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专业主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专业主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7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专业主义经典读后感10篇

  《专业主义》是一本由大前研一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专业主义》读后感(一):至少以“专业”为目标才能勉强及格

  #碎碎念#俗话说,“破而后立”,但是“破”的基础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上的。随着商业社会的日益成熟,或者说人们在不断加强的商品交换活动中,更加倾向制度管理,对于“标准”与“规范”的理解与掌握一定是日趋重视的。这本书的读者对象职业经理人,这正是大前研一致力从事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结合的专业领域。虽然文中多次提到20,21世纪具体时代框架,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纵古观今,所有的#第一性原理#的因素,是不会太多改变的。在任何时代,其实都是这些浅显深刻道理

  文中的四种能力

  1. 先见能力:“看不见的新大陆”、战略论的功与过、在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先见能力的蜕变怀疑一切、享受变化、不怕失败执着探索偏执狂的危机感、磨炼直觉能力、对事业倾注全力、“看不见的新大陆” 为何看不见 2. 构思能力:仅有先见能力是不够的、成功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把握变化的速度规模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点、设定满足 8 亿人市场的标准、未雨绸缪、“and” 还是 “or”?、勇于自我否定、视成功为 “过去时” 、追求深度经济” 3. 讨论的能力: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符合逻辑思考符合逻辑的讨论;讨论的能力可以后天养成;逻辑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语;确保提问符合逻辑;倾听的能力与说服的能力;不可掉入诡辩的陷阱;尽情讨论,直到权威者发话;符合逻辑的反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功始于坚定信念 4. 适应矛盾的能力: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经营中包含的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的能力、集权与分权 、全球化与本土化 、竞争顾客自由与统率、左脑与右脑

We repeat again: strength of character does not consist solely in having powerful feelings, but in maintaining one’s balance in spite of them. Even with the violence of emotion, judgment and principle must still function like a ship’s compass, which records the slightest variations however rough the sea - Carl von Clausewitz

  先见+构思=精神能力的集中表现,讨论+适应矛盾=行动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在这两者中不断进取,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是生命可以控制的。而成功的另外一个决定因素“命运”就非人为学习与控制的了。

Fate is the hand of cards we’ve been dealt. Choice is how we play the hand - Marshall Goldsmith

  《专业主义》读后感(二):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这本书的前面一小部分在讲什么样的人是“专家”,什么是专业人员,如何成为专家。这部分浅尝即可,按照作者描述,成为专家的旅途漫长

  后续,通过一系列公司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说明工作运用逻辑思维,有逻辑地交流重要性。也进一步发掘日本现有的问题=》大部分日本人习惯接受确定信息,习惯于从众,悯然于众人,而在工作中,企业的发展中,反而更需要能不断提出问题,问“为什么”,才能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撇开工作不说,即便是在生活中,求同固然能让自己过的貌似很轻松,或许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相处的看起来很和谐,但是这也让自己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朋友,让朋友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日常交流多问为什么,来加深彼此的交流。生活中多问为什么,想办法不断优化自我,找到自己的目标,避免早早习惯麻木了生活。

  《专业主义》读后感(三):大前研一的专业论

  尽管此书是属于再版系列(2009年作品),但阅读起来,依旧因其书中观点而再三思考现代社会关于‘专业’的内涵

  如今的时代,依靠某些精英学习最新理论、制定战略并严格按照战略进行实践的做法已经无法推动企业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网络经济、无国界经济和多元经济的空间中,再加入原有的实体经济,形成了一个思维世界。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多元经济空间、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经济空间的无国界化,而只考虑到网络经济,预见到(商业计划)的可能性是无法开花结果的。

  洞察看不见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21世纪经济所需要的正确的理解力与洞察力必不可少(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点:门户网站、综合物流和结算)。

  书中的先见能力是指明确定义事业领域;从分析现状入手预测未来方向,可简明扼要地阐明假想的论点,以分析其因果关系;在可能有多种选择情况下,只精选其中几种,并强制办法调配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不要迷失假说的基本方向,不要偏离原则,除非情况彻底发生变化。

  没有纪律前提下的管理教育是无用的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随着技术革新而时刻发生变化的。即使是同样的商业计划,如果创业时机和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同,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不一样。如果不对假说进行讨论,得不到检验和修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假说当作了目标与结论

