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背影:我的父亲柏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的读后感10篇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是一本由郭本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一):唯有爱才能超越一切

  以何至美编辑

  相信很多读者像我一样是因为《丑陋中国人》一书,知道柏杨这个名字。当初唯一的感觉就是这家伙真敢说,对他的印象不好。毕竟中国有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在世人面前如此之番说自己同胞,总是过了点。何况该书出版的时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太需要在世人面前展现勤劳勇敢、敢闯的正面形象,以吸引世人对这一东方大国关注支持,这书无疑起了反面作用。直到拿到郭本城先生的新著《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郭本城先生是柏杨的长子,他抛开对父亲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将柏杨先生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完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中附着的大量家书信件诗词等一手珍贵历史材料,更是让读者不仅对柏杨先生灾难一生,更是对当时台湾政局的专断和嗜血有了一个清晰认识

  在郭本城的眼里,父亲柏杨先生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知恩图报的感悯襟怀,更有着坚忍卓绝的毅力爱好和平的精神。他绝不是有些人眼中的口尖舌利满嘴火车的老愤青,更不是靠出卖国丑赢取名利小人,他对自己的故乡、对自己的国人有着深深的爱,只不过以批判斗士这种激进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书中,我们除了看到柏杨先生每个时期所受的不同苦难之外,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爱,这或许是支持着柏杨先生在历经诸多磨难之后,还能保持着心中那最初的爱,对人生对国家永不言弃。

  命运给了柏杨先生一个残暴无比的后妈,让他的童年如同噩梦一般,却也给了他一个尽心爸爸父亲和关心备至的姐姐,这让他能在学习上不断地追求,避免因骨子里的顽劣走上人生弯路;在“白色恐怖”中柏杨先生“以图罹祸”,备受折磨身心受到摧残。虽然人人明哲保身,有人甚至落井下石。但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以文会友的终生至交孙观汉老先生,半生为其战斗、为营救其离开牢狱尽心尽力热心读者陈丽珍,一个不知名的送水工都倾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的战斗情谊激励着柏杨先生完成《中国人史纲》等三本书。可以说出了柏杨先生自己的坚强毅力之外,更多的是这种爱支撑着他继续战斗!

  当然名人辉煌人生经历中肯定不能缺少爱情感情丰富的柏杨一生中历经5段婚姻、有5名子女,几乎每个小孩都在破碎家庭长大。这其中当然也有战争原因,也有柏杨自己个人的原因。柏杨与本书作者郭本城母亲离婚,显然就是柏杨的“见异思迁”,这也导致郭本城对柏杨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多年未曾相见。但很奇怪的是,这些子女最终都选择原谅父亲,并且互相彼此之间都建立了亲密关系。所以当书中看到他们短暂见面后的离别痛苦,一点都不足为奇。在相对比私人亲情领域,能够做到如此宽容,除了因为爱未有其它。

  有时候对于一个人的爱或者恨都是因为不了解,就像我们之于柏杨,就像我们之于柏杨所处的“白色恐怖”时期。但民主自由平等肯定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就像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爱一样。为国建设也好,谏言建策也好,只要心中存有对祖国的这份爱,我们可以超越世代。这也是柏老对世人的警示。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二):深情追忆

  柏杨,可能是台湾作家中可以跟李敖媲美的大家。他的代表作《中国人时纲》、《丑陋的中国人》在中国大陆也是颇有影响。柏杨一生著述多达2000多万字。2008年柏杨先生以89岁的高寿撒手人寰。他逝世6周年时,他的长子郭本城推出了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回忆录《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追忆父亲坎坷、多难、顽强乐观的一生。这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文简体字本,对于喜欢柏杨先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通过儿子视角来了解和透视作为知名作家的父亲,给我们读者提供另外一种了解这位人文大师途径。尽管从本书作者郭本城的成长角度来说,父爱陪伴比较短暂的,但正如作者所言:“看到他经历过的折磨,怎能不放下一切去原谅。就像父亲教我的,人不能活在仇恨中,爱才是超越世代的。”正如这样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才让我们读到这样一本充满深情的回忆录。

  柏杨先生出生于1920年,但到底出生在哪一天,他本人也确定不了。那样一个大混沌时代生日搞不清楚,还是情有可原。后来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这是为了纪念1968年他被捕入狱的日子。先生以此作为自己的新的生日,纪念自己的苦难,无疑含有深意。柏杨的童年是苦难的,不堪回首的。他出生不久去失去了亲生母亲,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一个“既凶残粗暴无知”的继母。柏杨先生原名郭定生,这是出生时候的大名,后来入高中时改名为郭立邦,最后为了圆大学梦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曾用笔名邓克保。1960年才开始使用“柏杨”的笔名发表作品,为大家所熟知。

