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31 21: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精选10篇

  《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由[法] 弗里德里克·格鲁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一):行走这堂课

  行走这堂课

  文/米雪

  每一个人,都曾为自己的旅行下过定义或者目标。当年徐霞客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山山水水,写下了非常有文学实用价值的《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不远万里路途经历了无数的波折,才到达中国。徐霞客的旅行大部分是在行走,而马可波罗,他的旅行仅仅是有目的的旅行。行走,是什么?

  人与动物最大的其它区别在于直立行走,这是人开始步入灵长类高级阶段的开始。行走,解放了人的双手手脚分工协作,人类开始朝着文明大路一路前行。在现今,人们赋予行走诸多的意义,旅行,自由灵魂纾解,放空,竞技等。然而行走是一种运动,但不是体育,不是旅行。人类最初的行走仅仅是纯粹的行走。弗里德里克•格鲁在他的有关哲思和行走的书中《行走,一堂哲学课》如是说:“行走不是体育。”它是“让人放慢脚步的最好途径……行走时最重要因素永远只有一个:天空广度风景的亮度。”

  行走不是单纯的旅行,是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节假日期间,人们会为了独家而谋划旅游计划,甚至包括计算来回时间需要参观的景点,筹备拍照或者勾着购买纪念品。时间被束缚有限的框格之中,与纾解心情,放假就是放松主旨背道而驰。行走,给人最大的享受是自由。而自由“其实就是一块面包、一口清泉、一片开阔的风景。”它不是照片美丽山川,不是在餐厅享受的美食,也不是你手中的矿泉水。它在你行走的纯粹中获得的。

  《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充满哲理思考散文。弗里德里克•格鲁在书中从各种角度出发,中间穿插很多名人事迹来论证什么是行走,以及行走对个人修养生活影响。康德的“哲学家之路”,梭罗曾经寒冷的冬季行走,卢梭最后的行走的时光作者有条不紊语言一步一步梳理着有关行走的深切含义。有目的的行走不是行走。行走是什么?行走它是本身不带任何含义的、纯粹的行走。思想在行走中绽放美丽的花朵,灵魂得到轻松和自由。

  然而,不顾一切的行走,即使是纯粹的行走,它所带了的影响确实多方面的。诗人兰波热爱行走,甚至为此付出年轻的生命代价。15岁那年的行走,资金不足,他因偷窃和不正当流浪差点被投进监狱,最后还是他的老师替他支付欠款才得以释放;即使膝盖肿胀也要坚持行走,即使最后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在等自己的假肢的时候,仍要坚持行走。这确实是一种可贵的行走精神,但是这种以侵蚀健康为代价的行走并不值得提倡,行走是自由,是不被束缚,却不是抛弃一切。

  想走便走,在特定的条件下,是行走的绝佳境界。行走让灵魂更丰满,这是行走的需要。“去感受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去发现生命轻盈与灵魂的柔和。”开始行走吧!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二):行走的幸福

  我是一个幸福感很低的人!后来我换了工作地点,开始走路上班.行走的时候,感觉时间像静止一样.我也因此不再面对阻车,也不再匆匆忙忙.如果行走与哲学有关的话,那就是我用双脚解放了一些些的神经,这样很好,我总算有片刻的时间面对我自己,我会脚步声中思考,我还该怎样计划未来.

  我曾经很喜欢陈坤,一直等着他来解救我.他没有来,我的行走就变得很短.只是行走是一个循环过程.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之前.但是,它真没有那么简单,行走是有方法的,速度是需要把控的,如果一直急着赶路,那不是真的行走.如果控制不好稳定的速度,也会很累.真正的行走,是一种享受.

  行走不是体育

  行走是一种自由,不需要代步的工具,有的只是轻松的脚步.自由其实就是一块面包一口清泉一片开阔的风景.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出色的行走者,他走说:成为一个闭门不出的人,是对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尼采的晚年很痛苦,除了行走,他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幸福.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会跑到马路上大声喊叫,会有许多疯狂举动,陪他的母亲后来只能控制他的出行,让他在人少的时段出来走走.