  不可把诡辩与符合逻辑的讨论混为一谈,这两者貌似相同,实则迥异。

  未曾开发的新竞争领域前途莫测。因为不了解而对任何情况都感到紧张,这种紧张能够唤醒知觉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速度与应对危机的能力。变化强烈意味着当方向发生错误决策失误时,重整旗鼓所要花费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

  自我变革没有止境,它通过由先见到构思、再由构思到先见的不断循环得以实现。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公司标杆不一定是其他竞争公司。有些企业通过改变商业习惯成功地改进了商业行为,以这样的企业为标杆非常有效

  经营能力方向是否合理要靠数字来证实。而员工的工作动机忠诚度以及创造性等衡量经营是否合理的标准则反映着数字所无法证实的部分,要求经营者具有出色领导才能。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动力,是无法达到一流境界的。这是区分非凡与平凡决定性因素。

  经营上的答案几乎都是建立在决策者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

  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

  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具有明确的远景目标。能否描绘出事业发展的远景,依靠的是人。

  正确的指挥方法与经营者的灵性人格有关是非微妙的,人们即使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掌握。仅凭完美无缺的逻辑结构是无法获得事业成功的,特别是无形的构想,只有依靠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去推进。

  《专业主义》读后感(四):《专业主义》读后感

  我想大概近期不会再买大前研一的书了。

  一直觉得他的犀利风格和郎咸平有点像,但是站在两个角度,基于日本市场的他在批判政府没有保护消费者,而基于中国市场的郎咸平评判的是政府没有保护好生产者。各家自有各家愁吧,所以他的一些观点其实对我所在的中国市场不适用,且之从这本书看他的举证有点弱以及对高新技术的把握也未达我预期

  但作为事隔五本之后的企业、职场书籍,还是能引发一点思考的。

  作者反复强调的关注消费者、市场,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

  但对我而言,这种嚷嚷是有必要的,因为在近一段时间来,确实有点脱离市场了。

  行好事真不是易事,因为有太多诱惑了,比如,更简单快速的生存方法,这里我指的是办公室政治。就我所待过的大型企业而言要更快获得晋升,与其说要给客户带来价值关注市场动态,不如说更讨巧的方式是对上级带来价值关注内部信息,虽说这两者有重合的地方,但真的太容易走偏了。而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对于专业而言,不会是一种好的选择。

  除了提醒之外,这本书也抛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给我:如果你获得更多权力,你会去做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提上案头的问题,因为很可能产生讽刺结果,便是就算你坐到上司位置,你也很可能不会改变到现在自己在控诉的事情,然后你就会发现按照现在这种路子走下去你很可能变成自己不认同的那种人。如果你无法做出改变,如果你已经默认了这种规则,那么其实你也没资格抱怨

  看着这个问题我足足呆坐了大半个小时,一件件地去回溯我曾经认为重要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的事情,我想我不该忘记它们。其实真的没有人知道做什么才是对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真的会发生什么,只能信仰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并用合适方法去推动它们,不然其实归根不过是别人的传声筒罢了。

  然后想起前两天滴滴市场部的人打电话来谈合作的应届毕业生,他生硬地说着上司告诉他的信息,而其实完全没有想清楚想要合作的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盖完电话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以前的自己,大概也是如此吧。

  如何为受众带来更多价值,如何达成自己想要的,这是不能停止思考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五):专的太完美,就不现实

  把所有美好的能力都落在专业身上的,哪个人类能做得到?

  已经忘了从哪里看到关于这本书的推荐,看完之后,挺失望的。

  很有可能是翻译缘故,也可能作者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来写,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差劲。读的时候感觉挺有道理,读完后,啥也没记住。

  在我看来,作者把一切关于人的美好能力都赋予“专业”这词上,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要不断学习,保有好奇心,充满危机感等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品质。作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将个别杰出领导人优秀之处,提炼总结,形成上述的能力。属不知,历史中所有杰出专家,都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特定方面或几方面远甚于人,而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顶尖。

  而书中的专家是完美的人,具备一切人类的高品质,这种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退一步讲,即便我是百年不遇奇葩,就是想成为这样的完人,这本书也没有告诉我,怎样才能修炼成为这样的专家。

