巫至少还没有被迫害。有意思的是,他在库米巫女巫旁边的小孩像里面加入了,大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这个动作,这和我们现在比中指是一个意思。P165

  在1510年初,拉斐尔又在开始画惊艳之作了——《雅典学园》。他开创了在一副画里面描绘一个大师,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托勒密等,然后在大师旁边加上几个学生。这些人物的头像都是按照当时名人画的,达芬奇,布拉曼特,教皇,当然他自己也在里面。在这之前,1504年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展示草图之前,草图是和湿壁画一起在墙上的。湿壁画完成了,也就看不到草图了。他们两人把草图单独画出来,一举改变了草图的命运。这以后草图也开始被人重视了。所以拉斐尔把《雅典学园》的草图留下,供人参观。也有与前辈较量之力。P178

  米开朗基罗九幅《创世纪》场景,终于画到了《亚当与夏娃偷尝禁果》。这是一副绝佳的有深意味的画。在这之前主流思想是,夏娃第一个想吃智慧果,从而带坏了亚当也吃,这也是西方尊男卑女的论据。耶和华说“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不过他的这画,是亚当伸手去摘智慧果。P184

  要设计出如拉斐尔一样生动流畅井然有序的场景,米开朗基罗有点力不从心。但单人巨像则让善于刻画壮实巨人的他一展所长。而《创造夏娃》中3个人物,只用了4个“乔纳塔”就完成。他越来越快了,开始用针刺誊绘法和刻痕法双管齐下。P192

  几乎没有艺术家不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替未受教育者阐明故事。即使是没有看过马列米圣经的文盲,看到这些画也能将其与其他地方的同主题艺术品相比较而熟悉。P194

  在这几年中教皇可没有闲着天天陪艺术家。他发动了几次收回失地的战役。教皇御驾亲征,1506年这个决定就让枢机主教们目瞪口呆,然而他第二句是“你们主教当然也要和我一起上战场。”在1510年7月,进攻费拉拉。此时驻罗马大使是以《疯狂的奥兰多》著称于世的亚里奥斯托,这个可怜的大使在相距320公里的费拉拉、罗马奔走了5趟。P199

  我们提到了米开朗基罗并不富裕。佛罗伦萨有一家医院,新圣母玛利亚医院。创立于1285年,是医院也是银行,安全可靠,许多有钱人都在此存钱,包括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赚取百分之5的利息。米开朗基罗处理完经济方面的问题,9月22日他和教皇同时抵达博洛尼亚,教皇的星相学家已经预测了后者会发烧。在发烧期间,教皇的身体状况很糟糕,还有其他的问题,痛风、梅毒、疟疾后遗症等。这位教皇真的是强壮如牛,此时67岁,早前高兴的时候拍一下侍卫的肩膀相当于一记重拳,以至于传说在教皇身边必须身穿铠甲保护自己。

  很明显如果教皇现在死掉了,不知道会对米开朗基罗有什么影响。天佑,军事上的不利和病情也慢慢消退了。不过米开朗基罗这是拿到了500金币后,还差另外500金币。12月到达罗马的时候,发现教皇满脸络腮胡子。而教皇和教士是不能留胡子的。1031年利摩日公会下令,第一任教皇胡子,今后教皇也不应该留胡子。教士饮用圣餐中的葡萄酒若留在胡子上,是对基督之血不敬。而不留胡子的教皇像一头熊,留了胡子像隐士。P204

  1510年12月,有一个人来到罗马,德国人马丁·路德。27岁的他是作为一名老修士的同伴来此代表变通派寻求奥古斯丁修会主人艾吉迪奥的帮助。无功而返,并且他看到了罗马的极度脏乱差。台伯河两岸堆满垃圾,罗马人随地小便。梅毒和同性恋盛行于神职人员,教皇都有梅毒。

