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10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10

2022-03-10 18:09: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读后感10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一本由黄敬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一):孩子是千里马 父母更需是伯乐

  从呱呱坠地起,孩子就成了父母挂在心间的宝贝。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把最多的精力和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中去。当然,人世间,心想事成总是少数,人生的一路之中,更多是不完美。于是,在成人的世界中,也许很多孩子成长路上给予父母的回馈差强人意。是孩子不努力,不聪明?还是父母的教育之道有偏差?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不是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么?

  如何成功培养一个孩子?想必是天下父母心中常想,口中常碎碎念的一个议题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中老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每一位父母的人生课题。是的,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出来拔萃,成为学界精英,业内翘楚。希望他们的一个个小脑瓜都是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的作者黄敬茹是这样认为的:天才并非天生,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是否天生具有超乎寻常的智慧,而是在于后天对构成天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培养。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除了与生俱来的气质外,也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你很难想象一个成长在暴力氛围下的孩子,能够心平气和的应对一切烦恼和事情。因此,我们常说,教育孩子不是呵斥与棒打。而是,平等的与孩子交流。其实,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共同成长。你只有不断学习新鲜事物,才能和孩子有滔滔不绝的话题;你只有紧随潮流,才不会不理解孩子脱口而出的新新词汇;你只有和外部社会不脱节,才能与已有独立思想和分析力的孩子探讨世界,为他们答疑惑释;你也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和孩子在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的环境中,保持同步……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其实,我们自己的孩子未尝就不是其他人家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印度有位哲学大师说得好:“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

  首先,你肯定能敏锐的发现孩子的短板与缺点。但这又有什么呢?我们帮他提高,帮他改正呀。这难道不是一个孩子成长的一个契机么?其次,孩子的优点我们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更应合理科学的培养。只有你成为孩子的伯乐,孩子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否则,我们的孩子空有一身本领而不被赏识,更无从谈发展。

  为孩子们选择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把这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脑瓜禁锢于课本。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在玩耍中观察生活,锻炼专注力和观察力;在学习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旅游和行走中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在阅读中锻炼他们的记忆力。

  ”

  学习本就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但分数和成绩绝不是唯一目的。

  在《最强大脑中》有这样的描述:“是做人是否快乐,是否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只是学问掌握的多少。父母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孩子的成长一路充满精彩,你的人生就充满精彩。

  培养最强大脑的孩子,其实就是成就最强自我的过程。为我们的孩子加油,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点个赞。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二):互为老师

  文/花样年华

  天才的产生到底是先天的聪慧还是后天的努力,带着这样一个和大多数读者一样的问题,我读完了黄老师的这本书,这样一个7岁的孩子就能完成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挑战,惊奇之余,我们不禁要迫切的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就是天才到底怎样产生,又到底能不能“复制”。

  作者在书中谈到,她并不觉得她的孩子有多少先天过人的天赋,而是后天家长的观察、发现并支持、帮助的结果。黄老师将这些家庭教育的现象加以系统化的阐释,形成一套自己独到的观点,并足以让想复制天才的家长们初窥门径。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被再一次放在了问题的起始点上,就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样。作者认为,天才少年的产生,首先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有责任去发现自己孩子身上那些“原始”的天赋,留心观察就可能得到上帝在你们天使身上的馈赠。计算、绘画、音乐、舞蹈,甚至是语言,都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

  那么,找到这些“礼物”后,家长们有可能又变成了“孩子”,就也是一张白纸,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承认生活的乐趣在于未知,抛弃自己固有的“实用主义”思想,就变成了家长的又一道关隘。现在不少家长反映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反到让孩子没有了兴趣,这些家长就恰恰忽视了一点,你们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这个时候你的兴趣才会让他更有兴趣,这才是一生成长的含义。