  1968年1月2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先生将漫画中父亲说的“Fellows(同伴们)”翻译成了模仿蒋介石的口吻的“全国同胞们”,刺痛了蒋家父子那脆弱神经,触犯了禁忌。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 经过9年零26天的冤狱,先生终于1978年获释出狱。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自由必将战胜专制。出狱后虽受到不少限制,但先生还是笔耕不辍,为读者奉上了不少精神食粮,诸如《柏杨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等。

  感情丰富的柏杨一生中历经5段婚姻、有5名子女,几乎每个小孩都在破碎家庭长大,但儿女皆体谅父亲。这也是可算是先生一生苛刻幸运所在。这本深情的回忆录也是一个明证。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三):父亲的背影,也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提到“背影”,就不得不想到朱自清老先生的文章《背影》。父爱如山,却带着内敛沉默,并不张扬,甚至都不从正面表露,留给儿子的,仅仅是一个背影。《背影》几乎成了几代人写父子之情的《圣经》,特别是最后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攀上月台的背影,成了不可言语舐犊情深的最佳解读。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柏杨后人,一定也看过这篇文章。不知道这是不是《背影 我的父亲柏杨》书名由来。或许,儿子写父亲的书,永远都是交织着朱自清在80多年前的纠结,想要靠近却又无法靠近,想要疼惜又无法疼惜,因为这是男人之间的情谊,不会那么儿女情长,爱不会表露的太过明媚,但是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而这个父亲,并不仅仅只是郭本城的父亲,他是一个有着传奇人生的作家,他的人生、他的笔触曾经影响了很多人。郭本城就这样,一边用着家人的视角去看父亲,一边远远的眺望父亲的背影,用他者的眼睛看父亲的人生和时代。这,大概就是这本书和从前的柏杨传记的不同之处吧,里面有着很多感性描写,当然,也保持着适当距离观察父亲的背影——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在读此书之前,笔者熟稔“酱缸”、“丑陋的中国人”这样的柏杨著作,但是却没有想到作者其人一生的经历是如此的曲折。他像一只从大时代里横空跳出的蚱蜢,用坚韧的毅力活下去,最终唱出了生命的赞歌。曾经,柏杨在我的印象中,不过是模模糊糊的知道有几年牢狱之灾。任何不了解细节的人,多年之后,大概都会这样轻飘飘错觉。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九年的时光,作为一个人,他都经历了什么。

  尼采曾经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在地狱走过一遭的人,大多数不是崩溃了就是裂变了,难得的是柏杨老先生依旧告诫世人,要原谅那些“他们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的过错,不是遗忘,而是为了永不再犯;他还能永远不忘的循循善诱后人:只有“爱”,才是超越世代的。

  柏杨一生,就是在为爱和尊严搏斗的一生。最终,也因爱和尊严收获了爱与尊严。他人生中的那些感人至深友谊、不离不弃的情谊都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感动。特别是以文会友的终生至交孙观汉老先生,半生为其战斗,为营救其离开牢狱尽心尽力,甚有弱女子陈丽珍,在白色恐怖之下,人人明哲保身之时依然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他……凡此种种,大概也是从侧面印证着柏杨老先生“爱”的箴言,一个拥有高贵灵魂的人,最终会剥开迷雾,收获真爱

  作为一名作家,作为一位曾经为人权战斗的勇敢战士,书中大事记和其他的柏杨传记以及周碧瑟执笔的《柏杨回忆录》大同小异,难得的是作为儿子在撰写父亲一生时所流露出的真情

  作者和父亲疏离有近二十年,当年投奔爱情的父亲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母亲和年幼的两个儿子,作为被抛弃从小就缺少父爱的儿子,没有怨怼是不可能的。在书里,郭本城解释道,父亲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任何人都难以苛责他。不但他们兄弟如此,被弃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以及发妻和第二任妻子都难以苛责他。大时代中个人飘零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无奈多于可控。“相逢一笑泯恩仇”,已经怕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去计较那么许多。作为血亲,爱和宽容大于一切,这也是作者对父爱的理解

  柏杨一生,融合了一个大时代的风雨,其身上的质疑和批判愈甚,也说明他身后的路的愈加泥泞。在《背影》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背影,也看到一个时代的背影。循着老先生的背影追下去,对自由的追索和对爱和尊严的追求,更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坚定的背影。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四):以电影倒带的方式走进父亲

  走近柏杨生命现场,很难做到波澜不惊。郭本城先生作为儿子的身份,以电影倒带的方式回顾父亲柏杨的一生,一边担当解说员,一边代入父亲的人生电影场景中,为我们呈现了家人眼中的人文大师形象。更为生动、可感。

