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神殿堂》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神殿堂》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2: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神殿堂》读后感10篇

  《万神殿堂》是一本由王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8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神殿堂》读后感(一):罗马不只有帝国,也有建筑

  以前想看罗马,主要是想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

  最一开始买了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皇皇15册,看到第4册就不再继续,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文字不顺难读。

  《罗马帝国兴亡史》,洋洋学术著作,打算沉淀一下再读。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触罗马帝国的东西。

  这本《万神殿堂》在读库中找到,也是写罗马,不过讲的是古罗马建筑,是王南老师的“建筑史诗系列”开篇之作。

  建筑特色不一。罗马建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密集,广场是集宗教、政治和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空间,这与当下很多国内城市打造的政治主导的“市政”广场大相径庭。

  建筑也分主次。从作者角度看来,万神庙当是所有罗马杰出建筑的巅峰之作,从外表看,它由希腊的石柱顶和带穹顶的圆形神殿组成。后世很多的建筑也效仿了这种融合古希腊和古罗马智慧的经典组合,比如清华的大礼堂。最令人震惊的是室内空间的表现,显示了建筑师高超的技能。光是看书中的彩色照片,也足以感受到其震撼。

  建筑就是艺术,而这艺术的张力是古罗马建筑师智慧的结晶,实在让人神往。

  《万神殿堂》读后感(二):建筑的历史竟如此令人着迷

  王南老师作为在建筑系的洗脑神教师之一(更强的是周榕),用他独具的浪漫理性的描绘再次呈现出了一个得而向往之的世界。

  遗憾但又幸运地读到这本书,遗憾是因为后悔大一的外国建筑史没有认真学,幸运则是在这本书里获得了比单纯的建筑史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态度。

  书中不仅介绍了经典,而且阐述解读了经典,虽然只是较为简单的描述,也已经彰显了作者对于建筑的热爱以及独到的见解,而这种热爱是具有病毒性的,打开书,不小心读了几页,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中了毒,中了一种对伟大的建筑热爱,对经典的美学思考的毒。

  就像王南老师在博客上写的在景山俯瞰北京城的文章一样,千万不要认真地看几遍,否则无药可救。http://blog.sina.com.cn/s/blog_bfa3eca70101b1pz.html(北京鸟瞰链接)

  《万神殿堂》读后感(三):”崇高“的建筑

  另外,图片真的很美。

  《万神殿堂》读后感(四):建筑之美

  2016年的第一本书是它——《万神殿堂》。作者王南。

  读书是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一方面感慨书太多,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的只是寥寥,一方面又惋惜好书太少,眼前充斥着太多淡而无味的聒噪。

  我于偶然间知道《读库》,在《读库1501》中遇见《金色天国》,遇见王南,遇见了王南笔下的建筑史诗之美。我知道,我遇见了好书。

  《万神天堂》是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王南在《读库》的“建筑史诗”系列的开篇之作。很遗憾我没有早点遇见《读库》,这篇文章最初是刊登在《读库1303》的,2015年单独出版。如果那时我就和它相遇,就不会在读《金色天国》的时候,一边询问度娘各种柱式的模样,一边在白纸上描描画画了。

  作为“建筑史诗”的开篇之作,作者选取了罗马作为西方建筑史的起点。而古罗马最辉煌的主角就是万神殿。

  当然,主角都是压轴出场的。作者首先介绍了他把罗马作为开篇的原因,并全面介绍了在古罗马的第一个建筑高峰,即帝国时期所修建的一些伟大工程。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和古希腊建筑之间的关系,即“罗马自身发明的主题和来源于希腊的如影相伴的主题。”“二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伟大的乐章。”这个章节提供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梁柱和大理石的主题来自古希腊,主要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古罗马则提供了拱券和混凝土技术,以及作为混凝土装饰的大理石墙面、马赛克拼贴画和壁画等等。

  第三章节中,万神殿的配角一一登场。罗马广场、大角斗场、罗马剧场、罗马浴场,在作者细致入微的描述中,配合大量清晰的图片,读者会恍若置身于遥远的两千年之前的古罗马城中。

  终于,主角出场——皇皇万神庙。作者称其为“古罗马建筑技术与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并且,是硕果仅存的一座几乎从头到脚完整保留下来的珍品。”它的设计者是古罗马帝国赫赫有名的哈德良皇帝,其外观在众多的古罗马宏伟建筑中算不上经典,它的“登峰造极的建筑艺术全部集中在室内空间的震撼表现。”“巨大的穹顶和顶部圆洞照进来的强烈天光——室内的幽暗与天顶射进的强光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和剧烈的戏剧性效果——这是人类建筑史上最动人心魄的空间之美。”

