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歌词的背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10篇

2018-05-10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10篇

  《歌词的背后》是一本由卢国沾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一):《歌词的背后》:香港文化的一扇门

  《歌词的背后》:香港文化的一扇门

  香港曾经被称为“文化的沙漠”,不知这一称谓今天有没有改变没有,但是香港的文化是一个勿庸置疑的现实,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高高地在港岛耸立起无法逾越的峰巅,甚至有人称中国最适合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应该包括金庸;周星驰的电影最近以《美人鱼》创造票房惊人纪录,还有香港的歌手依然源源不断地轰击我们的乐坛,如果这一切都不叫文化,那还什么是文化?

  《歌词的背后》的作者卢国沾是一名词作者,其作品影响最大的当数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今天听来,依然能够被词作的雄浑、大气激昂震撼着,而其中对中国近代史的判定,依然是如此的精准确切:“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而词中真理式的判定,同样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就在这个充满着口号的歌词中,同样弥漫着抒情的浪漫修辞:“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作者的歌词,配合着警醒式的带着不安定乐符的配乐,给人一种字字珠矶、浑然一体的阳刚之感,可以说是词作中的经典

  因此,我的确很希望在作者的这本书的背后,能读懂作者在“歌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带着浓厚兴趣与解谜的欲望,读完了这本对作者所作歌词的细致解读,我感到作者的“歌词背后”应该深藏着如下秘密

  一是藏着一颗中国心。就如上面提到的《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寥寥不多的字句,写尽了中国人骄傲疼痛,更写出了中国人的奋进与勇毅,在这一个可以视着神来之作里,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作者的那一份隶属于中华民族一员的真切体验。这首歌,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够像“国歌”一样时刻能在它的旋律感受那一份炽烈的情怀浓烈呼唤。作者在《黄河的呼唤》一文中,提到“一九九七”带给香港人的不安,作者从出国时感受到的别人批评嘲笑中国时“想起了八国联军”,由此联想,在这首歌词中,“恳请大家努力,图使中国更强盛,我们中华儿女,再加一把劲。”通篇没有政治口号,但作者那一份心系中国的拳拳之心,还是昭然若揭

  二是藏着一腔真挚情。作者的歌词中,更多的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类型,爱的咏叹可以说是歌曲中占据着重大比例的主题。作者写情,并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从作者的自述中,作者在写情歌时,借鉴自己太太恋情实践,汲取了耳濡目染身边人的爱情影迹,还有一类情歌,是针对社会流行功利情爱现实,来锻造歌曲中的情爱的立意。因此,作者歌词中的情是一种纯真的情,是一种纯粹的情。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当今的世界人心不古世事浇漓,对爱情没有了作者当年所在年代那一份真挚情怀,这种越来越功利化的爱情现实,在作者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批判欲望,所以作者把这一种批判的力度,融入到歌词中,对功利主义的恋情规则加以抨击与批评。

  尤其令人感到敬佩的是,作为艺术家,不可能熄灭内心情感,作者直言,结婚后,他不排除心中的“暗恋”,但能发乎情,止乎礼,在《期望尽落空、黄色手绢》一章中,作者写到一位女性大胆向他表白,但他努力向对方表示自己“为人圣洁”,让这份感情胎死腹中,但是一种艺术感觉却借此萌生,作者模拟那位多情女士心声创作了两首歌词,这样唱出的歌必然是一种纯洁的心声。可以感到,作者的词作之所以能感动人,打动人,是因为作者内心对操守的把持,对真情的吟味,这样才能够提炼出天籁一般的歌咏。