  207

  1511年头几个月,米开朗基罗有时间安静画素描。此时就创造了如今闻名全球的《创造亚当》的姿势。这个时候教皇还是带病在作战前线。这个教皇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有梅毒,但是这不能代表什么。相比之下,他比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要好,他懂得去振兴罗马教廷。他在前线大声喊的口号粗鄙到利波马诺根本不想将其记录下来。此时拉斐尔在签署厅的工作也暂停,但是他接了另一个活,当年开始画又一服旷世巨作《海洋女神伽拉忒亚之凯旋》,而后又画了《帕纳塞斯山》,描绘28位古今诗人。而米开朗基罗在讨要薪水的时候,他在台伯河边过着舒适又有罗马最美女子相伴的好日子。P216

  路易十二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提议在1511年9月1日召开教会全体会议。这种会议是非同小可的,可以剥夺教皇身份。在这之前,8月15日,圣母升天节,米开朗基罗画了一半的西斯廷天顶举行了揭幕式。拉斐尔又画了《教皇格列高里九世认可佩尼弗特的圣雷蒙德交给他的教令集》和《特里波尼安献上(法学汇编)给查士丁尼大帝》,名字都是又臭又长。拉斐尔看到米开朗基的半部天顶画,顿时无语凝咽。他甚至有了想抢过来自己画剩下来的半部。因为礼拜堂天顶画太过宏大了。《雅典学园》比米开朗基罗《创世纪》要精致,但是面积小。惺惺相惜,他开始受到米开朗基罗风格影响,在《雅典学园》中画出第56人——赫拉克利特,并且被认为模特是米开朗基罗。换句话说,米开朗基罗的雄浑伟岸,已经将拉斐尔的优雅、和谐古典世界比了下去。P225

  教皇要死了,病危。只有10岁的费德里科·龚查加(Federico Gonzega)没有背叛他,其余人都在哄抢他的东西。梵蒂冈街头一片混乱。各种势力想要占地为王。

  这个野蛮战士般的教皇,又奇迹般复原了。他不听医院的劝告,什么好吃,沙丁鱼,橄榄,桃子,葡萄,草莓吃什么。接受临终仪式后一个礼拜,已经好到可以在房间内停乐师演奏了。叛乱军做鸟兽散。P230

  于是米开朗基罗拼命加快速度,如果教皇驾崩,新教皇很可能是由法国国王底下的12名枢机主教之一出任。他可不能保证旧教皇的对头会保留这些歌功颂德的画。《创造亚当》火速出炉。这里面的亚当是完美无瑕又符合神学观点的人体。文艺复兴的时代,艺术家最高的追求就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画的亚当就是上帝创造的亚当那般模样,那么米开朗基罗无异于神了。同时史学家认为,亚当对面上帝的背后那个大眼睛的少妇,就是夏娃。

  十诫中的第二诫,严禁替“天上任何东西”造像。14世纪之前,上帝要不是只有一只巨手在画面里面,要不是年轻人的形象。这种飞天老爹的形象在16世纪初并不多见,连枢机主教乔维奥(Paolo Giovio)一位正儿八经的学者,也没有看出亚当对面的人是上帝。而上帝以指尖一触的方式创造亚当,也没有哪个《圣经》说明过。再次之前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像,雕刻,上帝都是直挺挺地在地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诞生后,不尽然就享受圣像的待遇。在1951年,出版商亚伯特·史奇拉(Albert Skira)只留下上帝和亚当的手,从此这一截取的形象泛滥成灾(诺基亚开机画面)。P235

  拉斐尔风流成性,为了女人丢下手边工作偶有所闻。《芙娜莉娜》(La Fornarina)据说就是他亲手所绘最爱的女人之肖像。而米开朗基罗,曾说艺术家应“眼中有圆规”,即靠直接安排妥当远近关系。瓦萨里称赞西斯廷天顶上的上帝,“无论走到哪,上帝总是面对着你。”P248

  此前几百年的哥特式艺术,将和主题没有关系的修士,猿猴,半人半兽怪物以滑稽、古怪、有时甚至亵渎宗教的形象,出现在书页和建筑上。米开朗基罗虽然执着于完美的人体比例,但是他也着迷于不合完美比例的人体。在天顶343位人物之中,有一些小人看起来个性阴郁、发育不良、相貌古怪,十足的丑陋。他在弦月壁上画了《波阿斯》(Boaz)。米开朗基罗坦言,“我觉得自己长得很丑。”这可能是喜欢去刻画这类丑怪现象的原因之一。P255