  郭本城先生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幽默风骨,时而激傲,时而拍案,时而自嘲,时而平和宽容,让人在字里行间俨然看到另一个活生生的柏杨。这部回忆录,也是本城先生通过回忆,重建对父亲认识的过程。此前,因父母离异,本城先生对柏杨先生颇有怨恨,而随着年龄渐长,他慢慢认识了父亲的本真,最终达成爱的和解,尽管着墨不多,却令人动容。

  在记述父亲的同类书中,郭先生的文字绝对不算最为出众的,然而他对父亲的疼惜,即使再华美的文字也难以尽述。相反,倒是质朴率真的字句更让人动心。毕竟,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一切华丽的词藻都黯然失色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五):柏杨: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却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因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而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正如历史学家唐德刚所言,《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或者说,《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是作者郭本城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再大的仇恨,也有尽时。唯有爱是超越世代的东西,唯有爱和对人性尊重,才是一个人权的社会。”在长子郭本城眼中,虽然一辈子“对朋友比对家人好”,尽管从小“不提起父亲”是两兄弟与母亲齐永培之间的默契。但是,不与父亲话当年也是男人与男人间心照不宣。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点滴,郭本城说:“语气之间,不难感受他的歉意温柔。”而因为书写,让郭本城对父亲以前口述记忆有了不同的感受,感受到自己对父亲的心疼与不舍:“尤其是因为翻译《大力水手》,(父亲柏杨)被诬陷逼供而入狱的那几年,那种人格被打碎,没有明天的日子,让人无法想象……”,“以前看过、听过就算了,如今想起父亲88岁时最大的心愿是:腿不再疼!才深刻感到他以一己身躯承受了多大的苦楚。”

  “自由是我的文化,生命的情调。”《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是一部家庭史和一个人的命运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变迁史。“现在的年轻人,却往往假民主之名行发泄之实。”在郭本城看来,尽管父亲柏杨从小受继母的毒打、虐待,历经逃难去台却身陷囹圄,而他从不轻易认输,一生都勇于冒险、追求,虽也导致几个家庭的破碎,却始终不脱“真诚”二字。因为疏离而误解,因为理解而释然。尽管几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在磨难中长大,但至亲之人皆体谅柏杨,就连“母亲(也)努力将心中的痛苦和怨怼,升华到对我们兄弟无穷无尽的爱”。在《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一书中,郭本城以温暖的文字重返柏杨的生命现场、深情追忆了柏杨的一生,也正是那个从白色恐怖中死里逃生的,乃至“看过地狱回来的人”,用所经历的苦难,照亮了历史无序背后的黑暗。

  柏杨既是历史通,更是批评家。柏杨说:“入狱那天我真是跟国民党划清界限,绝望了。”从小说到杂文而入史,从自由人走入监狱,再从监狱获得自由后,柏杨对政治、人性等有了丰富的参透和领悟。牢狱,迫使人生再一次归零的柏杨不得不锋芒毕现,尽管柏杨强调“我本身没有丝毫政治欲望,只希望在文化上作一点贡献”。但是,“政治牢使我感染上政治气氛”,“在军法处看守所被羁押的日子,监狱外面就是农田,常听到种田的老农们指指点点向别人介绍说:‘里面关的都是老天真,他们梦想什么民主!’”所以,在“被问到政治问题,我就据实回答”(柏杨)。柏杨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总是那么地不合时宜,“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不尽然是悲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精神将永垂不朽。”《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是一个儿子对一个父亲最好的人生诠释。“我满身都是伤,想要突破自己好困难。舔伤也不是都能舔到的,但,我还要飞。” 正如柏杨所自评,在人生舞台上,柏杨扮演过多种角色。即便身陷囹圄,也仍坚持写作,抨击社会丑恶现象,表达了一个作家的良知。正如其在《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中所自评:“历史的教训,因为人类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我用《柏杨曰》来读历史、提出我对传统历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锻炼自己诚实面对历史之外,也要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以往士大夫附庸权贵,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性。”柏杨强调,“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美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

  原载2017年3月29日《淄博日报》第五版“赏读”

  http://paper.zbnews.net/rb/content/20170329/Articel05005IP.htm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六):一部带着父亲体温的回忆录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台湾著名作家柏杨长子郭本城所著回忆录《背影:我的父亲柏杨》。在此书中,郭本诚追忆了父亲坎坷、多难、顽强、乐观的一生。

  柏杨祖籍河南,1920年生于开封通许县,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柏杨一生著述2000多万字,曾为政治犯入狱9年,狱中9年写成《中国人史纲》等书,出狱后费时10年完成72册《柏杨版资治通鉴》,并以《丑陋的中国人》轰动华文圈,后推动人权教育基金会,被誉为人权斗士,2008年4月29日病逝。