  出走的兰波,是一个极致的行走者.他的人生就是为了行走吧,贫穷是阻止他行走的困难么?好像也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他也行走,独行天下.有一次扒火车还被关押了起来,是他的老师听闻后第一时间跑来救他.自然,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但是天才的诗人没有让他富有,真正让他富有的,是他的行走.那么从容自由的行走,摆脱一切的束缚的行走,他可以吃很差,可以忍受身体上的各种苦痛,他的神经必须在路上,所以他不顾一切的行走着,直到生命结束."非常兴奋地,我在桌下展开双脚."他一生总是这样的,"和这里道别,前往其他任一地方."生命在他的脚步下,延伸无边无际时空,他是丰富的,诗人的灵魂是丰富的.

  独自出发,享受一次远行.

  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我了解那种感觉,行走的时候,思维和灵魂从身体里解放出来,那种轻盈的感觉.其实我还很喜欢坐车,在摇晃的车上,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感受自己生命的行程,思考自己,那时那刻,我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些想法奇奇怪怪,但是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让我觉得自己存在着,我存在,我又该如何继续存在,那种思考是有生命力的,一如我简单的生活,我永不放弃梦想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三):个人评分:65.其实有点扯,绝大部分人,包括名人都会在走路时做出一些思考,但这并不能说明走路有什么特别之处。

  书评: 其实有点扯,绝大部分人,包括名人都会在走路时做出一些思考,但这并不能说明走路有什么特别之处。

  豆瓣上一水的4星5星,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一直在重复一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的内容。行走是每个人都在进行的,所谓行走的哲学,其实放在其他任何动作上都能扯一大堆,这本书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东西

  行走可以让人进行更多,更久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会放大你的心态。正如内尔瓦那般最终走向死亡,必然是在行走中思考过的。所以说忧郁的时候不要独自行走?

  本书结构: 作者的文字和对其他名人关于行走的一些文章穿插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 尼采的四个阶段,求学,教书,行走写作终结

  诗人兰波的行走更像是旅行,不羁的轨迹

  四十岁后的卢梭选择抛开一切愚昧激情,长时间独处,思考。

  梭罗的意义不在于行走,而是在于能够当下物质的勾引,以最基本的生活状态换取更多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间。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例,作证希腊的智者也是行走的支持者。

  行走可以带给人各种感受的亲身实践,相遇的愉悦快乐悲伤满足,存在,平静

  内尔瓦的行走带着平静,忧郁,并且在他最后一次行走中走向了死亡。

  关于散步

  关于花园

  甘地的行走是为了一种他认定的正义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行走、哲学感兴趣,豆瓣8.7

  读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 [法] 弗里德里克·格鲁

  书中的感兴趣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对我的影响:

  评分: 65

  相关书籍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四):当我们谈行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当我们谈行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评《行走,一堂哲学课》

  文/信实的精灵

  感谢陪伴着我的这篇书评,并且愿意一直陪伴着它走到终点……..

  “我就这样沿着这条寂静小道行走,

  身体在这片宁静中汲取着养料

  就是在这片睡意朦胧中,

  突然生成了一种新的力量

  这股柔和的力量在上方、前方、后方,

  围绕着我的是平和孤独。”

  ——华兹华斯(真正发起行走、远足运动的人)

  如果遇上闪电,记得要微笑,那是上帝给你在拍照。

  曾几何时,行走时“低头党”成为大街上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行色匆匆,甚至于无暇顾及周围的点点滴滴。试问,他们是想要抓住生命稍纵即逝光阴呢?还是仅仅想要求内心孤单寂寞的一点慰藉