  天顶上另一个人物《耶利米》那份姿态和日后罗丹的《沉思者》何其相似。米开朗基罗自视为向世间抗争之人。他并不快乐。他一生写了很多诗,充满对生老病死的沉思。55岁前后甚至有诗写到了自杀。他想回家。不过此时,教皇想要进兵佛罗伦萨公国,他奇迹般在对法国的战争上赢了,注意一下,他还没病死。P272

  这时候米开朗基罗还是感觉很穷,画画的报酬总是会用完,1512年10月,在佛罗伦萨已经换了老大的时候,他极度焦虑而且沮丧。但是画出了《哈曼的惩罚》、《铜蛇》、《约拿》。在十月底,他写回家“礼拜堂我已经画完了,其他事情的发展令我失望。”P283

  虽然最后的“伊纽多”立下了男性裸像体裁里无法企及的标杆,但是教皇还是想要米开朗基罗在完成品的天顶画上润色,加点金边,更加富丽之类。总之,米开朗基罗还拿到了2000金币的奖赏,而且他真的还没有忘记给教皇修坟墓的事情,就是他当时不接受画天顶逃回佛罗伦萨的原因。几年后,他拿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锤子和凿子。P289

  1513年2月中旬,教皇按照吩咐服用了一份含金粉的药剂,号称能治百病。第二天,2月21日早上,罗马人们得治“恐怖教皇”驾崩。德格拉西在日记里面写道,“在罗马住了40年,从没看过哪个教皇葬礼聚集了这么多人。”全罗马人民之哀痛前所未见,歇斯底里推开侍卫队,要亲吻教皇的脚。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是莫逆之交。教皇再怎么野蛮,那也是他最大的赞助者,这个人的计划和眼光和他一样惊人宏远。如果米开朗基罗任性先要做坟陵,不知道西斯廷天顶还不会会存在。并且教皇还真的给了米开朗基罗在绘画时候特权。米开朗基罗在前期作画完全是不让任何人看的,教皇也不行。他曾经知道教皇要偷偷来看,躲在暗处趁教皇来了把画板砸在后者头上。然后跑出罗马。教皇是一个打渔的出生,当上教皇后还喜欢自己划船,虽然岸边有很多人在奏乐鼓励。尤利乌斯教皇葬于西斯廷礼拜堂。P291

  新教皇是米开朗基罗童年的朋友,37岁。距离那天八百里加急逃回佛罗伦萨7年后,米开朗基罗终于重拾他的“老本行”。P292

  此后米开朗基罗又活了51年。1536年,重回西斯廷画了一副《最后审判》。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四):走下神坛的米开朗基罗

  很遗憾,一直与艺术无缘。

  即便如此,当我在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仰望气势恢宏的湿壁画时,还是会心醉神迷;当我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前凝视空前绝后的大卫雕像时,依然会心荡神驰。看不懂门道的外行身份和宗教背景知识的缺乏并不曾减损丝毫美的享受,这,就是天才米开朗基罗遗赠给世人最瞩目最杰出的财富。若不是这样一个艺术巨匠,在大理石、墙壁、穹顶、建筑之间将激情释放,在艺术星空熠熠发光,陶冶着后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趣味,艺术史将缺少多么华美而不朽的一章?

  《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一书,顾名思义,就可约莫猜测出这是以米开朗基罗的传世之作——西斯廷礼拜堂天顶湿壁画的创作始末为背景的,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此书向我描摹的是一个走下艺术神坛的米开朗基罗,一个在金光灿灿的光环后有着七情六欲脾气暴躁的艺术大师,一个孤僻离群不愿提携后进的艺术巨匠,一个抱怨不休阴郁邋遢形容丑陋的普通人。此外,还穿插了桀骜不驯的他和“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从情交莫逆到龃龉不合的故事,他和同为艺坛巨星却互有敌意的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市政会议大厅展开的大师之战(”The Battle of Cascina” v.s. “Battle of Anghiari”),他和拉斐尔在梵蒂冈教廷湿壁画创作上的两雄相争(两者画风迥异,各有千秋:一个壮美,一个秀美),同时还简单讲解了湿壁画的基本原理,让我们对画匠们的艰辛和创作过程的冗长稍作管豹之窥。