  最后,就是家长的又一个角色,孩子的舵手。你要教会孩子自律的习惯,辩证的思维习惯,坚韧不拔的品格。日本有句童谚“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论文》也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不仅有父母身体上的基因,还会遗传父母精神上的血液。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变得更好。

  总之,天才的养成也是一项“后天工程”,既要有教无类,又不是方仲永般的昙花一现。个中情由,作者给我们一一作了说明。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三):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简评《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句充满温情正能量的话语,曾经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亲情的恒久与可贵,感叹时间的无情与亲情的珍贵。陪伴孩子长大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父母们自然而然的会养育呵护孩子长大。但是陪伴与养育也是一件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如果方法对头、恒久坚持,会让孩子更优秀,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父母。在《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一书中,作者用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和万千父母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最强大脑”的。

  作为孩子的父母,特别是爱学习借鉴的父母,我在翻阅本书时,对作者培养孩子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写作中的所思所虑、总结提升,基本上都能感受得到,有些章节、有些文字,简直与我教育孩子的经历如出一辙,从而产生共鸣。我认为,作者黄敬如女士,首先是一位称职而优秀的妈妈,然后是一位善于思考总结、坚持学习进步的进取者。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妈妈在讲故事,把自己陪伴孩子成长、自己坚持学习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发和帮助。

  当然,如果仅仅以为这是作者讲述的家庭成长故事,甚至是充满心灵鸡汤式的励志故事,就太小看了这本书的价值,太辜负了作者的用心。

  从教育理念到行为法则,在这本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在前两章中,作者着重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培养孩子的理念。这些理念,其实我们在各种育儿书籍杂志、育儿网站论坛上都能看到,但是作者带着思考的眼光,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提升,也许不能照搬照用,但给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探索的方向还是不错的。

  比如,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具体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打是亲、骂是爱”是一种古老的说法和做法;“让孩子充分的做自己”,采取放养式的教育方式,一切都让孩子顺其自然、不加干涉是一种也很流行的做法;类似的还能举出很多方式和例子。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是这样认为的:爱就是引导和帮助,家长要在充分认识孩子独特禀赋、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怎样引导和帮助呢?那就是和孩子一同成长。这不是一句空话,作者采取的办法是,为了让孩子学好珠心算、记忆法等,自己也和孩子一起在辅导班里坚持学习,并且是认认真真、长期坚持得学习。看到这里,不由得对这位妈妈肃然起敬,这样的行动、这样的投入,难怪培养出小小年纪的“最强大脑”。

  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介绍了自己摸索的“全脑学习法:塑造孩子的完美素质”、“输入与输出:全脑学习法的根基和保障”、“ 跨越误区:天才是可以复制的”等这些具体的陪伴法则。

  说实话、接地气、能参照,更使得本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一些育儿书籍中,作者说得更多的是成功做法、积极因素,而很少说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和制约。但本书作者很坦诚地说出了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误、教训等等,特别是当父母的教育理念有冲突时,当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吵架时,是怎样克服和应对的。有个段子说,培养孩子就像发射火箭。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过程,更像一次长途跋涉的征程,影响前行的不是高山大河、激流险滩,而是鞋子里的沙子。而这些琐事小事,不正像鞋子里的沙子吗?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四):最强大脑是怎样练成的

  最强大脑是怎样练成的

  读《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

  文/方木鱼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本书中最让人震撼的是这样一张图片:2015年,饶舜涵参加第24届世界脑力锦标赛武汉城市赛,取得5金2银1铜的成绩。照片上,小朋友的眼睛炯炯有神。倒背着双手,脖子上挂满金灿灿的奖牌,5金2银1铜,很了不起的成就。

  本书的作者黄敬茹,也是少儿智能教育饶教授童蕴学堂的创始人。书的第27页,作者引用了一则国外的故事:为一只蚂蚁引路,是爱的一种最高境界,作者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伟大的爱,不在于给予,而在于引导。”看过另外一篇文章,有着相似的意思,大意是说,告诉孩子一次答案,就扼杀了孩子的一次求知欲望。