  三星手机Galaxy Note3上面自带一个记录步行情况软件,最开始使用这款手机的时候没太留意这个情况,后来赫然发现每天它都会记录下来我的行走情况和步数,以及步行里程,仿佛每天如果达不到最基本的6000步的话,今天就没有完成一项对自己终身有益事情

  可是,在每天超过5公里的行走旅程中,我又收获了什么?仿佛只是行色匆匆,早晨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我健步如飞,担心班会迟到;下班时刻,同样的路程,我有一颗渴望回家的心,所以周围的一切在我的眼前形同虚设,甚至于为了给自己补充能量,我选择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白天躁动一天的心可以安静下来。曾经考虑过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行走么?貌似一直没有。

  原来步行这么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正悄然变成一项任务,这是可悲,还是可叹。“走路”确实不是如大多数人想象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或许很多人在走路当中,重新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一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大凡出名的哲学家,都有行走的习惯,并且在行走中发现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作者在这本书中摘录他研究过的几位名人行走的魅力

  不论是尼采(我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还是法国的著名诗人阿蒂尔•兰波(他戏称行走为“出走的愤怒”,他说过,他从来不知道怎么给别人一个确切地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将会走上哪条道路,前往何方,目的何在,以何种方式。不可否认,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行走方式,在保证自己人安全的情况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走,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新鲜馈赠。),他们的生命与行走息息相关

  此外,卢梭(作为一名觉醒的步行者,他深知自己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才能做些事情,乡村才是他的工作室。),梭罗呢(对野性的征服,他也曾写过一部哲学随笔书名即为《散步》,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行走成为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行走中,他看到“如果一个人从未起身真正地生活过,那么坐下来写作对他来说将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甚至包括内瓦尔(在他眼中,行走变成一种“忧伤的游荡”,他是一个酷爱行走的诗人,喜欢散步,喜欢回忆,喜欢想象。甚至于对于图书馆可以流连忘返。),行走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平衡点。

  康德(他把行走当作日常出行的一部分,淡然处之。康德一生波澜不惊,很难想象如何能够比康德更加平淡地度过一生。我相信很多人做不到,包括我,因为我们的心中装满了世界,而他愿意放下世界,平静的进行着一切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与人无争,反而为他赢得更多的荣誉。)和甘地(甘地与康德截然相反,甘地眼中装满了世界,到处都是政治,甚至于包括行走也是政治的一部分。“我们永远都不会半途而归”,他所理解的行走就是他一生追寻特质简朴他的眼神中即使总是透着笑意,却总是又像一片蕴藏着悲伤的湖泊。)

  仔细审视完一个又一个历史伟人的行走旅程,作者穿插着记录下来行走的外在表象,不管是行走的方式,行走的意义,行走的重要性等。

  这本书中,作者分别从自己理解的方面给出他所认为的行走。

  “行走不是一种体育”;

  “行走不是单纯的散步,行走给人带来滞缓的自由:让我们卸下生活的重担,暂时忘却烦恼。”;

  “行走一定要走进室外” ,室内的反复运动不算行走。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个朋友为了让自己的行走步数在朋友排行榜中靠前,就在室内使劲地晃动手机,竟然刷新了自己的走路记录;

  “行走就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如今,唯有独自出发,才能够更好地享受一次远足。”;

  “行走要选择寂静的地方,不要走进熙熙攘攘人群,在那里,你无法走近自己的灵魂”;

  “行走变成一种永恒(一旦我们开始行走,新鲜事物似乎对我们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行走可以给我们带来能量”,在寒冬腊月,一个人漫步于地坛公园,让躁动的心融入钟声晚霞里,那一刻,世界都是美好的。

  “行走是一次灵魂的朝圣”,不要漫无目的地散步,结束孤独的流浪,让散步走近心灵深处

  ……….