  三是藏着一份求艺理。作者书中,结合词作的背景、构思技巧及炼字造句的具体流变,像一位老师耳提面命着创造的秘诀,作者初初填词的时候,自认为写得很生涩,特别是经常移用别人的词句,独创性较少,之后,作者对词作进行了一番钻研,力求避开前人用过的诗意与句型,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歌吟,我想,这种写作上的自加压力、求新求变的创作规律,对任何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都应该有所启发。作者曾经在亚视、“丽的”、佳视等电视媒体工作过,很多作品都是为电视剧填词,这种创作,可以说是是戴着镣铐跳舞,难度可想而知的,但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历体验,告诉我们,即使在这样的受着重重限制的创作环境下,作者也尽可能地了解电视剧的主题内容故事走向,从中寻找到能够吟诵的意象,也就是一首歌的切入点与激发点,可以说,作者往往在这里绞尽脑汁,寻觅最合适的意象,一旦找到能够打开想象力的意象,便能够云开日出一气呵成。这一点启迪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必须把握住那些核心关键点,找准能够激发艺术想象的核心主题,以此为纲,以点串面,统贯整体构思,便能打造一部完整而动人的乐章。比如作者在《梦想号黄包车》中,撇开了众人喜欢的“火车”意象,选择了冷门的黄包车,来营造励志主题,在出人意料之外给人以合乎情理之感。

  作者书中的很多歌词是适应粤语演唱的,而遗憾的是,我又大多数没有听过,很难感受这些词作在演唱时的抑扬顿挫的独特风韵,好在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按图索骥,将来在找到歌曲原唱时,这本书能够起到一本词典式的唱本作用,有此一想,此书列入案头常备书,倒是最理所当然的。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二):辉煌背后,梦如人生

  卢国沾老先生是香港著名的词人,在那些粤语歌最光辉岁月里,留下的都是他的身影,他一身经历无线、佳视、丽的三台,身兼报章、杂志电台广告众多工作,尤令人惊奇的是其作曲本是兼职业余,却能有如此成绩,他的金牌搭档黎小田先生坦诚:“很多词非卢国沾不可,所以即使在病床上,也要找他填词”,端的是位奇人。而观这本《歌词的背后》读到那些歌词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称奇

  香港有许多杰出词人,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每一位都各有其惊世之作,但是说到为人的坦诚真挚有趣,却非卢国沾先生莫属,看他的文字,很难让人记起他的年龄以及所处时代,文字活泼胸怀坦荡,在他笔下,或许无事不可与人说,不论是写就好词的洋洋得意不满意作品的痛苦煎熬,还是不小心抄袭到周聪的妙语,抑或忙于躲避女生追求,甚至自己擅于用眼睛“单恋”,都被卢先生写进这本书中,就像他乐于用词言志一般,他也不吝于在文字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让我们看到一位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既有侠骨豪情万丈也不缺少柔肠的“卢大侠”。

  另外在书中得以细品卢先生的词作,不得不感叹他的作品极富感染力,且颇有古意,擅于用典,读来令人余香满口,可见出作者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造诣,虽然作品倚马写就,却不缺少认真态度,对于梁山好汉的“百八人”之意义,作者在用取之前早就了熟于心的。并且作品中重视炼字,不愿用成字习语却总是乐于独辟蹊径,从别人不会注意角度描写感情世情,读来感觉清新可喜不落窠臼。且他的作品极富感染力,乐于从内心独白细腻的感情着眼,卢先生一生际遇多变,而内心又是如此敏感思虑,《每当变幻时》《戏剧人生》充满了对于世事变幻的了悟,《小李飞刀》《决战前夕》则分外感到英雄的柔肠与孤独。这些情感的变幻富于层次,追寻成就野心,历经变幻时的茫然,感叹人生如戏失落,都恍在词间眼前,令人心动。

  同时这本书带我们回到了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香港时代,才气创造力喷薄而出才俊辈出,粤语歌曲方兴未艾,那个时候的词人与作曲家勇于尝试歌曲的形式,组曲、粤剧不一而足,歌曲不只为爱情,在卢先生笔下,可以赏景、抒情、怀念母亲、家国之情,甚至是少年时的狂傲或是嬉笑怒骂工具,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看到卢先生描述为了写词与于粦约在红磡一家酒楼襟上插枝红花旧事,宛如在读一本武侠小说,以及他与徐小明、李兆熊、顾嘉辉、黎小田、甄妮、关正杰、叶振棠等一众好友的轶事,不知卢先生在写下这本书的时候,是否想到这本书印证的正是一个时代,那真是一个美好忙碌的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一个黄金时代。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三):歌如人生,梦如人生

