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宋八大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唐宋八大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3 20: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宋八大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唐宋八大家》是一本由葛晓音 选译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一):跟着大家学写作

  作为一本对唐宋散文艺术观澜索源的读本,《唐宋八大家》无疑对期望领略八大家风采的读者,给于了非常切实的帮助。赵翼曾在《瓯北诗话》中写出自己对唐宋诸家诗的赞赏:“少日阅唐、宋以来诸家诗,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虽不能息心疑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其实让后人惊叹的何止是唐宋的诸家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也叫人赞不绝口。所以,一心想写出好文章的人,必然要去体会和领略八大家文章气质、立意、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等。而葛晓音先生的这本《唐宋八大家》便是一本绝佳的津梁。

  葛晓音先生长期任教北大中文系,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中古以及唐宋诗文方面,取得了精神卓越的成就。葛先生不仅对唐宋诗文演变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全面把握,还从儒道内涵的演变出发,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追求,做出了深入观察

《唐宋八大家》思维导图

  编选这本《唐宋八大家》,无论是对八家成就的条析论列,还是对具体目的编解说,都深具会心。此外,刘宁先生所写的读后感也为读者对唐宋散文的鉴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补充

  那应该怎样去学习八大家的作品,然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个人认为,可以从学习不同主题的文章出发,来对比研究同一个主题,或者同一个文体,大家们都是怎么去写的。

  以论说文为例,韩愈的《原毁》从描绘世俗人情出发,重叠章法,层层排比,滔滔不已,而又开合自如。写《师说》的时候采用的确实首位正面立论,中间驳论的方式分析透辟,辞情恳切,等到写《进学解》的时候,全文借用汉代慈父主客问答形式运用大量的排偶,多处用韵,音调和谐,在韵文中贯穿着流畅气势语言凝练、比喻生动同时富有幽默感

  欧阳修的《朋党论》也极为出色。文章援引古事反复论证,委婉流畅、切实透辟,并从根本上点穿了历来争论不休的朋党问题实质。而苏洵的《六国论》也相当精彩,文章针对现实出发,在立论上擅于从别人可能驳斥自己的方面着想,聪明地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变成有利的。风格雄奇纵放,体现了他深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特色

  杂文和祭文最佳要数韩愈的《杂说》,文章短小,只就比喻本身开始论证,却不点明寓意,便以透辟的说理概括了人才往往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的普遍现象。《祭十二郎文》则回顾了叔侄二人相依为命孤苦身世,并抒写了因十二郎早夭而引起的人生无常之悲。无言号泣,千回百转血泪交进,自然流成文章。

  此外,《唐宋八大家》中还有许多游记。特别是苏轼,每到一处,为亭台楼阁所做的标记最多,而且多半从这些题名的原因做文章叙述、描绘、一轮错杂不能并用,构思布局变化无穷。

  总之,跟随葛晓音先生的脚步来重读唐宋八大家,不仅能够明白文章的文理,还能在葛先生精妙的解说中体会到大家的风范神韵回味无穷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二):散文典范,常读常新

  常听书友说要多读经典,尤其是爱好写文的人要多读读八大家的文,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写作的巅峰水平,文辞优美,叙事生动,逻辑清晰道理服人,什么时候读来都是享受

  最近读了大家小书系列的《唐宋八大家》,书中精选了八大家的文章,针对每一篇选文,前有题解,后有注释和译文,辅助阅读,更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选文之前,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作者葛晓音,用60页的篇幅,对唐宋八大家做了一篇精彩的介绍,不但简要梳理了散文这一文体的形成过程,还对八大家各自的写作风格和对散文写作的贡献做了分析和论述,对阅读八大家的文章起到了提纲挈领指导作用

  读八大家的散文,首先体会的是文字美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而这种美的形式,从不喧宾夺主,恰恰是为了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不似骈文词藻华美、内容空洞,而是用诗化的语言去表达实质的内容,语言优美又言之有物。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代的交通远远落后于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场浮沉之余,都愿意践行亲身实践原则不辞劳苦,寻师访友、踏青交游。于是后世才能读到《赤壁赋》、《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精彩篇目。写景生动,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短短50来字,潭中灵动鱼儿如同在眼前。

