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大哲学讲座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大哲学讲座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大哲学讲座经典读后感10篇

  《北大哲学讲座》是一本由胡适等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哲学讲座》读后感(一):从“成为某种人”到“成为人

  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探究,与具体生活琐碎不同需要的是形而上研究。由于此种学问不接地气,故人们对之也了解颇少,即使有了一点了解,也仅仅是高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而言,哲学作为一门“隐学”,我们更需要对之擦亮眼睛

  《北大哲学讲座》分为甲乙两编,甲编是遵循着中国思想史的轨迹,开篇就说到中国思想史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关于唯物与唯心的论证,在此书中有了较好的溯源;乙编是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位置,以及西方哲学的先进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发现哲学的学习是一项很艰难却无法言说的过程内容的艰深、概念的难解、体系的庞杂,已经让初学者畏之如险途,但是如果我们不学习呢,并不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存,照样可以吃得香、睡得稳;但如果你偏偏坚持了学习,就不仅仅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活,如何才能这样活。

  《北大哲学讲座》的体裁很好,都是讲演稿,而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内容既有关人生价值,也有关乎中外的流学,更有关乎思想的演进,可以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叶”。语言直白的,内容是精彩的,这就是“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感撼。

  说真的,作者胡适,以前只知道他学贯中西,但通过他的讲演,才知道我的印象是多么肤浅的,他能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信手拈来娓娓道来,显得人性光辉和神性的荒芜,主张自由主义实验主义的他至少是博览群书的,而且擅长于在书中进行比较研究,将不同意义故事区分成真与伪、高与下,功底不可谓不强。作者章太炎,我倒是在读此书前只知其名,对其学术毫无涉猎,通过本次阅读,我知道了所谓的新思想、新内容就是对“天命说”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是不坚决的,毕竟从《齐物论释注》中得到的是模拟两可的说教,或许能断然决然地发现唯心与唯物,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梁启超倒是民国之名流,他的书我之前看过一些,以其对中国哲学史、中国佛学史的建树,我们是只能望其项背的,内容之权威、思想之独到,让我们更加清醒发现自己无知、世界的复杂

  从“成为某种人”到“成为人”,是一项从现象回归本质旅程,而哲学就是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路标!

  《北大哲学讲座》读后感(二):哲学是对一切虚无的思考

  这本书着实让我费了一段时间来研读,读后惭愧万分。我自诩是个爱读书的人。但是看这本书的感觉却是——我恐怕是个文盲吧。书里的大师哪一位不是满腹经纶旁征博引?有些引用的材料我居然都不知道,看来确实得好好补补课了。

  胡适先生、蔡元培先生、王国维先生等等,他们不愧为一代名家,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他们随随便便的一出演讲稿,便是旷世之作。多么希望回到那个近代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虽处于乱世,却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看大师们思想碰撞火花文字激荡的灵魂,那将是何等壮观

  胡适先生说: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中国各朝各代都遵循一个定律,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期的战争,闹得老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同时社会贫富不均,富贵的太富贵了,贫苦的太贫苦了。《诗经》便是最早那个时代的反应,比如: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何草不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正是这些社会现象,孕育了老、庄、孔、孟等等诸子百家对于君主和人民以及自我的思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这个“道”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无声、无形,有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至今闪耀着智慧光芒,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启发

  孔子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这相当于是古代一次大的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所以说教育是功在千秋、利在千秋的伟业。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和弟子就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展开讨论,这和古希腊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进行辩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辩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将智慧之光永久传承。孔子是一个爱智的人,曾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孔子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儒释道构成了中国人一生思想的演变年轻时入世,追求功名,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年就要出世,要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干净”的觉悟,以至于能心平气和安享晚年

  哲学不仅仅是“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将到何处”,而是对于人类一切问题的思考。最近因为“江歌案”,心情悲痛,之前虽然也看过中国人在外国被杀害的新闻,心中暗想,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国度,我宁愿一辈子也不要出国。但是,被封杀的媒体,被禁言的作者,以及某些变成“网红”的代表,一天宣讲好几次,都不过是时势造就的“英雄”。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没人能笑到最后。《大明宫词》中说到,权利是最好的春药。可往往有些人仅凭一张嘴就可以得到权利,还要身后一群沉默哑巴的人给你鼓掌。毕竟“村霸”也可以当代表,原始的恶到这时变成了最大的善。原罪论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因为谁都可以洗白。所以,你得到的不过是别人想让你得到的,你知道的不过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无能为力之余请记得用力假装讴歌。至于思潮,我想这已经绝迹了。还有,我最喜欢的作者是鲁迅,因为他可以呐喊。

  《北大哲学讲座》读后感(三):哲学就是一种想法

  如果我告诉你我一开始之所以选择这本《北大哲学讲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有书籍收集强迫症。你会不会有一种想打人的感觉?

