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5: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经典读后感10篇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是一本由[德]威廉·魏施德(Wilhelm Weischedel)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读后感(一):正门不通?来!我带你走后门

  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什么职业仅仅靠装逼就能让钱源源不断的流进自己的荷包?”答案是“哲学家。”虽然这只是一句调侃的话语,但侧面也反应出来了哲学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

  在我的印象中,哲学家都是一练络腮胡子,卷发,眼角布满皱纹,每天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说一些世人听不懂的话,而他们的住所则是围了一圈篱笆,那紧闭的大门似乎无时无刻的诉说着四个字“闲人免进”,“不食人间烟火”大抵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既然哲学家的大门紧闭,敲正门无人理睬,翻墙入院也不大妥当,想听听哲学家妙语连珠的观点,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见不到哲学家,那就得想想办法,既然是“闲人免进”,那何不找个熟人带你进去,威廉·魏施德想必是最好的人选,他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思想上从有神论存在主义出发,处理怀疑论和虚无主义问题。《通向哲学的后楼梯》是他写作的哲学入门读物,他将高高在上的哲学家还原为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也有着七情六欲,他们也贪图享乐,他们也自私自利。

  泰勒斯是哲学的创始人,他从水的运动中看到世界起源于神灵,借此证明了短暂的现实源自永恒。因为水总是水,尽管它的形态不断地变化,时而化为水蒸气,时而结成冰雪,它有三种形态,固态、气态、液态,却有无数个外表,露水、溪流、河塘、海洋等等,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总是同一个东西——水。神灵也是如此,它是永恒的,本质不变,形式却又处于无穷的变化之中。哲学为何能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有钱又闲,人的基本欲望得到大体满足,人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更深层次的事物,泰勒斯是一位富有的商人,而且研究过政治、数学和天文学,如此一来,他成为哲学的创始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哲学理念是基于苏格拉底围绕人生的“真理”哲学发展而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则是围绕柏拉图的“人对事物的本质的热爱与追求”发展而来的。他们三人的哲学理念一脉相承,综合起来就是“以人为本”,从生命的本源探索哲学的价值。

  人们口中常说的“柏拉图式爱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柏拉图本人将女性视为男人们公共的财产,他所有的著作中都找不到对女性的溢美之词,柏拉图所理解的婚姻,恰恰不是以精神和谐与爱慕为基础的,他的婚姻理念只有“利益”。如此“直男癌”的哲学家,怎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爱情呢?这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息息相关,苏格拉底喜好与俊秀的青年结交好友,阿尔喀比亚德是他最为喜爱的一位,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就如路边的溪流,多年如一日,悄无声息的流淌着,某个夜晚,阿尔喀比亚德终于按耐不住了,凑在苏格拉底身旁,想与他颠鸾倒凤一番,可是苏格拉底却拒绝了他,“你不是喜欢我吗?”“我喜欢你,但不是这种喜欢。”后来柏拉图将这个故事发扬光大,也就有了“柏拉图式爱情”,完全倾心于对方却又有所克制,人们也称为“精神式恋爱”。

  本书中还讲了其他哲学家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沉醉于灯红酒绿的夜场的伊壁鸠鲁,总爱diss黑格尔的叔本华,数次婚姻失败的尼采……魏施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简陋的后门,虽然没有正门那么豪华气派,但若是想步入哲学家的房屋一探究竟,倒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读后感(二):知识付费年代,34位智慧大神免费和你聊人生

封面

  付费的年代,34位智慧大神免费和你畅谈人生

  猜猜看:一切学科的妈妈是谁?

  没错!是——哲、学!

  再猜: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是谁?

  没错!是——哲、学、家!

  在你印象里,哲学家都长什么样呢?

  秃脑袋、戴眼镜、叼烟斗、拄拐棍?