  最后,作者列举了受万神庙建筑风格影响的后世许多伟大的建筑。著名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荣军院大教堂和先贤祠、美国国会大厦和清华大学大礼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金色天国》的主角。陈丹青的《无知的游历》中,开篇就是在伊斯坦布尔的游历,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主角。拿来对比,高下立现。

  作者在严肃的建筑与历史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小故事或者小戏说。如哈德良皇帝与俊美少年的绯闻,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穹顶圆洞下的顿悟。关于那个圆洞,作者曾想象下雨和月圆时的情景。而当亲历时,恰逢雨后,作者在湿漉漉的万神殿大厅里画出当时的情景。更有意思的是,在一次盛大的宗教庆典中,竟然从圆洞上方洒下几百万片玫瑰花瓣。作者惊呼:“意大利人真能玩儿!”

  毕竟这是作者“建筑史诗”的开篇,私下以为稍弱于《金色天国》。也许是我先入为主的观念作怪吧。但,这个系列我会一直追下去,它让我首次强烈感受到中西方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所呈现出的诗一般的美丽。

  2016/1/3 21:45

  《万神殿堂》读后感(五):建筑的美与崇高

  小小一本书,两三万字配上许多照片,却能让人对古罗马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推荐。

  作者第一章开头引用了丹纳的观点:任何伟大的艺术品总是其种族、环境和时代的产物。不过整本书看完我只感受到了环境和时代的影响(如罗马建筑成就的基础是罗马混凝土,而这种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罗马周边火山形成的火山灰),却没怎么体会到种族对建筑的影响。第二章比较了希腊建筑和罗马建筑的差异:希腊建筑注重实体和秩序,有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罗马建筑注重空间,建筑巨大的室内空间容易彰显其崇高和神圣。第三章是罗马建筑群像:罗马广场,角斗场,罗马剧场和罗马浴场,从各个角度说明罗马建筑的恢宏和壮丽。

  第四章才进入主题,介绍万神庙。作者对于暴雨下的万神殿以及月夜下的万神殿的描述特别感性,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过文字,我似乎也体会到万神庙穹顶给观者带来的崇高感和神圣感。第五章介绍其他受到万神庙影响的其他建筑,例如佛罗伦萨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圣菲索亚大教堂,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一个个走遍。

  《万神殿堂》读后感(六):内行看门道

  读过王南老师的《并蒂》写乌镇的剧院,后来去了乌镇,看到剧院真觉得亲切,而且更理解建筑师的心血和辛苦。

  所以又买了这本《万神殿堂》。后来发现还有本《农禅寺水月》以后再买吧。

  这还是一本书讲透一样建筑系列。这个立意是好。建筑就在身边,有些很美,但是为什么让人觉得美还真是一头雾水,以前也拿大部头读过,读完还是雾水。想王南老师这样深入浅出的讲透讲深,专业术语也解释的清楚,真是及时雨,买过《外国建筑二十讲》《中国建筑二十讲》读着读着就一团浆糊了。有这些小书打底再去读厚书应该会好很多吧。

  以后去罗马带着这本书应该可以稍微内行看些门道了。

  王南老师的文字很简洁清晰雅致,深入浅出。好文字。

  本书主要讲述了西方建筑的源头,希腊罗马的建筑, 几种柱子,罗马的典型建筑歌剧院、角斗场、巴西利卡、广场、浴池、万神庙,他们和市民的生活相关而产生。

  他认为希腊建筑更像是雕塑,一直到罗马建筑才开始注重形制和空间,并发明混凝土,使大型建筑不再受石块的限制,建筑的材料革新带来创新。

  主要讲了万神庙,以及影响后来建筑的发展,比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还说起那个从孔中洒落的玫瑰花瓣,太惊艳了。

  罗马的中心是一片废墟,这是何等的自信。王南老师也讲到后来的统治者对罗马断壁残垣的破坏,但与我们相比,只能一声叹息。

  前几天刚去过洛阳,千年古都只有几座新起的基因建筑,是仿当时的模样,至于旧制,呵呵啦。当时带了《洛阳伽蓝记》去读。读过前沿发现原来在当时这些寺庙已经没有了,改朝换代战乱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万神殿堂》读后感(七):摘录

  丹纳在他的《哲学艺术》中提到的观点:任何伟大的艺术品总是其种族、环境和时代的产物。

  罗马被西方人誉为“永恒之城”或者“不朽之城”,是因为这里汇集了从古罗马时期直至现代几乎所有历史时期的经典建筑和伟大艺术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传奇建筑大师们,从布鲁内莱斯基、阿尔伯蒂,到布拉曼特、帕拉第奥。