  500年前的意大利风情,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和纷杂却脉络清晰的历史事件,就这样呈现眼前。既然外行只能看看热闹,不妨就持平常心,欣赏一下这部艺术简史的切片,挂一漏万的历史故事和美丽的插图。当然,于我而言,还添了一点点记忆里真迹与手中复制品的对照比较。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五):他铺开的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是评述也是小说,是艺术介绍也是人物传记,是对大师的崇敬与缅怀也是对不朽的敬仰与凭吊——一句话,这是传奇!

  这本书从梵蒂冈教廷在文艺复兴期间开启的艺术浪潮说起,极其详细地交代了教廷宫殿(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梵蒂冈博物馆的部分)几个主要大厅,尤其是西斯廷礼拜堂的艺术创作经过。作者以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的整个前因后果为主线,穿插了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尤里乌斯二世教宗、列奥十世教宗之间复杂转折的人物关系,连带讲述了拉斐尔画室的创作过程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家在梵蒂冈和罗马的创作事迹。

  作家的成功之处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从资料的收集,主线的确定,章节的设置,文字的雕琢,任一方面都可以看出金恩下笔有如米开朗基罗的刻刀,绝对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在创作。他成功地细致描写了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整个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节,不仅如此,还加入了大师与教宗在过程中各自的心理活动与彼此之间的碰撞,米开朗基罗与尤里乌斯二世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让人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时时让你感觉自己就漂浮在西斯廷礼拜堂半空,冷眼旁观大师与教宗冷峻的目光对视。而在对《创世纪》本身的叙述方面,从西斯廷礼拜堂的前世今生写起,为何需要整修重画天顶,到四壁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引出主人公闪亮登场,一幅幅地详尽描述创作过程,到日后主人公重新回到这里再画祭坛画,步步为营,起承转合皆有法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手不释卷。可以预料的是,有过对梵蒂冈博物馆拜访经历的读者会对本书有更深刻的共鸣,不过,作为去之前的预习读物,本书也是一流之作。

  此外,作为配角的塑造,拉斐尔虽然被作者写得飘飘欲仙,但仿佛一直蒙着面纱,让人欲近不能却又欲罢不能,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在为自己日后的创作留下一个暗扣,呵呵。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六):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的故事《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米开朗基罗我们都知道,《米开朗基罗传》就有好几个版本,当然最有名的是罗曼罗兰的,不过除了传记关于他的其他资料,却并不容易找到了,我们对这些西方艺术家还仅仅停留在了解的程度,要说研究就得借助西方的资料了。

  这几年一直对梵蒂冈特别感兴趣,对西斯廷小教堂很神往,没少收集这个方面的资料,可是真的很有限,这本书算是比较专业的了。里面介绍了很多关于教皇宫殿的内容,在网络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梵蒂冈博物馆,找到圣彼得大教堂,找到西斯廷小教堂的资料图片,可是却很难找到教皇宫殿的资料,因为教皇宫是不开放的,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教皇宫殿的内部结构。关于米开朗基罗为教皇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这两幅画的过程介绍得也很详细。看了细节才发现,和我们想象的米开朗基罗为教皇画壁画的过程是不同的,原来那时候米开朗基罗的名气没现在这么大,那时候对艺术家也没像现在这么尊重,感觉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有手艺的大牌工匠,地位还是挺低的。

  当然这么厚一本书不可能都写米开朗基罗,里面也介绍了达芬奇,还有拉斐尔,尤其是拉斐尔,在教皇的宫殿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现在都叫做拉斐尔画室,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雅典学院》了。

  教皇的确为保存延续人类文化做了巨大的贡献,从中世纪开始梵蒂冈就一直在收集各种艺术品,并且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把这些艺术品完整的保留到现在,到现在梵蒂冈博物馆已经成为可以和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相提并论的世界顶级博物馆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