  歌如人生,梦如人生

  ——评《歌词的背后》/By Rene-summer

  每次去KTV的时候朋友总是在感慨,“为什么老歌那么耐听呢?只看歌词就觉得很美。”对,歌词!一首曲子除了有好旋律,还有好歌词,歌词不只是简单文字堆砌,而是能触人心弦。华语乐坛上的填词人数不胜数,但有一位填词人确是不能忽视的,他就是香港著名填词人卢国沾。

  说起卢国沾,我们最熟悉的作品莫过于罗文唱的《小李飞刀》,曾有人夸张的说过,但凡懂中文的人都会注意,这也充分明了主题曲《小李飞刀》这首歌的魅力所在。《小李飞刀》电视剧中还有一首插曲《刀光泪影》,也是卢国沾填写的,但鲜少有人知道当年这词竟然是主题曲的词的草稿,可见当时的卢老是有多么的无奈。这些都是看过《歌词的背后》一书中才知道的。

  《歌词的背后》是卢国沾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收录了卢老从1980年代至2014年间陆续写就的创作随笔,其中提到的歌词多达一百首,代表作品是《小李飞刀》《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地恩情》等。

  作为填词人,卢国沾入这一行可谓是误打误撞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懂填词的他竟然一填就有“收货”,这就是《巫山盟》的插曲《田园春梦》。但就是这首词,却让他在今后一直坚持兼职写作,只因为当初抄袭别人的歌词。抄袭对于一个填词者是莫大的耻辱,这次无心的借鉴,也让卢老养成了不留心别人写的歌词的习惯

  歌曲的题材很多,有亲情、有励志、有人生哲理等,其中男女之间的爱情频繁出现在各种歌曲之间,也正因如此,卢国沾发起了非情歌运动,但一切以市场经济导向,填词人也只能顺应潮流发展。但是,卢老自己写的情歌也非常精彩,“与你情如白雪永远不染俗尘”,《雪中情》的词描写了卢老两个朋友之间爱情故事,两个相爱的异国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的人生悲剧,其中也饱含了卢老对朋友的同情

  “巨臂依旧抱百岭”是卢老最为得意句子,这是罗文唱的《长城谣》中的一句。粤语歌词中有关长城也有几首,但卢老认为大多都写皮不写肉,他反复苦思、推敲,写出了短短百字,把上下五年内的历史融入其中,尤其是“城上垣上千载火拼,中国历变少享安定!”这一句更是道出了百姓辛酸

  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悲伤、或同情、或是兴奋,那些都是是卢老填词生涯中一步一步前行的足印,就如腰封上的那句话,歌如人生,梦如人生,一词一句,都是内心深处挣扎和攀越。

  :P118 “城上垣上千载火并,中国历变少享安定!” 应为“城上垣上千载火拼,中国历变少享安定!”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四):有谁共鸣

  有谁共鸣

  读卢国沾《歌词的背后》

  文/方木鱼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八零后的一代,大概都会记得叶振棠这句歌词,以及那块日本武士耻笑中国人的“东亚病夫”匾。

  那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大侠辈出的年代,霍元甲、黄飞鸿、以及其实不存在的陈真,和后来的李小龙。

  少有人知道,这首词的作者便是卢国沾。熟悉香港娱乐圈的人知道,香港填词界泰斗有两个“沾”,一个是充满侠情的老怪黄沾,一个是看透风云变幻变色龙卢国沾。

  卢国沾的合作歌手除了叶振棠,还有甄妮、罗文、徐小明等一批香港著名歌手。虽是业余填词,但却质量颇高,曾写过千余首歌词,有“词坛圣手”之誉,更因为写了《小李飞刀》、《陆小凤》、《雪中情》等一大批武侠歌曲,而被人称为“卢大侠”。只是,年近七十的他,早年发病昏迷过两次之后,已经要坐在轮椅上行走江湖了。

  卢国沾是一位风格多变的词人。

  他有许多关于人生变幻的作品。《每当变幻时》以过去与 现在、石头翡翠欢笑与流泪作对比,将人生的变幻娓娓道来。《明日话今天》 由现在投射到未来,再回溯今天,让人顿生把握现在之心。