  看过这里,何不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暂时抛开世俗纠缠,以良好状态,走进室外,给自己的心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走,让心灵飞扬,让思维绽放。即使行走是异常枯燥、重复的机械运动,也不要让右脚放在前脚成为一种负担,当你抬起头,看到天空的广度和风景的宽度时,你会忍不住发出惊叹!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五):行走之中的人是空白的

  “行走就像海浪的声响,永不厌倦的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行走不只是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它有着精神上的力量。作家弗里德里克·格鲁通过《行走,一堂哲学课》写出了行走不只是循环往复的无聊运动,它有着避免进行忧愁的游荡的力量。疲倦与烦恼不会因行走而消失,但行走之时却会逐一忘却。

  作家写梭罗,尼采,以及卢梭,兰波,行走对于他们的意义。梭罗在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写出了《瓦尔登湖》一书,他每天在小屋的旁边行走,重复又重复,但是他从未感觉无聊枯燥,林中的生命与波光粼粼的湖水陪伴着他。而兰波内心有着一股出走的愤怒,这也令他坚持行走。大概我们需要一股愤怒或是刺激,来使我们出发,上路。

  行走不只是从一所封闭的空间走到另一所封闭空间,这样的行走毫无意义,无非是换了个地继续呼吸凝重的空气,无论如何,这不能令自己感到心灵上的放松与宁静。

  有人选择行走在乡村,那清新的空气以及植物都会带来别无二致的舒适感。尽管这只是短暂的行走,围绕我们的烦恼实则并未离去,就如身边的路与风景不因我们的行走而消失不见。行走的时候,我们好像是一个空白的人,与自己的对话,没有回忆,也没有故事。

  而城市里的行走者更为稀少,少有人愿意在充满着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以及灰尘中开始一段行走,他们更愿意选择出门远行。选择在城市里行走的人,会发现一些无人注意的事物,城市中的美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少了这部分人,城市就真失去了味道。

  在行走之时,用双脚感受地的坚固力量,虽然我们脚下占据的地面很少,但可以通过行走占据其他所有空间。希望就在我们脚下,只有一步步的走得稳固而执着。

  当行走的时候,脚下好似有风,带你寻找一份身心的自由。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六):行走中获得成功

  直立行走被认为是人类出现的标志之一,可见,这种站起来走的重要性。当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代替了我们的行走,这可以说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同样,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倒退,不再站起来,去行走的人类,或许就不再是那个人类。安德鲁•斯坦顿编导的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瓦力》科技高度发达后,人都坐着会飞的椅子,行走是何物,早已遗忘。或许正是由此让很多人意识到,行走是人类必须坚持,必须有的。直到一位法国人提出“起身,出门,行走吧!”。

  这就是弗里德里克•格鲁,一位法国畅销哲学作家,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著作包括《福柯与疯狂》《创造与疯狂》《暴力的状态:论战争终结》等。他用文字,送给我们一部散文集。在书中提出他的倡议:“起身,出门,行走吧!”

  对于行走,很多人都是常见此词,却不解其意。行与走,都有走的意思。这里的行走,就是单纯的行走。不需要专业指导,不需要任何技巧,不需要任何配套装备,没有计时,没有分数,摒弃俗虑杂念,排除外界干扰,只是单纯的行走。格鲁此文指出时下易混淆走路,指出所不同。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提到“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心无旁鹜的专心做一件事情。这里的一件事情,是泛指任何事情。比如行走,就是抛掉其他,只是专心走路,只需要人静心去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就是这么简单让心平静下来,心境平稳,心志致志,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才能有深刻地体会了解,方能有所作为。

  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若人不静下来,就会一事无成。而只静心回归最纯粹的行走,终有所成功。格鲁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如:卢梭只有在静心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让他成为一个新的时代人物。同样的大师尼采,只有静心不断地行走,才能缓解他的病痛,让世人看到他大师级的作品。行走,获得宁静,才会有非凡的创造。