  我是历史爱好者,在当下的国学热潮下对于国学也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在去年看到《北大历史讲座》和《北大国学讲座》时便毫不犹豫的收了。今年“北大”系列又新出了这本《北大哲学讲座》,后来我又无意中发现原来这一系列在几年前还出版过一本《北大经典系列》(不知道明年这个系列还会再出什么书),本着收书就得收一套的原则,我便把这两本都捧回了家。

  对于哲学这东西,在我看来是十分深奥的。他似乎无处不在,又似乎永远让人捉摸不透。读哲学能够使人瞬间精神振奋,也能够让人从头到尾昏昏欲睡。我总感觉哲学这东西不是我这样子的人能够参悟的透的,可是在心底明白,知道一些有关于哲学的知识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终究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哲学究竟是什么?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定义

  不过在这本《北大哲学讲座》的封底,这样一段话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想法。我不认为只有讲精神哲学的哲学才叫哲学,哲学最终还是要归于生活,而不是只纯粹的谈精神。”

  以上的这段话,出自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之口,他曾经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我想说的是,这段话解除了我多年对于哲学的迷惑,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哲学其实就应该是一个个的想法,说到底就是有关于生活的想法,如此一想,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抱着这种念头再读哲学,似乎也没有那么头大了。

  其实选择“北大”系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所收录的文章,大多是胡适所著的。

  许是因为胡适的主张较为宽容文笔更为温和以及他个人情感生活经历缘故。一直以来我对于这位民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及哲学家是很有好感的。对于他所著的书籍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其实在《北大哲学讲座》一书中所选取的北大哲人的演讲稿,并不是只有胡适一人的。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吕思勉等这些耳熟能详知名哲人的文章此书也有收录。这些演讲稿涉及古今中外的著名哲学大家,你将在其中感受到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大致对哲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既然是演讲稿,那么其语言内容与形式与著书理论风格还是有所不同的,相较之下前者更容易被人接受理解一些。这些北大的哲人的的确确是将哲学当做一种想法来讲给众人听的,所以阅读时倒也不用对这本书有所畏惧。哲学这东西本来就是能理解固然好,理解不了暂时先丢一边就好,没准那天曾经让你困惑不已的问题,忽的就让你豁然开朗了。

  《北大哲学讲座》读后感(四):哲学“青花瓷”

  哲学,一般都会认为是非常深奥、烧脑的一门学科。而《北大哲学讲座》一书,却让普通读者在哲学大师的引领下在哲学的殿堂自在徜徉。

  从形式上看,《北大哲学讲座》一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具有“中国范儿”,青花瓷图纹的外边框,里面空白处赫然书写着“北大”二字,“北大”作为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历来是中国知识青年向往金字塔,相当于一块金字招牌;右上角“胡适等著”下方的印章是红色的,这恰恰和蓝色图案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整个封面不过50余字,有大有小,错落有致简洁干净,非常想让人立即将其打开,一饱眼福

  本书编排分为甲、乙两编。甲篇以中国哲学的发展为主,基本涵盖了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纵轴,对春秋诸子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哲学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乙编以中西比较为横向线索,使读者对世界哲学的发展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从内容上看,这些讲座出自胡适、章太炎、蔡元培、闻一多、吕思勉、蒋梦麟、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这些大师之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也让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人开始在各个方面的探索,这些学者也在学术上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比如,胡适对老子的研究就非常之深入特别是对老子名字的考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理有据,让人受益匪浅。同时,这些演讲稿读起来非常舒服,仿佛身临其境,就如在北大的课堂上,聆听大师的教诲一般,有滋有味

  书的封面写到:哲学之学习,向称烦难,其内容之艰深、概念之难解、体系之庞杂,往往令初学者望而生畏,畏而却步。哲学之学习,又切切关乎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古希腊哲人言:“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此之“审视”,便是哲学的思考、哲学的学习。

  为什么学哲学?