  他的歌词里又常常透出一种人生的无奈:《变色龙》里“就算甘愿平淡过一生”,给人以虽平淡却不甘的无奈。《大地恩情》尾句“但我鬓上已斑斑”颇有辛弃疾词“可怜发生意味

  卢国沾的武侠歌词,往往是苍凉中带一丝沉郁,《小李飞刀》写出了英雄为情所困的迷惘,《决战前夕》的背后则带着一丝忧虑,不愿放开。《万里长城永不倒》则写出了屈辱中迸发的豪气

  因为对歌词很感兴趣,便总是很好奇,歌词的背后是什么?

  自己也尝试着写过几首歌词,找人谱了曲,多是些校园民谣性质的小调。同样是业余,卢大侠却奏出了一条专业人士都难以企及的路子。他这样写自己写词的契机:一首词,令我日后十年里,不断地兼职写作。果真是万事开头难,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就乱拳打死老师傅,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其实,做什么事,不都是需要这样一种勇气么?

  有一天,一个人,在很深的夜里,听到广播里张国荣唱歌,低低慢慢的旋律,忧伤地浅吟低唱:

  ……

  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

  矛盾是无力去暂停

  可会知,我心里困倦满腔

  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

  后来读到香港乐坛女填词人小美,即梁美薇《绝对自我:从有谁共鸣看小美眼中的张国荣》,她写:当我看到Leslie在唱《有谁共鸣》的当儿,眼眶湿濡,我就知道,歌词真的直刺他的内心世界!

  何止是哥哥的内心世界。歌词直刺的是每一个在这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世界里苦苦打拼,饱经风霜的人的内心世界。

  歌词的背后,有谁共鸣?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五):点点滴滴敲心坎

  香港的流行音乐为何能够流行起来风靡大陆二十年,主要就是因为有那些几个有才华的作词人和演艺人。卢国沾自然是一个,老一辈都说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其实那首歌特别主旋律,适合央视做主题曲每天播送一次,大陆做主旋律的作品大概很少能做到卢国沾这么投入,这么深情,以至于这么流行。所以我想建议给卢国沾发一个大奖。什么样的大奖呢?就是有点像文华奖或者茅盾文学奖那样的拿得出手的奖。

  当然这是说着玩的。卢国沾自然不在乎这样的奖。他写歌词,那些名星都要来演唱,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歌词新作。但新作不常有,所以后来的都没份,为啥?因为卢国沾老了,病了,写不动了。

  在他写得动与写不动的时候,他写了这本书,讲述那些美妙歌词创作的前前后后,有故事,有性情,也有弯曲。这是本好书,我本来没有期待,但读完,居然发现比那些作家写得好得多,就忍不住要这里给个5星。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六):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文/R郭郭

  音乐一直是最真实地记录着历史的变化。在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我们接触到的音乐的更多地是来源于电视剧和广播之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被保存起来,而在当时,卡带或是CD才是发烧友们珍藏音乐的方式。这些不仅是音乐储存形式的变化,也是音乐进程的演化史。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记住一首歌,会千辛万苦地把这些歌词抄写下来,然后津津乐道地吟唱。因为歌词,是体现一首歌曲性格的主体,或激情、或忧郁、或风花雪月,或爱国情怀,歌曲能够被人们记住并且传唱,这都离不开作词人的妙笔生花。

  现在流行乐坛我们比较最熟悉的作词人,莫过于香港的林夕和台湾的方文山、姚谦,但著名作词人永远不止这几个,像活跃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卢国沾先生,也是优秀的作词人之一。卢国沾先生不仅给热门的电视剧和广播剧的写词,也曾给很多香港歌手的专辑作词。叶振棠、关正杰、甄妮、钟镇涛、谭咏麟等都曾经唱过卢国沾先生写的词。