  停——!如果你对哲学家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教科书时代,那你不妨来读一读《通向哲学的后楼梯——34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从趣闻轶事角度切入,让我们了解了哲学家的日常生活,又通过这些,引出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帮我们梳理了西方哲学发展史。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的作者威廉•魏施德,是德国哲学家。这本书自1966年在德国问世以来,已成为三代德国青年的哲学启蒙书。我国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也给予了这本书较高评价,认为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为我们普及了哲学常识。能看出来,威廉•魏施德为这本书,花了不少心血。趣味性和通俗易懂是这本书的两大特色。威廉•魏施德没有绷起脸来敲黑板,也没有背起手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他一手擎着烛台,一手拉着我们,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领我们一步步登上哲学的高楼。每到一层,都会从后门进入;每到一家,都稍作停留,和主人会面,畅谈一番。

  34位哲学家里,最老的当属古希腊的泰勒斯,距今已2000多年了,最年轻的是德国的维特根斯坦,也129岁了。他们一个接一个,相继穿越时空隧道,来与我们面对面,展开了一场场心灵对话,用智慧之光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哲学大神。

古希腊哲学时期

  哲学发源于古希腊,泰勒斯是哲学鼻祖。他认为世界起源于水,水生万物。不知是否为了配合这个观点,有一次他专心看天,陷入沉思中,竟跌进了水沟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哲学史上的著名段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撑起了古希腊哲学的大半边天,然而,他们却各有各的境遇:祖师爷苏格拉底是有名的妻管严,连尼采都半开玩笑地说,苏格拉底能取得如此非凡的哲学成就,有他老婆一半功劳;柏拉图是苏老师的忠实粉丝,继承了苏老师的衣钵,还发扬光大了。他貌似对女人没兴趣,终身未婚;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由于这层关系,亚里士多德曾是当红辣子鸡。而当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被诬陷里通外国,被迫流亡。他们三人的哲学一脉相承,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人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要活出自我价值。

中世纪哲学时期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天主教哲学的终结者,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从他开始,哲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笛卡尔从小羸弱,天资聪慧。长大后,参军随军队去过荷兰、德国等地。退役后,他隐居起来专心写书,代表作有《沉思集》等。他的学说主张怀疑一切,这直接威胁到了天主教的利益,教会狠命打压他,再后来,他受瑞典女王之邀去讲学,不久就病死在了瑞典。笛卡尔是通才,他在哲学,数学、自然科学、解析几何方面,都成就斐然。

  斯宾诺莎是个备受争议的哲学家。他主张人应该依天性而活,人应该坚持真理。后来,他隐居海牙,宁靠磨镜片勉强度日,也不愿接受朋友的接济。他对自由、伦理等问题都有过深刻剖析,并打破了上帝创世的旧观念,因此他一辈子都被教会疯狂报复,也被同时代的人所抛弃,才44就挂了。

  康德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很多人都把他视为精神偶像。康德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晚年作息特别规律,散步总在晚七点,精准到一分不差,被当地人看做行走的钟表。除了古板,康德也有另一面,他幽默健谈,是天生的段子手,他的话总能引人深思。康德对婚姻很不以为然,觉得那是给自己上镣铐。哲学方面,康德认为,人看到一切都是表象,意志是万事万物的精神内核。他主张人的本质是自由。

  黑格尔长着扑克脸,被人起了个外号,叫“老头子”。46岁时,黑格尔终于盼到了头,成了教授。1831年,61岁的黑格尔死于霍乱。黑格尔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辩证法。他主张,上帝位于万物之中,万物依赖神而存在。黑格尔的思想,是披上哲学外衣的思辨神学。他最有名的著作是《精神现象学》。很多哲学家都对黑格尔不感冒,说他的学说是“喝醉了的哲学”。

  与黑格尔同时代的叔本华,是个大怪人,心高气傲,自称“蔑视人类者”。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晚年,他隐居在法兰克福,以卷毛狗为伴。关于叔本华最著名的段子,莫过于他和黑格尔“擂台事件”了:叔本华和黑格尔在一所大学任教,为和黑格尔一较高下,他特意把课和对手的课安排在同一时间。结果……偌大的教室里,就他一个人,内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从此对黑格尔穷追猛打了一辈子。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编织成的闹剧。叔本华继承了康德的思想,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里,他说人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人只有通过单纯地观察世界,才能使思想不受意志控制,才能发现事物本质。总体来说,叔本华的学说是彻底的悲观主义哲学。