  作者在第55页,谈到了天赋、兴趣和误区。其中有一句话,作者说,兴趣,是人生的爆发点。这一句话,我深表同意。当然,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如果凭着兴趣找到一份工作,其实,是一种不幸的开始,兴趣一旦转化为工作,这个人的生活就缺少了一份乐趣。

  作者说,孩子的兴趣,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就看父母能不能用心发现。其实是很惭愧的,作为一名父亲,迄今没有发现儿子的兴趣点在哪,这真是一种遗憾。针对无法发现孩子兴趣的问题和现象,作者其实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他说,“你要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参加音乐会,去看体育比赛,去听学术演说,去看专业展览会,你还要对孩子讲解这些不同领域的特色和发展状况,不知不觉中,就能发现孩子兴趣所在。”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饶顺涵跟随三位有名的老师学习,亚洲首位世界记忆总冠军,世界记忆纪录保持者王峰,世界记忆总冠军教练袁文魁,世界记忆大师,刘苏,所谓名师出高徒,饶舜涵的成功,也就并非偶然了。

  饶舜涵不仅对数字敏感,极其深厚,比如,他会作诗,他会写歌词,他还能够即兴进行文学表演,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会随时随地对涵涵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一次,中央电视台正播出一个推介城市旅游的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语是,大美青海,那天正吃午饭,电视上又播这个广告,我就顺口说,涵涵,我带你到图书馆里看过地图,你能简单说几句青海的大美吗?涵涵歪起了头,略微想了一会儿,说,绿油油的草地像毯子一样向天边铺展,星星点点的牦牛,在风中荡漾的油菜花……”这句子真美。

  全书总共有五部分,在我看来,第三部分,全脑学习法,塑造孩子的完美素质,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有时候我会觉得,让孩子学习,根本不理解的内容,孩子未必愿意,但是,不传授给孩子知识,总要传授给孩子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做事的方法,比如,思考的方法,书中提了几个方面,我觉得,这是培养一个孩子的关键,观察力,思维,记忆力,专注,专注和坚持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能够仔细观察,有目的的去感知,有自己的思维,这是成功的必备因素,锻造智力的引擎,而把记忆里成为巩固智力的根本,想象和记忆的重要性同样不可或缺。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第五部分,跨越误区,天才是可以复制的,我并不期望儿子将儿子培养成 天才,但是,在接受知识和个人成长上的道路上,我希望,儿子不会做的比别人慢。

  看到天才,才会看到差距,但不应该盲目崇拜。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五):用心陪伴孩子,然后静待花开

  2014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个挑战项目是“快速结账”,台上有100件玩具,上面有对应的价签,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100件玩具的价格,之后价签将被取掉,再由台下的5位观众随机挑选30件玩具,选手只看玩具就能报出价格,并快速算出总价。结果选手全部答对。这个项目恐怕许多成年人都无法挑战完成,而你能想象选手只是一个名叫饶舜涵的7岁小男孩吗?

  今年才9岁的饶舜涵不只是最强大脑中惹眼的优秀选手,他还是心算神童,小小年纪已经多次荣登央视舞台,还参加过世界脑力锦标赛并获得不错成绩。然而这个众人眼中的天才却只是父母眼中的普通孩子。当大多数孩子终日在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之间奔波时,饶舜涵在轻松学习之余与父母游历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真正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快乐的童年中茁壮成长。那么这样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养育的呢?天才可以复制吗?饶舜涵的妈妈黄敬茹通过《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引导。正如饶妈所说:“父母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会相马的伯乐,能够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质。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父母还需要成为一个会训马的伯乐,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帮他持续长久得坚持下去”。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提供优质的成长土壤。