  卢国沾先生这本《歌词的背后》一书,把他生平创作的那些歌词以及这些歌词背后的故事集结成册,从入行作词人开始,把每一首歌词都记录起来,饶有趣味。在这本书展示的近百首歌曲中,大部分都是粤语,当TVB和亚视占据我们电视屏幕半壁江山的时候,很多电视剧的主题曲或是插曲的歌词都是来自卢国沾先生之手,《天蚕变》、《秦始皇》、《小李飞刀》……经典再现,挡不住思绪将我们拉回那个香港电视剧盛行的年代。

  一首歌的传唱,必然有她被记住的原因,可能是感动你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或是你最钟爱的演唱者,总有感动你的地方,才能让你念念不忘。“诗言志,歌传情。”,当我们吟唱一首歌的时候,不止是想记住作词人写出来的歌词,还想唱出作词人所表达给我们的情感,或是唱出在这份情感背后的那种共鸣。对于歌词的认同感,我想应该是每个作词人最愿意传达的东西。在这本书中,绝不媚俗和妥协、坚守自己做人和作词的底线,是卢国沾先生留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音乐是我们与时代链接最好的产物,复古的曲风,深邃的歌词,当一首首经典回响,那都是一个个情怀飘荡。这些音乐把我们带回到了时代当中,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回忆,这些也是一个时代对于音乐的共同记忆。

  转载请豆邮联系。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七):歌词的背后是心声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这首令每一个中华儿女闻之动容、心绪难平的曲子——《万里长城永不倒》,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万千推崇,成为现象级的流行歌曲,其热度经久不衰。

  这首歌的词作者正是卢国沾先生。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就被那奋进、激昂的歌词所吸引——“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忍不住猜想:该是怎样的词人才能填出这样铁骨铮铮的词句呢?受限于当时的信息共享环境,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及至后来,拜互联网所赐,终于搜寻到关于卢国沾先生的一些信息:香港词坛圣手,谱写过千余首粤语歌词,因写过众多的武侠影片歌曲,被称为“卢大侠”。真是有趣:看卢先生的照片,都是一幅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不成想却是这样的铁血汉子——也是,千古文人侠客梦,哪个书生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呢?

  至此,心中的疑惑似乎有了答案。

  不成想,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了。2014年,卢国沾先生将自己的创作随笔集结成册,付梓成书,于是有了这本《歌词的背后》。其中一篇讲述了创作《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各种曲折。至此,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歌词的背后》,全书94篇,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了100首歌词的创作故事。其中不乏《小李飞刀》、《渔舟唱晚》、《鼓浪屿》、《大地恩情》等脍炙人口的曲子。每一篇都短小、精悍,走的是小品文的路子,文末附有歌词全文。

  读这些随笔,慢慢会感到,歌词的背后竟是卢先生的人生际遇。或喜、或忧、或愤、或悲,每一首词都包含着先生的浓浓深情。读到会心处,直接从网上找来一听,边读边听,文字与音乐共舞,真是一种享受。

  既是创作随笔,肯定少不了关于填词技巧之类的探讨。比如《留步!喂留步!》,歌词居然可以起到剧本的作用,这让外行如我,真是惊讶不已。此外还有很多,会讲到填词的题材、切入点等问题,但最关键的却是情感。

  是的,情感。卢先生最喜欢的都是“主管要求做到了的”,是“自己想写的都写进去了的”。比如《孩子,不要难过》。虽然是第一次听,但也让人垂泪不止。情感自有动人之处,真是不必多说。

  作为创作随笔,肯定都是第一手材料。所以,一个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存在。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是香港作词行业的缩影,是卢先生的个人成长史。读着读着,会忍俊不禁:哈,当时正是唱片的黄金年代,一首首经典曲目竟是在这样紧张、忙乱中创作出来的,奇怪的是,一点儿也不影响其品质;卢先生居然也会遭遇“婚外情”,也会难解难分,但最终还是坚持“情多而不滥”原则,做到了“发乎情、止乎礼”,让人敬佩。

  歌词的背后,是经历,是心路,是才情,更是满满的深情。正是了,歌为心声。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八):字字句句是回忆