  《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对于行走,我们只知道走路,去走,只知道事物的一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走路,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静让人能开悟,静让人能明道,静让人能达到一种境界,反而易悟出真谛,思想得到升华。格鲁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改变世界的思想,全是在行走中产生的。如不断行走,到大自然中冥想的梭罗,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突出的成绩,如他的《瓦尔登湖》是当时一部伟大的超验主义著作,也奠定了他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地位。不断的行走,以此来释放激情的兰波,不愿也不能在任何地方多做停留。他用谜一般的诗,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也成为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如步行逃离比利时,步行前往巴黎等等,而步行途中也让兰波写成了《绿色小酒店》《狡黠的女子》等等。

  行走更为直接的,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行走中享受满足。专注于行走,非抛其他,虽说找一片清静的环境很难,但是有清静的心态,享受行走这一路的风景,一片花,一片叶,一片草,一棵树,一阵微风,一片清香,一缕阳光,一滴雨露,那种让人满足的幸福感,都一样可以拥有。

  格鲁的哲学书,让我们抛掉对于哲学的固执偏见,原来它也可以如此优美。他用故事阐述哲学,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在行走中安静下来,在行走中激发创造、唤醒自由,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七):行走,是一种 幸福

  一行禅师说:“所谓奇迹,就是在大地上安然地行走。”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说:“行走,能给人带来滞缓的自由,让人卸下生活的重担。”

  在《行走,一堂哲学课》这本书里,弗里德里克·格鲁把“行走”这件在很多人看来简单无奇的事情提升到精神的高度、哲学的高度。作者认为,行走看似简单,无非是两只脚一前一后地向前迈步,但其实,行走是一场发现,发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发现沿途中未曾见过的风景,发现那个最为本真的自己。

  作为一本哲思散文随笔集,作者的文字清新怡人、优美流畅,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因此,这本书既是一部充满智慧火花的哲理书籍,又一部辞藻优雅的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丝毫不觉得沉闷无趣,反而会有一种在清晨呼吸着新鲜空气的舒畅感。读书与行走,这是生活中多么幸福、多么重要的两件事情呢,更何况,行走的时候不仅身体在动,而且大脑在思考,心灵在感受,整个生命都处在一种鲜活而开放的状态。

  或许正因如此,格鲁才会把这种看似简单平常的行为用一本书的篇幅进行阐述。在许多人看来,行走,不就是走路嘛,有什么神奇的?又有什么可大写特写的?在一行禅师看来,行走是一种奇迹,在格鲁看来,行走是由外向内的一种探索。再看那些哲学家、文学家的亲身经历:尼采、卢梭、兰波、康德、凯鲁亚克、史蒂文森,他们也是行走的忠实“信奉者”,尽管他们踏上行走之路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从作者所描述的这些人物的行走经历中,读者不难看出行走给身体和心灵带来的充实感和愉悦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又可以看作是一本刻画传神的人物侧写。

  在书中,作者有意识地行走和普通的体育运动相区别开。他认为体育运动需要的是技巧和竞争,而行走,则是一种游戏,是一场发现之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通过行走人与自身、与他人达成了和解。这时候,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人的生命层次得到了提升。通过行走,人把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宽。当然,行走的意义和益处绝不仅仅就这一点,而行走给身心带来的切实变化,恐怕只有读者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出结果。

  人生之路,尽在脚下。按照弗里德里克·格鲁在书中的观点,行走能激发创造,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把我们带上通往自由国度的桥梁。如果你喜欢阅读思考,但不喜欢运动,那么这本随处闪现着智慧光芒的行走之书,一定能改变你的这个习惯。作者灵动优美的文字实在具有煽动力,读完这本书,恐怕你脑中闪过的念头便是 “哇,行走竟然这么好,我也要试试!”于是,就真的推开门,在阳光下行走,直到汗流浃背,直到身与心都放松下来。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八):《行走,一堂哲学课》:脚下的生活