  丹麦不仅有安徒生这样世界级童话作家,也有世界级大哲学家。克尔凯廓尔就是,他的故事耐人寻味。年轻时,他爱上了少女雷吉娜,爱得发疯,又怕给不了她幸福,不敢娶她,自虐了一辈子,楞是没娶雷吉娜,却至死念念不忘雷吉娜(这是何苦呢)。克尔凯廓尔外表玩世不恭,内心却敏感乖僻,一生过得很纠结,42岁时就死了。他一辈子没工作,靠巨额遗产生活,还自费出了好几本书,如《恐惧与颤栗》、《生命的阶段》等。克尔凯廓尔认为,人只有将真理变成自己的,在现实中活学活用,真理才是有用的。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人。内心的狂热追求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让他能抵御住内心的凄苦。临终前,他说自己这一生“非常幸运”。

尼采

  一提起尼采,就会想起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尼采生于传教士家庭,是真正的神童,10岁就谱曲写诗,14岁开始写自传,在写作和音乐方面才华过人。大学期间,他开始研究叔本华哲学。25岁时,被聘为巴塞尔大学教授。期间,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出版,但反响平平。尼采与莎乐美的之间的故事,是哲学圈里最有名的八卦。年轻的尼采疯狂地爱上了欧洲文艺界公认的女神莎乐美,却羞于表达,只好托人说媒,没想到说媒的也爱上了莎乐美。尼采的妹妹是个变态,故意使坏,搅黄了哥哥的爱情。十年后,尼采辞去教授,游历各国,但旅行没能使他快活,反而让他越来越孤独。1889年,45岁的尼采疯了,十一年后去世。尼采兴趣广泛,热爱哲学、文学、音乐和艺术。他主张精神自由,对传统道德和宗教也大加批判,还提出了“上帝已死”的口号,震惊了世界。他认为,人应该在生活中不断超越自己,世界永远处于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的循环之中。热爱命运,这四个字是尼采留给世人的礼物。

  罗素有位爱徒,叫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出于维也纳富豪之家,舒曼等大音乐家都是他家的座上宾。在浓郁的音乐氛围熏陶下,他曾梦想当指挥家。一战爆发后,他参军被俘,在战俘营里写完了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后来,受托尔斯泰感召,他过上了深居简出的日子。再后来,他自愿当起了乡村老师。不过,他可不是个好老师。62岁时,维特根斯坦死于癌症。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都很晦涩难懂。他认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世界的本质。通过分析句子,能了解真实的世界。在《哲学研究》这本书里,他认为语言会误导人,哲学的任务,是要让思考不受语言迷惑,唯有这样,哲学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范雨素说:人活着,总要思考一些和吃饭无关的事情。读完《《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你会由衷地敬佩这些思想巨人。哲学家爱思考,也爱抑郁;哲学家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一句话,哲学家是人类的良心,启发一代代人去追寻真理。无论是饮毒自尽的苏格拉底,还是最后发疯的尼采,都是人类思想夜空里璀璨的明星。想象一下,人类不再思考,世界将会怎样?把这些思想巨人从人类史上一一抹去,那么,即使我们今天住金山银屋,吃鲍鱼海参,也不过是披着人皮的爬行动物罢了。

  当然,一本书不可能写尽天下所有哲学大神。这34位,是威廉•魏施德自己最熟悉的。书,是一枚钥匙,作家是领路人,能不能找得到那扇大门,就看你的本事了。最后,大赞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素简清爽,古意盎然,令人心生向往。

  2018.4.29日凌晨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读后感(三):有趣的简介和目录对于开启文艺之旅有多重要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或许简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影过程。但观影过程是否愉快,一定取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题材和其技术手段以及它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观影者的审美。那么,有时候适当的阅读简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即将进入的观影过程。当然,这对简介本身还是有要求的,盗版影碟上的完全无法读通的蹩脚中文翻译连万分之一电影的精髓都无法展现。

  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每一部电影都恰好存在一段恰如其分的不带有欺骗色彩也能够等额的反映电影水平和内容的简介呢?

