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面鱼》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面鱼》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8 21: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面鱼》的读后感10篇

  《青面鱼》是一本由陈再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面鱼》读后感(一):喜欢陈再见及《青面鱼》

  陈再见的作品大气沉稳,还有许多与国内外文学大师文脉融会贯通气场,他对素材组织能力及对主题广泛的提炼,在国内作家中是不多见的,这就是他保持高产及文学创作水平原因

  上周末,我们本约好在一个文学笔会见面的,他因工作耽误,未及时到场。但在当天的会议现场,我在发言时,还谈到了这一点,还引用了他本人的文学创作历程现身说法重点阐释了一个作家坚持不懈学习并找到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重要性。无疑,再见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作家,毕飞宇说过,一个人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写作能力。通过我们日常的交流就能感受到,他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大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家。

  《青面鱼》与他以往的作品一样,好读,耐读,对读者来说,也充满了挑战考验。每一个睿智的文本,都给读者预留了足够的想象也是足够的发挥信息,帮助作家去完成那些不必要书写,或者是留待读者看完后,用自己方式在心里书写的空间。而这一切的美好,正在等着着喜欢陈再见及《青面鱼》的每一个人去发现

  《青面鱼》读后感(二):《青面鱼》:木棉花鲫鱼汤和白娘子

  在桂林这座城市里,我是个十足的外地人,我产于东北,毕业后漂泊辗转多年,来到了他的城市;在桂林这座城市里,我也是个地道的本地人,我拿着本地户口,操着本地口音,住着本地房子,开着本地车子,吃着本地米粉。

  回想在广东漂泊的那些年,那是的我似乎关闭了自己的感官,我虽然思念家乡亲人怀念家乡美景想念家乡美食,但我依然融入地毫无一丝痕迹。我从未想过回归,因为我从来没有退路;我也从未想过留下,因为我也不想在那里拥有未来

  我曾经在厂区里注视过那些步履匆忙生活单调打工仔打工妹,也曾凝望过宿舍门口摆小摊卖凉皮的小伙,还曾经为那些保安大哥、维修师傅清洁工人驻足:他们和我一样,简单重复,但充实快乐。这些过往,都是在我读过《青面鱼》之后,头脑中不断闪现的画面

  《天桥》中所描述的西乡街道,我是那么熟悉,我也曾想象天桥这端和那端的生活,但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般惊心动魄。对于诗人因文学而产生的情愫,并不是小说亮点。正如作者所说,“因文学而结识的友谊,本身就脆弱敏感,它的美好需要距离来显示,一旦暴露在生活的苍白琐碎当中,很快就会灰飞烟灭。”

  最吸引人的部分,大概是那碗木棉花鲫鱼汤。这碗汤是一切的开始,也是故事终结人们通常喜欢借味道来记住一个人,无论是她身上的香水味,还是她洗衣液或洗发水的味道,或者是她烧饭的味道,就如我们经常怀念某前任身上的烟草味或者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我相信,味道可以深植骨髓,随时都会被挑逗出来。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容易被记住,有什么东西可以留存在记忆里且历久弥新,那一定是味道。对味道的思念,一定是对人的思念。

  江小野铁了心要煲这碗木棉花鲫鱼汤,不惜穿着空姐服跑进人潮涌动、腥臭脏乱菜市场,也不惜赶上晚高峰的堵车,更不惜冒着被陈梦隽员工抓包的风险。她得偿所愿的一碗木棉花鲫鱼汤,并没有让她最后真的如愿以偿啊。我并不想做一个剧透的人,只是想说,这碗木棉花鲫鱼汤,堪称全书的点睛之笔,阅读时一定要仔细体味。

  “木棉花煲出来的鲫鱼汤,陈孟隽还能记得那味道,只是再也喝不到了。如江小野所说,一年只能吃一次。名义上是这样,实际上,各种原因,或者说缘分错过时候总比拥有的时候多。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陈孟隽是再也喝不到江小野煲的木棉花鲫鱼汤了。”

  当然,我认为《青面鱼》的重头戏不在四个人、四种命运的《天桥》,也不在书名由来的《殊途》,更不在误会冲突不断的《鱼生》,而是在《蛇类》。虽然每一篇小说都是《青面鱼》不可分割的部分,都是非优秀中篇小说,但是出于我的私心,我还是首推《蛇类》。《蛇类》是我看到的第一篇,它于我就像个一见钟情爱人,爱上它就没办法再爱别人。

  主人公白月是个与众不同女孩子,无论在她是毕白月还是崔白月的时候,她都像皎洁的明月一样,散发着不可方物的光芒。她没有什么错,只是很爱蛇,也只因为她爱蛇而被看做是异类,甚至被认为是不详的。因为爱蛇,白月被亲生父母卖予他人;又因为爱蛇,白月在养父母家频繁转学;更因为爱蛇,白月甚至导致养父母离婚