  书中的亮点:专家既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有具备顾客至上的理念

  《专业主义》读后感(六):专家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读《专业主义》有感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曾任职麦肯锡顾问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董事。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一口气读完大前研一的书《专业主义》,精彩不在话下, 深刻的领会了在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就是个人!而个人的成功依靠的是专业主义!只是很遗憾,为何我在这本书都出版了十一年之后才读到它,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书的开篇首先抛出的一个问题是:你够专业吗?由此引出对专家的定义:

  专家是不断学习,并乐此不疲的人,对新事物反复消化并不断积累经验经过持续的训练,并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提供给别人。没有好奇心作为驱动力,是无法达到一流境界的,这一点也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专家是对客户信守誓言,而且无一例外的以顾客为第一位,同时专家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靠理性去行动。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才称之为专家。

  而专家的素质又被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看到如此的条件,我不禁认真的反观自己,是否可以一直是靠理性行动,或者始终抱有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更多的时候,到底是在以客户为第一位,还是其它的内容

  先见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经常使用的“dog year”这个词,指的是狗的一年相当于人的7年,换言之,不到两个月就相当于一年,也就是说社会在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改头换面,面对新的社会状态谨慎被动对企业而言将导致致命损失,因为当下错过了时机就不会成功。

  本书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只有那些总认为自己的经营环境危机四伏并时刻关注各种坏消息的企业,才有可能免于灭亡,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华为,从90年代'中华巨龙"至今,华为在四家企业中稳步前行,走到今天,靠的一直是危机感和创新能力,所以才有了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有了“第一个倒下的将是华为”等等文章,这样的企业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神话,却依然因为紧张感而不断在未曾开发的新竞争领域中寻找生机并获得先见能力的动力,始终站在行业的前列无法超越。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迄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年,而书中很多内容已经实现,由此可见大前研一作为管理学大师的先见能力令人折服,惊叹!

  构思能力

  仅凭先见能力出众并不足以取胜,要想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不仅要能够抓住机会,还要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方法让机会变现,也就是要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

  对于新的竞争领域,电子商务无疑首当其冲,本书提出要关注的是三个关键点:门户网站、综合物流和结算。十一年前,这三个关键点无疑是最佳电子商务的构思!对于门户网站或者商业街,最重要的生命线就是保持中立,稍微偏离中立的立场,用户会怀疑“这里也许不是最好的”而最终离去,如此说法充分的诠释了关于百度广告门事件导致的股价下跌,因为它们唯利是图偏离了中立的立场。

  综合物流则是需要组成最合适和强大的联盟,之前顺丰和菜鸟之争,到上一周的天天快递和京东的官司,都是门户网站和物流之间的利益纠葛,得客户者得天下,巨大的购物平台作为门户网站与各大物流公司的股权及控制成为当下最大的一场利益博弈。

  对于结算,恰好在本月20号的一则新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说新加坡打造智慧国的规划离不开移动支付,而现在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这本书里提到,在互联网世界中,有一个概念叫作“零摩擦“,意思是人和钱会流向摩擦较少的地方。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简直已经对大前研一佩服的五体投地,感觉这本不算厚的书基本在几十年里都可以不断研读,并当成宝典了。他所说的理论不正是马云和马化腾在做的事情吗?无现金货币的支付不就是零摩擦的最终方案吗?

  书里还讲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思想,就是我们在构思电子商务市场时,从起始阶段就要把多个市场置于自己的视野中,与世界主要市场保持等距离,截止2016年,全世界存在年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的有接近8亿人,约占世界人口74亿的10.6%,这些人的学历、收入和生活方式接近,与国籍和所居住的国家无关,而在互联网的全球化市场里,这些人就是一个巨大的成熟市场。

  讨论的能力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我并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创造性,只不过是发现这种创造性的能力比较强而已”。他善于聆听和发问,同时积极面对各种问题。从提问和展开讨论到解决问题,韦尔奇是具备这方面才能的为数不多的经营者,这也正是通用电气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麦肯锡公司的讨论中,我们经常能听到“what a new( 什么是新的?)""so what(那又怎么样?)"的话,他们还有个习惯,就是”whatX5"(问5次为什么)这就要求不能以以往获得的知识和价值做判断,而是放弃判断,冷静思考和观察。“discuss”(讨论) 由dis(否定)和cuss(怨恨)组成,也就是说对对方的意见进行反驳,也不会招致怨恨。