  ——父母要放下身段。摒弃做父母的权威,倡导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本书不是一上来就告诉你天才是如何培养的,而是首先强调,父母对孩子教养的重要性,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教,如何教呢,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其次能与孩子一起学习就更好了。我佩服饶妈的一点也在于,她放下身段和涵涵一起学习珠心算,饶爸和涵涵一起学习记忆法,这就是真正的言传身教,真正的陪伴。

  ——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和生活。饶妈介绍的全脑学习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同时注意抓住孩子智力和性格发育的黄金期进行培养和塑造,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很实用,妈妈们可以好好借鉴,一定会有效果。天才没有捷径,只要勤奋和好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任何领域应该都能有所作为。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唯成绩论,强调品格的重要性,即情商。拥有快乐的人生最重要。好的学习方法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学习,家长不要带着功利性去培养孩子,不要攀比,不要贬损,不要伤害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尊重孩子,“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倡导孩子要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六):“神童”的成长需要父母做好这四种角色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毫无保留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情真意切。可是,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之爱,父母之期望,有的小孩聪明乖巧,成绩棒,而有的小孩叛逆十足,让父母操碎了心。

  黄敬茹女士在《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一书中,以她的孩子饶舜涵为例,向天下父母解答了上述问题。

  许多父母,无论有钱无钱、有权无权,对于孩子,十之八九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1、孩子是自己在这个世上最杰出的作品;

  2、孩子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父母这样想,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主从的位置上。父母为主,孩子为从。他们认为,对孩子而言,我有权对你做出任何安排,你也必须听从我的安排。因为你是我的作品,我的礼物。

  但是作者饶妈并不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她认为,把孩子比喻成自己作品,可以。但我们把他生下来,还只是一个粗胚,是还没有进行过加工的原生态作品。要想这件作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还需要我们经心打磨。而与其说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不如说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考验。礼物收到了,喜欢的时候,可以天天抱着;不喜欢了,可以扔在一旁,不闻不问,甚至可以直接丢弃。考验则不一样,要想交出满意的结果,就需要我们费心费神的去完成考验。除非你自动放弃这个考验,否则你中途是绝不会对其听之任之,不闻不听的。

  在饶妈的心中,父母与孩子最佳的关系,应是平齐的。孩子呱呱坠地,作为我们的子女;而同一时刻,我们被赋予了父母的印记。没有孩子,就无所谓父母。尽管我们比孩子大了二、三十岁甚至更多,但在担任父母这一角色上,在抚养、教育孩子方面,一样是从零开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开始,一起成长,哪来的长幼、主从之别呢?

  可能有人说,那我要生二胎呢,我前面已有一次经验了;或者,只有一个小孩的父母说,我会学习。在孩子生下来之前,我就从书本上、网络上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抚养、教育孩子,怎么是从零开始呢?无论是已经当过一次父母,还是从书本上学习了如何做父母的知识,我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任何经验或知识,都不会完全适合他,甚至是完全不适合他。我们依然需要和他一起成长,接受考验。

  为了在这场考验中交出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饶妈认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担当好四种角色:同行者、陪伴者、激励者、见证者。

  1.同行者:没有父母权威,只有自由民主

  前面已说过,做父母与做孩子是双方同时进行的。孩子,学着成长;父母,学着抚养、教育孩子。虽然双方的任务不一样,但却都是从零开始。这意味着,哪一方都不会比另一方高明,双方只能是相互扶持,努力缓缓前进。我们常说,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长大。从孩子角度来看,又何偿不是孩子陪着父母一起成长呢?