  行走一定是件顶重要的哲学,毕竟所有人,都是正行走在自己的“生活之路”上“朝圣者”。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的《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很优美的散文集。尽管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但格鲁的作品并不难读——其实文笔优质的哲学家并不在少数,所以很多来自读者的“抱怨”——哲学书太枯燥太难懂,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

  这部作品探讨的主题是“行走”。于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更加抽象化的具体概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每日的“行走”是一件实在的活动,是从一个目的地抵达另一个的最朴素的手段。但它的意义其实要比我们原本的想象更加宽泛、丰富。纯粹意义上的“行走”,与目的地无关。因为一旦目的无比明确,行走的意义便不复存在——这样的属性,差不多与生活本身也相通。

  于是怎样的行走,才算得上是正确且恰当的呢?秘密在于,行走应当成为一种恒定的状态。只有当人们沉默在行走之中,忘记目的和自己,人才不会感到疲惫或是厌倦。这意味着高度的专注——专注于脚下,而非目光或是心灵想要触及的地方。其实就连追求最平淡的幸福也是有野心的表现,而只有不刻意的生活和行走,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与风景。

  对于上述观点的论证,格鲁的文字是不疾不徐的。他从行走本身出发,逐一论证了行走的节奏、愉悦、重复等等方面,最终为“行走”这样一个人们原本很熟悉的行为,构建了全新的定义机制。这一点像极了他在作品里叙述的康德的故事——“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每天思考一个问题、写下一个论证,日积月累,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王国”。康德每天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被人们称作“哲学家之路”,而康德真正遵循的“哲学家之路”,又何尝不是一次漫长、优雅且伟大的行走呢?

  于是格鲁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极简且平静的。要摒弃太多的、无用的可能,要理解在生活的展开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脚下的那一条路。这对于“人生选择”愈加丰富的现代人,意义显然不言而喻。这世界的美好,在于它的确有无数快乐可以被人们找到。可这些快乐,往往只有被充分体验才有意义。从一处风景,匆匆行至下一处的走马观花,终究不能称得上是旅行的。于是同样地,只有慢慢行走,用心路过、咀嚼的时光,才是真正的生活,不致使人空虚神伤。

  《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作品。除了关于主题的论证,作者还在其中穿插了几个关于行走的“名人故事”,试图说明“是行走让他们的灵魂更加丰满”的观点。这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其实意义,通过故事也已经不言自明了。

  “没有什么路途,会比双脚更长”。于是生活,终究是在脚下的,双脚可以踏平的实地,既荒谬又坚定。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九):行走远比你想象的伟大

  行走,不是体育。那它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会告诉你关于行走更深刻的意义。全书通过讲述各国伟大的哲学家对于行走的态度,带你在哲学的世界里体验行走的更高阶。近距离的感受哲学家的生活和思想。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在《漫游者和他的影子》中写道“我所有的灵感都是在行走之时迸发出来的,然后,我拿铅笔把它们用寥寥几行分别记录在六本小册子上。”通过行走,尼采站在高处,俯瞰世界和普通人。他骄傲地创作、想象、探索着,同时为自己所发现的一切雀跃或惶恐。对于尼采来说,行走时他写作的前提条件。行走对他而言,已经远非放松和陪伴那么简单,行走已经真正成为尼采的生命要素。你爱创作吗?你缺乏想象力吗?不如我们也学着像尼采一样,走出去,所有偏见都来源于封闭的心灵。在你没有看到这本书时,或许你并不会感觉行走是件多有意义的事情。但当你读完这本书,便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些哲学家为行走痴狂。