  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听歌时候旋律一带而过,最注重的反而是歌词。

  一直觉得写词的人书写的其实是自己的人生,字字句句或是回忆,或是彳亍,或是感伤。

  当今中国流行歌坛最有人气的可能是方文山,可能是林夕,但是有一个人的位置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他的名字叫卢国沾。不论是充满爱国热血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还是侠骨柔情的“小李飞刀”,亦或是回首往事的“大地恩情”。卢先生的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都是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在书写,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在篆刻。

  正如这本书上所说,“歌如人生,梦如人生。一词一句,都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攀越。”

  是啊,歌如人生,梦如人生,有谁会想到当年急流勇退时被人笑“老饼”的歌神许冠杰,在10年后成了挽救香港娱乐经济的灵丹妙药,而坐看“浮生多变”,“欲掣鲸鱼碧海中”的“词坛变色龙”卢国沾,又未必不能趁怀旧浪潮的汹涌再起“风云”呢?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九):百变词人,不变初心

  献给《歌词的背后》,献给香港词人卢国沾

  文/边江

  请看他此际如何活下去,没数天掩进土里。

  ————题记

  1975-2014.

  四十年风云际会,你,安然如故。

  踩着风声独自徘徊,缤纷的季节和繁杂的日子都是时间的落叶,踩在时间的道路上,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曼妙词章,像永不坠落,永不腐化的果实,永恒地挂载生命之树高挑的 枝头。卢国沾,和他走过四十年香港词人的风云变幻,都在这一曲,《歌词的背后》。

  这是一部将香港作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卢国沾四十年词曲生涯的所有作品一并收录的博然长卷,263页并不浩瀚的纸页间,100余首词曲文字和创作时的感悟所想氤氲和唱着,此起彼伏地在时间的针脚中一一闪现。这不是一次足够畅快的阅读体验,因为自己的鄙陋和无知。老实说来,自己实在不是一个特别钟情于粤语文化的人,对于卢国沾和他荡气回肠的作品只是知之尔尔,更多的却是莫衷一是的陌生。在他大红大紫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依稀能记得父辈高声跟唱《万里长城永不倒》时的兴奋与狂放,但时间的距离让而今的我看彼时的大师有种00后看待迈克尔.杰克逊的漠然同感,久闻其名却不知所措。那么,我只能用最笨拙的办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在酷狗里找到对应的词曲不明觉厉地聆听和阅读着,期待字里行间的点点追忆和乐曲中陌生粤语的悠远情怀,能带我回到那个变幻风云的港曲时代中去。

  以事前功课代替事后顿感,以锱铢深究代替泛泛而读,以酷狗里随时播放的曲目对应书中年代并不遥远的文字,以一颗敬畏之心面对大师退隐再无大师的感怀。不得不说,身临其境与隔海相望的感觉竟是如此不同;

  《田园春梦》,开山之作,自谦不懂填词的业余词人以“齐来共醉春意暖”的应许骈句开始了这一段别样人生;

  《鼓浪屿》,鼓浪远去,碧海蓓蕾,俏皮地暗示自己对这个岛屿的一无所知,却也让听着自行想象世外桃源般的生趣;

  《天堂鸟》,愿与赤日同晖,为自己的理想环日飞行,一生发光,直至历竭死亡;

  《逼上梁山》,熟悉的字眼,陌生的旋律,都不妨碍水浒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的快意恩仇;

  《梦想黄包车》,目标虽远,但他每日赞许,我依稀能在词作的字里行间,瞥见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里桀骜的身影;

  《情如松柏》,卢先生人前人后那一句我只有一个朋友,那便是卢太太,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小李飞刀》,逍遥侠义,武林传奇,横空出世的传唱经典,国沾大师正是凭此错愕地红极一时并享受至今;

  《今生无悔》,则在全文的最后,以他大病初愈去往鬼门关一日游的劫后余生,成功的甜味太少,苦的滋味太多,然,今生无悔。

  还有《大侠霍元甲》里脍炙人口的《万里长城永不倒》,逐一遍听后我唯一可以勉强哼唱的歌曲,在不再苦难的岁月里,他的家国情怀栖居于历史之上,将一个民族的亡国悲情凝聚成为侠肝义胆的英雄史诗。