  讨论是为了寻找最佳答案。专家一定是会不断的提问并进行讨论的人,同时会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出符合逻辑的问题,只有这样,对方才会做出符合逻辑的回答,而且要不断的去尝试换位思考,那么无论自己被置于怎样的立场,都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思考坦率的提出问题。

  适应矛盾的能力

  德鲁克曾经说过:“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如同乐队的指挥与团员的关系,对经营者而言,最难得是指挥组织的成员,也就是如何让成员了解自己的意志”。以往曾经带来成功的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今天,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思考“我们能做什么”,然后清除那些把“能做的事“变为”不能做的事“的障碍。通用杰克.韦尔奇的指挥无疑是强有力的,因为大企业拥有接受过训练的管理者,对于领导者明确的决策,组织是具备理解能力的,因为大家充分信赖领导者。这一点也值得中小企业在培养管理团队的时候借鉴,在市场与顾客的反应方面,经营者必须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以捕捉微妙的变化,并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指令。

  企业的成功在于灵活操纵不合理与合理两方面的因素,并把不合理转变为经济效益,这两种矛盾互不相容,但由此产生的变化却丰富多彩。同样,书里提到一个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的经济,地域的行动”,但有时“地域的思考,全球的行动”也必不可少。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适应矛盾的能力。

  大前研一的归纳和战略预见能力实在是令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惊叹,他的所有说法放到今天也一样那么贴切和实用,读这本书如同一位大师在一点点由浅入深的讲一堂精彩的管理课程,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或者专业人士,一定不要错过!

  “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保罗.埃文斯

  《专业主义》读后感(七):吴思荐书‖喜欢管理咨询的你,一定会喜欢它

  @541思思

  我看书有个习惯:如果我觉得这个作家不错,我会把他的好几本书拿来一起看。这是一种主题阅读,而主题就是一位优秀商人或作者的思维模式及自我成长。 通过这种主题阅读,我对这个作家的风格,思维逻辑和知识架构都会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特别喜欢的作家,我会看遍他市面上所有的书,可以看到这个作家自我的成长。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与我想象的专业主义其实不太一样,主要介绍了自己在咨询工作的时候所运用的工作流程和思路方法。如果你对管理、咨询很感兴趣的话,我推荐看这本书。 想要提高逻辑,个人更推荐《思考的技术》。

  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爱阅读的,

  @541思思 公众号【吴思分享】用思维导图开启你的学习之旅,做你成长之路的引跑伙伴。 平凡姑娘的斜杠人生,对外汉语老师/思维导图训练营创始人/苏州行动派发起人/旅行者/成长实践者

  《专业主义》读后感(八):如何成为专家

  阅读时间:2017年3月15日——18日

  写作时间:2017年3月20日晚

  这本书是在看逻辑思维的时候发现有推荐,之后从图书馆借到了。一共272页,A5大小的书,字体印的比较大,只花了三天时间就看完了。

  主要讲了一些企业经营的思路,在新的世纪和经济情况下的发展思考战略,着重了专家的重要性,他在书中虽然说的是日本,但很多地方感觉完全适用于中国的企业。

  书中的内容对自己目前的用处不大。不过,其中一些思路和方法对自己还是挺有启发性的,可以给自己以后的思考和学习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特此把一些内容和想法记录一下。

专家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理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大前研一对顾客而言,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是无所谓的,专家必须经常考虑顾客的利益。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许称之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多面手和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按照规定进行电脑操作,而专家具备“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使组织在没有既定方法与规范的情况下正常运转。专家必须理解“Forces at Work”(工作的力量),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各种情况并有可能采取正确的决策。多面手具有万金油版的技能,对任何工作都能胜任。但现在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多面手已经开始碰壁。

先见能力

  今后的时代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轻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任何人都能预见到的事业是不会再有什么发展的。要想获得在新的竞争领域中取胜的能力和工具,不能依靠现有的战略论和过去的成功经验,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在不断人是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并磨练自己的资质上。

  眼睛看不见、手触摸不到的无形活动将成为主流。过去辉煌的成功经验不仅不再起作用,甚至会成为发展的羁绊。

放眼教育改革的蓝图,我们完全感觉不到日本培育全球华人才的气魄和意图。在日本,谈到这方面的内容,便会有人用上一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议论道:“文部科学省到底在干什么?”针对下一代人的情况进行制度改革当然至关重要,但是国家和政府只能维持旧秩序,依靠国家和政府想办法,以使自己在新的竞争领域中获得成功,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商务专家的。(中国好像也是这样的)