  感情丰富的柏杨一生中历经5段婚姻、有5名子女,几乎每个小孩都在破碎家庭长大,但儿女皆体谅父亲。长子郭本城说:“看到他经历过的折磨,怎能不放下一切去原谅。就像父亲教我的,人不能活在仇恨中,爱才是超越世代的。”

  郭本城1954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现从事文艺创作与实业贸易活动。为柏杨与第三任妻子齐永培所生,父母离异时他还不到5岁,弟弟1岁。他回忆父亲是母亲永远的创痛,从小家中绝口不提父亲,当兵时因“匪谍之子”身份还被特别关照,直到父亲出狱、他年近20岁,父子才又相见,“对他逐渐从陌生、理解到原谅。”

  郭本城与柏杨长相、神情神似,他笑说自己还遗传到父亲冲的个性,两人谈话常“讲到第三句就吵架”,“但他值得原谅,是我们不懂事。”谈到父亲遭刑求、冤狱9年的折磨,他坦言每想起便悲恸流泪,“他的坚忍卓绝、历经苦难依然乐观的态度,也影响了我。”

  在给这本书所做的序言里,郭本诚坦言:“直到父亲离世五年之后,我才提笔撰写这本《背影》,主要是让父亲‘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以及‘坚忍卓绝的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因为现在的社会,人们太优渥、太自满,也太脆弱、太容易遗忘。在撰写《背影》的过程之中,我更深一层地认识了父亲。看着父亲这一生走过的身影,我热泪盈眶。我疼惜他童年生活的孤苦无依,悲痛他十年冤狱的惨磨苦难,更钦佩他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和知恩图报的感悯襟怀。年龄随着沧桑经历而增长,我努力让时间倒流,追忆模糊往事的点点滴滴,以及父亲苦难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我感同身受,不禁让自己浸润在极度思念父亲的感伤之中。”

  这本书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附有大量家书、信件、诗词等一手珍贵历史材料,首度完整地呈现柏杨一生。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读后感(七):生命的连接在于理解与宽容

  生命的连接在于理解与宽容

  很多的男人在小的时候都敬畏自己的父亲,长大以后远离家乡后又难得和父亲相处,当他老去眷念过往的时候,可能会想起很多与父亲的事。提起《背影》,我们可能第一回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以及他对于父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这本《背影》的书,也是一位儿子描述父亲的传记,可能很久一段时间父子之间存在隔阂和误解,可能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但当他通过描述父亲一辈子的奔波和辛劳之后,他已经走进了父亲的世界,他们的连接终于从血脉走向了灵魂。

  最早了解柏杨,是因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中的犀利见解,和他在台湾被拘押、用于挑战政府权威的勇气。而在这本《背影》书中,我们能见到是柏杨先生颠沛流离但又始终坚持追求自由的近乎神奇的一生,因战乱、家庭裂变的不幸少年,开始了自己求生存、求学、求工作的艰苦征程,在这中间又有反抗继母、制造假学历的荒唐,更有自己为了追求自由民主所做的为民请命、奋笔直书,晚年的柏杨先生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曾经躲避战火远离家人的流离之苦,和身陷囹圄人身受限的束缚之痛,他在苦难的磨练中获得了人生的智慧及启迪,洞悉了专治的强权和民族的劣根、人性的弱点及体制的僵化等,并利用文字将他的思想和观点出版发表,让更多的人引起深思和反省。自由和民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得来的,柏杨先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自由民主过程中,勇于探索不甘屈服的一个缩影。

  诚然,《背影》给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柏杨老先生,我想对于作者郭本城先生,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记忆,柏杨先生一生有5次婚姻,郭本城先生在书中说“自幼得母亲及祖父母的照顾”,可见当时的柏杨先生并没有在养育本城先生做多大贡献,曾经作者对于父亲的成见也可见一斑。一个人的一生,不会完全可以对得起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一个人的一生,也可能惠及很多人,甚至包括自己素不相干的人。考虑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那个自小就没有完整家庭的少年,一直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青年,因言论获罪被关进监狱10年之久的自由主义者,循着柏杨先生艰辛又离奇的一生,本城先生不仅梳理了父亲的一生爱恨,也因此原谅了父亲,走进了父亲的内心世界,取得了他与父亲的血脉连接。

  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寻找人生的意义。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能有多少磨难?不会比柏杨先生多。能有多少人生感悟,不会比柏杨先生深刻。先生已逝,但其思想与言论已存,将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明灯、拐杖。在我们遭遇挫折和苦难的时候,或许柏杨先生的理解与宽容能多少帮助我们,重拾自我,坚定地走下去。

  2016-2-1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