  再来说目录,目录之余书本,似乎无论对闲庭信步偶尔翻书的伪读书爱好者们而言还是对各种学霸、研究者们而言,都十分重要。对于前者,目录引导他们究竟翻到哪一页。而对于后者,目录简直就是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神器,比起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的思维导图,目录简直又朴素又实用,居家旅游必备良品。

  而这本《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简直就是我们开启哲学世界的目录和简介,而且,它真的就是我们给了若干假设之后似乎很难在现实里存在的真实存在。它既有趣,涉及面又足够大,对于想要开始涉足哲学领域但又满脑壳问号的人类很友好。读完这本书,你一定能够知道你更想去深入地了解哪几位哲学家,去购买哪几位哲学家的著作。成就有大有小,但凡心里有了目标,离成就就不远了。一旦心里有了想法,你就已经沾上了哲学世界的海水,是否选择浸入,当然全看你个人。

  也许会有同学举起小手反驳我说:请问,哲学教材或简介小册子难道不能同样具备你说的功能吗?

  我只想用一句话回答:啥都不知道的你如果能读得下去,我佩服!

  教材这种充满了浓缩语句与考点的知识密集型储备干粮,只适用于教材或已翻越过重重哲学大山的阅历者们进行大脑备份——偶尔读取功能出现毛病的时候再现一下。

  综上,我认为此书无比适合对哲学感兴趣而又无头绪的人进行第一步的探索。以上。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读后感(四):一本适合所有人进入哲学殿堂的启蒙读物

  哲学是什么?突然抛出这样的话题会不会感到很奇怪。没错,就像我之前问一个人说,什么是爱,人家一脸吃惊的看着我,我怎么知道什么是爱。我只知道,我喜欢人家,人家喜欢我,对我来说这就是爱。

  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哲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话题,至今没有标准的答案。只知道它所包含的范围特别的广泛。从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再到我们总会提及的“柏拉图式的爱”,这些统统都是哲学。

  看到“柏拉图式的爱”倒是让人兴趣大增,看到宇宙万物又会让我头皮发麻。那假如有一本不那么“正经”的入门哲学书,里面有“柏拉图式的爱”,还有有宇宙万物,既我们讲述一些发生在哲学家身上有趣的故事,也顺带给我们讲讲他们的思想,这样兴趣会不会大了那么一些,并且愿意手里拿上一本,一个安静下午,时而严肃,这个东西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时而窃笑,原来哲学家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跟我们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两样。那么《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会是一个开启哲学大门的钥匙。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这个标题里面的“后楼梯”着实让人感到疑惑,走前门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走后楼梯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这是为什么,哲学家们的家,一般都会有一个正门,正门的背后还有一个后楼梯,后楼梯跟后相通。正门是用来接待正式的客人,既然是走正门,那作为客人就必要要盛装出席,举止高雅、庄严稳重。后门一般都是用来留给家人或是非常亲密的老朋友的,从后门进就哲学家就没那庄严,倒像是一个可爱的普通人,显得平易近人,交谈起来也会觉得轻松、舒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领悟到威廉·魏世德先生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了。原来因为大家都觉得哲学太不通俗,太“高深”,太“高”不可攀,所以他写了《通向哲学的后楼梯》,把哲学通俗化,努力的使哲学,以及这些思想背后的哲学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其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从未接触过哲学的读者可以用一个更加舒服的方式接触哲学。这本书自1966年出版以来,仍然畅销不衰,广受各类读者欢迎,已成为德语学界重要的哲学启蒙读物。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的作者叫做威廉·魏世德(1905-1975),很可惜,这位作者已经去世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思想上从有神论存在主义出发,处理怀疑论和虚无主义问题。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34为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包括西方哲学的创始者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奥古斯丁,笛卡尔,伏尔泰,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再到“哲学的没落”的维特根斯坦等。