  先见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明确定义事业领域(范围)。从分析现状入手预测未来的方向,可简明扼要地阐明假想的论点,以分析其因果关系。在可能有多种情况下,只精选其中几种。在推行所选择的方案时,采取强制的方法调配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不要迷失假说的基本方向,不要偏离原则,除非情况彻底发生变化。

  知识来自先驱者们的研究和经验,是在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摸索中获得的。如果已经得到了明确的知识,则说明这块新的竞争领域已被无数人造访过,已毫无商机可言。此后的商务专家必须比以前更加怀疑常识,并且抛弃现有的知识,也就是坚决养成“不学习”的习惯。

  通过自身的意志克服拒绝变化的心理,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观点,这才是征服“看不见的新大陆”的关键。

构思能力

  要想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不仅要能抓住机会,还要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也就是说要在所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

  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为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考虑钱包里有多少钱,对整个事业进行构思,则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成功的条件是随着技术革新而时刻发生变化的。

  人类的眼睛无法识别超过300万像素的画面,也就是说生产超过300万像素的相机毫无意义。

  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点:门户网站、综合物流和结算。

门户网站只要略微偏离中立的立场,用户便会怀疑“这里也许不是最好的”而最终离去,发布广告者也会觉得“是否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相似的网站还有很多”,而选择离开。综合物流:三大家(联邦快递、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德国邮政),最前列的是联邦快递。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 ——保罗.埃文斯

  以达到和谐气氛为预期目标的讨论是不会产生任何创新的。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讨论的能力

  避免发展无意义的讨论。故作学者的姿态以及耍小聪明的态度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客客气气的态度则会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无论英文多么出色,无论怎样学习异域文化,如何不具备符合逻辑的思考方法,不进行符合逻辑的讨论,则无法获得讨论的能力。外行依靠感情和经验,而专家至少要依靠逻辑来讨论问题。

  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首先建立假说,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不少人把假说误当成目标和结论。大部分的组织对起初建立的假说都不会进行验证,因此也就不会做出修正。他们会说“边干边思考”,而实际上是不去思考,一味的蛮干。这种错误首先在于把假说当作目标,出现这种错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加怀疑没有掌握验证的方法认为中途修正不够果断不愿去和有关人员协调希望保持和谐的气氛

  归根结底,这些原因的共同点是组织与个人都缺乏讨论的能力。 首先,讨论不等于谈判。讨论和谈判都是一种交流,但谈判是为了协调利害关系,而讨论是为了寻找最佳答案。会议中不和谐的音符大多是由利害冲突带来的。 其次,缺乏规则和纪律。 最后,缺乏共同语言。讨论中的共同语言指的是逻辑。

  在讨论的过程中,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无论对方是谁,都不必畏惧。应该询问的不去问,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过,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会赋予问题不同的特点。考虑对方性格、心情等方面的因素,提问时切入的角度应有所不同,可采用直接的方式,也可采用间接的方式,但不可把讨论的目的直接变为问题。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点,才是提问的关键。

  参加讨论的人身份与地位各异,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倾听来自各种视点和角度的意见。此时不要受“发言者是谁”的影响。养成关注“说的是什么”的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还必须养成这样的习惯:当人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时,回到讨论的出发点,重新审视结论的依据与会议的主旨。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最有可能受到“现代诡辩家”的影响。在发言的开场白中加上“某某先生说”,比如某位学术权威、有名的经营者或公司内部的权威,此类意见中大多潜藏着某种偏见。如果囫囵吞枣地接受这样的意见,便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也无法锻炼自己讨论问题的能力。

适应矛盾的能力

  经营中也包含着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说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仅凭逻辑所无法认清的……提高生产率并强化销售能力便能够增加收益——在当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带来成功的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同时运用大脑的两侧半球平行思考语言问题和视觉问题,当大脑的一侧半球思考问题时,另一侧半球如果处于自动运转的状态,便能够发挥出大脑的作用。 把自己的想法用图表和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项工作由左脑来完成效果更好。右脑的直觉思考从左脑的逻辑思考中解放出来,便有可能接连不断地产生新的构思。