  八大家提倡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们的文章往往抒发胸意、阐述道理,发人深省。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写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后的问题思考,篇末往往点出一定的处世观点或者生活哲理。这种注重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如今经常被提倡的。我们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从众,遇事能够做到客观思考、公正对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八大家善于阐述观点、讲道理,他们的逻辑能力非常强。不管是从所思所感中引发人生感慨,还是从某人某事中进行引申论断,他们所作文章都善于紧贴事实、自然过渡到下一层意思顺序递进,论述周全,非常具有说服力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就是典型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为四大句话,讲述四层意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令人信服。再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和“不赂秦”国家两方面来分别阐述,支持“赂秦”导致六国破灭的观点,堵住了别人用“不赂秦”国家来反驳他的可能。他们缜密的思维、优秀的逻辑能力都体现在精悍的文字里。在逻辑辩论上,他们都是好老师

  读八大家的文章,不管是用词遣句、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还是阐述观点、逻辑辩论,都能够学到很多,是享受也是学习。他们的文章,作为千古散文写作的典范,值得我们反复去体会和揣摩。好文不厌百回读,总有新意

  2018.05.12雾凇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三):传之久远的散文经典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历来为人称道,久传不衰。对于其中的一些篇章,我们可谓耳熟能详,比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篇。韩柳处在时代风口浪尖,直面骈文盛行的现状,大力倡导古文革新运动,扭转了唐初浮靡文风的不良影响,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风气。有宋一代倡文偃武,文人创作一时为盛,蔚为大观,然则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以欧阳修为首的有识之士,既继承韩柳,又对唐末宋初的古文不良倾向展开批判,将散文引向正轨。八大家作为文坛领袖,勇于担当,革新文坛弊端不遗余力,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阅读唐宋八大家,不仅要欣赏他们敏捷的才思、巧妙的构思,还应该学习他们辉耀百代的人格力量。在葛晓音著的《唐宋八大家》的同名序言中,对于八大家有着极为准确、翔实、生动的介绍,读了序文,再读正文,有助于理解。

  散文形散而意不散,看似无甚相关,而构成全篇要素却不容割裂。百花文艺出版社创办的《散文》期刊,是当今散文创作的风向标。其语言的丰赡华美所在皆是,读来颇为享受。然而,如果读得多了,读者想必也注意到了其中的文字篇幅,大多冗长,拉拉杂杂。美则美矣,失之篇幅过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免有过眼烟云之慨。反观八大家的文字,增一字则多余,减一字而不足。文章大多短小紧凑,其文字锤炼之深岂今日之深非今天的一般作家可比。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一文,曾经反复修改,征求过别人意见。这不免令人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白每成一诗,必亲自读给不识字的老妇听,只有老妇听得懂了方才定稿。欧阳修也是这样,对自己要求甚严。《醉翁亭记》的开头是这样的:环滁皆山也。区区五字可以说极为简练,给人印象深刻。可读者不知道的是,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反复斟酌仍然不满意。他让人把文章抄写了六份,郑重张榜征改。原来的开头是这样的: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大家想想看,如此具体的介绍,光是这么多山名,也够让人头疼了。欧阳修虚心听取意见,终改为我们今天读到的样子。不止是欧阳修,八大家对于散文创作莫不如此。常读这样的文字,对于我们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益于我们改掉写东西冗长抓不住重点毛病,岂不一举两得

  八大家的文字精炼耐读,早已是不刊之论。而八大家的为人亦是后世楷模,可资借鉴。我们都说,先做人做事。做人关乎为文,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透过八大家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们高尚正直品格如沐春风。动情如韩愈,一篇《祭十二郎文》写得哀感天地, 令人动容。优秀的文字都是一脉相承的,自古皆然。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那篇《祭侄文稿》同样也是一篇祭文,其中的真情流露,与韩文如出一辙洒脱如苏轼,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三字,透过优美的文字,一个乐观知天命的文豪形象跃然纸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千古浩叹!不必多说了,翻阅这部薄薄的八大家选文,让你沉浸其中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人格。

  作家冯书根在通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后,曾感叹地说:“为什么这八大家的散文时隔千年,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读者吟诵传唱,经久不衰?”在他看来,散文是一个声音呼唤一个声音。作者与读者在文字旷野里相遇,更是散文独具的殊胜之处。在散文的辖区,笔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与读者携带各自的行囊,各补各的人生破网,却在某个神秘时刻,在文字里相遇,彼此相视一笑,挥手一别。说得真好,我们与古人在文字里相遇,无论欢笑,还是悲伤,可感可知。文字世代赓续,思想千古如新。好文字,好情操,好思想,都弥足珍贵