  哲学会对一个人的思维带来极大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思想的开放性、思维的批判性、思考的逻辑性。并且,学哲学会让一个人学会更加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北大哲学讲座》真的可以作为一本哲学入门书籍来看,以此来看,《北大历史讲座》和《北大国学讲座》也应该值得期待吧。

  《北大哲学讲座》读后感(五):哲学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敲门砖

  《北大哲学讲座》

  这本书含金量十足,作者胡适、章太炎、蔡元培、蒋梦麟、吕思勉、梁启超、王国维、闻一多、李叔同,哪一个不是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师,每篇文章都是他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世界经典哲学思想的领悟与理解。

  作为一名哲学入门的理科生,热爱哲学的青年,这本书是最好的起步选择。想必大家都听说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哲学是自然科学基础。不必纠结这句话的严谨性和时代性,是否已经过时。牛顿当时写的一本书《哲学与数学原理》,书上多少文章,比如胡适的《杜威哲学》都说明哲学的实验主义引导自然科学的发展。

  刚开始对哲学的学习,内容晦涩难懂,概念难以理解,体系庞大繁杂,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畏而却步。哲学的学习,又切切关乎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古希腊的某位哲人说过:“未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而“审视”的方法就是对哲学的思考与学习。

  民国大师们的严谨程度和广博的学识让我看完汗颜,他们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比你想象的还要多的多。他们根本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书呆子”,运用辩证法,数学分析方法,让听众(很多篇文章都是演讲)能听懂,形象生动的理解。那时没有手机,没有wifi,晚上不熬夜不上网,不出去撸串,除了做学问还是做学问,而今人因为世俗利益失去理智,诱惑太多,一部手机可能欲罢不能,彻夜不眠。那时信息闭塞,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书才能支持论点,现今信息化,获取知识如此的方便快捷,不是没时间做学问,而是在这浮躁的社会根本静不下心来,我们真应该学习民国大师的学习态度。

  本书甲编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与认识,大师们的学问何其学识渊博和严谨性。

  举个例子,胡适的《老子》,首先通过参考古代文献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得出老子字伯阳是后人妄加的,分析很多古书是后人伪造篡改,妄加妄改的。老子的年龄是应该比孔子至多大二十岁,而不是相传比孔子生前还大二百多岁,“老子”的称号有两种解读:一、“老”是字,比如孔子的父亲叔梁(字)纥(名),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又称有子《左传•哀公十一年》,参考的文献何其的多,说服力非常强,比现在的大学、博士论文还要严谨。二、“老”是姓,先秦的姓和氏分开的,贵族有氏有姓,而寻常小老百姓只有姓,老子不曾做大官,或源于大族,故姓老而氏李,后人不懂古代的氏族制度,把姓与氏两事混作一事,称“姓李氏”,其实这三个字是错误的胡适先生说的很清楚,现今没有凭据,两种解读都可通。《老子》的考证,原来没有分篇章,而是通篇所有写在一本书上,后人段落分出来,不免有许多重复的话和许多无理插入的话,大概不免有人妄加妄改的所在。老子论天道中有句大家最为熟悉的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却不曾想出处在这里,只因一部《诛仙》小说广为人知,也是一种古文的学习方式吧。

  又对道一番解释,道的作用并不是意志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道”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太微妙了,不容易说得明白。老子又从具体的方面着想,于是想到一个“无”字,觉得“无”的性质、作用,处处和“道”最相像。无即是虚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即是无,无即是道。

  还有《庄子》,《希腊圣人苏格拉底》都是对哲学名人的了解与其理论的领悟,《论诸子的大概》、《中国中古思想小史》等都是对中国五千年的哲学思想史的梗概了解。对程朱理学,阳明学说的渊源及其影响的形成,这本书真不容错过,是对哲学了解最好的入门书,通过民国大师的论述系统的了解哲学,如今很多的哲学与历史真理都是借鉴这些民国大师的研究。如果热爱哲学,就选这本书吧!还想继续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哲学史得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就是那位写《紫藤花》和《哭小弟》的宗璞的老爸。

  感谢《斯文在兹》豆瓣小站对我的慷慨赠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