  因此在开始写文章之前先向别人口述一遍的方法非常有效。特别是当对方露出惊讶的表情时,便会想办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于是思路越来越宽。追求权力容易,但要想保持权力则非常困难。很多人一直吵嚷着要得到授权,而一旦得到了权力,便开始一味地埋头于工作。 要想获得成功,先要期盼成功,对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充满自信。与此相同,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动力,是无法达到一流境界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大脑有一种习性,那就是“只能看到想看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从成功的体验中得到的知识和理论。

  《专业主义》读后感(九):所谓的专业主义就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专家的定义,作者认为在这个时代,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变化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的人才称得上是专家。作者认为专家应具备预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第二章作者论述预见能力,他提醒我们:无论经过前人怎样的高度提炼,那些战略理论都不一定能够引导你得出正确答案——即如何成功,依靠固有的模式和陈旧的知识无法解释史无前例的现象,这种做法将给企业带来危险。第三章作者论事构思能力,作者认为,要想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必须虚心从事实出发,从作茧自缚中解放自己,同时必须彻底放弃自己过去的一些积累,比如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不能自我否定的企业终将破产”。第四章作者论述讨论的能力,作者认为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符合逻辑,对方自然会做出符合逻辑的回答,遇到对方含糊其辞或者诉诸感情,自己的思考也必须符合逻辑,否则讨论将无效。第五章作者论事适应矛盾的能力,作者认为经营中也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事物,或者说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仅凭逻辑无法认清的。既然逻辑无法解决矛盾,如何解决?作者列举了一些案例,最终说需要一种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全书完。

  《专业主义》读后感(十):成为专家的能力体系总结

  这是一本读完之后不会有太多震撼的书,引用的案例、论证也都近十年前。如果不是因为作者是大前研一,这本书大概不会在当下还时常被提及。但如果除却时代的因素,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将如何成为专家提炼成为一套明确的能力体系,并直接纠正了大多数人面对未知世界所采用的极其错误却还自以为豪的方法论。即使时过境迁,个人认为,这套体系的适用度甚至可以延伸至无限远的未来。

  能力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先见能力就是在混沌、多维、快速变化的“看不见的新大陆”中,不拘泥于过往的思维框架,与时俱进,快速发现机会的能力;构思能力主要指在预见未来的蓝图上,对自己的常识提出质疑,勇于对自己固有的想法和成功的经验进行否定和抛弃,重新思考,大胆的与不同个性、观点产生碰撞,至少问三次为什么,冷静的观察,从众多方案中选出一个能够满足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基本需求)和充分条件(资金),并抓住时机付诸行动;讨论的能力,作者认为是由逻辑+某些理论/常识/个人“生成”的经验而成的。其中,逻辑主要体现在:①符合逻辑的思考;②符合逻辑的讨论;③符合逻辑的提问;④符合逻辑的反驳,一种是驳倒对方论据的论证型反驳,一种是提出相反主张的主张型反驳(守、破、离:守住自己不受攻击,破获对方逻辑薄弱,双方共同“离开”最终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换句话说,就是产生疑问,把自己的想法落实成语言,追根问底,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用心倾听,最终用自己的头脑寻找答案;适应矛盾的能力,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商业领域,弱化对唯一最佳答案的追寻,重视过程中处理问题习惯的养成,既俯瞰全局,从多个角度把握分析的结果,培养对事物的微妙感觉,辩证的看待集权与分权、全球化与本土化、管理上的自由与统率之间的关系,认清竞争对手与客户需求孰重孰轻,并善待自己的两部分大脑——左脑(理论)和右脑(直觉)。其中,作者用相对较多的篇幅讲解了左脑和右脑交替作用的流程,既左脑以事实为依据提出问题,右脑运用直觉与创造力广泛寻求答案,左脑再进一步验证评价并找到答案,最后右脑在执行中说服他人并最大程度调动积极性。

  在最后的结语,作者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由于金融手段的日益发达、互联网的用户愈发广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繁复交织,让原本适用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思维方法,甚至基础常识都变得不再正确与可靠,因此,企业的成功更多的取决于经营者的方向感,而这种能够俯瞰全局的方向感来自于经历无数实战与失败的经验,经过逻辑的推导与验证,加上与拥有不同经验的人相互沟通、碰撞,最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直觉,这种直觉既慎重又大胆,包裹着内心的勇气与坚毅,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中认清深层次变化的本质。以上,便是作者对专家的定义。回归本源,“最终为战略注入灵魂的还是人”。【汇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