  唐宋八大家的风采永存,今天我们读他们的散文,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也是自身的一种升华。葛晓音的题解、注释和译文都无懈可击,对于读者理解原文必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碧月清风

  2018.05.21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四):简略但却成系统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小史

  我对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韩愈散文中词语的,当时研究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们,历史应该会苍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仅仅研究韩愈散文中的词语而已,对其却无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进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见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晓音先生对唐宋八大家的论述,心中甚是高兴,于是就着窗外的雨声沉入了书中。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小史,葛先生在书中显示对其做了简洁学术性非常强的概述,然后选取了每个人几篇典范散文,每篇散文均由题解、正文、注文及释文几部分组成,其题解内容详略得当,注文和译文准确精致,能看出来葛先生是在用心解读这些文章。

  唐宋八大家的史实是一定的,但其思想与文章的解读却因人而已,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去解读八大家的思想与文章,其内容会影响读者对唐宋八大家史实的评判。所以我一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在选择相关的书籍时,还是应该选择大家、名人的著作的,毋庸置疑,葛晓音先生的这本书就属于此列。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追根溯源,从先秦写起,逐渐引入唐宋八大家与其散文,在葛先生的笔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对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之深之广,他们的生平、著作及历代人对他们的评价,都被其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把文如其人特征论述的充分到位,体现了作为一名著名学者,葛先生的功力之深。

  在当前传统文化建设轰轰烈烈进行的时期,在国学兴盛的今天,如何引导一般的读者去学习古文,去了解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更是学者的事,是学者将其科研反馈小学教育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这本书浅显易懂,所选古文经典有内涵,不仅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水平的大中院校学生阅读。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著作。至少,就我而言,很多我读过但是遗忘了的唐宋八大家名篇都聚在了一起,今日再读,配以葛先生的题解等,自然是事半功倍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都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

  539�1v���T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五):唐宋八家,大河观澜

  纵观中国古代散文的大河流淌,不得不令人感慨一代代文人雅士的前赴后继上下求索。正是有了他们的沥血歌咏,中华文明方有如今的血脉传承,气韵延绵。先秦和唐宋的两次高潮掀起,更是波澜壮阔,美不胜收。

  刘宁在葛晓音先生的《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中作序: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在众多的评说之中,如何构建框架,梳理脉络以及择取精要,无不需要长期浸润其中方才得其真趣,不入深山岂知林密,观水有术的前提是熟知水性,在这一点上,葛晓音先生是当得起的。

  先生对于《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的编选,基于她对八家人与文的整体把握与品评,在此之上又有逐篇文章的细致解说,使得全书脉络清晰,气韵贯通,这也是一家之言的好处所在,不致出现割裂与冲突。

  当然,相较于每篇文章的剖析,我更喜欢的是先生对八大家的总体言说,千人千面,胜景无限。

  就以对每家的概括而言,开篇即是“唐世文章,首称韩柳”,先生从古文运动的发起娓娓道来,又细数韩愈、柳宗元的生平,引用苏轼对韩愈的称赞:“文起八代之衰”,就韩愈的贡献而言,先生认为他提高了散文的文学价值,尤其是“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个性与激情尽显。就散文的文学性而言,韩愈贡献卓著,其丰富多变的表现风格,更是一扫之前的平庸寡淡。相较于韩愈而言,先生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思维的精密和论锋的锐利超过韩愈,只是不如韩愈从容浑厚,规模阔大”。仿佛一个是大军作战,一个以出奇制胜,异曲同工,各显神通。

  接下来的“宋启文运,功归欧阳”,谈到欧阳修所写记叙文“委婉流畅,摇曳多姿”,为人心胸开阔,游记也开朗高远。先生是在评述前人美文,而我们读先生的文字,何尝不是美的享受。漫步此间,文字带给人的美感,真是难以言说。文如其人,在先生将王安石与曾巩的比较中,同样能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影像,曾巩的“平稳雅洁,心平气和”,王安石的“锋芒犀利,言简意赅”,尽在字里行间。

  在这样的基准之上,先生编选的八家之文三十余篇自然有她的取舍,而解说的方式也精简扼要,条块明晰。一是题解,二是字词,三是译文。此间看来,先生做派几近男子。一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