  2.陪伴者:陪孩子长大,陪孩子玩耍,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不仅要在生活上陪伴孩子玩乐,也要陪伴孩子学习教育。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报了兴趣班,起早贪黑的接送,风雨无阻,尽职尽责。但作者说,这不是陪伴,只能算是陪护。真正的陪伴应是:

  “父母真心的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参与,一起学习,一起收获”。

  饶舜涵学习珠心算时,饶妈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珠心算。起初,课堂之外,饶妈还能指点孩子一番;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水平超过了她。反过来,饶妈需要孩子指点了,但她并不认为这样丢了自己的面子,削弱了作为母亲的权威。相反,饶妈很享受这个过程,觉得孩子教父母这个场景很温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教父母,对孩子而言,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地过程。也许这种方式,比父母单纯教孩子要更好。

  同样,饶舜涵在学习记忆法时,饶爸也是放下手头许多重要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学习记忆法。作者最后总结到:“正是涵涵看到了我跟饶爸真的是跟他在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他才会踏实下来,一点一点地进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然,我们不必严格按照饶爸饶妈的做法,和小孩一起坐在课堂上学习。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比如说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回来了,我们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也想学,你可不可以把你学到的内容教给爸爸妈妈?和孩子达成一致意见后,我们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听孩子讲述他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另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设置家庭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可学习各自的东西。绝对不能出现孩子在看书学习,父母却在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的现象。家庭宅学习时间段,父母与孩子都应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3.激励者: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

  孩子因生理原因,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还没有形成。对此,就需要父母在旁边进行引导,强化。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孩子做的不够好的时候,给予指导;在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要坚决给予批评。但不论是鼓励、指导、批评,父母只能从旁引导,而不能武断的干涉孩子的思想。

  比如,鼓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单单只说:宝宝,做的对。而应该引导他,他这样做了,对他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因为我这样做了,给他人带来了方便,感受到快乐,所以我做的棒。”当小孩有这样意识的时候,他自然会得出,只要让别人方便,感到快乐的事就是对的,反之就是不对的。

  饶妈提醒我们,在担当激励者角色的时候,关于奖励的问题要一定要注意,什么时候应该奖励,什么时候不能奖励,应该怎么样奖励。

  A 在不应该奖励的时候进行奖励,那是贿赂。

  制止孩子不当行为的时候,不能奖励。比如,孩子吵闹的时候,父母说,宝宝你要不哭的话,妈妈就给你买糖吃。又或者,孩子不愿意吃饭,父母说,宝宝你把这碗饭吃了,爸爸就带你去游乐园玩。这都不是真正的奖励,而是贿赂,它会纵容孩子养成坏习惯。

  真正的奖励是正能量的激励。

  奖励是支持好的行为,是正面的激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自觉地吃完饭,没让大人喂,也没有挑食。父母就可以进行奖励。正面的奖励可以换来孩子优秀的表现。

  C 奖励是有规则的。

  长期以来,中国父母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观念。经过这些年的教育,大家渐渐统一了认识:打骂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所以现在,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嘴里总是念叨:“宝宝,你真棒!”、“宝宝,你真厉害!”只要面对孩子,这几句话,仿佛成了口头禅。有事无事,父母都要来上几句。我们不否认,这些话语包含了父母的期望与鼓励,但是,没有规则的奖励,就不能再称为奖励了,因为起不到奖励应有的效果。

  4.见证者: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记录者和见证人

  虽然前面我们说父母与孩子是平齐的,起点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思想、阅历等方面与孩子还是有区别,因此,父母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责任。其中之一便是要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孩子的成长是有节点的,比如吃第一口饭,走第一步路,第一次喊爸爸妈妈……把所有节点连起来就是一个丰富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便要充当孩子每个人生节点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当我们做好上述四个角色,也就意味着我们基本上做好了父母的角色。这样孩子就会在物质与精神上得到安全感,孩子会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们作为父母,也将一同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七):读《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后感

  书昨天就到了,今天我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把它读完了,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真心佩服这位母亲的教育理念,非常得前卫,而且效果也在她的儿子身上已经得以验证。在这里我要感谢作者也就是饶舜涵的妈妈,无私地跟我们分享了她这么多的已经通过实践验证了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受用。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我的理解。

  首先,请容我说下,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当我全部看完了,我的心里是不平静的,因为这本书冲破了很多传统的封闭式的、家长主观式的等家庭教育,而推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同患难、共进步的伯乐式的家庭教育理念,书中还指出目前竞争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存在的弊病,将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我真的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这将让我或者其他像我一样的读者少走了不少弯路!在此我要再次感谢作者!

