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封面民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封面民国》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封面民国》读后感10篇

  《封面民国》是一本由: 何小兰 / 上官人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封面民国》读后感(一):还原真实的吴佩孚

  在沦陷的北平,无论日本人和汉奸们怎样利诱威逼,吴佩孚都不改其志。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1940年1月24日,吴佩孚发丧。送葬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吴佩孚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挽联: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扶棺痛哭,岂独念私情。

  在他逝后,中共发言人董必武向记者发表谈话,评价道:吴佩孚虽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矢。表现了他不愿意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是难能可贵。

  《封面民国》读后感(二):民国政要的正面与侧面

  美国《时代》周刊以其独特的视角铭记世界历史发展的片段和瞬间,也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鲜明写照。而中国作为《时代》周刊一直关注的对象,处于其政治、社会旋涡中的核心人物不免多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

  纵观中国的历史,它犹如奔腾不止的江河,有时浩浩汤汤、一泻千里;有时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有时波涛汹涌、浊浪翻腾……

  当历史的脚步走进民国的门槛,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波折、大动乱,也注定这个时代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物和事件。

  在这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出现许多对国家命运有重要影响的实权人物,他们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比如那些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民国政要,他们的社会地位极为显赫,有的独霸一方,有的号令全国,有的操控中国的钱袋子……尽管他们的身份各异,但在世界影响力上各有千秋。可能有人会问:这些人当中,有的实力并不是当时最强的,为何也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他们靠什么得到《时代》周刊的关注?

  本书以《时代》周刊封面所登载的民国政要为主角,以他们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缘由为主线,来讲述一些能展现他们人物个性和影响当时社会进程的事件,其中包括当时的社会风情和政治内幕等。书中也叙述了这些民国政要为人处世的细节,并加上微型的生平简介,以便我们对这些民国政要和当时的政治风云有更真实的了解。

  本书依据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蒋介石、冯玉祥、汪精卫等民国政要的日记撰写而成,展现了这些民国政要的内心世界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本书不是传统的学术著作,但所依据的史料有据可查,行文通俗,是一本适合床头休闲的通俗读物。

  《封面民国》读后感(三):如是我闻

  看这本儿书的时候,不或者说看很多历史类的书的时候,总觉得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早期佛教传播的时候,在佛教大会上辩论佛理的时候抬头说如是我闻。我是这样听说的,人的记忆发生了混乱佛理也好,历史也罢,一经发生即离真实深远,好像有句比我这话更贴切的表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历史就是功过是非的表演场,或者是朱子这老头儿搞的怪才这样的。这之后粉墨登场的或这样或那样的可以表演,好像要是不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一定要遗臭万年,好歹也要证明自己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拼命的蹦跶过,让后人知道自己曾经存在过。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儿都成了少数人的垫脚石,好像有本儿很火的书(最近)书名儿好像叫《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之类的,就是这样的观点。

  书里前言说的好通俗读物,业余消遣,别太当真认真你就输了。不过书里的观点和最近几年流行的有些相似,总算是把历史当人的历史了,写民国也好再久之前也好,里面的人物好歹像是个人了,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不是什么近乎妖就是厚黑权术,要不就是泥塑雕像,总之不像是个人,最近某公的日记公布了,虽然我没买来看,但是从部分摘抄和评论来看,总算把自己弄得像是个人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我讨厌某圣也不过是智短手段粗鄙罢了,其实不过是个伪君子,不过我可是真小人哦。

  最近写民国的人物类的书,让我觉得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加积极乐观或是更加悲观甚至是自暴自弃。想法变了做的也就不同了,你把他们当做普通人而不是精英,就算是精英也还是人啊,也还是会犯错甚至有可能犯低级错误,而普通人则会犯异常愚蠢的错误,被人煽动洗脑之后传销了,或者变的异常极端到处杀人放火掳掠还觉得是解脱他人,让世界变成人间地狱(自以为是成了天堂),无论为了什么而把屠刀举向同类也不过是脱缰野马,没有了道德约束的恶魔,或者只不过是丧失思考理性的屠杀机器。我想到日剧《胜利即是正义》里面的一个情节,一个女的涉嫌反复和男人结婚然后投保,再然后杀了男人骗保。然后里面探讨这个女人的罪行是死刑还是无期徒刑,但是男主和女主两个律师到最后,变成了无罪释放,其中有一段儿就是说人集体癫狂了,民意要求必须死,法律只不过摆设罢了。讽刺的是现实里英国脱欧也不过是民意绑架了英国,之后会不会更好呢?到底全球是更加一体化还是碎片化?一切法如是,如梦幻泡影。