  每一个哲学家的介绍都分成三步:

  第一步:给他们配上一个非常贴切他们的小标题。这是想要表达什么呢?别着急,我们先来谈谈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2000年的时候,万科的老总王石先生经常会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人家第一个问题就是“万科是什么?”通常呢,介绍一家伟大成熟的企业只需要两秒,要我举个例子的话,我就会说可口可乐,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公司。但是那个时候的万科,涉足行业包括零售、广告、货运、服装、家电、手表、甚至电力、房地产只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如果这样回答的话,人家会说,这么多行业,那你们的主营业务是哪一块呢?得,说了半天等于没说。所以,那个万科开始精简业务,到现在,如果要是有人问起“万科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商,上市蓝筹股,受尊敬的企业”。同样,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样,介绍的越精简越简单越好,如果有人问我王石先生是谁,我会说:“他呀,万科就是他一手创办下来的”,后面我就不想再多说了,问我的人估计也就懂了。

  所以设立一个小标题,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了解一个哲学家。

  泰勒斯后面的小标题叫做“哲学的诞生”,因为西方普遍认为泰勒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哲学的人,他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

  苏格拉底配上“烦人的提问”,他认为讨论是从事哲学的唯一手段,所以只要他在街上随便碰到一个人,他就会上前跟他们交谈。无论是精通国家事务还是掌握修辞演说技巧的人,都会在跟苏格拉底的交谈感到“厌烦”。

  笛卡尔则被配上了“戴面具的哲学家”,因为他曾说过:“就像演员要戴上面具,以便羞怯不会表现在脸上,我也是化装后才登上世界这个舞台的”。而笛卡尔本人也是非常不可捉摸的。他屡次在自己的书信和著作中抗议,说别人误解和歪曲了他的思想。

  第二步是介绍哲学家们的生活经历和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有趣的生活故事。作者给我们讲这个部分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我又把王石先生请出来了。人家问我,你这么了解王石先生,那你一定知道他的一些有趣的经历和一些花边趣事啊。呃呃,花边趣事,我这般还真的没有,不过呢,有趣的经历王石先生还真的不少。王石先生是一个喜欢挑战极限的人。那是些什么呢?从2002年2月到2015年12月,王石先生先手登山过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北美洲麦金利峰、亚洲珠穆朗玛峰、南极洲文森峰、南美洲阿空加瓜峰、欧洲厄尔布鲁士峰、大洋洲科修斯科峰、还有北极点、南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7+2.了不得了不得。

  于是这也就回答了刚才的问题。作者介绍哲学家的生活经历,生平趣事是想让我们对哲学家感兴趣。

  刚才也曾介绍过,泰勒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哲学的人。但他还是一位非常能说会道的人。母亲劝泰勒斯结婚成家,他回答说:“来日方长,何必着急?”过了几年,母亲再次急不可待地劝他,得到回答却是:“去日不可追,为时已晚!”寥寥几句话就把母亲给打发了,足以见得当年的泰勒斯有多么的厉害了,要是放到现在,可能会成为许多被逼婚者的偶像。

  苏格拉底有位“支持他”的妻子名叫克珊提帕。坊间流传,如果没有娶克珊提帕为妻,那么苏格拉底或许不可以成为苏格拉底。好了,那我们们来隆重的来介绍一些苏格拉底的妻子克珊提帕。原来克珊提帕非常不喜欢他的丈夫苏格拉底从事的“职业”,在家里她闹翻了天,苏格拉底跟路人在家门口讨论,克珊提帕会把污水浇到他的头上,并且对他大喊大骂,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苏格拉底更加愿意离开这个家,去找他的朋友们进行哲学辩论。相反,如果苏格拉底天天都呆在家里面,闭门造车,那他就永远也成不了有名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同时也是一位语言能力特别强的人,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否结婚,苏格拉底回答到“不管你做什么,你最后总是会后悔的。”有没有觉得很机智。原来,段子手历史以来都是有的,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话又说回来,哲学家那时候应该也不屑于当一个段子手。