  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人,布鲁内莱斯基。建造伟大的弗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大穹顶。

  歌德: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

  罗马的两次建筑高潮:第一次是罗马帝国时期,它一度成为当时欧洲的中心、世界的都会,古罗马历代帝王都试图在此留下自己的纪念碑;第二次是文艺复兴盛期直至巴洛克时期,罗马在历任教皇的努力下重振雄风,成为基督教世界的神圣中心。

  意大利城市史学家贝纳沃罗写道:“罗马城之所以成为首都,并非基于一个有意识的决定,而逝由于这个城邦国家不断扩张而自然生成的,与整个帝国一样,都城也是一再扩张,以致形成了如此巨大的规模;尽管如此,罗马仍保持了它原先的乡村特征,也可以说,罗马是一个逐步发展为世界城市的村庄。

  凯撒大帝:尤利巴西利卡和尤利亚广场(七月以尤利亚命名,八月奥古斯都命名)

  奥古斯都(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奥古斯都广场,一座大理石的罗马。

  尼禄(公元54年-68年)金宫

  苇斯巴芗(公元69-79年)拆除金宫,大角斗场。

  图密善(公元81年-96年)帕拉丁山上建成奥古斯塔纳宫,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皇宫

  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图拉真广场、图拉真市场、图拉真记功柱,帝国式浴场风行罗马。

  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建筑师皇帝,重建奥古斯都时期的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神庙,台伯河对岸自己的陵墓 圣天使堡 蒂沃利附近重建别墅行宫

  卡拉卡拉(公元198-217年)卡拉卡拉浴场

  君士坦丁皇帝(公元307年-337年)君士坦丁浴场、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君士坦丁凯旋门,罗马巴西利卡定为后世基督教教堂的最早样板

  希腊建筑与罗马建筑像一种二重奏的关系,又像是一个乐章的两个主题。先是呈现希腊主题,然后奏响罗马主题。

  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用“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来形容希腊雕刻和希腊建筑。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希腊人赋予建筑“人体美”的概念,象征男性阳刚之美的多利克柱式、象征女性阴柔美(或者中性智慧美)的爱奥尼柱式,象征女性纤秀之美的科林斯柱式。(女像柱)

  雕塑是希腊艺术之魂。

  希腊建筑采用大理石,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实体”,表现柱式的比例和谐和雕刻之美。

  希腊建筑是梁柱与大理石写就的隽永诗篇。

  希腊艺术的代表是雕刻,罗马艺术的代表无疑是建筑。

  古罗马人显然不具备希腊人那样优越的智慧与超逸的艺术感觉,但罗马人特有的踏实、严谨甚至“一根筋”的气质。

  古罗马建筑种类代表:巴西利卡、圆形剧场(竞技场)、半圆形剧场、公共浴场、高架输水管、桥梁、市场。

  拱卷技术的成熟探索,西方建筑的最重要贡献。创造出更丰富多彩震撼人心的建筑空间。

  罗马混凝土的发明。

  庞贝的维苏威火山是古罗马人得以发明混凝土的“上天的恩赐”

  古罗马人发明了一系列面层装饰材料贴在混凝土表面,包括小毛石饰面、马赛克拼图画、壁画。

  古罗马建筑大大解放了室内空间,建造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室内空间。

  在古罗马建筑的宏大 乐章中,第一主题是混凝土拱卷技术,这是古罗马建筑的骨架和血肉;第二主题则是承袭自古希腊的大理石柱式,它们是古罗马建筑的皮肤和服饰。二者共同构成了不再像希腊建筑那样单纯但明显更加精彩纷呈的罗马建筑之歌。

  古罗马广场的基本形制是:围绕在广场开阔空间周围建造神庙、

  巴西利卡、元老院、市民议会等公共建筑,甚至还有档案馆、市场、仓库、浴场、剧场等等。

  巴西利卡,一座带顶棚的古罗马广场。

  西方广场是城市的大厅。

  凯旋门结合了希腊柱式和罗马的拱卷结构,这一“母题”被后来许多古典建筑反复运用。

  罗马努姆广场是罗马城的中心。

  当代罗马城市中心竟然是如此巨大的废墟,一派历史沧桑之感,这在世界所有的历史名城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任由市中心呈现一片远古时期的废墟景象,也绝不因市中心的高昂地价而进行房地产开发,罗马市中心的景观充分体现了罗马这座城市乃至意大利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热爱高于一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