  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我的读后感吧,首先给我冲击的是她提出的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理念,也就是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她提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同行者、陪伴者、激励者和见证者。这四个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为此,你必须放下你的所有阅历、经验、学识甚至是为人父母的身份,才能真正地跟孩子一起成长,才能实现自我的蜕变与升华。

  其次,她指出,爱孩子并不是在于给予他多少,而是要引导他,做他人生路中的引路人,也就是做他的伯乐。要发掘和引导他的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他终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尤其谈到的是坚持这件事。那怎样可以做到坚持不懈呢?饶妈妈给了我们一个秘诀,那就是参与和陪伴。饶妈妈这种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一次次地把我给感动了。比如她在饶舜涵不想学珠算的时候竟然一起参加学习,和孩子们一起从零开始学习;再比如她提议并坚持做到的亲子旅游;还有带涵涵去书店挑书看到涵涵那么爱看书时的欣慰,等等。这些温馨而又充满理性的爱的光芒一次次地打动了我。

  最后她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全脑学习法,让我们认识到孩子的四个敏感期,需要培养的五种能力,并且意识到这种方法的根基和精神保障。最后的最后她明确指出了在现代大环境下的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她强调,孩子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投资,是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培养优秀的孩子更伟大,并且培养孩子等不得,也耽误不起。

  所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及天赋所在,用科学 方法引导和发掘,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责任。父母就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且坚持做好伯乐这一角色!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以上这些就是我读这本《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一书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拿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你也有用。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就最强大脑

  2014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天才风,堪称能和商品计价器比速度的7岁小男孩饶舜涵的表现让人惊叹。这让许多家长更坚信早教的重要性,到底这位“最强大脑”是天才,还是源自后天教育呢?

  诚如推荐序所言,“任何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塑造孩子的工程既繁复又讲求技巧,不但需要看孩子自身的秉性愈素质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各方面的配合,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贯彻各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即使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饶舜涵作为父母培养出来的成功典范,对广大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

  但是,不能全然照搬。就连孔子也倡导因人施教,主张针对不同的弟子开展不同的教育。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了解,培养一项技能的前提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根据兴趣所在去付出努力和汗水,如此才可能成功。与此同时,灵性与努力的结合非常关键。灵性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却是多方的,孩子、老师、家长,包括社会,都要为保持孩子的灵性而付出相应的努力。幸运的是,饶舜涵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记忆三剑客”:王峰、刘苏、袁文魁,这三位老师对他学习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这里面孩子的父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饶舜涵父母为了保护和发展他的灵性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辛苦和努力。他们不惜放下自己的事业,跟孩子一起学习记忆法,自己也获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这正好印证了封面的副标题,遇见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者认为“天才并非天生”,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是否天生具有超乎寻常的智慧,而是在于后天对构成天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培养。饶舜涵在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之所以他在记忆和计算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是因为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发现了他的兴趣和天赋,然后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对他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同时辅以适度的营养膳食。在本书中,作者以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向读者真诚地讲述了她的育儿心得,并且系统分享了打造饶舜涵最强大脑的全脑学习法,告诉您只要坚持,天才也是可以复制的,希望给广大家长以启发。