  笛卡尔生于1596年,不过他的生命差点就从此走到尽头。因为他一被生下来,医生就放弃了对他活下来的希望。但是他的保姆对医生的诊断不以为然,硬是把小笛卡尔从地狱拉回了人间。

  第三步,作者从哲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中带入他们的哲学思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再一次请出王石先生。有人问,那他有没有什么对这个社会的善举,或是做过什么事情影响到这个世界。嘿,还真的有,2004年6月,受首创公司董事长刘晓光的邀请,前往内蒙古阿拉善月亮湖参加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大会。阿拉善SEE是一家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NGO的成长,打造企业家、NGO、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可持续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且王石先生是该生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会长。最后,我们从最开始一句话来王石先生,到用一个趣事对王石先生感兴趣,再到最后知道王石先生为这个社会做过的事情。

  反之,我们可以推导出作者的真正意图,他是想让我们首先通过一句话简单了解哲学家,再通过一则则小故事让我们对哲学家这个人感兴趣,然后慢慢通过他们的人谈到他们的思想感兴趣,最后进入哲学的殿堂。

  泰勒斯的思想具体表达为,水是万物之源,具体表达的意思是,在所有的现实中,有神灵的力量在起作用。它如同传说中古老大河,具有原始的巨大威力;如同维持生命的水,渗透在万物之中。

  苏格拉底所探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何谓正义,何谓非正义,何谓理智,何谓疯狂,什么叫勇敢,什么叫怯懦,何谓国家,何为政治家,什么叫对人的统治,什么是统治人之人。

  笛卡尔认为我想象的东西或许是错的,但作为想象者的必然存在、只要我怀疑,作为怀疑者的我必然存在、上帝或许是一个骗子,作为受骗者的我必然存在。于是他得出他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我怀疑,故我在”,“我受骗,故我在。”

  《通往哲学的后楼梯》这本书不像其他哲学书一样,开篇就跟我们大谈特谈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而是另辟蹊径,来到哲学家们的后门,先用一句话让我们简单了解哲学家,再通过一则则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对哲学家感兴趣,最后再跟我们谈论那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最终让我进入到哲学的殿堂。不愧为接引了三代德国青年学生步入哲学殿堂的启蒙读物。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读后感(五):为什么读哲学

  不朽者的精神具有生育能力。

  为什么读哲学?我也在一直问自己。哲学关注的问题看起来稀奇古怪,哲学家看起来也都是幼稚可笑,但这一点任何人都知道,甚至哲学家自身比你更觉得自己这样可笑。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的?

  伟大的思想之所以令人精神怀孕,是因为,哪怕它们犯起错来,都显得那么伟大。

  而“后楼梯”,给了我们另一种进入哲学的可能,若只是关注思想,很难进入哲学的枯燥,但“后楼梯”让我们看到思想的另一层面。

  你或许以为,哲学只属于深奥的书桌,然而事实是,哲学作为一种思考事物的方式,属于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入这种状态,对周遭的事物、人物产生类似的思考。而哲学家只是将这些思考的火花,进一步燃烧了下去。

  您或许会在每日的劳作中,主动掐掉一千个随便冒出来的胡思乱想。然而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你,每一个胡思乱想都有意义,每一个幼稚的想法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辩护,甚至成为理论。

  这或许正是哲学不为人知的魅力所在。无关于高深的结论,却可以从日常的点点滴滴,窥见世界的奥秘。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读哲学的意义在于,保护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最原初的看法,保护自己心中那些哪怕是弱小而幼稚的闪念。

  你可以从哲学家们的日常中很轻易的看到,哲学可不是史诗,是个人的生活,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而这些事情,是任何一个凡夫俗子都可以学习并且努力做到的。这不是闲情逸致,不是远在天边,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日常,只是我们不善于保护,只好任这些思考随意溜走了。

  而哲学家如同最为尽职尽责的监护人,总是用尽一切辩护方法保护自己的想法。我不清楚哪些哲学观点是否会有人记得,但他们为自己的生活作出的辩护,或许也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所做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