  我几乎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将着百余首陌生的粤语歌曲播放完毕,又在这播放聆听之际悉心阅读国沾大师停笔投注间的复杂情怀和变革之路。变色龙,是世人对他最高的评价,1975-1991,在他盛世挥毫的16年里,风格变幻的迥异,挥毫落纸的多样令边读边听的我应接不暇。万物也好,人情也罢,在他眼中都是可以书写的支点。他的大道之气纵贯了全书的每一个字眼,他切身的体会却也在行距间浸透纸页。人生变幻,尚武侠义,爱恨茫然,家国情怀,他将世间情爱融入了这片飘渺的辞海中,排列组合,点线相牵,用手,用心,用时光把心中的面容凝固,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反复复地歌颂,隔着半个世纪的千年时光,透过脆弱的发黄纸页,心绪深切地传递过来。

  多变的是国沾大师涉足的领域和变幻的风格,不变的是他源于天然发自内心的美好向往,和基于中华儿女自豪的长啸。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吸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百花之态,那些融入血脉中的诗文的书卷之气高贵之气,沙漏一样点点滴滴地从纸页中渗透出来,如古老的大师弹铗长啸。这样美妙高超的音乐建筑,如同蓝天烈日,崇山峻岭,召唤出了人类心灵中最为纯粹而美好的情感。

  一边翻阅每一首词作和他创作前后的感想随笔,一边播放着对应曲目氤氲不定地循环哼唱着,纵然从不对粤语声声投入诸多敏感,此刻却也觉得美好而真切。

  从作词人不忘初心并坚持自我的角度而言,卢国沾确实是幸运的。杂志撰文,电台媒体,电视工作,广告贸易,亲历传媒世界的兴亡,历经电台瞬息万变的暗涌,作词竟然是国沾大师最为业余的末节工作,而这样的业余工作让他在高屋建瓴的粤语乐坛享誉无数,大师一生,这样如幸运女神眷顾的往昔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当年吴青峰退歌退出半张专辑的辛酸无奈。为徐若瑄量身定制的《小情歌》,为那英倾心而做的《喜欢寂寞》,为林宥嘉量体裁衣的《茧》,还有为杨丞琳奋笔疾书的《当我们一起走过》,都在华语乐坛片面追求时尚的特定时代里归于退歌的沉寂。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漂浮于梦想的天空和生存的大地之间,却无法着陆于基本的常态的人生基点,青峰斯人彼时的心态想必是茫然,焦虑和痛苦的。而最终的结果是,柔美的声线和特定的气质,以及对音乐天然的爱与坚持,让青峰在退歌如潮的氛围下积攒了最后的勇气,以《你在烦恼什么》的绝地反击红遍华语乐坛。

  国沾大师是有幸的,青峰亦终究是幸运的,我为前者沉醉,为后者欣慰,却依然要为更多看不见初生希望却依然为梦想奋笔疾书的作词人哀婉,他们的一生或许都将是黯淡无光,但梦想和音乐促使他们拿起手中的纸笔,不忘初心地奋笔疾书,在刀切斧劈的铿锵断语中,在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的体认中,真切感受到他们深刻的无奈和宽厚的命运。

  把文字养在心里,把时间哼唱在曲目里。感谢每一个在黑暗中不忘初心的作词人。

  林夕代表了曾经的我对港人词曲文化全部的理解,而今天的《歌词的背后》,则用大师卢国沾的笔尖,将这份理解的最终引向了无边的敬畏。我一直对香港文化中对中华传统的至死执着肃然起敬,也曾为他们的坚持深深困惑着。华夏文明的标的挂在五千年九霄云间的昆仑山顶,证据却埋在直通并不顺畅的中国大地,仅靠百年称不上正统的汉化回归教育,怎能在香港这片历经了诸多变革之地,将中华文化继承和传播?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命运烈风劲吹,他们柔软而坚韧,港人的文明之根深入三江地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港人不屈的意志造就了上世纪至今博采众长的香港文化。肃杀来临时,他们坚如磐石,抵御着来自世界尽头的野蛮风暴,牺牲了过往,却守住了文明根柢。他们退到了华夏文明的边缘,和西方之西的英吉利文化包容并蓄着,百年的英属统治让他们接受了世界先进理念的熏陶,但他们的内心里,依然沸腾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华夏热血,并在兼容并蓄中将艺术的天际线引向了世界无边,