  白月似乎是个不知道放弃的人,她又那么天真、那么执着,她总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她任性而活,不为取悦任何人,她聪明但不市侩。白月知道世俗偏见,也理解人性丑恶,但她不为所动,也不随波逐流,对于所有发生的事,她都坦然接受,并活出自我。

  哪怕丈夫有婚外情,哪怕抛弃她的父亲带着哥哥们来重修旧好,哪怕哥哥盗窃了丈夫店里的珠宝,白月都选择宽容和原谅,她甚至保护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哥哥放弃了丈夫的财产。当然,白月在乎的从来不是金钱权势这些对于大部分人很重要的东西。当白月重回湖村,来到母亲坟前的她,依旧是那么善良懂事,那么不记前嫌:

  “白月来到母亲坟前,坐了一大会儿,说了好多早就想说的话,甚至还不忘问母亲,到底当年她卖了多少钱?那些钱能否真为家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果真能那样,她也蛮欣慰。毕竟在这个家里她也并非一无是处。坟前的风萧萧而起,她更愿意那是来自母亲的回答。她明白了。她相信最真切答案唯有来自安睡的人,如果她去问还健在的父亲,也能得到答案,但她不敢肯定答案是对的。活着的人总是擅于欺骗。”

  即使到最后,村里人仍然没有接纳爱蛇如命的白月,白月依然平静离开

  白月注定是个不平凡女孩子。如果说她有错,那她便是错在太聪明、太超脱、太不像个人了。她更像是白娘子,来警醒世人,来现世渡劫,只是身边没了许仙和小青,倒是很多法海和各路牛鬼蛇神

  有人说,演员演完一部戏就像走完了一生。其实,小说也是如此,无论是作者打造一个故事,还是读者阅读一个故事,都是走完了人物的一生,或喜或悲,或哭或笑,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文学、文艺作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想想,这便是作者之幸,编辑之幸。

  《青面鱼》读后感(三):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读过再见很多本书,《喜欢抹脸的人》还很青涩稚嫩,但是已经初具雏形,深度思想都在,只是少了点形式,也少了深入挖掘内涵的心。就像再见自己说的,如果让他现在来写同样的题材,他一定不会这样写,也写不出当年的感觉,即便知道有很多缺点和不完美,但是那种仅凭写作的冲动脱口而出勇气来写作的这种精神,已经足以让如今的他感动不已,相信也让很多的人羡慕不已。

  随后,我大概读了再见唯一的长篇小说《六歌》,啊,这是一部多么神奇的长篇小说啊。依然如中篇的形式,每篇一个杀人案,当你以为这一切都是没有关联的时候,你又细想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是那么紧密、那么不可分割。多棒的想法,看似独立实则相连的几个中篇组成的长篇小说,一切几部用按照时间先后、也不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像是蒙太奇的手法,我们在一点点的阅读中发现故事的关联性,最后由读者自己把它拼凑完整,在脑海里串成一个故事。而作者,完全不用费心想事件先后的安排剧情的展开、悬念的铺设、人物的出场顺序,多么高明的写法啊!利用了自己中篇小说的优势,来写一部长篇小说,强烈推荐这个作品。

  最后,再来说说《青面鱼》。这是一部时间跨度非常大的中篇小说集,既有创作之初的冲动和勇气,也有创作不断完善后的成熟稳重,但是无论如何,再见都抛弃了技巧、手法这些比较炫技的东西,他更加追求内心的那种满足,对于人物的刻画更加明确了。无论是爱蛇的白月,还是图书管理员“我”,或者是暴富后依然无子的余汉金,还是被青面所影响一生的表兄: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或荒诞可笑、或凄凉悲惨的故事,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他们活过、生存过的证据

  为什么要叫做“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想象每个人的成长蜕变都是很美丽的,但是成长的过程却是充满坎坷辛酸的,而作家的成长也是这样,仿佛化茧成蝶,又如蛇之蜕皮,都是要经受社会、舆论、读者和灵魂的多次拷打,他也可能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仍然进行着对内心的拷问:我是谁,我代表了谁,我到底要写什么,要怎么写,要为哪些人发声,要怎样才能算是为他们发声……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思考,但是我们大多的思考是自省而已,作家却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的,他不仅要为自己,还要为他的读者,为他所代表的阶级,为整个社会,甚至为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所以,珍惜那些可以看到成长的作家,他一定经历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心灵苦旅;珍惜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作家,他一定在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来感受并传递情感;珍惜那些能给我们启迪、能让我们思考的作家,他们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会你生存之道;另外,我们还要珍惜那些故事里的人物,他们应该就活在我们身边,如果你碰到他,请对他说声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