  行走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想必再没有一本书比《行走,一堂哲学课》描写得更加意义深刻。徒步的经历总能及时地在不同场合为行走者创造各种可能,让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感受这些良好的状态。首先是愉悦。愉悦是一种关乎相遇的感受。行走者通过与一具躯体、一个元素、一种物质的相遇,达到一种自我充盈的状态。在愉悦中,我们体会到的是 、温和、闻所未闻、动人的未知,以及原始的感受。愉悦是一种需要亲身体验的情感,它时常来自一场相遇、一次外界的确认,或是来自深藏于体内的各种可能。在行走时,我们总能感受到相遇后的那份纯净的愉悦时光。比起愉悦,快乐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感,它没有那么消极但却更为苛刻,没有那么强烈却更加完整,没有那么局限但却更为丰富。在行走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快乐也是一种与行为息息相关的情感活动。在行走时,快乐是一曲持续低吟的乐曲。毫无疑问,行走的过程满是汗水与辛劳,然而却也时时能够收获满足。行走时的另一种良好状态是被人们称之为“幸福”的状态。幸福是一种关乎相遇,依赖实际情况的心理状态。人们通过欣赏沿途原生态的海湾,或享受吹拂在脸颊上的微风来收获愉悦,通过行走和感受行进时就像“独立个体”的身体来取得快乐,通过感知自己的存在来得到充实感。接着是幸福,它也许是在残阳下的紫色山谷,或是转瞬即逝的夏夜风景。最后一种良好的状态是平静。平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它更加超脱却少了几分让人惊叹的特质,更加隐忍却没有那么坚定。这种心理状态与行走不谋而合,两者都是悄然无息,逐渐进入状态,并不时地在休息与行动中切换。如果不是书中细致入微的描写,你有想过行走给你带来的感受会如此深刻强烈吗?

  所以当你看过这本书后,你能重新认识的不仅仅是行走这两个字,还有它背后真切的哲学。 行走远比你想象的伟大。如果你不相信,就拿起这本书吧。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十):行走是什么?

  行走是什么?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是简单的饭后散步?还是有远距离征程的徒步?还是,行走仅是行走本身?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深奥难懂的,最著名的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就让很多人纠结许久。

  《行走,一堂哲学课》,作者将看似毫不沾边的两项结合在一起,向我们讲述展示行走中包含的哲学,哲学中的一课行走。

  行走只是行走本身,但当你迈出第一步,行走便有了意义。书中列举的卢梭、兰波等,他们都热衷于行走,有的在行走时思考写作、有的通过行走治愈疾病、有的行走为了逃离,行走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与跑步这种锻炼方式相比,我更喜欢走步。夏天的晚上,沿着河沿走,有时不带眼睛不看旁物,一心只想快速前进,有时带上眼睛,慢悠悠的边走边看,边走边听。河边有洗衣的妇女,有钓鱼者,放在岸边的桶里边有几条钓上来的鱼,路边柳树上的蝉鸣嗡嗡响。冬天的时候我喜欢在市内走,晚上那会刚好是风停的时候,但还是有些冷,在广场走过,看到在冬日仍旧坚持跳广场舞的大妈,三五老头聚在一起抽陀螺,在某个路口等灯,看来往的行人和车辆。

  没有与这本书相遇之前,我以为那仅是一种锻炼,根本没有过多的想法。读过这本书,我回忆我的行走,有时是脑袋放空不想任何事,有时边走边思考,途中停下休息看路边的人会突然很想念某个人。行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行走是一种愤怒的表达和一次虚空的决定。”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行走自身就有丰盛的内涵。

  在行走中,我们并不能和自己相遇,也不要期望在行走中寻找自我。行走是自由的,在行走中我们不成为任何人、身影如影随风;行走是对抗现实的一种形式,在行走中我们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暂且逃离那逼迫的现实生活,自在前进;行走是一场检验自我的方式,能不能忍受孤独和寂寞,在一个人的行走中能否忍住内心还是必须和多人一起才能将行走进行下去,在寂静无人的路上是否会感到空虚。行走是多样而丰盈的,充满各异的哲学哲理。

  “行走者要做的只是行动、重复以及专注。没有人不会行走: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之前,便是正确的姿势。”行走不是任何其他,行走只是行走本身,在行走中,体悟不同的哲学思考,创造精彩的生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