  正如曾潦倒一时的Beyond主唱黄家驹站在天桥的自弹自吟,哼唱着的却是一身穷困的自己对遥远的南非独立领袖曼德拉卓然致敬的《光辉岁月》;

  正如一派低迷的电影市场里《无间道》横空出世的传奇,黑白的森林里上演了正邪对决尔虞我诈的棋子大戏;

  正如陈奕迅王菲张学友之辈从万千港人歌手里脱颖而出,每一个毛孔里都是匠人潜心修辞的音符轨迹;

  正如金庸的武侠剧在这片土地得到的最好诠释,后世的无数翻拍只表达了致敬却表达不了超越经典的决心。

  民族跟着文化走。文化的边疆有多大,国家就会有多大,这就是文明华夏,这就是卢国沾《歌词的背后》所代表的港人文化带给我的最深体会。

  《歌词的背后》是我在特定领域看待香港文化的一扇门,透过这扇艺术之门,我能看见港人文化在兼容并包中绽放的所有情怀,他们的外在表现如精于工艺的能工巧匠,内核却是高雅不羁的艺术家,他们在百年的变革中吸取了西方世界足够的养分,内心的世界里依然是不变的中华情愫,在国沾大师四十年的风云际会里,在《歌词的背后》的字里行间里,在多变词手不变初心的心海深处,从未远离。

  流动的音韵,酣畅的情感喷发,高洁的心灵情趣。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生命赐予追梦人最崇高的现世享受。

  (完)

  《歌词的背后》读后感(十):香港歌坛黄金岁月的见证

  如今00后只知道EXO,少女时代。部分兴趣广泛的还知道周杰伦。若再往上问一层,知道小李飞刀吗?知道卢国沾吗?

  十个里面九个都要摇摇头。

  这本再版的《歌词的背后》,记录了卢国沾这位香港词坛大家毕生的作品,带着我们又回顾了一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歌坛的黄金岁月。

  我以为写歌词如同写诗一般,仅考虑辞藻和立意足够了,然卢氏说到,要考虑平平仄仄,考虑演唱者的发音和优劣势,考虑到老板的意见,不能太跳脱主旋律。

  原来还是一门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本书收录了卢氏的大部分作品,介绍了每一首词背后的感想、故事和来历。写小李飞刀时,虽然这是卢氏的成名之作,卢氏却不以为好,至今不能信服;写万里长城永不倒时,讲了他岳母娘儿子被日本兵杀的悲痛往事;写大地恩情时,里面满满都是卢氏对母亲、对童年的回忆。

  然全书最令我感叹的是结尾的那首《今生无悔》,卢氏一心扑在工作上结果突然病发,昏迷了四天后从鬼门关逃过来,说道:

  gt; 自此之后,我不再强求什么。总觉得,成功的滋味,不过如是。成功的甜味太少,苦的滋味太多。

  网上查到,昏迷四日醒来后从此半身不遂,卢氏却一直凭着顽强的毅力恢复和保健。我这才明白文如其人四个字的含义,卢氏的词大气磅礴,素有傲骨之称号。而其本人面对病痛的折磨不曾放弃希望,也确实配得上傲骨这一美誉。

  时代变了,如今大街小巷传唱的都是左手右手慢动作、摩擦摩擦。如今速成的流行歌曲,制作方式据说是参考韩流音乐,只重视节奏,歌词直白基本毫无美感和内涵而言。长尾时代,能够直击人心口耳相传的词和曲越来越少,年轻人都有年轻人的口味,这也不是错,只是觉得可惜。

  还有几个人知道黄霑、林振强、卢国沾、周礼茅、周耀辉、潘源良、潘源伟、林夕、黄伟文这华语流行音乐的十大作词人?老一辈对于歌词的敬业和执着,让人叹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