  全书共有五大部分,分为共同的人生命题:与孩子一起成长、兴趣与天赋: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伯乐、全脑学习法:塑造孩子的完美素质、输入与输出:全脑学习法的根基和保障、跨越误区:天才是可以复制的。随着孩子呱呱落地,父母注定要为孩子操碎了心。前面讲的都是“是什么”,但我认为“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在书中的第二部分,饶妈妈就说到如何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第三部分介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塑造孩子的完美素质,第五部分更是告诫父母过度期许也许会毁掉孩子,贬损是天底下最无能的策略,比较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锁。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但看了这本书,你会深刻意识到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殊不知,家长所谓“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宣泄,在无形中深深刺伤了孩子的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就最强大脑。这种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毕竟“天才或神童”是极其少数的,不要盲目追求“天才式”的发展,凡事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不要教育培养,而恰恰相反,要根据正常的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的特点,进行符合每个人特长的培育即可。拔苗助长式的培育,不会有好结果,这样的事例也常见于报端。每个小朋友都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世界的天使,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孩子,一定是用心来爱的。每个孩子都是折翼人间的天使,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好好爱自己的天使吧!

  《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九):所谓神童不过是有个用心的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天赋所在

  以前各种羡慕神童,也有些哀叹自己家孩子缺少那一方面的天赋,直到读到这本,《最强大脑,饶舜涵成长记,遇见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才知道,原来没有什么所谓的神童和天才,有的只是父母对孩子天赋的发现、呵护、引导和培养。只要认真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引导他,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

  这本书和其他家庭教育类书籍不同的是,把家长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放在了书的开头,希拉里克林顿说过:“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饶舜涵妈妈黄静茹女士也强调:生他一回,养他一遭,我们就要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我们的孩子。

  在说到如何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时,黄静茹女士也强调:孩子首先要有兴趣,再根据兴趣去学习知识。如果没有兴趣,那首先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学习知识。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

  现在的好多家长都不是发现孩子的兴趣,而是直接塞给孩子一个兴趣,这个兴趣可能是家长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也可能是隔壁家小孩的特长,于是不管自家孩子喜欢不喜欢,直接报个兴趣特长班,然后就不管了,有老师在嘛,直接等着给老师要成绩。

  之前在培训学校做英语老师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孩子,对英语兴趣不高,英语成绩勉强马马虎虎过得去,在班里成绩属于中等偏下。于是孩子的爸妈在不同培训学校统共给孩子报了四五个培训班。刚开始这个小男孩还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到后来上的太多作业都没时间做更别提玩的时间了,到我接他们班的时候,这孩子根本不鸟英语这茬了,上课睡觉,不听讲,乱说话,作业不做,课文不背,有时候还不上课……直到有一天我因为教学需要把自己画的几幅小漫画贴到了幻灯片里,这孩子两眼放光,滔滔不绝打断我讲课,我让他用英语说,他就抓耳挠腮了,但是之后就安静下来认真听讲。下课时间一到这孩子就扑过来找我聊天,给我展示了一整本他画的漫画,名字是《我的爸爸》,画的是日常生活中和幻想的爸爸发生的生活小趣事。标准的四格漫画,人物表情画得非常到位,配得文字也是妙趣横生,看得我都哈哈大笑,由衷的佩服这孩子的想象力。后来在跟孩子爸爸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一点,给他建议给孩子减少英语培训班的数量,报一个关于漫画的兴趣班,如果找不到的话,就把少报的英语兴趣班的时间留给孩子,让他最大限度地练习漫画。后来有一段时间,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特别高涨,我让他用英语给自己画的漫画配文字。结果期末考试英语成绩一出来,考的不是特别理想,80来分。这位爸爸就把孩子画的所有漫画给撕掉了。再后来我调离了校区,校方怕孩子思念原来老师从而引起流失,于是我也就失去了和这位同学的联系。

  到现在这件事过去了6年了,孩子应该也上高中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一方面可能是真的没有发现第二个孩子在漫画上面有这样的天赋。第二,这位家长粗暴的把孩子画的所有漫画都撕掉的行为确实震惊了我。如果当初这个孩子的爸爸能够像黄敬如女士一样尊重孩子的选择,认真对待孩子的兴趣,没准这个世界上会多一个漫画大师,那么少一个英语尖子生又有何关系呢?最怕的就是到最后英语成绩没提上去,又毁了孩子对漫画的兴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