  人自私无耻贪婪,你能想到一切丑陋的词汇来形容人类,当然也有很多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人,但是我更倾向人是本恶的,毕竟很多词汇都是教人向善从良之类的,无论是中外那个地区还是那个文明,就连神话里都有潘多拉的盒子里最后剩下的是希望,上帝发大洪水惩罚人类也还是有诺亚方舟。无论人类多么恶,还是有一心向善,追求美好的。但是更多的普通人还是在肆意妄为的让自己,小恶不断大恶没有(有的都进监狱了)我觉得那部日剧里显示的就是普通人的恶,不同的恶劣面儿。这本书也是展现每个人面对不同的诱惑,抵制心中的恶劣,追求美好只不过有些人手段方法错了,或者自暴自弃的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万劫不复。又或者那儿有时间想那么多先干了再说。

  溪川上

  2017.11.28 丁酉年正月初一

  《封面民国》读后感(四):视点独特

  作者以这些民国政要为主角,以他们荣登杂志的理由为主线,选取了能够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影响当时社会进程的重要事件来重点叙述,披露了他们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和一些与他们有关的事件的内幕。透过这些描述能够让我们对这些民国政要和当时的政治风云有更清晰的了解。

  全书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语言通俗、幽默,叙述生动、流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封面民国》读后感(五):历史没有假如

  在读《封面民国》的时候,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课程刚好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的部分,我突然发觉,历史跟多元统计分析还真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总是从结果出发,希望在纷繁的信息中整理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知道这些原因是怎么作用于结果的.然而,事实总是让人失望,我们得到的信息不能全面的反应事实、我们选取的参数组合是主观的、我们建立的模型是不唯一的……   

  历史就像一团麻,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不清,道不明。   

  《封面民国》貌是一本随笔集。我倒觉得说是读书笔记更合适些。作者以1923-1949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那些民国政要为叙述对象,大量引用其报道,并补充了一些历史人物和记者的日记、自传资料,其间穿插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于是,我们透过当年的权威传媒看到了其名熟悉其人陌生的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吴佩孚;看到了连名字都不甚熟悉的史迪威、顾维钧、luce;还看到了我甚至从未听说过的陈友仁、陈诚......

  历史总是让人唏嘘   

  如果不是西安事变,918事件中下令放弃抵抗的张学良会不会被扣上民族叛徒或者至少是败家子的帽子?   

  如果不是孙凤鸣暗杀的子弹不够精准,1932年还积极主战的汪精卫还会不会落下大汉奸的骂名?  如果不是史迪威冲动的在众人面前读了让蒋介石颜面尽失的罗斯福的传真,个人恩怨的爆发最终导致这位老中国通被召回,已经准备接受罗斯福建议打算按照史迪威方案重整军队的蒋介石,或许在若干年后的内战中就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历史比统计更让人头疼,这一切的猜测,都是不可检验的;这一切的原因,也都是人们在看到结果的后根据手头仅有的资料臆想的。   

  政治产生历史,历史服务于政治。尽管如此,对于辛亥革命后,只知党史不知国史的我们,多读读这样的资料也不无好处。 

  《封面民国》读后感(六):清新的视角 生动的细节

  作者以这些民国政要为主角,以他们荣登杂志的理由为主线,选取了能够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影响当时社会进程的重要事件来重点叙述,披露了他们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和一些与他们有关的事件的内幕。透过这些描述能够让我们对这些民国政要和当时的政治风云有更清晰的了解。

  《封面民国》首先是视角的新颖。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说说那些上了〈时代〉周刊的民国政要》,对文化和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有关民国政要的历史细节,自然不容错过。作者以《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的民国政要为线索,串联起1923-1949年的中国历史。这个视角显得很独特。作为多年受正统的意识形态历史教育长大的人,从这个旁观者美国的视角看当时的中国历史,会觉得新鲜的让人咂舌。当时西方主流媒体关注的都是那些“军阀”“反动派”等风云人物,在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原来是那样的复杂。第一个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是“中国最强者”吴佩孚,而深受两岸爱戴的伟人孙中山并没有上过《时代》封面,甚至还被美国人称为“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其次是细节的还原。书中引用不少当时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还有当事人的日记及其后人的回忆录,文笔幽默调皮,细节刻画生动之极,充满着许多可堪玩味的细节。比如1923年山东临城大劫案,会让人马上想到现在发生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的人质危机,当时中国的确乱得可以。宋子文并不是“蒋身边的人”,曾经由于汽车玻璃被砸坏而对群众运动产出厌恶进而决定了他的政治倾向。

  《封面民国》读后感(七):有料,有观点,文笔老辣,可作延展性阅读

  《封面民国》读后感(八):民国恍惚就在我们身边

  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同样的问题,是最好的安排。让人怦然心动的作品,得出了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很有价值。很深刻的著作,读后感觉收获很大。希望作者多写出这样的作品,让我们品读至深。

  以往的历史书,真是害人不浅,对民国很多著名人物的评价都不客观,或者说是故意不讲,屏蔽他们的信息。这本书写了很多民国政要,形形色色,有所谓的革命家,也有军阀、汉奸什么的,写的很客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轶事反映他们的性情与命运,而不多做主观评价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